登錄???|???注冊
在不到五百年的時間內,科學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起源以及人類與宇宙關系的看法。這本敏銳深刻又啟人深思的書,介紹了進化生物學中某些最為重要的發現和觀念,如物種的形成和分化、適應、突變、自然選擇。兩位作者自140多年前達爾文和華萊士發表第一批作品起,直到近期由對分子級進化的研究所提供的證據,追溯了進化思想的演進過程。在尾聲部分,本書表明了進化觀念如何照亮現代生物說中那些最難解的問題,如衰老為何發生、某些動物為何有利他行為。
(英國)布賴恩·查爾斯沃思 德博拉·查爾斯沃思 ·生物科學 ·7.2萬字
《理論最小值:經典力學》是理論物理學家、弦論創始人萊昂納德·薩斯坎德聯合物理愛好者喬治·拉保夫斯基的全新作品。全書的結構簡潔,語言優雅,是一本經典物理學的入門書。在國外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追捧。薩斯坎德和喬治·拉保夫斯基善于運用清晰的邏輯一步步讓讀者對他們所講述的內容進行理解,他們通過11講,講述了經典物理學的本質,揭示了運動、動力學、能量、最小作用量、對稱性和守恒定律以及角動量、電力與磁力等關鍵原理與概念。旨在引領讀者去欣賞理論物理之美,深入淺出,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理論最小值:經典力學》屬于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科學大師”系列圖書之一。此系列還包括《理論最小值:量子力學》《理論最小值:相對論與經典場論》,這些書即將由湛廬文化2021年策劃推出。
(美)萊昂納德·薩斯坎德 喬治·拉保夫斯基 ·力學 ·7.2萬字
雖然我們人類標榜自己是社會性動物,但在生物學家眼中,這絕非人類獨有的特征,甚至有許多生物看起來比人類更具有社會性。企鵝聚集區的“托兒所”在成年企鵝外出覓食時,可以為幼小的企鵝提供庇護場所,待父母回來時,幼小的企鵝可以通過聲音定位找到家人,從而獲得食物,免除被餓死的災難;白蟻巢內有著明確的分工,蟻后負責繁殖,兵蟻負責防御,工蟻負責勞作和覓食,但令人驚嘆的是,整個蟻巢似乎也可以被看成一種生物,蟻壟是身軀,里面的白蟻是血肉,蟻后和蟻王是繁殖奇觀,延伸到外面的蟻路是觸手,起到獲取食物和防御的作用;座頭鯨經常會破壞虎鯨的好事,在虎鯨圍獵海豹、海獅等動物時出手解救,據說可能是因為虎鯨會捕殺座頭鯨的幼崽……每種動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適應著自然,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繁衍,它們有的結成聯盟,有的爾虞我詐。你在人類社會看到的勾心斗角、爭名奪利,這里全都有。這個迷人又有趣的動物世界有許多我們尚未涉足的領域,也有許多未解之謎亟待解開。
冉浩 ·生物科學 ·14.2萬字
《基因傳》是穆克吉繼《癌癥傳》后的另一部著作。這本書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基因傳》也是一部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像偵探小說一樣,以科學家們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論的脈絡,又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斗爭、成功與失敗。而這本大部頭傳記該如何閱讀呢?這本小冊子旨在讓讀者能夠更好的更有目的性的去閱讀并理解《基因傳》。
見識城邦編輯部 ·生物科學 ·1.6萬字
《人工智能的未來》作者庫茲韋爾認為,2045年,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能,儲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腦新皮質”與人類的大腦新皮質將實現“對接”,世界將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奇點”到來!那個時候,我們是誰?我們是什么?人還能稱之為人嗎?庫茲韋爾把“奇點”當作一個絕佳的“隱喻”:當智能機器的能力跨越這一臨界點之后,人類的知識單元、鏈接數目、思考能力,將旋即步入令人眩暈的加速噴發狀態——一切傳統的和習以為常的認識、理念、常識,將統統不復存在,所欲的智能裝置、新的人機復合體將進入“蘇醒”狀態。庫茲韋爾通過對人類思維本質的全新思考,大膽地預言了人工智能的未來。他堅信,未來人類一定會制造出可與人腦相媲美的“仿生大腦新皮質”。它們甚至比人腦更具可塑性,并可放置在云端,與遙遠的人類生物大腦遠程相連。那時,或許人工智能真的能夠與人類相媲美!
(美)雷·庫茲韋爾 ·科技史 ·17.2萬字
黑洞,簡單而殘酷,復雜又神秘。它是科學家眼中擁有致命吸引力的理論實驗室,同時又是大眾最為熟知的物理學概念之一。從愛因斯坦到施瓦西,再到惠勒、索恩和霍金,黑洞究竟是什么?黑洞具有哪些迷人特性?在這本書中,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物理學教授,用簡潔準確的語言為我們逐步搭建了理解黑洞的階梯,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更為新近的前沿研究,黑洞成為科學家檢驗引力理論、量子理論和熱力學的實驗室。這段旅程充滿了奇幻、叛逆和神秘,令人大開眼界,又蘊含著無盡的可能性。讓我們與艾麗斯和鮑勃一起,以整個宇宙為背景,探索黑洞的怪異魅力吧。
(美)史蒂文·古布澤等 ·物理學 ·8.6萬字
70年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薛定諤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諤之問”——生命是什么。70年后,“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爾通過合成第一個“人造細胞”的方式給出了最完美的解答。從解碼生命、開創全基因組霰彈測序法到合成噬菌體phiX174,從合成第一個完整的基因組,到把一個物種轉變為另一個物種,最終到合成第一個人造細胞,文特爾和他的團隊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假設火星上的生命與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基于DNA的,假設火星有生命或者曾經有過生命,假設火星上有一個基因測序設備,可以讀取任何有可能存在于那里的“火星人”的DNA序列,那么,只需要4.3分鐘把“火星人”的基因序列發送回地球,我們就可以在地球上的實驗室里重造“火星人”!生命的未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期待,不是嗎?
(美)克雷格·文特爾 ·生物科學 ·15萬字
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圖注釋本珍藏巨獻!3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展示DNA雙螺旋結構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發現歷程!全景講述DNA雙螺旋結構發現歷程的經典之作,有著好萊塢式的戲劇張力,又保持了歷史敘事的真實性!
(美)詹姆斯·沃森 ·生物科學 ·13.6萬字
《數學的故事》共分三輯,共講述了20個如詩歌一般優美的數學故事。甲輯是中外或者東西合璧的7個數學故事;乙輯是8個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涉及10多位專業或業余的數學家;丙輯的故事圍繞5個有趣的數學問題展開,深入淺出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蔡天新 ·數學 ·9.4萬字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災難的根源;河流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運輸通道;河流承載著貿易和泥沙,也孕育了文化和沖突。地理學家尼克·米德爾頓擷取豐富多樣的主題,包括自然地理、神話、歷史和文化等,對河流的多樣性進行了廣博而精妙的探索。此外,米德爾頓援引各大洲的大河為例,如亞馬孫河、剛果河、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等,考察了河流在人類歷史上從定居、貿易到戰爭所扮演的角色,還思考了修建水壩和切斷河道等人類行為對河流的影響。
(英)尼克·米德爾頓 ·地球科學 ·6萬字
《種子的勝利:谷物、堅果、果仁、豆類和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塑造人類歷史》是一本有關種子的書,一本有關種子的自然史與文化史的書。你想了解生命是如何在這個星球上工作的嗎?你想了解種子在人類進化和文明繁盛中的作用嗎?來讓小小的種子回答你大大的疑惑吧。我們居住在一個充滿種子的世界里。種子早已遠遠超越森林與原野,遍布人類歷史與生活的各個角落。它們化作清香迷人的咖啡豆,化作舒適柔軟的棉衣;或是激發人類的探索欲望,用肉豆蔻與胡椒的香氣,誘發人類開啟地理大發現的新時代;或是為人類帶來靈感,爪哇種子那優美的外殼曲線,啟發美國人設計出了史上很有殺傷力的轟炸機;或是左右人類文明的進程,看中東植物小麥如何影響了幾個國家的生存與命運……在本書中,《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生物學家、野生動物保護者索爾·漢森帶領我們跨越全球,去追尋種子在這個星球上的故事。從自家的后院到西雅圖的咖啡館,從花圃園林到印度喀拉拉邦的香料之路,一路走來,我們會經由園丁、植物學家、探險家、農民、歷史學家和修道士的引導,體驗一段充滿趣味又有著智力快感的科學冒險,共同見證生命的優雅與奇跡。
(美)索爾·漢森 ·生物科學 ·15萬字
《極端生存》是一部關于生存與進化的“新博物學”,一部海洋世界版的“博弈論”,一個別開生面的“生物學思維大課堂”。它在展現大量生物學和生態學前沿性知識的同時,提供了一系列海洋生命在極端環境下的瘋狂生存策略和創新案例,這些案例讓我們稱贊叫絕的同時,也給身處不確定性和復雜度極高的商業環境中的我們帶來靈感火花和深刻的洞察力。海洋生命的成功生存策略也帶動了商業產品的創新,比如,以座頭鯨鰭為原型,人們制造出了風扇葉片;從南極冰魚體內發現了抗凍蛋白,我們才吃到清爽可口不會融化的冰激凌。但作者同時指出,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可能會將這些令人驚嘆的海洋物種推向邊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美)史蒂芬·帕魯比 安東尼·帕魯比 ·生物科學 ·12.9萬字
花,是衡量我們現代生活品質的一把標尺,一個象征。人人都喜歡花,誰會拒絕一朵盛開的玫瑰?花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寄托著我們的情感。但關于花,我們又了解多少呢,耐心地觀察一朵花,你會發現另一個神奇新世界。這本令人動容的書引領我們從熟悉的玫瑰萼片觀察起,介紹了花的結構、習性、形態,花何時開放、凋零,花粉與傳粉,一直到花的演化,不僅全方位展現了花的多樣性和適應性,還細致討論了花與昆蟲的有趣互動、花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生動展示了花朵在地球上幾億年來的演化歷程,讓人驚嘆于自然造物的精致和奇跡。伯恩哈特將花的生態學知識與花的歷史、傳說、神話、考古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步一步激發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審美意識。他這部優美而雄辯的著作,既能讓嚴謹的科學工作者,也能讓普通的博物學愛好者親近了解并欣賞花的生物學。一經出版即獲得《紐約時報》《科學》和《自然》的好評,其娓娓道來的文學表達和無可挑剔的科學憑據,讓這本書一直暢銷不衰。書中甄選多幅植物繪畫大師手繪插圖、黑白插頁,精細、唯美展現各種花的形態、解剖構造,給所有愛花、懂花的人以強烈的視覺體驗。
(美)彼得·伯恩哈特 ·生物科學 ·13.5萬字
當機器人霸占了你的工作,你該怎么辦?機器人犯罪,誰才該負責?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價值如何重新定義?在《人工智能時代》一書中,智能時代領軍人、硅谷連續創業者杰瑞·卡普蘭指出: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兩大災難性沖擊:持續性失業與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機器正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類的工作,不管你是藍領還是白領。而針對未來社會將要發生的這些問題,卡普蘭在《人工智能時代》一書中從企業、稅收和保險等機制上構建起了一個有益的經濟生態,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從技術發展中獲益,帶領我們一窺人機共生下財富、工作與思維的大未來。《人工智能時代》一書提出的建議和解決方案給遭遇挑戰的人們更多撫慰和安全感!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必讀之作,引爆人機共生新生態。
(美)杰瑞·卡普蘭 ·科技史 ·11.4萬字
《神經科學講什么》講述了你以為你知道,但其實你并不知道的神經科學。心智是怎樣工作的?我們動用自己的大腦研究人類的大腦,這科學嗎?如何得出靠譜的結論?《神經科學講什么》將教你以正確的方式思考科學發現的普遍性問題!《神經科學講什么》帶來的視角令人吃驚,羅伯特·伯頓在科學發現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學思考,引領讀者動用批判性思維去了解人類心理的真相。在理解自我方面,沒有比批駁神經科學領域更大的挑戰了。羅伯特·伯頓以一個懷疑論者的身份,給過熱的神經科學研究與應用潑下一杯冷水,對神經科學提出挑戰,并提供了一個新的愿景,帶我們去思考心靈可能是什么,它如何工作。
(美)羅伯特·伯頓 ·生物科學 ·12.8萬字
卡拉斯夫婦用147幅彩色照片記載了灰雁在自然環境中的家庭與社會生活,康拉德·洛倫茨則用生動的語言為欣賞這些照片的人講述了照片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在他們眼里,灰雁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它們也有真摯忠實的相愛,有失意的放縱、熱烈的追求、悲哀的失去、嫉妒的爭斗、無怨無悔的追隨……
(奧)康拉德·洛倫茨 ·生物科學 ·4.9萬字
這是一本有關動物冷知識的輕松科普讀物。三位作者在推特科學社區成員的熱情支持下,用風趣幽默的文字配上生動的插圖,介紹了關于動物分泌的各種黏液的冷知識。黏液?是的,毫無疑問,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你曾經接觸過這些黏糊糊、濕答答、滑溜溜的物質。“黏液”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大堆東西,它們是粘滯的,流動性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我們熟悉的鼻涕、唾液等人體分泌的黏液,分別具有抵御細菌、幫助消化等多項功能。其他物種的獨特黏液,更是具有捕食、御敵甚至幫助筑巢等奇妙且重要的功能。通過了解這些黏液,我們可以認識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豐富。這本書還沿襲了2019年“愛閱童書100”推薦圖書《動物的“屁”事兒》(中文版2019年6月由中信鸚鵡螺出版)中的奇思妙想,特別設計了一個專門的黏滑分級,為各種動物的“黏滑度”排名。
(美)尼克·卡魯索 伊桑·科賈克 (英)達尼·拉巴奧蒂 ·生物科學 ·3.3萬字
世界上最聰明的網站Edge,每年一次,讓100位全球最偉大的頭腦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共同解答關乎人類命運的同一個大問題,開啟一場智識的探險,一次思想的旅行!作為Edge系列之一,《宇宙》一書著重關注宇宙和宇宙學的種種問題,以及大眾感興趣的諸如宇宙大爆炸、循環宇宙、額外維度、多重宇宙等話題。宇宙為何是今日之貌,又將迎來怎樣的黃金時代?《宇宙》一書集合了全球宇宙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針對這一問題同臺辯論,在唇槍舌劍中一探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開啟對宇宙的“大思考”!“宇宙暴脹理論之父”阿蘭·古斯、“弦理論之父”倫納德·薩斯坎德、“永恒混沌暴脹理論之父”安德烈·林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國際權威的額外維度物理學大師麗莎·蘭道爾、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創始人之一李·斯莫林、數學大師貝努瓦·曼德爾布羅特……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他們對宇宙的過去與未來、對人類在我們這個宇宙中的位置等“終極問題”的頭腦風暴,必然火花四濺!
(美)約翰·布羅克曼 ·天文學 ·19.8萬字
生命是什么?194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諤提出了這個問題,并指出需要一種全新的物理學來給出答案。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問題之一,至今各領域科學家仍在不斷嘗試解答。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天體生物學家保羅·戴維斯受到薛定諤提出的偉大問題啟發,結合香農的信息論、達爾文的演化論和近年來多學科的前沿研究發現,重新深入探尋生命的內在邏輯。與薛定諤一樣,他認為生物體清楚表明了更深層次的新物理學原理的存在,并指出這種新物理能讓物質與信息、整體與部分、簡單性與復雜性交織在一起。保羅·戴維斯指出,生命的內在邏輯是信息。掌握信息可以降低不確定度,這使生命脫離了無序,與非生命區分開來。串聯起生物體物質復雜性(生命的“硬件”)的東西,是更令人驚嘆的信息復雜性(生命的“軟件”)。在信息領域,我們才邂逅了生命真正的創造力。信息網絡和邏輯計算,正是生命這臺精妙機器具有“魔力”的根本原因。
(英)保羅·戴維斯 ·物理學 ·15.5萬字
這本書集結星球研究所近3年來中國主題文章的精華,按照中國地勢三級階梯順序,呈現出荒原到人間的變化,全書收錄300余張精致攝影作品,涵蓋詩詞、動植物、人文等豐富內容,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重新解讀中國故事。以18個關于中國的獨特話題,365張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高清攝影作品,串聯起中國的地理科普和人文故事。了解中國在時間長河中的起源和變遷、生命和文明的孕育及成長。
星球研究所 ·地球科學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