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一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慈悲是寶藏”、”平常心”、“恭喜發財”、“懺悔的力量”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8萬字
妖怪學何以在日本是一門正正經經的大學問?何為物怪?何為心怪?何為理怪?答案盡在《妖怪學講義錄》。《妖怪學講義錄》是日本著名佛教哲學家井上圓了在哲學館教授的講義,發行后銷路看好,曾多次再版,“甚見重于其國人,甚有益于其民俗”。迷信是一種文化的產物.幾千年的歷史繁衍了成千上萬的虔迷者,而要破除這些違反科學的信仰和信念,只有通過科學與哲學。蔡元培試圖通過譯述《妖怪學講義錄(總論迷信與文化四書)》以振興教育啟蒙和推進社會道德,他指出反對迷信、建立健全的道德不可無健全的知識,“欲為國家拂拭迷云妄霧,必兼開智德二光”,必須“祛人心之迷妄”,普及科學知識。《妖怪學講義錄》被列入“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可見此書對近代中國影響之大。
(日)井上圓了 ·普及讀物 ·9萬字
高僧寫就的戀愛指導書,一行禪師開先河,用佛法闡述兩性情感關系,幫助處于危機中的情侶度過難關,化解彼此情感矛盾,攜手擁有美好的未來。一行禪師說:在戀愛中修行,就是永遠不對伴侶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既牽手便攜手,擁有相愛一生、相守一生的幸福。這是一本勸導愛侶之間如何相互忠誠、相互關愛,擁有幸福、親密關系的小書。一行禪師從佛學的角度看待愛侶之間的親密關系,用正念、專注與智慧引導,使愛侶擁有持久、健康的感情。
一行禪師 ·普及讀物 ·3.5萬字
《靜心的智慧》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壓力日益增大,金錢、權力、欲望等誘惑不斷考驗著人類脆弱的靈魂怎么能夠離開靜心的智慧?在不斷地求索與掙扎中,人們逐漸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澤。人的心靈猶如一間倉庫,需要時常打掃和維護,拂去心靈上的塵埃,讓自己的身心處于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掌握靜心的智慧,便能擺脫所有的喧囂與無奈,讓自己活在一個無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靜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給焦灼的人生尋找一片寧靜的棲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與快樂。
虛云大師原典 沈海然整理 ·普及讀物 ·8.9萬字
本書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師一生開示佛徒的講稿,和其晚年整理、輯錄的處事格言。忠實地體現出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他平生重踐履,講談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處處溢于言表。梁實秋曾稱譽其講稿“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堪稱最能啟悟世人的大德講談錄。
李叔同 ·普及讀物 ·6.9萬字
《每天學點佛學智慧:灑脫些》分為八個部分,用最簡單的文字轉述了最深奧的佛家智慧。每天為生活加一點禪,經營幸福人生的必修課。
沐塵 ·普及讀物 ·16.5萬字
這本書首先是一本更新換代型的《老子》讀本。作者結合最新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內外研究成果,以縝密的考據和分析破舊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難問題都推到了證據和邏輯所能達到的極限,并力圖掃清每一個思維死角。這還是一本充滿思辨趣味的書,尤其適合那些懷有純粹的思辨興趣的讀者。循著作者的分析脈絡,我們會得到如此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說一般的閱讀享受。這還是一本豐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老子》的文本為線索,從歷史上復雜的闡釋與實踐中勾勒出道家學說恢宏的文化版圖,而跨學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們以全新的社會科學的眼光,以當代的人文素養,反觀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 ·普及讀物 ·16.2萬字
《心經》在佛學界廣為流傳,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并被認為是600卷《大般若經》的心髓。260字的《心經》不但將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現了出來,還是療愈心病的經。佛經中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而《心經》就是要治我們的種種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執,沐浴佛化,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使人心平氣靜,進而擁有超脫的智慧,還我們本來清凈的境界。因此,《心經》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找回自心的佛經。書中采用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圖表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上的享受中獲得一次心靈的礪煉。
(唐)玄奘法師原譯 施青石編著 ·普及讀物 ·9.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二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平等的慈悲”、”打開心門”、“苦的根源”、“一花一世界”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7萬字
《博客心語:從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臺山尼眾佛學院院長如瑞法師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師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對母親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對身邊景物的描寫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師對《凈行品》(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的講解,《凈行品》是生活的祈禱文,通過通俗易懂地解讀,如瑞法師教大家用心體悟其中的勝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實到生活的點滴中。
如瑞法師 ·普及讀物 ·13萬字
當今時代,如此振聾發聵的教言,對許多人來講,應該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書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銳,個別人看后或許有如坐針氈之感。但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言:“擊中要害的批評,是最殊勝的教言;指摘弟子過失的師父,是最好的上師。”愛之深,才會責之切。法王對某些人的嚴厲,猶如慈母呵斥犯錯的獨子,一切只因慈悲。
法王晉美彭措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普及讀物 ·4萬字
崇尚自然無為的天道、秉承順其自然的天人關系、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氣質、修煉隱逸之士的人文關懷,這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不變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為人、處事的行動策略。本書從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從集理性與感性于一體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從深刻而淺顯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樂的源泉,從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質,并為心靈提供滋養。
抱一法師 慧鈺 ·普及讀物 ·16.3萬字
在《待人好》中,星云大師貫穿了做人生活的這一條主線,教給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踐行人間佛教的道理,修好自己的心,修好自己的人生。主題包括護生問題、環保、財富、青少年教育、女性、家庭等。處世之道別無他,唯“待人好”三字而已。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3.4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法無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運操之在我”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4萬字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追求清靜無為、修道成仙,使現世的人們求得生命的寧謐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天人的李白、蘇東坡,都對它如癡如醉。可以說它是地地道道的漢民族的心靈救治良方,也使中國文化變得豐富多彩,并使我們的生活烙上深深的中國印,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張夢逍編著 ·普及讀物 ·14.4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有力量才有未來”、“佛陀的工作”、“信仰的價值”、“有愿必成”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7萬字
《透過佛法看世界》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希阿榮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獻給尋找答案的人。《透過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個問題,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過佛法,與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視角的限制,我們總是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持續地感受著焦慮痛苦。希阿榮博堪布以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煩惱、迷惘為契入點,從佛法的視角,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希阿榮博堪布 ·普及讀物 ·10.2萬字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歷,讀來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9.2萬字
本書為星云大師對《佛說妙慧童女經》的解讀。《妙慧童女經》是2600年前,一位八歲的少女向佛陀請教十個人生關鍵的問題,佛陀所做的開示。針對《佛說妙慧童女經》中童女和佛陀一問一答的10個問題及答案,星云大師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和生動的事例,一一做出了自己的解讀,從而為現代人如何安頓身心的煩惱,如何找尋到幸福圓滿的人生之路指出了10條方便法門。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3萬字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本書主要從這“八苦”著手,結合一些幽默詼諧的小故事,在理性的佛學思想研究與感性的宗教信仰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并立足于此點,詳細敘述了南懷瑾先生科學的佛學觀,力求將南先生心中生動、簡單、真實的佛的真義傳達給世人。
張笑恒編著 ·普及讀物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