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9章 不為私心所擾,勿為名利所累(4)
- 第38章 不為私心所擾,勿為名利所累(3)
- 第37章 不為私心所擾,勿為名利所累(2)
- 第36章 不為私心所擾,勿為名利所累(1)
- 第35章 何必爭強來斗勝,百年渾是戲文場(5)
- 第34章 何必爭強來斗勝,百年渾是戲文場(4)
第1章 前言
前言: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人生如夢,每個生命都是從無到有,而后又從有走向無,就在這生死的往復中,構成社會和世界。世人常常感嘆人生的無常,說人生有如夢幻,轉瞬即逝。因此,每個人都想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也只有這樣,才不枉到這個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人生幾何,生命如此短暫,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就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
1942年秋,弘一法師垂危時,曾作二偈給夏丐尊等舊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在這幾句短偈中,充分表達了一份對世事的圓融、灑脫和從容,以及大師對生與死和萬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的大徹大悟。
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生命的倒計時;人活在當下,要惜秒如金,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過去”。人們常說,產房和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兩個地方,因為不論貧富和好壞,在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是一樣的。
人在出生之時握著拳來到這個世界,仿佛是在說:“整個世界都是我的。”然而只有到了離開人世時才攤開手掌,明白地告訴活著的人一個道理:“看吧!我什么也沒帶走。”
生老病死是苦,然而這一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逆轉的,人們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調整自己的心態。事實也證明,生活無節、心胸狹窄就會縮短生命,反之則能健康長壽。因此,人活一世,應當坦蕩做人,處事光明磊落,見人發財眼不紅,別人升官不生氣,把金錢和名利置之度外。除此之外,如果看見葉落花謝、行云流水,更不要觸景傷情、多愁善感。與其嘆年華之消逝,畏老死之將至,不如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寬廣的胸懷,享受短暫的人生中無邊的樂趣。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希望。因為人生是無常的,所以更要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鐘,這就是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最該做到的事情。
灑脫面對生活,篤定看待世事。人總是要老的,不要為年齡的增長而發愁,年齡的增長并不可怕,怕的是內心年齡的衰老。生命的意義在于活得充實,而不在于活得長久。看重生命,必須要有一份好心境。而心境的好壞,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人。
把一段生命看成一場漫長而又短暫的旅行,無論旅途如何,歸宿如何、對待這僅有一次而且不能重來的風景,要學會自我解脫,做到清心寡欲。正如趙樸初先生臨終《遺偈》所說:“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