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一個人都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來無可預知,壓力不斷增大,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日復一日地減小。失落、孤獨、痛苦、困惑都在日復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極厭世,原本純凈的心靈被蒙上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灰塵。在這里,讓禪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訴人們處世的智慧,幫助人們祛除心靈上的塵垢,放下心靈的枷鎖,回歸寧靜的自在世界。
釋然 ·普及讀物 ·10.6萬字
《華嚴經普賢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譯的《華嚴經》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優,切于日用,譯后不久,便函獨成一經,廣為流傳。經中主要講述了普賢菩薩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誦的《普賢菩薩十大愿》即源于此。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普賢行愿品》的講記。作者以通俗的口語,對該經的趣大意,特別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偈頌作了別開生面的講解,并附列了有關行愿方面的各種資料。本書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南懷瑾 ·普及讀物 ·10.6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三個方面。自從兩漢之際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土之后,便與中國本土的儒、道相融合,使之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儒、釋、道三者,在社會教化功能中,也呈現出了各有側重的社會分工。儒家側重以仁義禮智信教化社會成員,使之通曉倫理道德,明確長幼尊卑,便于社會統治和管理。道家側重提倡修身養性,講究服食藥餌、導引吐納,以期身體康健,長生不老。佛家則不僅宣傳“緣起性空”,以使人覺悟,祛除妄想、顛倒、執著,度盡煩惱苦厄,提高生活質量,還積極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以及“因果報應”等,以期凈化人心和社會環境。
鄢敬新 ·普及讀物 ·10.5萬字
忙碌的都市中,如何找回寧靜的心靈?在煩亂的生活中,怎樣拾起幸福的感覺?用佛法照亮心靈,用智慧梳理生活。這是一鍋專門煲給都市忙碌人的心靈雞湯,滋潤你的心田,化解你的煩惱,消除你的疲憊。《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2》通過一個個啟迪心靈的小故事和雋永清新的點評,引領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學會放松心靈、找到真正的快樂。
吳正清編著 ·普及讀物 ·10.5萬字
《禪學與凈土》主要講述禪學,禪與現代人的生活,禪堂的生活與清規,禪者云游與參訪,從風趣灑脫談禪宗的人物,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等等。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5萬字
本書是《愛語的力量》、《修剪生命的荒蕪》二書的合集。本書用簡明易懂的小故事訴說人世間的緣分與因緣結果,教育大家要珍惜人與人的相遇相知相守,并警醒世人一切行事皆有因果,要多種善因方有善果。化佛法的大智慧于生活的小事中,讀來令人受益匪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4萬字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書以睿智語錄形式解讀佛學,分思想體系、法門修持、佛光宗風、實踐凈土等幾個專題。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2萬字
《透過佛法看世界》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希阿榮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獻給尋找答案的人。《透過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個問題,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過佛法,與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視角的限制,我們總是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持續地感受著焦慮痛苦。希阿榮博堪布以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煩惱、迷惘為契入點,從佛法的視角,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希阿榮博堪布 ·普及讀物 ·10.2萬字
一部哲學通俗讀物。本書系星云大師佛學勵志文章的匯編。借用古今各種寓言、典故、巧喻,融入佛理的解讀,開示人們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這些小文風格清新,設喻、說理通俗易懂,皆是入世的、積極的文章,大有補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這不是一本說佛論道的書,這是一本讓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懷來點釋人生的書,情感·利益·事業·修身·修為·修性。人生說起來或許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難以設計定局,一個偶然的選擇,便被歸入了另外一種生活,我們要明白人生的短暫以及命運的不可預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們就能夠活得精彩。
宋天天 ·普及讀物 ·10.1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諦聽諦聽”、“豎窮三際”、“談空說有”、“寧靜致遠”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9萬字
生命起始之時,最初的那顆心除了清凈透明什么都沒有,可是在紅塵俗世中混得久了,這顆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在不斷地求索與掙扎中,有時候心會越鎖越緊,越來越浮躁迷亂找不到方向。《靜心:弘一法師的人生幸福課》的文字中滲透著弘一法師的風骨和智慧,給浮躁的人們一份安寧,告訴人們一切順其自然,便能寧靜致遠。它讓人們在風云變幻中寵辱不驚;在歲月流逝中心清如水;讓人們領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徹大悟、禪定心安。讓我們跟隨大師的指引,一路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弘一法師 ·普及讀物 ·9.9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19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夢中說夢”、“逆增上緣”、“把心找回來”、“廣結善緣”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一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慈悲是寶藏”、”平常心”、“恭喜發財”、“懺悔的力量”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8萬字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與美國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的對話錄。兩人談論的話題非常寬泛,涉及東西方文化的異同、生命的起源等問題,南師還講解了佛教禪宗修持的基本方法。下編是南師為彼得圣吉等國外友人講解生命科學、認知科學方面的知識。圣吉的提問簡潔明了,南師的回答幽默、睿智,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和把握;而這組跨文化的對談,也凸顯了東西文化匯流的趨勢。此外,南師關于銀行、企業的觀點與見解對金融家、企業家也頗有指導意義。
南懷瑾 ·普及讀物 ·9.8萬字
這是一本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錄。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苦不苦什么的都會無所畏。當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對你沒有利益。當自己遭逢磨難、疾病、不順時,單單是抄寫或念誦一遍此經,就有助于逢兇化吉、遇難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帶在身邊,此處也相當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諸般災禍,增添無邊吉祥。這一點,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會如此!
索達吉堪布 ·普及讀物 ·9.7萬字
《心經》在佛學界廣為流傳,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并被認為是600卷《大般若經》的心髓。260字的《心經》不但將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現了出來,還是療愈心病的經。佛經中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而《心經》就是要治我們的種種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執,沐浴佛化,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使人心平氣靜,進而擁有超脫的智慧,還我們本來清凈的境界。因此,《心經》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找回自心的佛經。書中采用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圖表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上的享受中獲得一次心靈的礪煉。
(唐)玄奘法師原譯 施青石編著 ·普及讀物 ·9.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二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平等的慈悲”、”打開心門”、“苦的根源”、“一花一世界”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7萬字
一部哲學通俗讀物。書中通俗易懂的禪話里孕育著機鋒莫測的禪機,同時輔以精致的插圖,充滿了人生哲理,讀者可以從這些生動的禪話里悟出生活的意義。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9.6萬字
本書是計劃中的星云大師套書“人間萬事”中的第四冊,是臺灣星云大師目前仍在《人間福報》“人間萬事”專欄連載的部分短文集結。該書有別于過去傳統佛教讀物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完全應世的、軟性的文章。風格情形,樸實有味;取身近物,道不遠人,體現出很強的人間性和普遍性。該書從最普世的角度談人生和社會,文字簡潔清新,沒有不合時宜的政治傾向,更無狹隘的宗教習氣,實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