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南懷瑾先生發表了大量著作,堪稱博學多產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達三十多種,內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術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學說,以及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方方面面。本書主要總結了南懷瑾先生的學術理論和研究成果,是對其系統整理研究的一個全面過程。對于佛學愛好者來說,能夠從本書中詳細了解到佛學的起源、發展以及現狀,還能對佛學著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武向南 ·理論 ·17.8萬字
《禪學指歸》收錄了胡適論述中國佛教及禪宗的文章。胡適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說到對佛教和禪宗的研究,作為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大學者,胡適先生的通徹見解,是無人能出其右的。他的開創之功,至今仍然影響著世界研究佛教禪宗的學者們。全書對于佛教禪宗的傳播、流布,以及對于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思想、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嚴謹細致的研究。
胡適 ·理論 ·18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的佛學巨著,梁啟超的一生與佛學有著不解之緣。
梁啟超 ·理論 ·18.4萬字
“佛教的哲學”是一個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無疑是作為宗教的佛教進入人類的精神生活領域的結果。方立天教授的這本《中國佛教哲學要義》描述了自古以來中國社會所特有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內容,勾勒了中國佛教哲學體系,是作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進文化產生的熱情。
方立天 ·理論 ·75.4萬字
本書是梁啟超撰寫的研究佛教在中國發展興衰的經典之作,從史學角度來闡述對中國佛教興衰流變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義。是梁啟超佛學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梁啟超 ·理論 ·12萬字
該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聲聞地講錄的上冊,共10講,約14萬字。他認為《瑜伽師地論》依次涵蓋了人道、天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的修證,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資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夠得上修菩薩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聲聞乘出家眾的修證,目的在于領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開篇即有針對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種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種障礙,啟發學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他指出《瑜伽師地論》非常注重因明(邏輯),告誡修行者在學習時要運用邏輯思維加以分析歸納。
南懷瑾 ·理論 ·27.6萬字
在各種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學內涵最為豐富多彩。《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對佛教哲學現代化研究的嘗試。全書簡要地論述了佛教哲學的構成和流派、歷史演變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學的人生價值觀、宇宙要素論、宇宙結構論、宇宙生成論和本體論以及認識論的基本內容進行了探討和闡述,以此凸現佛教哲學體系的總體思想風貌和理論特質。《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四卷)》還就佛教“空”義的思想歷史演變、“空”義的類別、內涵及其理論思辨價值,作了集中述評,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學的思想內核。
方立天 ·理論 ·26.6萬字
本書介紹了世界七大宗教傳統,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種原初宗教。作者透過個人的觀察,以理性與感性、傳統與現實的態度,以及深入淺出的語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傳達給大眾。書中匯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學與研究的新成果,特別是在對兩性觀點與語言的運用、各宗教的內在層面分析,以及藏傳佛教、蘇菲教派與歷史上的耶穌等方面做了詳細述說。
(美)休斯頓·史密斯 ·理論 ·28.8萬字
本書主要記述了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讀林語堂的珍貴資料。正文部分是林語堂多年探求宗教經驗的記錄,記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險、疑難和迷惘,與其他哲學和宗教的磋研,對往圣先哲言論的探討等。附錄部分包括“林語堂自傳”和“八十自敘”,主要記述了林語堂的生平經歷,信筆揮灑,豁達、從容的智者形象躍然紙上。
林語堂 ·理論 ·16.6萬字
方立天編著的《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把佛教中國化界定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時代化,并敘述了佛教中國化的不同階段、途徑和方式,還通過與中國的政治理念、哲學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民間信仰、社會習俗等的互動關系,揭示出佛教中國化的實質,總結出有別于印度佛教的中國佛教的六個重要特點:重自性、重現實、重禪修、重頓悟、重簡易、重圓融。
方立天 ·理論 ·39.3萬字
本書將從古至今道教立教的過程,劃分為十個演變時期。首先簡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學不分家的要點。其次,略述周末學術分家,神仙方技與老、莊等道家思想混合,為漢末以后道教成長的原因。復次,引述魏晉南北朝以后一直到現代道教的發展,和它與道家不可或分的微妙關系。書末附錄有海內外各派道教徒人數統計資料、臺灣道教會章程,以及南先生為藝文印書館所出《道藏》所寫推介文字。
南懷瑾 ·理論 ·6.8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梁啟超有關佛學方面的著作,是全面了解佛學文化起源及發展的讀本。書中包括中國佛法沿革說略,印度佛教與佛陀時代,佛教之初輸入,佛教與西域,佛學經典等內容。全文見解獨到,內容深刻,是梁啟超對傳統佛學的現代性闡釋。
梁啟超 ·理論 ·8.3萬字
南先生歷數了自古以來居士對于傳播佛法的貢獻,簡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國的發展過程,介紹了禪堂中修行的規矩,例如打坐的姿勢、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他特別重視軟修法門的唱念;傳授六妙門的修法,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徑,解說了呼吸法門初步的實修方法以及諸多有關修持上的盲點。他特別批評有的學者只注重佛理的研究而輕視實證,主張教理和修持并重。總之,南先生作為學佛者中的善知識,他的引導、鼓勵、扶持,甚至訓斥,將使聽眾和讀者感激、受益。
南懷瑾 ·理論 ·14.5萬字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從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將迎來八十大壽,值此欣盛之時,結集以為紀念。方立天先生為人可敬,為學可信,畢生孜孜矻矻,專注于中國哲學、佛學與文化的研究,著作頗豐,影響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為集大成,在中國哲學與中國佛學研究領域,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關鍵意義。
方立天 ·理論 ·36.3萬字
自佛教在印度創始之后,兩千多年來佛教傳遍了亞洲,現在對西方文化又產生了越來越重大的影響。《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向讀者揭示了佛教的發源和發展,語言直白并輔之以圖表,清楚明白地說明了佛教的中心教義和修習方法。各個章節分別就法與輪回、禪定、倫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響等等細細展開。藏傳佛教和禪宗也各有闡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閱讀《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大有裨益。
(英國)關大眠 ·理論 ·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佛教的傳入與傳播》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佛教史相關歷史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佛教的傳入與傳播》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理論 ·3.4萬字
本書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后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跡等,做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歷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做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南懷瑾著述 ·理論 ·19.8萬字
金開誠、杜永剛編著的《中國禪學》禪學對佛學教義的把握并非義學式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點,參禪者開悟時稱其感受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成為禪師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禪學看來,所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禪悟的某個階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視山為山、視水為水。《中國禪學》講述中國禪學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傳統文化思想之中,并對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金開誠主編 ·理論 ·3.1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書分為八章,對道教的學術淵源,道教的建立、成長、擴張和演變,道教的流派、人物與經典,帝王與道教的關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況等,做了簡練系統的敘述。書末附有道教資料和《道藏》介紹,可資參考。
南懷瑾著述 ·理論 ·6.8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書分為五章,對古代印度的社會與宗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漢代至清代佛教的興衰變遷,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現狀與思考,以及亞洲和歐美各國的佛教概況等,做了簡明扼要的敘述。書末所附的《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乃是研究佛教叢林制度的由來、內容及其社會影響的重要文獻,頗具價值。
南懷瑾著述 ·理論 ·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