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書中討論了印度佛教傳入與當時玄學、儒家、道家的關系和爭論,介紹了隋唐時期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發展的歷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沒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生戰爭的內外原因,考證了與佛教相關的部分文獻等,并收入了作者對《心經》的通俗講義。書中注重從佛道比較的視角來研究佛教,展現出佛教在整個中國文化中的作用與影響。
湯一介 ·佛教 ·19萬字
《人天眼目》為禪宗重要典籍,宋智昭編撰。此書具體內容,為薈萃禪宗五家之宗綱要義,并引證、頌唱、釋義以揭其一真妙旨,啟人正見,引人正修,開人智慧,振佛祖權衡,開人天眼目。禪宗語錄現代人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此書作者依據其修證實踐經驗對《人天眼目》加題解、注釋、講解,使得該書成為真正適宜現代讀者的難得之作。
(宋)智昭編纂 尚之煜釋讀 ·佛教 ·11.9萬字
浙江寧波天童禪寺,坐落在太白山麓,有如彌勒之肚臍眼,迄今已有1710多年。歷代皇帝五賜寺名、十封國師,為“五山十剎”之一、“禪宗四大禪林”之一,又是日本曹洞宗之祖庭。182代住持,均系高僧大德,其中正覺首創“默照禪”,圓悟功在重興,八指頭陀以死殉教,圓瑛乃中國佛協首任會長。有“東南佛國”之稱的天童禪寺,建筑宏偉壯麗,規模華東稱雄,周圍是國家森林公園,“天童十景”,令人流連忘返。本書介紹了天童禪寺悠久的歷史和禪宗文化。
戴光宗 ·佛教 ·6.4萬字
本書引入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為理論視角,以唐代僧人的傳記史料為研究對象,用新角度審視老問題,把“佛教中國化”還原為“理解如何可能”與“真理如何可能”兩個基本的哲學議題進行討論,以此來嘗試證明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必然性以及中國佛教的合法性。本書論述了佛教在中國的樣態是儒家文化“前理解”與佛教本身“出世”特點相融合的“視域融合”的佛教。
戎川 ·佛教 ·13.1萬字
《心經》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說教法的深廣程度與篇幅之比--不遜于其他經典,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膚淺或庸常。我們已經無法確知它的作者為誰??梢源_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優美簡潔的文句與我們分享前輩修行者的境界與心得。《心經》不單是一部教法,其經文本身,已臻藝術的化境。藝術與宗教之間,本無確然的分野;勉為其難,不啻庸人自擾。
(美)比爾·波特 ·佛教 ·9.3萬字
絲綢之路又被稱為“佛教之路”,它是佛教東傳中國的主要線路。千年絲路上的寺院、石窟,不僅成為佛教東傳的路標,也見證了古人追尋信仰的過程。作者遠離紛繁喧囂的城市,重訪絲路故地,一路探尋散落的文明,試圖再現它們的精神與榮光,找到信仰最初的地方。
王棣 ·佛教 ·7.2萬字
《隋唐佛教史稿》是湯用彤先生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課講義,70年代經湯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華書局在80年代初出版,本次排印又經湯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全書詳細敘述了隋唐佛教勢力之消長、佛經傳譯之情形、佛教義理之撰述、宗派之發展以及佛法之傳布等。作者認為,“佛教人華,約在西漢末,勢力始盛在東晉初……自晉以后,南北佛學風格,確有殊異,亦系在陳隋之際,始相綜合,因而其后我國佛教勢力乃達極度。隋唐佛教,因或可稱為極盛時期也”。這一時期的發展反映了佛教由一種外來宗教轉變為中國佛教的文化成果。
湯用彤 ·佛教 ·18.3萬字
本書是融合禪學與心理學的經典名著,主要根據禪學大師鈴木大拙與著名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等人在1957年展開的東西方思想對話整理而成。他們在這次主題為“禪與心理分析”的國際學術會議上都發表了各自對禪宗的心得體會和東西方思想的比較。鈴木大拙對禪與心理分析展開了獨到精辟的論述,令人拍案叫絕,而弗洛姆總結了鈴木大拙闡明的禪宗要點,并通過對禪與心理分析的比較,認為兩者在拯救心靈創傷、尋求人生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邁向心身健康之路等方面,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鈴木大拙 (美)弗洛姆 ·佛教 ·12萬字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自身心靈的困境,并開始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然而,面對各種各樣釋放壓抑、探索靈魂的方法,許多人也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痘蹮簟柕馈饭澞恳虼硕Q生。節目圍繞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及社會熱點等展開,在“問”中追尋“道”,在“道”中化解種種煩惱。第一季主要輯錄大家通常都會遇到的典型性問題。無論您是初學小白還是資深老參,或者僅僅是好奇地看看,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書即根據《慧燈·問道》錄音稿整理而成,希望在不經意間能為您打開智慧之門。
《慧燈·問道》編輯部 ·佛教 ·12.2萬字
觀呼吸,不僅加深對生命本身的認識,還會讓心變得穩定、敏銳和專注。在書中,德寶法師開篇就指明禪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對禪修的種種誤解,然后系統地介紹了如何通過單純的覺察與呼吸的掌握,達到正念。按照書中一步步的禪修指導,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進而觀察你所認知的整個世界,最終以覺醒、智慧的心,安詳面對起伏的人生。
(斯里蘭卡)德寶法師 賴隆彥 ·佛教 ·10萬字
在書中,德寶法師以實際禪修經驗,解說了八正道每個道支的深刻內涵,并分析了人們對此可能產生的誤解或偏見。本書不僅讓人們明白何謂快樂的內在生活,而且還教導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八正道達到快樂。尤其重要的是,他融合了南傳佛教教理的詮釋和現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說,令人耳目一新。其辯證精辟,見解獨到
(斯里蘭卡)德寶法師 賴隆彥 ·佛教 ·13.9萬字
藏傳佛教自西夏時起就已經開始向西域和中原傳播,并在元明兩代成為中國佛教傳統中一個十分醒目和有影響力的傳統。以往由于缺乏文獻資料,對這段歷史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十年來,作者在敦煌藏、漢文文獻,黑水城出土漢文、西夏文佛教文獻,吐魯番出土回鶻文文獻和散見于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獻中發現了大量的漢譯藏傳密教文獻,其中以傳自元明清三代宮廷的藏傳密教儀軌集成《大乘要道密集》最具價值。本書利用這些新發現的漢譯密教文本,發掘其藏文原本,通過對這些文本進行細膩的分析,重構了11至15世紀藏傳密教在西域和中原傳播的歷史。
沈衛榮 ·佛教 ·20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有關《圓覺經》的講記。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圓覺經》的原文進行了逐句、逐段的講解,變艱澀為流暢,化深奧為通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南懷瑾著述 ·佛教 ·18.2萬字
本書收錄南懷瑾先生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論述的摘要,后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凈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觀、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所做的通俗講解。
南懷瑾著述 ·佛教 ·10.8萬字
本書是叢書佛學教科書之一,該書分別從經藏、律藏、論藏、因緣果報、涅槃等方面對佛教的教義進行了闡述。
星云大師 ·佛教 ·10.5萬字
本書介紹佛教三寶——佛、法、僧的意義、內容,歷代高僧大德如何成就菩薩等。
星云大師 ·佛教 ·13.4萬字
本書是中國臺灣星云大師撰寫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畫作,包括對父母、老人、國家、工作以及社會各類普通民眾的祈愿,充滿了佛家慈悲為懷的情懷,讀來能凈化身心,增長智慧,并有著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星云大師 ·佛教 ·5.7萬字
《人間與實踐》提出人間佛教的藍圖、思想和建設,并分別談論了佛教現代化、現代佛教的四化與建設、今日佛教的希望、佛教的未來觀、佛教寺院經濟來源等問題。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2.3萬字
《佛法與義理》講解佛教對命運、神通、知見、行為、因緣、因果、空有的看法,還分別談了佛教奇理譚、佛教的真諦、佛教的特質是什么、佛教的懺悔主義、佛教的慈悲主義等問題。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1.3萬字
《宗教與體驗》的內容包括佛教修持體驗諸方面,如佛教各宗派修持方法、當代人修持的態度、奇人的修證、偉大的佛陀、佛陀的樣子、佛陀的宗教體驗、阿羅漢的宗教體驗、菩薩的宗教體驗、我的宗教體驗、談迷說悟等。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