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四十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96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好因好緣”、“勇于承擔”、“心的味道”、“隨喜功德”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4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5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不變隨緣”、“領眾之道”、“人生舞臺”、“面對現實”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6萬字
本書分為“歐游記事”、“慈悲不是定點”、“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凈”四部分,收錄星云大師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2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90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片葉片金”、“不負西來意”、“受得起也給得起”、“萬事如意”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9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法無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運操之在我”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4萬字
《宗教與歷史(第九輯)》集中于明清以來基督宗教的漢語文獻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來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文獻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史學、哲學、文學、區域傳播等諸多角度對各種類型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并介紹了歐洲漢學家對現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探討。本輯意在通過不同層面與視域的討論,凸顯基督宗教漢語文獻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陶飛亞 郭紅 ·基督教 ·13.5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六冊。收錄星云大師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本書分為“不忘初心”、“不舍眾生”、“不請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中國佛教中的最大宗派凈土宗的核心經典!全本無刪減,無障礙閱讀,原文精校、譯文精準,依據古今高僧大德的論述解讀經義!附完整譯文、《凈土法門五百問答》!凈土宗系中國佛教中的最大宗派,歷史悠久,信徒眾多。“五經一論”是凈土宗的核心經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自古以來,多有高僧大德予以積極推廣和鼎力弘揚,關于這些經典的注疏可謂汗牛充棟,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時代的久遠,其文言已難以適應當代人閱讀。直到今天,也鮮有綜合前人注疏、完整解讀“五經一論”且適合當代人閱讀的書籍。《凈土五經一論要義通解》填補了這個空白。本書將通過疏理歷史上高僧大德的精辟注疏,闡述凈土法門要義,揭示其簡單中見其思想體系之博大精深。提綱挈領,以窺全豹,幫助我們深入領會凈土法門之理念、主旨和精髓。
曾琦云編著 ·佛教 ·18.2萬字
作為中國宗教史、敦煌文獻研究的專家,作者在本書中對絲綢之路沿線及敦煌寫本中有關佛教儀典的文本做了與以往不同取徑的研究。對佛教儀禮的歷史傳承軌跡,用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了跨學科、跨文化的探討。作者具體考察了敦煌文獻中用于療治病人的寫本“患文”,通過對“患文”的文式、文體、措辭和實施場所以及參與者等文獻資料的詳細分析,梳理出本土化儀禮中貫穿的佛教基本觀念及儀禮邏輯和儀禮結構。
(美)太史文 ·理論 ·6.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三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有力量才有未來”、“佛陀的工作”、“信仰的價值”、“有愿必成”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7萬字
本書以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為研究對象,對該經的全部存世編號進行了系統梳理。本書以西夏仁宗仁孝時期的校譯本為研究底本,同時參校惠宗秉常時期的初譯本進行了全文對勘和釋讀,通過對同一部佛經新舊兩種譯本的綜合對勘,明確了西夏文獻中通假現象的存在并對其進行系統研究。西夏文通假現象的發現,深化了對西夏語文學的認識,一來可以糾正此前對西夏文獻的誤讀,二來可以為日后正確解讀西夏文獻提供一條重要的可行之徑。
孫穎新 ·佛教 ·8.5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人生三昧”、“苦樂之間”、“說忙說閑”、“人生加油站”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7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6萬字
每一種勞動都應該得到報酬。公正的法律要求:在每一個國家中,公民都應按照他對同胞所做之事是善或惡而得到獎勵或懲罰。社會的利益要求:最有用的社會成員最受重視;無用的受到輕視;有害的則受到仇視或懲罰。我們的判斷應該以這些不容置辯的原則為基礎。高官顯職、特權、榮譽、物質享受,是社會上最有功或社會最需要的人從它或它的代表那里獲得的獎賞。如果社會在這方面處理不當,如果嘉獎了不配的、無用的和有害的人,它將自食其惡果。毫無疑問,它這種盲目行動的根源必須在某種錯誤見解或成見中尋找。
(法)霍爾巴赫 ·理論 ·8.3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三十七冊。收錄星云大師199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拒絕的藝術”、“不比較、不計較”、“義工精神”、“善聽”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本書通過探析達斡爾族薩滿教具體形態和內容,來把握歷史上薩滿教發展的基本脈絡。通過薩滿與社會群體關系的展示與分析,剖析薩滿教與達斡爾族傳統社會結構的內在關聯,還原與重構薩滿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及其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而針對現代化進程中,人口較少民族在文化變遷、文化沖突中出現的問題,探尋民族地區各種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
孟盛彬 ·理論 ·14.2萬字
廣東簡稱“粵”,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由于自然的及歷史的種種因素,廣東境內又被分成幾個獨立的區域,即廣府、客家、潮汕和以高州、茂名、湛江一帶為中心的粵西地區。作者以上述四個區域為單位,分別梳理與探討廣東民間信仰文化的歷史之流、廣東民間信仰文化的主要神祇、廣東民間信仰文化的主要特點和廣東民間信仰文化的社會歷史作用與影響。
賀璋瑢 ·理論 ·19.8萬字
本書以文學性為視角,以問題為中心,對中國禪學、僧詩以及詩僧的詩學理想與文學批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作者憑藉自身具備的多學科專業優勢,采取個案解析與宏觀論述結合的方式,通過對“東山法門”、“看話禪”、“水月喻”的詩學意義的分析,詩僧身份矛盾、創作心理、創作風格與創作形式的揭橥,以及寒山、皎然、子聰等詩學理論的考察,對禪宗自然觀的審美特質、相關表現進行了論述。書中部分章節考察的問題,如“偈與詩的夾纏與界限”,提出區分偈與詩的四個標準;兩宋之際禪林的“文字禪批判”與詩壇的“江西詩派批判”同步;出家僧眾對中唐文學大家韓愈、柳宗元的理解與評價及其文學意義等,涉及中國佛教與文學關系中較少受人關注的領域,具有一定的原創性。
張勇 ·佛教 ·14.5萬字
該作者最著名的作品《禮物》2002年上海人民在國內出版過,引起了廣泛影響。該書研究的是古代文化中的祈禱現象。祈禱是所有民族上古階段最普遍最重要的宗教行為之一。該書探討了,祈禱的形式,祈禱的功能,祈禱的文化含義等等,是一本簡明而有趣的文化人類學著作。
(法)馬歇爾·莫斯(Marcel Mauss) ·普及讀物 ·12.9萬字
本書以教化為切入點,對乾嘉時期劉一明的道學思想進行研究。他的道學思想既具有因個人的特殊經歷及師承關系而致的獨特性,也具有因當時所處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因素影響而致的時代性。劉一明主張三教一家、性命雙修;他師承“北宗”法脈,但在道教教理上又多對“南宗”有所吸收;其道學思想受《論語》影響,又對王陽明的思想有所融攝;雖稱道法兩用,實際重理輕法。劉一明的教化論是其道教信仰論的組成部分,二者緊密聯系。按照劉一明的論述,可以將其“信仰之道”與“教化”之間的關系歸納為以下幾點:信仰本身具有教化性;通過教化,信仰得以形成、傳播與發展;信仰內容可以作為教化內容;教化是一種信仰功用,信仰是一種教化方式。
白嫻棠 ·道教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