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中的第五冊。收錄星云大師1990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記錄了星云大師生活、工作、弘法度眾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全書分為“蓮花生長在污泥中”、“唾手可得”、“與人為善”、“人忙心不忙”四部分。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內容不僅是大師個人生活點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來自眾生,屬于眾生,讀“星云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3萬字
《藏傳凈土論》由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是藏傳佛教的凈土法門,著重宣說了往生極樂世界必不可少的四種因——明觀福田、積資凈障、發菩提心、發清凈愿,再沒有比這更殊勝的竅訣了。對一心念佛、發愿往生的人來說,實為不可多得的一部寶典。
喇拉曲智仁波切 ·普及讀物 ·14.4萬字
這本書輯錄了十篇關于佛教與中國古代文學關系的文章,內容各自成篇,涉及文人的思想、僧俗創作、文學理論、文學表現技巧等。各篇的寫法,略似讀書筆記,重在對史實的描述,也做一些必要的考辨和分析。通觀本書,則東晉到兩宋之際佛教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巨大影響,可窺知其大體脈絡。
孫昌武 ·佛教 ·13.2萬字
人們對于佛教的認識,常常局限于“四大皆空”、“解脫”、“皈依”等觀念,從未真正理解佛教的精義。要真正懂得,應該看看釋迦牟尼當年是如何從迷惘中超脫、證道,看觀音菩薩是如何歷經磨難,成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本書依據佛教經典和民間口傳故事,系統地將釋迦牟尼從誕生、迷惘、離家修行、走錯路,到樹下悟道、戰勝魔鬼、最終成佛的歷程,以及觀音菩薩轉生、歷經諸多磨難、修行證道、濟世救人的故事展示給讀者。同時,本書還收集了包括雕像、壁畫、白描、國畫、唐卡等形式的插圖,以及簡潔、精辟的圖片賞析來演繹佛陀與觀音的傳說故事,以及背后浩大的人類文明歷史。
(英)亞當斯·貝克夫人 (清)曼陀羅室主人 ·神話傳說 ·19.5萬字
“本書輯錄的,是近代佛學大師、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太虛和尚解說七部佛經原典的講稿,選錄的原則,一是原典的價值,二是經義的淺近,三是篇幅的精要。《四十二章經》:第一部譯入中國的佛典。《佛說八大人覺經》:佛陀的八大自我覺悟。《佛遺教經》:佛陀留給世人的最后遺言。《佛說大乘稻稈經》:佛陀說十二因緣。《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未來世彌勒下生成佛的預言。《佛說十善業道經》:化苦惱為快樂的十大善行。《佛說善生經》:敦守人倫,珍惜生命的勸導書”。
太虛 ·佛教 ·10.8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道德經深入探究和領悟的結晶,不僅在文字的解析方面有獨到之處,在道德經的含義上也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道布 ·道教 ·4.8萬字
《宗教與歷史(第九輯)》集中于明清以來基督宗教的漢語文獻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來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文獻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史學、哲學、文學、區域傳播等諸多角度對各種類型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并介紹了歐洲漢學家對現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探討。本輯意在通過不同層面與視域的討論,凸顯基督宗教漢語文獻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陶飛亞 郭紅 ·基督教 ·13.5萬字
幸福人生不是一個泛泛而談的概念,而是每個人都能夠落實的具體做法。這種做法不是通過聽講習得的,卻可以通過打開心量,專注當下,本書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用更高遠的視野去理解人生這些具體的實踐來達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試一試,便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改變。
賢宗法師 ·普及讀物 ·5.7萬字
《中國佛教史》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居士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撰寫的一本從目錄學角度探究佛教流變的優秀著作,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堪稱經典。特為簡要系統,不乏卓識;語言暢達,不失曲雅風趣;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中國佛教史》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居士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撰寫的一本從目錄學角度探究佛教流變的優秀著作,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堪稱經典。特為簡要系統,不乏卓識;語言暢達,不失曲雅風趣;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
蔣維喬 ·普及讀物 ·18.9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6萬字
《宗教與體驗》的內容包括佛教修持體驗諸方面,如佛教各宗派修持方法、當代人修持的態度、奇人的修證、偉大的佛陀、佛陀的樣子、佛陀的宗教體驗、阿羅漢的宗教體驗、菩薩的宗教體驗、我的宗教體驗、談迷說悟等。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3.9萬字
本書將宗族概念引入明清以來中國佛教傳統宗派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法緣宗族”的命題,全面探討了模擬宗法制度在中國佛教中的宗派組織、寺院管理、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意義。筆者嘗試說明在剃度、受戒、傳法過程中,同一位僧人有可能產生出多種“法號”的現象,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其背后代表的宗派意義。本書認為:以派輩譜系編制為典型特征的禪宗與“遍利三根”的凈土宗之間的“禪凈關系”,并非并列的兩個教派團體的關系,而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互補關系,前者維護了中國佛教僧侶的正統性,后者則成為正統佛教與民間信仰之間交流的重要中介。
張雪松 ·理論 ·18.5萬字
《星云禪修》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本次出版,將“星云說喻”的九百篇佛理文章以佛光寺三修——修身、修口、修意,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主題來整理分冊,共分為九冊,本書《把握當下:星云大師談修身》,是為“星云談修身”之一種。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5.2萬字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歷,讀來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9.7萬字
本書是一本將佛學禪修與現代生活感悟完美結事的勵志書。本書將歷代的佛學大師的佛心禪語匯編成十二堂課,結合現代人的心理訴求,從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愛情、事業等十二個人們最關心的角度入手,幫助讀者從自我心靈汲取力量,緩解煩惱與壓力。本書每一個勵志故事都是一絲頓悟的人生哲理,給讀者以啟迪性的人生智慧。
楊承清 ·普及讀物 ·13.9萬字
在《心如菩提:跟林清玄走進禪韻人生》中,大師清淡雋永的文章精華,將與饒有趣味的禪宗故事一起,為您講述生活中的禪,帶您一起進入那富有禪意的世界……
蕭逸 ·普及讀物 ·18.2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十七冊。收錄星云大師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夢中說夢”、“逆增上緣”、“把心找回來”、“廣結善緣”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1萬字
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內容僅僅活本書告訴人們在世上并不值得稱道值得稱道的是生活得美好。佛說:“信佛應避貪、嗔、癡,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塵世中的事情迷失自己。心凈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從心生,禍從欲起。”所以福禍皆由心而生,輪回是因果的體現。佛引人向善,因為這樣確實可以改變人的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可以避禍得福。所以福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幸福與否,就取決于自己如何去面對自己。
周文敏主編 ·佛教 ·17.7萬字
民國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師和虛云法師兩位高僧的思想代表著近現代佛學界的權威思想,《淡定·從容·心安》系列將兩位大師的思想精華集結,把深奧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話,使人以讀書的方式親近高僧大德善知識,啟迪大眾思維,喚醒世人迷夢,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
弘一法師 ·佛教 ·9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叢書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叢書延聘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香港本地及海內外知名學者承擔經典的選編和導讀工作,確保叢書的學術價值。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凈土三經》即:《佛說阿彌陀經》重在引導世人對西方極樂凈土生起信心。《佛說無量壽經》側重于如何發愿,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重在如何修觀,心凈則國土凈,當下就是西方極樂國土。三經相輔相成,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向人們完整地展示了凈土修行法門的總綱:信、愿、行、果。
凈因法師 ·佛教 ·1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