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翻譯成俄語和土耳其語,如今又為中文版重新修訂,堪稱科塔薩爾“傳記的完美形態”。
(西)米格爾·埃賴斯 ·文學家 ·19.7萬字
為了紀念魯迅小說《祝福》發表100周年,獲北京魯迅博物館授權,本次推出“我的沉默震耳欲聾”魯迅作品精選系列(包含小說、散文、雜文、傳記)插畫本,首度收入魯迅藏木刻版畫、魯迅照片等珍貴影像。為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魯迅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特地收錄了魯迅先生好友許壽裳所著《魯迅傳》。作者語言曉暢,描繪出魯迅波瀾壯闊的一生,實乃一本出自專家之手而足可信賴的普及讀物。本次出版《魯迅傳》,《亡友魯迅印象記》以195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47年10月峨眉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我所認識的魯迅》以197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52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此外,本書還特別收錄《魯迅古詩文的一斑》《魯迅書信·致許壽裳》《魯迅先生年譜》三篇,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為方便閱讀,編者對書中的人名、地名、作品、重要事件等進行了簡要注釋。
許壽裳 ·文學家 ·12.7萬字
現代學術大師顧隨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實的通家,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吳小如等,或承其衣缽,或受其影響,成就卓越,名滿天下。他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講授藝術,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探尋、學習和借鑒。從1929年初登大學講堂到50年代初,是顧隨先生教學生涯的一個重要時期。本書述及的顧隨先生的幾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從師受教,顧隨先生思想之精華,在與這幾位高足的教學、交往中有較為充分的體現。本書既展現了前輩學人真摯的師生情誼,又為讀者深入了解顧隨先生的生平事跡、德業文章提供了更多資料。
趙林濤 ·文學家 ·7.9萬字
濟慈,浪漫主義詩人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浪漫主義小說家的典范。兩個人的人生宿命般地充滿巧合:過早離世,嗜酒如命,飽受肺病折磨,初戀情人的身影揮之不去;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通過寫作引領文學前往以解放、實驗性、感性為基因的新時代。而在他們的一生中,寫作、閱讀一直是支撐他們對抗孤獨與絕望的良藥。在這本書里,作者以“平行人生”的穿插手法,將相鄰世紀兩個閃亮而充滿悲劇性的人生聯系在了一起,通過精選的一系列軼事、關鍵時刻和生動場景,直擊二人生活的本質,揭示他們藝術創作的源泉,讓人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夠穿透時間、超越死亡,成為永恒。
(英)喬納森·貝特 ·文學家 ·18.5萬字
本書通過對張、胡兩大家族祖上的交往和個人交往的梳理,全方位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創作思想進行對照和評議,并配以一百幅左右的老照片。生動有趣的文筆勾勒出民國社會海上都市和海外華界的人情百態,讀來極有趣味。
陶方宣 ·文學家 ·7.4萬字
本書不僅回顧了王瑤先生的治學成就,還呈現了他作為學人的完整形象,還原他所遭際的時代。書中收入的圖片涵蓋王瑤先生不同人生階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書等,在言不盡意處撐開了歷史的褶皺,讓讀者有可能與大先生“晤對”,近距離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陳平原 袁一丹編著 ·文學家 ·6.2萬字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祖父——中共老黨員、白區地下工作者、劇作家、左翼文化運動領導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長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先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來領導的白區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對左翼文化人的宣傳、統戰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對這位有著輝煌革命歷史、也有被批判關押多年慘痛經歷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親情外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觀察到的大量細節,呈現出了一位有原則、有才華、有個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專業范圍和興趣,她接觸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例如所謂“二流堂”的藝術家們,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動而傳神。本書所述雖然是一個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種種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見所聞仍然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沈蕓 ·文學家 ·17.8萬字
沈從文創作了一部文學的《邊城》,又創造了一座學術的“邊城”,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雙峰并峙的成就。從文人到學者的轉身,使沈從文接榫于古典中國“學者而兼文人”的傳統,并成為這個傳統在現代中國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書融合文學史與學術史視野,考證沈從文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相互闡發的關系,發覆這種跨界現象之所以形成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路徑,樹立起沈從文作為文學家與學問家的立體形象,為解開著名的“沈從文轉型之謎”提供新鑰匙,為沈從文研究貢獻新見解。
李青果 ·文學家 ·17.1萬字
本書是國內首部穆旦權威傳記,兼為穆旦詩歌評傳,全書以穆旦的生平經歷為線索,結合他各個時期的詩歌創作,完整敘寫了穆旦作為一個詩人的一生,也寫出了一個在鐵與火的歲月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努力不懈、為現代漢語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績。同時,作者追蹤勘測了他那些不朽詩歌的源頭。穆旦是現代漢語詩歌領域極出色的詩人。他早早地就決定了,這一生要為漢語服務。書稿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家世與早期的求學經歷;二是西南聯大時期;三是抗戰以及抗戰勝利后的創作與生活。借助于檔案、采訪資料、抗戰史、回憶錄、日記等,本書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歷史圖片,并詳細而有深度地書寫了一個詩人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的一個民族的傳奇。詩人是種族的觸須(龐德語),穆旦更是創作出了無愧于時代的詩歌。他獻身語言的這一生,應該像紀念碑記住英雄的名字一樣,值得我們民族的語言牢牢地去記住他。如同軍人用劍服務于自己的祖國,詩人用語言服務了自己的國家。
鄒漢明 ·文學家 ·19.4萬字
作者吳泰昌由于工作關系,從上世紀70年代起與錢鍾書、楊絳夫婦交往,歷時二十多年。作者根據交往中的感性材料,和書信、題贈、簽名書籍、合影等實物資料,寫成此書。在書中,大師生活點滴、文壇前輩掌故,皆以平實的文字娓娓道來,并配以幾十幅從未公開的珍貴照片及錢鍾書親筆書信、題詞手跡、滋味醇正濃厚,使讀者走近一代國學大師的晚年生活。
吳泰昌 ·文學家 ·7.5萬字
一代大家馮至人生傳記。馮至逝世30周年紀念。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一部歷史,苦樂悲喜回眼望去別有滋味。馮至夫人、女兒撰寫,近200張珍貴家藏照片,記錄一代大家馮至生活與奮斗的一生。更真實、更生動、更飽滿。
姚可崑 馮姚平 ·文學家 ·14.1萬字
普魯斯特的煌煌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是那種誰都覺得自己應該去讀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又確屬望而生畏的書。但在德波頓的這本結合了文學傳記和實用、勵志手冊的書里,作者以他嚴正詳實的專業學識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筆向我們娓娓道出《追憶》的真正妙處,描繪出普魯斯特真實而又生動的精神肖像;同時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間,從巨著和大師身上尋覓到改變我們每個普通人谷世人生的妙招法門,指點我們如何珍惜時光、體驗人生的真諦、學會調整人生的輕生緩急。
(英)阿蘭·德波頓 ·文學家 ·9.3萬字
《擁抱逝水年華》(雙語版)的作者是英國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阿蘭·德波頓(AlaindeBotton,1969-)。此書的中文簡體字版譯文社早在幾年前已出版,受到市場推崇。這次購買的是英漢對照版,出版此書想必會受到文學愛好者和英語學習者歡迎。本書內容主要講述作家運用文學傳記的手法,通過對二十世紀法國大作家普魯斯特及其煌煌巨著的回顧,展示他的重要作品《追憶逝水年華》的創作風格、獨特的寫作技巧,以及開創世界文壇小說新紀元的歷程,并給讀者描繪出普魯斯特真實而又生動的大家形象。
(英)阿蘭·德波頓 ·文學家 ·14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是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代表作《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奧蘭多》等至今影響巨大。伍爾夫的一生總是處在一種令人窒息的生命博弈之中,她在自我的精神狀態、創作歷程與青少年時期記憶里那些創傷性事件引發的內心壓抑之間維持著某種脆弱的平衡。埃拉·納德爾通過梳理伍爾夫的信件、日記、散文和小說,敏銳地捕捉到了空間變化對她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不確定感的影響,由此檢視她個人與作家身份的構成性因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還原伍爾夫復雜而細碎的人生軌跡。
(加)埃拉·納德爾 ·文學家 ·10.7萬字
本書是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的評傳,茨威格獨具只眼,寫出了三位風格迥異的作家的特質:卡薩諾瓦“無拘無束,是個世界公民”,在世界文壇上堪稱特例;司湯達“恨不得戴上一副面具,改變我的姓名”;對于晚年托爾斯泰,“重要的不是道德上的盡善盡美,而是臻于完美的過程”。茨威格這三篇精悍的小傳深受世界各國讀者歡迎。
(奧地利)斯·茨威格 ·文學家 ·19.9萬字
本書是當代文學家、詩人、畫家木心前半生(1927-1956)的傳記,通過圖文如實講述他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是如何從出生到求學再到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并以藝術為畢生志業的生命歷程。內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鎮生活、開蒙與就學、為藝術而出走、負笈上海美專、投身學生運動、與夏承燾和林風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與上海的教書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經歷的同時,探索其很初幾次人生選擇的思想動機,以及可能決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與偶然因素。
夏春錦 ·文學家 ·8.8萬字
作者分11個階段回顧了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包括苦難是人生的重要財富、革命的自修大學、建立劇場藝術、地下工作點滴、回解放區、建立中央戲劇學院、高年級教學、大躍進中的教學、赴蘇留學、教學在風浪中航行、發揮余熱的晚年等。對了解和研究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和資料保存價值。
冉杰 ·文學家 ·15.8萬字
本書為日本魯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眾讀者撰寫的魯迅全傳。全書分為9章,時間跨度從魯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魯迅生活過的城市(紹興—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為線索展開論述。作者旨在以具體生活場景揭示文學作品的誕生秘密,通過對大時代氛圍的捕捉還原魯迅的內心變化,從而品鑒名作(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兩地書》)的背后故事。作者語言風格明白曉暢,描繪出魯迅面對原生家庭的束縛、留學生活的寂寞、職業生涯的苦悶、朋友的離世、兄弟的反目、包辦婚姻與真切愛情的糾結時,所擁有活生生的軟弱和痛苦。在“斗士魯迅”的形象背后描繪出生而為人的種種具體困境,以及從這種困境中生長出的悲壯勇氣。
(日)丸尾常喜 ·文學家 ·10.6萬字
“魯迅,是多面的、鮮活的,也是詩意的”。魯迅先生作為時代的經典人物,存在于他的著作中,也存在于別人對他的紀念文字中。而他一生中留下的一百多幀照片,卻是他人生軌跡的直觀見證。通過影像資料,我們得以認識不同年代的魯迅先生,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活動交誼,進而體會那個特殊時代的風云激蕩。--魯迅一生留下的照片一百多幀,記錄他的人生軌跡和人際交往,展現個人風貌,凸顯品格特行。而后人對這些照片的運用,也反映了魯迅的影響、時代的變遷及意識形態的演進。本書按時間順序和魯迅一生游歷所至地域分為五個部分,把照片放在突出的位置,文字緊密貼合照片,對照片的拍攝緣起、時間、地點、其中人物的經歷及其與魯迅的關系等做詳細解讀,使照片的背景更為清晰,讓過去一些不太被人們注意的事件、人物呈現出來,更加立體、多彩地介紹魯迅的人際關系,并且對以往文獻中有關魯迅照片的訛誤、任意剪輯修補導致的形象失真、年代錯誤、人物張冠李戴等現象做了說明。
黃喬生 ·文學家 ·19.1萬字
《中國百位詩人寫延安》采用中、英兩種文字,收錄了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100余名詩人寫延安的詩歌作品共計120首。這些作品,或歌頌軒轅黃帝的豐功偉績,或抒寫革命圣地的紅色歷史,或展現新時期延安的新變化,是延安歷史上收錄人數最多、作品最多的一部專寫延安的詩歌作品集,也是延安唯一一部中英文詩歌作品集。主編劉西英,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已在《詩刊》《詩選刊》《星星》《解放軍文藝》《延河》等發表詩作一百余首。曾獲《詩選刊》2016年度優秀詩人獎,《解放軍文藝》《詩刊》紀念建軍90周年詩歌大獎賽優秀作品獎,《星星》詩刊“記住鄉愁”全國詩歌大賽優秀作品獎。著有詩集《無名花草》《無愛的詩歌》。
劉西英 ·文學家 ·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