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迄今已來,關于王陽明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實的王陽明傳記。不妖魔不神化,33篇陽明詩文分析,44位陽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圖畫,還原最真實的千古圣人王陽明翔實的一生:叛逆、問道、格竹、中舉、入獄、貶官、悟道、崛起、平賊、戡亂……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國統治階級的思想碰撞,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的末日決戰。還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寧王朱宸濠、風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嚴嵩的真實歷史形象。……
趙家三郎 ·哲學家 ·23.1萬字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魯士薩克森州。1868年,24歲的尼采成為了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學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問題辭職,之后他便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法)丹尼爾·哈列維 ·哲學家 ·21.1萬字
《王陽明:一切心法》是一部誠意之作,它權威、有趣、真摯,易懂,只為讓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為誤解的王陽明,了解“心”在王陽明的思想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驅動整個世界總的發動機。不是看破紅塵、心如死灰。而是一場在針尖上飛旋的舞蹈,無時無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樣讓你了解心學的真諦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靈雞湯。
熊逸 ·哲學家 ·35.1萬字
法國作家丹尼爾·哈列維,通過對尼采和親友們的大量往來信件以及親友們對尼采的回憶進行整理,于1909年創作出了《尼采大傳》一書,全書以時間為線索,對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個生命過程進行了細致而又精準的描述。本書所依據的大多為第一手資料,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較為權威的尼采傳記,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獨行的一生。
(法)哈列維 ·哲學家 ·21.2萬字
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稻盛哲學的核心是“人生方程式”和“判斷基準”,本書將兩者結合,講述兩者異曲同工之妙,書中內容包括幾大部分,“陽明心學和稻盛哲學的神合”,主要講述陽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別在什么情況下感悟出“陽明心學”和“稻盛哲學”;“以心為本”,講述陽明先生與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質——正義、謙虛、攻心、樂觀、忍耐;陽明心學的“致良知”、稻盛哲學的“敬天愛人”,并用企業案例分析在實際中的應用;以及關于人們對“陽明心學”“稻盛哲學”的幾點疑問,在書中做出解答。本書對一些企業家、經營者和管理者,具有實際指導價值。
王光波 ·哲學家 ·28.5萬字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90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24歲便成為了巴塞爾大學的教授,開始發表著作,是最早批判西方社會的哲學家。1879年他由于健康問題辭職,此后便一直飽受病痛的煎熬,直至1900年去世。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樂觀的智慧》《善惡的彼岸》等。本書《我是太陽(尼采傳)》介紹的就是他的人生經歷。《我是太陽(尼采傳)》由丹尼爾·哈列維編寫。
(法)丹尼爾·哈列維 ·哲學家 ·21萬字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師》,是講述心學創始人王陽明的歷史人物類傳記,全面解讀知行合一理念及其王陽明的輝煌傳奇。作者研究陽明心學多年,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并從王陽明的詩文中探尋其真實內心。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幫助,一起感受知行合一的神奇魅力。
端木自在 ·哲學家 ·22.6萬字
謫居龍場,頓悟圣道;巡撫閩贛,平匪誅藩;回鄉守制,光大心學;總督兩廣,保境安民。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自始至終都在踐行“知行合一”,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從而超凡入圣。不論是遭逢困厄,還是身處順境,他都憑借著心學的智慧,不悲不喜、無寵無驚地泰然處之。“二十一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因為他的心學智慧不會過時,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誠如作者所言:“這個人用良知建功立業,因此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
周月亮 ·哲學家 ·24.3萬字
《明朝一哥王陽明》用頗具現代感的生動幽默的文筆,將一代圣人王陽明的一生完整勾勒出來,同時又融入了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在本書出版十周年之際,呂崢教授結合王陽明研究的新成果,對全書內容進行了精心修訂,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王陽明的成圣歷程,更輕松、更準確地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會開啟強大的內心力量,成就輝煌事業。
呂崢 ·哲學家 ·20.9萬字
在行中知,在知中行。想是困難,做是答案。這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王陽明是明朝杰出的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式人物。讀王陽明的人生,學習知行合一,能幫助我們建立強大的自我,以平靜而堅韌的內心,立足于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中。本書以幽默的筆觸和頗具戲劇感的節奏,全面解密王陽明的傳奇人生,理清陽明心學脈絡,剖析知行合一的神奇威力,解讀成大事者的人生智慧。王陽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和變數。他年少喪母,年紀輕輕患上絕癥,青年時仕途屢屢受挫,中年為官又慘遭貶黜。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無論身處困境還是順境,他都寵辱不驚,泰然處之。在不斷地探索與精進中,他從儒、釋、道典籍中汲取智慧,最終悟出了最深刻卻又最簡單的心學智慧,從而超凡入圣。本書參考大量正史、野史、筆記及今人研究,文筆通俗、幽默,既有歷史作品的厚重,又有懸疑小說的張力和戲劇的節奏感,讓人一口氣讀完王陽明起伏激蕩的精彩一生。人生實短,世事紛繁,成大事者,王陽明!
燕山刀客 ·哲學家 ·25.3萬字
《我生有涯愿無盡——漱溟自述文錄》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傳。梁漱溟自稱不是哲學家、國學家,只是“問題中人”,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相號召,畢生所求惟在人生與社會(中國)兩大問題的解答。從清末,歷民國,到新中國,北大教書,鄉建運動,發起民盟,廷爭面折,時代變遷,世相百態,作者皆以細膩坦誠的筆觸客觀敘述,九十多年人生軌跡中自學之歷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變以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之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纖毫畢現。本書由梁漱溟長子梁培寬先生歷時27年,前后增刪5次,編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資料。
梁漱溟 ·哲學家 ·29.7萬字
《尼采傳》以時間為線圍繞尼采和親友們的大量往來信件以及親友們對尼采的回憶進行整理,對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個生命過程進行了細致而又精準的描述。本書所依據的大多為手資料,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較為權威的尼采傳記,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獨行的一生。
本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長篇回憶錄,一共三卷。第二卷從1914年起至1944年止,記敘了羅素這段時間的生活,其中介紹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和平主義立場、第二次婚姻、對蘇聯的態度、在中國的經歷和與中國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滯留美國講學時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英)伯特蘭·羅素 ·哲學家 ·21.9萬字
這是一名思想家和他的時代故事。通過思想家傳記,了解這個時代的精神。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學家。他早年求學巴黎,學習心理學、哲學。之后,工作、講學于瑞典、波蘭、德國、突尼斯、巴西、日本、美國。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為一個嶄露頭角的年輕知識分子,與戴高樂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為結構主義化身,將自己定位為法國思想時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風暴之后,他又成為一名左派和社會活動家。然而,就在同一時期,他“悄悄地”獲得了法蘭西學院這個法國學術最高榮譽殿堂的講席。1984年,因感染艾滋病去世。
(法)迪迪埃·埃里蓬 ·哲學家 ·29.7萬字
王守仁,別號陽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心學的集大成者,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陽明的一生都是傳奇:他曾是乖張叛逆的問題少年,后來卻潛心向學,終成大器;面對昏庸皇帝與巨奸劉瑾,卻能夠化險為夷,縱橫捭闔;身為一介儒生,卻用兵如神,多次平定叛亂,立下曠世奇功;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創立陽明心學這一劑提升自我、拯救時弊的心靈解藥……《明朝一哥王陽明》用頗具現代感的生動幽默的文筆,將一代圣人王陽明的一生完整勾勒出來,同時又融入了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呂崢教授結合王陽明研究的新成果,對全書內容進行了精心修訂,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王陽明的成圣歷程,更輕松、更準確地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會開啟強大的內心力量,成就輝煌事業。
呂崢 ·哲學家 ·21萬字
本書收錄的紀念文章,旨在緬懷《儒藏》項目首席專家湯一介先生,湯先生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都傾注在《儒藏》的編纂與研究工作上,湯先生不辭辛苦培養古籍編纂與研究人才,為《儒藏》的出版事業辛勞奔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生去世后,學界紛紛寫文章紀念湯先生,此書收錄分為兩部分,上編為湯一介先生在各種會議中發表的關于《儒藏》編纂的意義、目的以及編纂進度等文章,下編是參與《儒藏》工作的專家學者們的文章,談到了《儒藏》的編纂進度,各國各校承擔編纂任務的進度,在共事中體會到湯一介先生為人謙遜,學術深邃,待人接物如沐春風,在《儒藏》工作中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哲學家 ·26.2萬字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1770—1843),一個哲學、宗教和詩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個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點的孤獨者。作為詩人、翻譯家、哲學家、家庭教師、革命者,荷爾德林的一生都活在個人的和政治的緊張氛圍中。在各種壓力下,他最終精神崩潰,在圖賓根的一座塔樓里度過了后半生。直到20世紀,經過后世哲學家和詩人對其思想的重新闡發,他的生命和哲學的真正含義才被發現,他也由此成為德國思想界的一個神話。德國著名傳記作家薩弗蘭斯基,用細膩的筆觸再現了這位孤獨詩人的一生。他從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記錄中透視出詩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曉暢、才華橫溢的傳記寫作手法引領讀者接近這個世界文學和哲學經典中的未知之謎。
(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 ·哲學家 ·21.6萬字
沈家本一生艱難坎坷、跌宕起伏,他遇到險惡之危時,從未退卻,而是默默堅守。他對自己的評價:“駑鈍”。也只有像他這樣駑鈍的人,才能在那么險惡的局面中堅持修律,而不致拂袖而去。因為駑鈍,他的研究,他的學問,所下的都是笨功夫,收獲全在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他認為,法學之衰也,可決其政之必衰。也就是說,法學盛衰即使不能必然導致政治興衰,也能對政治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我法之不善者,當去之。當去而不去,是之為悖。彼法之善者,當取之。當取而不取,是之為愚。”他在立法中主張,參考古今,博稽中外。
沈小蘭 蔡小雪 ·哲學家 ·3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