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發現的樂趣》是理查德·費曼最好的短篇集——收錄了費曼一生中最能代表其科學觀、價值觀、教育觀的13篇訪談和演講文章。通過費曼自己的話語,我們得以聆聽他的童年故事、參與原子彈研制的傳奇經歷、對諾獎的態度、對納米技術和未來計算機的預言,還能夠體會到“找到真愛、自由自我、做一個有趣的人”是怎樣一種人生態度;而且,不止天才、不止有趣,在不羈的表象之下,費曼更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敘述中,我們得以領略到科學的魅力、人文的愉悅、發現萬物之理的樂趣。
(美)理查德·費曼 ·自傳 ·15.2萬字
本書是一部非常感人的自傳。作者在德國和波蘭的納粹集中營中渡過了他的少年時期,數以百萬計的同胞死亡了,他奇跡般幸存了下來。這是他的故事。本書是一位前后經歷輾轉四個納粹集中營,僥幸活下的少年直白而感人的記錄。遭受折磨、忍饑挨餓的同時,有兩個問題揮之不去,深深刺痛著作者:“為什么是猶太人被屠殺?世界怎么會放任他們不管?”時至今日,這兩個問題仍然很難回答。本書敘事質樸、真實。強烈控訴直接簡單直指人心,本故事通過老人的視角講述,他迫使自己釋放出多年的痛苦,這是對人類冷酷的記錄,也是對愛和希望的力量的一份見證。
(美)曼尼·斯坦伯格 ·自傳 ·9.2萬字
本書講述了丘成桐從中國鄉村的貧窮少年成長為舉世聞名的世界級數學家的勵志故事。困頓清苦的童年,艱苦卓絕的異國求學路,初入數學界的一鳴驚人,名聲大噪后的風起云涌,對中國基礎科學建設的拳拳之心……攀登科學高峰,撥開浮華迷霧,丘成桐直面盛譽、無懼挑戰,講述觸動人心的傳奇人生。書中特別收錄丘成桐原創詩詞賦文,學貫中西、融通文理,盡顯大家風范。他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國的一個窗口。通過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正努力與現代科學結合在一起,并終將重塑世界科技的秩序。
(美)丘成桐 史蒂夫·納迪斯 ·自傳 ·19.3萬字
巴金稱他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杰’”,朱光潛認為他的小說屈指可數,政府授過他“人民藝術家”稱號,他就是老舍。本書是老舍的自傳,共分十三章,講述了這位“人民藝術家”豐富而跌宕的一生,時間跨度從出生到“文革”前期,完整展現了老舍的出生時代、求學生涯、寫作歷程、家庭生活、思想情感等方方面面。全書以作者本人的各種自述性文章為底本,進行了恰當的調整和編排,內容真實可靠,情節鮮活生動,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語言上則保持了作者一貫的平易幽默之風。
老舍 ·自傳 ·15.4萬字
本書是季羨林的自傳,回顧了他的童年讀書生活、早期教書生涯、留德十年、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學術的總結、人生的感悟等,全面講述了他從山東臨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的人生歷程。語言樸素平實,情感真摯動人,展示了他個人的奮斗經歷和內心情感世界。
季羨林 ·自傳 ·17.3萬字
本書是居里夫人自己寫的生平傳記,一共包括兩大部分,即居里夫人傳和比埃爾·居里傳。本書分別講述了居里夫人與比埃爾·居里的童年生活和校園生活,書中詳細地描寫了兩人如何從相識、相知,到相離,更重要的是,本書講了兩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下,是如何克服困難,為科學研究事業做貢獻的。整本書的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居里夫婦對科學的熱愛,這份熱愛深深感染著每一位讀者。同時,本書加入了關于居里夫人的演講等內容,使讀者對于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更充分的了解。
瑪麗·居里 ·自傳 ·10.7萬字
該書是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鄢烈山先生的首部回憶錄,全書收錄他的三十余篇散文,包括前言、故園鄉情、求學之旅、從業生涯、人情世態、心路歷程、附錄七個部分。從童年至花甲,從故鄉到都市,作者以樸實動人的語言,從容理性的筆調,敘述了他半個多世紀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同時折射出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風貌。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這位頗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的人生歷程和精神世界,也能觸動讀者對那代人的成長的思索。
鄢烈山 ·自傳 ·11.8萬字
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論搞什么職業,從沒有把職業當成生活的目的,只把它當作生活的手段。因此,對待職業問題,我是很不考慮的,遇上什么做什么,我的真正目的是如何在藝術上取得成就。
塞克 ·自傳 ·10.9萬字
《居里夫人自傳》是居里夫人為自己撰寫的自傳。通過直白、坦誠的語言,真實記錄了自己——一個普通女孩,通過刻苦努力、頑強奮斗走上科學之路的傳奇一生。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是諾貝爾獎史上最著名的夫妻檔,兩人志同道合,為了科學研究甘于寂寞、樂于貧窮。當居里先生因為車禍不幸去世,居里夫人憑借堅強的意志與毅力,一邊撫養兩個年幼的女兒、照顧年邁的公公,一邊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并再度獲得諾貝爾獎。
瑪麗·居里 ·自傳 ·3.2萬字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自傳體成長小說。在喬伊斯的所有作品當中,本書是擁有讀者數量最多的一部,也是西方成長小說中寫得最有深度的一部。全書以喬伊斯本人的生活經歷和遭遇為素材,講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從襁褓之初到大學畢業的成長過程。五章環環相扣,分別探索了人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學校、家庭、性愛、宗教和民族的影響,以及其中包含的束縛,還有同樣存在的可能性,為讀者帶來戰勝恐懼、忠于內心、沖破藩籬、追尋自由的精神力量。
(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自傳 ·18.4萬字
查爾斯·龐茲,“龐氏騙局”始作俑者,歷史上最著名的投資詐騙犯,用自傳講述自己的故事。透過龐茲第一人稱的陳述,我們能看到人性的貪婪和輕信如何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能看到“龐氏騙局”的巨大破壞力。龐茲的這份幾十年前的“自供狀”,今天仍然值得一讀。畢竟,幾十年時間并不足以改變我們的人性,無論是優點還是弱點,因此更應該提高警惕,防止像前人一樣再次陷入“龐氏騙局”。
(美)查爾斯·龐茲 ·自傳 ·11.7萬字
作為“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1835—1919)與“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齊名。自傳中,卡內基講述了一個蘇格蘭窮小子的成功歷程。他建立起龐大的產業,積累起巨大的財富,然后又主動地、有條不紊地把所有的財富奉獻給社會,用于建立公益基金,建造公共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等。本書另附41幅插圖,從個人成長、工作經歷、婚姻生活、慈善事業等方面展示了安德魯?卡內基有血有肉的傳奇人生。
(美)安德魯·卡內基 ·自傳 ·19萬字
本書是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唯一的自傳,用平實的語言、深入的敘事展示了他非凡的一生。在書中,卡內基娓娓道來,講述了個人成長、工作經歷、婚姻生活、慈善事業、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展示了其有血有肉的生活,他的人生理念,以及他對親友、工人階層和家鄉的愛。從他細致的講述中,相信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卡內基,并從中獲有益的啟發。卡內基已經去世將近100年,但遍布全球的卡內基音樂廳、卡內基大學、卡內基圖書館,在其身后延續著他成功的人生。就讓我們翻開本書,來詳盡了解卡內基并認真體悟他的人生哲學吧。
(美)安德魯·卡內基 ·自傳 ·16.7萬字
從歷史走向現在,今日之中國,青年依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廣大青年匯聚起磅礴青春力量,在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的今天,接過時代賦予的使命,終將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變為現實。作為萬千中國青年之一,文澤平從偏僻小山村走出,帶領上千年輕人創業打拼,從創富到共富,他將“達者兼濟天下”的古老中華文明傳承于心。本書主要闡釋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國家觀三個核心理念,在不同階段如何發展及其不同側重點,以及作者如何根據上述理念更好地堅持和突破挑戰。作者對“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精神的傳承,親身奮斗的實踐,向青年人傳遞出正確的價值觀,表達一種新的青年思想,塑造一個新時代下青年榜樣的力量。
文澤平 ·自傳 ·16.4萬字
美國“棱鏡計劃”揭秘者愛德華·斯諾登首次從頭講述人生,回顧轟動全球的泄密事件全歷程,揭露美國秘密監控系統竊取全球網民隱私的真相。全球超過十七個國家于9.17(美國憲法日)同時出版,一經上市便登上暢銷書榜首。在這本出版當天便遭到美國政府起訴的書中,美國政府不想讓你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本書是愛德華·斯諾登的自傳,記錄了他在童年、少年、成年時期的經歷,以及自己價值觀變化的全部過程。書中內容既反映了現代網絡科技的發展,也表現了作者對美國政府監視行為的不安,并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反思與告白。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諾登的童年回憶。他自小開始對計算機程序語言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走上了成為系統工程師之路,尋找網絡的秘密。第二部分是斯諾登受雇于美國情報機構期間的經歷。在此期間,他冒著極大的風險曝光了美國政府的大規模監視系統。這一部分還講到了他為建立這個系統所做的工作,以及促使他曝光事件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斯諾登逃亡到中國香港和俄羅斯,聯絡媒體繼續曝光整個事件的經歷。在這一部分中,他也袒露了內心的矛盾。從田園詩般的童年印象,到跌宕起伏的情報工作,《永久記錄》這本書講述了斯諾登獨特的人生經歷,是關于這個“在網上長大”的聰明年輕人的完整而深刻的記錄。他滿懷著激情與坦率、智慧與擔當寫下的這本書,注定將成為數字時代不可忽略的嘹亮回聲。
(美)愛德華·斯諾登 ·自傳 ·17.4萬字
澤爾達·塞爾是美國小說家,詩人和舞蹈家。美國著名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她是20世紀20年代的偶像,被認為是“爵士樂時代”最典型的代表。1930年,澤爾達被診斷患有精神病,在治療期間寫出半自傳體小說《最后的華爾茲》SaveMetheWaltz。有人曾說,“澤爾達活著和死去的方式都不是淡然處之。”自傳充分地展現出這位永恒的話題女性傳奇的一生。
(美)澤爾達·塞爾·菲茨杰拉德 ·自傳 ·14.8萬字
本書收錄了記述周越然回憶六十歲以前的經歷的文章,有少時求學和戀愛的故事,有作者與當時的文化名人的交往的回憶,有在辛亥革命這樣的歷史大事件中的個人經歷,在旅行中所撰寫的短小游記和反映作者生活情趣的散文,還有在文字創作和編譯工作中所得感悟,涉獵廣泛、涵蓋豐富。
周越然 ·自傳 ·6.8萬字
本書以自傳體的形式,描述了作者以上山下鄉為起始的曲折的人生歷程。書中,作者按時間脈絡,記敘了本人在農村勞動和生活、嫁給農民的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親歷。繼而,從地震脫險到回城,從當工人到成為中學英語教師,從教學生涯的輝煌到退休后愈發奮進,一幕幕躍然紙上。本書還通篇貫穿了作者婚姻家庭和情感生活的真實記錄,其情節細膩感人。作者以親身的經歷,演繹了那個特定的年代知青們在困苦中磨煉,在逆境中自強,在奮斗中崛起的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故事。
曹淑玫 ·自傳 ·7.9萬字
1963年10月,波伏瓦在度假時接到朋友來電:母親弗朗索瓦絲因摔傷住院。波伏瓦立即返回巴黎陪伴母親。原以為母親只是普通骨折,半個月后卻發現她得了癌癥,病情急劇惡化,波伏瓦姐妹隱瞞實情,輪流陪護,幾周后,母親去世,給姐妹倆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內疚和遺憾……本書是波伏瓦的自傳作品,1964年在巴黎出版,作者在書中回憶了母親的一生和母女倆之間的關系,也思考了家庭、死亡、婦女的社會地位等問題,對于研究波伏瓦的思想與作品具有特殊的意義。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自傳 ·5.2萬字
《如果種子不死》是紀德享譽世界的自傳作品,書名典出《圣經約翰福音》:“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紀德取其作為書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堅持做“仍舊是一粒”的那顆獨一無二的種子。紀德的自傳是一部藝術品,或者說是一位青年藝術家的真實畫像。他以令人震驚的真誠、坦率以及激情,毫無遮掩地描繪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變的作家和藝術家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心路歷程,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自傳之一。
(法)安德烈·紀德 ·自傳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