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繼翻譯《杜尚訪談錄》之后,作者花費四年時間追索杜尚這位傳奇人物的人生歷程和心靈世界,寫出了這部杜尚的精神傳記,同時描繪了一幅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變遷的眾生相。作為藝術家的杜尚,與西方藝術流派有著密切的關系: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杜尚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引領當代藝術進入了革命性的嶄新時代,卻始終韜晦自隱,但開風氣不為師;他的生存態度,他的藝術觀點,他的超然、無我,讓他躲開種種羈絆,站到了藝術之上。
王瑞蕓 ·藝術家 ·24.3萬字
本書為藝術家吳冠中的自述,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敘“生命之流”,即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經歷,記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長、發展、轉變與衰落。這生命之流如繪了一幅《清明上河圖》,著力于長河的全貌與主要轉折,而許多局部細節須用放大鏡觀察。第二部分“此情此景”,便全是局部放大圖,包括有關生活的、文藝觀的,其中不少文章都是當年針對現實而發,并引起過強烈反響和爭議,今一字不改呈奉于新讀者前,讀者有最大的自由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篇章。第三部分是年表,那是生命支付的賬單,備查支付的誤差。
吳冠中 ·藝術家 ·23.3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袁隆平的世界》的基礎上續寫的。《袁隆平的世界》寫到2016年底,本書彌補了2017年以來,袁隆平在科技探索上取得的成績和這段人生空白,是一部完整的《袁隆平全傳》,也是一部袁隆平傳記的集大成之作。《袁隆平的世界》在出版之前已提交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農業部有關專家進行嚴格的審讀,袁隆平生前對該書也是高度認可的,對該書原有內容,《袁隆平全傳》保持不變;新增第九章《中國海水稻背后的故事》,集中展現袁隆平海水稻團隊的科研成就。本章已三次提交袁隆平院士的學生、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專家李繼明博士審讀,并根據其意見進行了修改;第十一章(原《袁隆平的世界》第十章)新增一節《永遠的袁隆平》,這是對袁隆平院士最后歲月的續寫,該節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5月29日發表,《新華文摘》2021年第15期全文轉載。對原《后記》和《袁隆平年表》做了必要的增補。
陳啟文 ·科學家 ·40.7萬字
本書以治軍理政為中心,全面評述了傳主的一生事跡。《全傳》前前后后寫了十幾年,四易其稿,最終寫成于1949年初,是首部系統研究左宗棠的專著。為撰寫《全傳》,作者參考了大量歷史資料和前人著作,引用書目多達360余種,在已有的左宗棠研究著作中,無能出其右者。為了查找史料,有一段時期,秦翰才先生在上海鴻英圖書館將《申報》從創刊號始至左宗棠逝世止十多年的報紙逐日翻閱一過,而書中引用的《申報》材料不過十數條。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是極可稱道的。總之,本書足可作為學界進一步研究的基石。
秦翰才 ·政治人物 ·41.6萬字
本書是金沖及先生的自述,呈現了先生豐富多彩的一生。書中第一部分講述了他早年求學、接受新思想、在復旦工作和初步接觸學術研究等方面經歷的人與事。青年時期的這段經歷為他畢生的學術志向、思想立場和行事風格打下了基礎。他離開復旦大學后,先后出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文物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機構多個重要崗位。在書中,他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以嚴謹的學術思考,通過回憶具體的人和事,呈現這幾段不平凡的人生歷程。閱讀此書,可以從先生90來年的人生歷程中感受大歷史下的小細節、歷史的變遷規律、堅定志向和個人努力的作用。
金沖及 ·自傳 ·21.4萬字
本書講述了基層干部謝高華的成長和從政之路,再現他在改革開放初期,立足群眾需求、深刻領會黨中央精神、勇敢打破固有體制之限,帶領貧瘠小縣率先致富的艱難歷程。謝高華(1931.11—2019.10),黨中央、國務院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浙江改革開放的奠基人之一,央視熱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的“謝書記”原型。
孫侃 鄒躍華 ·綜合 ·22.1萬字
《陳寅恪的最后20年(修訂本)》為陳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傳記。陳先生學貫中西,文史兼通,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學人敬重。《陳寅恪的最后20年(修訂本)》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采訪資料,詳盡描繪了陳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經歷,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陳寅恪的最后20年(修訂本)》為讀者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從陳先生的生存狀態和人際關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內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詮釋了陳先生晚年作品的內涵,提出了不少頗有說服力的見解。這部也許沉重的作品,能給讀者許多啟示。《陳寅恪的最后20年(修訂本)》1996年初版。此次修訂再版,作者參考了近年發現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時代與入”的一些節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學的思考與心得,并補入當年尚未知曉的一些重要史跡。
陸鍵東 ·學者 ·31.3萬字
左宗棠,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一生經歷了洋務運動、收復新疆、開發西北等重要歷史事件。其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的壯舉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作者集多年的研究心得,運用大量的史料和近年發現的新成果,以通俗的文筆和嚴謹的學術觀點,著成了本書。同時為了閱讀方便,讓內容更形象直觀,加配了一些插圖,使本書成為了一本具有一定時代感的歷史人物傳記。
楊東梁 ·歷史人物 ·20.9萬字
本書是聶秋華辦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匯編,反映了一所新建地方綜合大學發展過程中艱苦探索與實踐的歷程。全書分為教育理念篇、綜合改革與發展篇、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篇、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篇、校園文化與國際化戰略發展篇、地方服務與繼續教育篇六組文章,涵蓋了一所大學在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經驗與理論思考。
《聶秋華教育管理文集》編輯組 ·綜合 ·41.8萬字
威廉·馬歇爾是中世紀英格蘭的一位無與倫比的戰士和騎士精神的典范。他在5歲時被判處死刑并被送上絞架,然而這個沒有土地繼承的次子在與死神擦肩而過后幸存了下來,并接受了中世紀的騎士訓練。在為5位英格蘭君主效勞的過程中他一路升遷,成了一位著名的騎馬比武冠軍、貴族、政治家,并最終成為王國的攝政。他與那個時代的大人物過從甚密,并參與協商了《大憲章》——歷史上第一份“權利法案”——的條款。然而,在他70多歲的時候,他仍然在前線作戰,努力從1217年法國的入侵中拯救王國。在本書中,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同時代史料,包括13世紀時的一部威廉·馬歇爾傳記,對他的生平和時代進行了引人入勝地描述了他的生平和時代。我們跟隨著馬歇爾的腳步,從英格蘭的鄉村來到法國的戰場,從圣地的沙漠城堡來到愛爾蘭郁郁蔥蔥的海岸,一同見證了一個非凡人物的故事、騎士階層的誕生,以及英吉利民族的形成。
(英)托馬斯·阿斯布里奇 ·歷史人物 ·25.1萬字
本書以口述自傳的形式,簡明而生動地敘述了著名文史學家馮其庸先生九十多年來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他所開辟的學術道路。馮先生出身貧寒,努力攻讀,畢業于著名的無錫國專,后投筆從戎。1949年以后,歷經風云變幻,仍一意向學,不僅主持校訂《紅樓夢》而成一代紅學大家,創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提出“大國學”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爾高原,又穿越米蘭、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查實了玄奘自于闐回歸長安的最后路段。
馮其庸口述 宋本蓉記錄整理 ·自傳 ·27.3萬字
本書將以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生平行跡為依據,按先后時序,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力爭從其在家和出世兩個方面完整地加以描述,并運用藝術學、佛學、心理學諸方面理論知識對其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加以評論,力爭最大程度接近其歷史真相,還原其本來面目,將弘一法師李叔同人生起伏跌宕、哀怨凄美、悲欣交集的歷史圖卷呈現在讀者面前,供大家體悟品味、深思求索。弘一法師一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鄢敬新 ·宗教人物 ·44.8萬字
陳夢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在學術界享有盛譽。本書詳盡地搜集與陳夢家先生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條縷其生平事跡,不僅真切描繪出一代學術巨匠的人生軌跡,同時還揭示了陳夢家與聞一多、徐志摩、胡適、郭沫若、顧頡剛、朱自清、馮友蘭、錢穆、楊絳、林徽因、梁思成、方令孺、方瑋德、夏鼐等眾多名人的交往脈絡,更呈現了半個世紀的時代風云,是一部完整的個人史,也是一部縮小的時代史。
子儀撰 ·學者 ·31.6萬字
張自忠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最高軍事將領。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少年時期受到了良好的傳統教育,青年時期報國心切,棄學從軍,后追隨馮玉祥等轉戰各地,成為西北軍及第二十九軍的髙級將領。自“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張自忠與宋哲元等率領第二十九軍將士在抗日前線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斗爭,直至1940年以身殉國。但在張自忠殉國后的幾十年間,有人對其在“七七事變”前后留守北平一事有疑義。本書以近幾年面世的檔案資料為主,參考以往各種相關著述,以還原歷史真相為宗旨,對其一生進行了客觀的論述。
馬亮寬 岳廣騰 劉春強 ·軍事人物 ·25.1萬字
《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是中國現代銀行制度的奠基者、中國銀行業之父、金融家張嘉璈的長篇文學傳記。本書采用金融史與生活史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從浩如煙海的史料和銀行家們的日記、書信、函電中互參考尋,細密地考察了張嘉璈的生平蹤跡及其與時代的關系,描繪了這位二十世紀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一生。中國銀行的前身是在清末最后十年創立的大清銀行。后經過以張嘉璈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現代銀行家篳路藍縷的開拓,逐漸實現了現代銀行業在二十世紀初的崛起與變革。以張嘉璈為中心,本書同時講述了一段置身金錢政治漩渦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展現了近一個世紀神州大地上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中國近代金融業的發端、成長與變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時代大變局中立身謀國的氣魄和膽識。在傳主張嘉璈身上無時無刻不散發著一種精神的光芒,這種精神是一種家國擔當,也是一代銀行家魂魄所寄:推動商業現代化乃至整個近代中國的現代轉型。張嘉璈舍我其誰的擔當氣概,對今天推動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幫助我們樹立文化自信,也具有深刻的借鑒和現實意義。
趙柏田 ·財經人物 ·47萬字
《花甲錄》作為一部重要漢學著作,不僅是內山完造的個人史——自出生到從上海回國的六十年回憶,從中也折射了從十九世紀末至“二戰”結束的日本現代史、社會世相史和中日關系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戰云密布,扼守公共租界戰略要津的內山書店,吸引了中日兩國各界視線,其影響力遠遠溢出文化圈。書店“往來無白丁”,陳望道、歐陽予倩、田漢、郁達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蕭軍、蕭紅……
(日)內山完造 ·歷史人物 ·26萬字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可以說,作為一個藝術家,只有少數人能和他平起平坐,而作為發明家或全才的他則幾無對手。除了繪畫,他在雕塑、建筑、音樂、物理、幾何、解剖學、水利工程、設計等許多領域都成就斐然。同時,也沒有誰像他那樣身上充滿了謎團和矛盾。他有旺盛的好奇心,想法層出不窮,卻苦于無法把它們系統化。他凡事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很多好創意也因此流產。在許多方面,他都算是異類。他是私生子、同性戀,巧舌如簧地周旋于一個又一個贊助人之間,同時,他也會廣積人脈,積極爭取每一個機會,大力宣傳自己。他更懂得把自己的才華最大程度地變現。在對16世紀藝術家收入的統計中,他位列第2。作為歐洲久負盛名的文藝復興史研究專家之一,作者貝恩德·勒克參考海量一手資料,讓讀者得以難得地貼近這位如同宇宙般包羅萬象的天才。本書不僅詳細再現了達·芬奇的人生和創作歷程,讓你一窺他一步步成長的秘訣,也再現了與他的一生交織在一起的動蕩時代,帶你在走近大師的同時,順便讀懂一部文藝復興史!
(德)貝恩德·勒克 ·藝術家 ·21.5萬字
詳盡、完整、可信的常書鴻傳記,大量一手資料,講述從張大千到常書鴻再到段文杰、樊錦詩的百年敦煌。央視十套《讀書》欄目推薦。常書鴻的一生,是極不平凡的一生,是為敦煌獻身的一生。1936年,常書鴻毅然放棄了安定的生活和創作環境,回到面臨抗日戰爭嚴峻局勢的祖國。1943年,常書鴻幾經轉折抵達敦煌莫高窟,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極其匱乏的物質條件下,籌備建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并擔任首任所長。有此開始了對莫高窟有組織、有系統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個世紀的風雨人生中,他雖然承受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種種磨難與打擊,卻仍以苦行僧般的堅忍與執著,為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和傳播做出了無以替代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常書鴻決定了今天敦煌的這般模樣。
葉文玲 ·歷史人物 ·23.3萬字
本書為“音樂教師職業素養叢書”之一,記錄了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方向研究生農村支教的特殊經歷。該支教團隊由郭聲健老師、王朝霞老師帶領六名研究生組成,在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整整一年時間在花都高溪小學支教,在支教期間以日志形式寫出了支教的記錄、感觸、故事、經驗等,適合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及一線音樂教育從業者閱讀。
郭聲健 王朝霞等 ·教育家 ·20.4萬字
全書按張愛玲的生活軌跡分為上(1921-1943)、中(1943-1945)、下(1945-1995)三編。1993年初版后,成為眾多張愛玲傳記中的經典之一。特點是以深刻細致的分析和評論見長,能夠將張愛玲的作品與其經歷、思想、情感等結合打通,處處傳達出由文見人的洞見,尋覓出了張愛玲及其作品之間的深切關聯。文筆清雅,不枝不蔓,既無學究氣也避開了多愁善感的矯情氣,甚至被讀者認為是張愛玲式的文字。此次再版,增加作者近年撰寫張愛玲研究相關的新作。
余斌 ·女性人物 ·3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