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王翰章為我國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口腔醫學教育家,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與整形外科學創建人之一,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前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華西口腔醫院院長。擅長口腔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的診斷與治療方案的設計,在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外科學、頜骨血供動力學、皮膚組織血供、人工骨生物學基礎、口腔醫學信息學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本書客觀、系統地展示王翰章的精彩人生。
吳樺 張宏輝 王允保 ·科學家 ·20.1萬字
本書評述了賀敬之從出生到耄耋之年漫長而獨特的人生歷程。撰者從傳主的革命人生道路和文學創作道路的內在聯系上入手,詳細描述了賀敬之如何從一個貧苦農家子弟,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的劇作家、詩人、文藝理論批評家、革命文藝家、黨政部門文藝戰線重要領導人的過程。撰者還條分縷析地論述了傳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成就,如《白毛女》《放歌集》《心船歌集》等,以及其作品的思想藝術特征、美學價值及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與意義,多方面展示了傳主真實、精彩人生。
何火任 ·文學家 ·33.2萬字
他是毛澤東同窗、齊白石首徒、黃胄密友、范曾恩師:張君秋敬他懂戲,侯寶林引為摯交,黃永玉認做知音,李連杰與之論武。此人是誰?現代書畫家、美育教育家李苦禪先生。本書為相聲演員、主持人徐德亮對李苦禪之子、齊白石再傳弟子李燕先生的訪談錄,回憶了關于李苦禪生活、從藝、傳藝的種種逸史趣事,并有對面世拍賣及家傳珍藏的李苦禪畫作的鑒定,包含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傳統文化、書畫鑒藏大熱的當下,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李燕 徐德亮 ·藝術家 ·24.7萬字
本書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李文海同志紀念文集,共征集收錄紀念文章54篇。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李文海同志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特別是其對中國人民大學發展所做的貢獻,文章作者主要是李文海同志任學校主要負責人期間的領導班子成員和后任學校主要領導;第二部分重點回顧李文海同志的學術研究和成就貢獻,文章作者主要是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和其他教授;第三部分主要展現李文海同志教書育人、社會工作、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及其體現的高尚情操、高貴品質,文章作者主要是與李文海同志生前聯系較多的學界同仁及其教育培養的學生或進行過學術指導的后輩。
《李文海紀念文集》編委會 ·教育家 ·24萬字
本書收錄的紀念文章,旨在緬懷《儒藏》項目首席專家湯一介先生,湯先生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都傾注在《儒藏》的編纂與研究工作上,湯先生不辭辛苦培養古籍編纂與研究人才,為《儒藏》的出版事業辛勞奔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生去世后,學界紛紛寫文章紀念湯先生,此書收錄分為兩部分,上編為湯一介先生在各種會議中發表的關于《儒藏》編纂的意義、目的以及編纂進度等文章,下編是參與《儒藏》工作的專家學者們的文章,談到了《儒藏》的編纂進度,各國各校承擔編纂任務的進度,在共事中體會到湯一介先生為人謙遜,學術深邃,待人接物如沐春風,在《儒藏》工作中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哲學家 ·26.2萬字
若論事業的發展,熊遠著是一個典型的厚積薄發、大器晚成的人。直到1982年,53歲的他才評上副教授。他從一個在家里倍受寵愛的地主少爺,到初上大學時無心畜牧專業,再到嚴冬里能將小豬抱進自己的被窩以至時常牽掛他的那些“豬親戚”,或許這就是他能成為中國首位養豬學院士的好注腳。他幾次參與豬種資源調查,重視實驗平臺和團隊建設,積極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并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領軍培育了“湖北白豬及其品系”并在我國豬種測定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熊遠著感恩組織在他求學期間久病不愈時所給予的生命關懷,他執著地投入,他深情地熱愛,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念著他的團隊和養豬學科。熊遠著沒有兒女,但他培養了一批在我國養豬學領域卓有建樹的弟子。
覃兆劌 馬繼萍 朱沛沛 ·科學家 ·20.9萬字
本書為河南省宣傳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年度重點宣傳項目,選題來自于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物業英雄》。為進一步挖掘物業行業的價值和謳歌平凡的物業人,樂居財經在全國篩選出100位中國物業典型先進人物,記錄在物業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先進事跡,記錄這100個平凡人100個不平凡的感動瞬間,致敬這些犧牲小家為大家、把美好人生奉獻給千家萬戶的中國新時代美好生活代言人。本書收錄了這100位物業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旨在弘揚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致敬為平凡工作而傾情付出的人。
樂居財經 ·財經人物 ·20.5萬字
陳夢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在學術界享有盛譽。本書詳盡地搜集與陳夢家先生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條縷其生平事跡,不僅真切描繪出一代學術巨匠的人生軌跡,同時還揭示了陳夢家與聞一多、徐志摩、胡適、郭沫若、顧頡剛、朱自清、馮友蘭、錢穆、楊絳、林徽因、梁思成、方令孺、方瑋德、夏鼐等眾多名人的交往脈絡,更呈現了半個世紀的時代風云,是一部完整的個人史,也是一部縮小的時代史。
子儀撰 ·學者 ·31.6萬字
本書以翔實的史料和耳聞目睹的細節,探尋、思考近代章太炎、魯迅、柳亞子,還是胡適、陶行知、朱希祖父子、茅盾、瞿秋白,抑或丁玲、姚克、徐訏、李何林、徐梵澄等,他們面對近百年來風云變幻的政治、社會、思潮的沖擊、挑戰和束縛,呈現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姚錫佩 ·綜合 ·29.1萬字
李樂民在20世紀率先提出采用雙邊橫向濾波、判斷反饋濾波等多種結構抑制干擾的方法,解決了當時抗窄帶干擾的核心問題,主持研制出了我國臺“載波話路用9600bit/s高速數傳機”,解決了高精度自適應均衡問題,研制出“數據轉接終端機”,解決了高可靠數字傳輸問題,在“抗毀光纖以太局域網”和“電視與數據綜合光纖傳輸網”的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助力解決我國通信產業發展的被國外技術“卡脖子”問題。他在21世紀帶領團隊再攀光通信網絡研究高峰,全力助推未來網絡研究,他至今在通信理論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廣闊領域不斷探索。
張娜 王曉剛 ·科學家 ·20.3萬字
中國現代文學六大家中,較之其余五人,茅盾的傳記作品一直缺少重量級、高品質的作品,這是與傳主本人有關系,也是由于缺少必備的史料積累。近年來關于茅盾的一些新的史料陸續被發掘,寫作一部成熟的茅盾傳記成為一種可能。作者是茅盾研究作家,潛心研究茅盾數十年,寫作一部值得歷史檢驗的茅盾傳記是作者的夙愿。此次茅盾傳,將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對茅盾一生中的諸多曾厘不清的事實重新考證辨析,諸如茅盾的家族,茅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具體情形,以及對茅盾回憶錄中的許多事件進行補充和修正。簡言之,這是一部既有史料價值又多有創見的一部茅盾傳記。
鐘桂松 ·文學家 ·37.4萬字
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之際,本書精選了近10年在清華新聞網和清華大學校報《新清華》上發表的85篇人物報道,以發表時間為序,匯集為這本《清華師者》,講述85位師者立德樹人、傳道受業的動人故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者,是一所大學最可寶貴的財富。教書育人的故事,是大學校園中最動人的故事。正如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清華大學2020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所講到的:“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清華近110年的歷史長河里,名師薈萃、鴻儒云集,他們愛國愛校的赤子情懷、傾心育人的大師風范、嚴謹治學的扎實作風,積淀為清華教師的寶貴精神傳統,盡管歲月流逝,但始終代代相傳,在新時期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覃川主編 程曦 周襄楠 曲田副主編 ·教育家 ·31.8萬字
《清華園里的退伍老兵》以清華園里的近50名“天之驕子”為主人公,圍繞其報名參軍的過程、參軍的經歷、退伍返校后的生活展開個人回憶。忠誠、榮譽、血性、勇氣是這些退伍士兵們身上閃閃發光的特質,也是部隊生活留在他們身上的烙印。
史宗愷 ·軍事人物 ·24.2萬字
《聶耳日記》收錄了聶耳1926年6月至1935年7月間的日記,它既忠實地記錄了一個青年音樂家的真實情感和艱難的人生旅程,又反映了30年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從中可了解聶耳的生活、思想和他的斗爭經歷,學習他的革命精神。聶耳的一生,雖短暫,卻足夠耀眼:從1933年到1935年,三年來,他創作了37首革命歌曲,《義勇軍進行曲》便是他光輝歲月的絕唱。他熱衷音樂藝術,但更熱愛祖國,在實現理想的途中,他將滿腔愛國熱情都傾瀉在了音樂上,譜寫出一首首喚醒國民的戰歌。
聶耳 ·藝術家 ·23.6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藝術家 ·25.3萬字
本書是紀念托克維爾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專輯。托克維爾(1805~1859),法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本輯匯集了中國學界新秀關于托克維爾和美國民主的論文,以及國外學者的重要文章。
劉小楓 陳少明 ·綜合 ·23.9萬字
作為《現代儒學》系列叢書的第三本,本書題為《多元視角下的康有為問題》,就是希望從政教關系、儒家思想與中國革命的關系、維新與守舊之爭、國家價值和世界秩序等方面來構建一個多面向的康有為形象。“在中國逐步融入全球社會的時刻,全面陷入危機的儒家該如何繼續擁有其價值的普遍性面相?這對先于時代而覺醒的康有為而言既是迫切的問題,也是十分棘手的問題。中國在與西方競爭中的失敗,意味著在一個以勝負作為評判標準的世界格局中,儒家價值喪失了解釋現實的威力。因此,在康有為看來,僅僅是從信念上來強調儒家倫常的永恒性并不能真正解決儒家所面臨的價值危機。由此他選擇了具有開放性解釋力的公羊學作為改變儒家價值形態安置的框架:這個以三世說為基礎的儒家歷時性模式,既可以使儒家的話語與作為常道的經學產生關聯,也可以為儒家適應西方挑戰而需要獲得新形態獲得發展的可能空間。”因此,在現在這個時代重新研究康有為及其公羊學,并非出于某種知識方面的考古,而是想借此討論如何通過創造性的轉化來使儒家價值挺立于現代社會,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用體貢獻自身的價值。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 ·傳記研究 ·22.8萬字
魏光燾是晚清時期一位有著較大影響的封疆大吏。本書以晚清湘軍人物魏光燾的宦跡為線索,動態跟蹤了傳主魏光燾在陜甘、新騍、云貴、兩江和福建地區的施政方針和政策,并將這一人物置于晚清這一特殊的歷史場景下,對其治理兩北和兩南以及東南地區的舉措進行全面而客觀地評價。
趙維璽 ·歷史人物 ·29.3萬字
抗戰時期是艾蕪創作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其作品豐產而高質。編著者沉潛于圖書館,涵泳于數據庫,爬羅剔抉,多有發現與收獲。全書按內容大致分為五輯:“作品集及有關評論”“集外文拾補”“人物與事件”“書信繹讀”“他人筆下的艾蕪”,收文31篇。書中所錄文字,俱從原始資料得來,信實可征。本書的出版,對于《艾蕪全集》,無疑會具有一定的補佚作用,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艾蕪研究的文獻基礎。
熊飛宇 ·文學家 ·26.2萬字
本書作者為張大千家書作者。研究張大千的專家,本書為作者所寫的張大千與徐悲鴻、齊白石、張學良、畢加索等20多位家名人的軼聞趣事,以及其與紅顏知己李秋君、韓國少女春紅之欲語還休的情愛軼史。本書比傳記更加生動有趣,材料確鑿可信,可讀性極強,且為一本了解中國近代畫壇名家的參考要著。原版1999年出版,增訂版作者補充十余篇文章并修訂舊作。全部書稿作者整理就緒。
包立民 ·藝術家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