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傅斯年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是研究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群體不可忽視的人物。作者對傅斯年進行專題研究近二十年,曾赴全國各地收集資料,進行實地考察,并多次到中國臺灣進行學術訪問,與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對傅斯年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學術理念與貢獻、愛國思想與民族意識、參政議政與政治改革思想等進行了實事求是地論述,改變了長期以來學術界由于資料的缺乏,對其評述的偏頗,試圖給讀者提供一位接近歷史真實的傅斯年。
馬亮寬 ·學者 ·39.1萬字
這本書是一本紀念文集,讀者可以通過第一手資料,了解趙家和捐贈助學成立興華青少年基金會的經過,了解趙老師是怎樣的人,了解受資助的中學生們得到了怎樣的激勵和成長,了解趙老師的精神是如何激勵很多人一起加入愛心助學的隊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 ·教育家 ·21.2萬字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是影響了世界500多年的“網紅”。達·芬奇能將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同時,他能對自己稍顯異類的狀態泰然處之: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帶著頑皮而執著的熱情,達·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新與探索,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軍事裝置。他的筆記不僅是有史以來對好奇心難以超越的紀錄,而且是激動人心的指南,跨學科的才華躍然紙上,帶領我們去了解這個好奇心旺盛的人。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藝術家 ·29.2萬字
1981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提名桑德拉·奧康納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時,《時代》周刊封面寫道:公正——終于等到。在美國最高法院工作的24年中,奧康納在墮胎權、平權法案、宗教自由等諸多重大社會議題上主導著投票傾向,以至于媒體稱最高法院為“奧康納法院”。她的關鍵一票,幫助維護了美國最高法院在1973年肯定的墮胎合法性,也是她的關鍵一票駁回了艾伯特·戈爾要求在佛羅里達州重新計票的請求,最終助力布什入主白宮。當她的生命邁入第90個年頭的時候,她成了女性進步事業鮮活的紀念碑。在2016年的一場頒獎典禮上,沒有人知道此時的她已經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她依然與往常一樣,與人擁抱,熱情洋溢。在追求女性權利的過程中,奧康納從來都不是專制者,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使用它。她深知自己能做更多有益之事,可以借助自身的行動,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為推動女性進步打下基礎。她相信法律是為了塑造社會,而不是作為柏拉圖式理想而存在的。
(美)埃文·托馬斯 ·女性人物 ·31.6萬字
本書是一位資深文學組織者、評論家自敘人生故事的紀實力作。作者多側面、全方位地回望、勾勒了自己90個春秋走過的平凡而獨特、多彩又多味的人生路、文學路。全書分為“我與作家協會”、“我與兒童文學”、“我的良師益友”、“我的筆耕生涯”、“我的家風親情”、“我的夕陽時光”六輯。試圖通過它反映大時代里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作者以真摯的感情、樸實的文筆真實生動地記敘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這是一本給讀者以人生啟迪和審美愉悅的人物自述,也是一個兼具賞讀價值和史料意義的優秀文本。本書大部分文章是已發表、出版的,也有若干篇章是新加進去的,估計總共有25萬字。
束沛德 ·文學家 ·26.3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講述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成就,“從藝訪談”通過搜集編輯歷史訪談資料再現紅線女數十年來從事粵劇表演藝術的心路歷程,“代表作精選”擬采用文字+DVD形式,收入《荔枝頌》《珠江禮贊》《昭君出塞》等代表性作品。全書約30萬字。
紅線女 ·人文 ·26.2萬字
希爾達·杜利特爾(1886—1961):現代詩人;多蘿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說家;簡·艾倫·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學學者、翻譯家;艾琳·鮑爾(1889—1940):歷史學家、廣播員、和平主義者;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動追求精神厚度與智識發展,史稱婦女運動的第一波浪潮。作者探訪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里區——現代歐洲思想先鋒地,發現有五位不尋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戰期間住在同一個社區,她們通過選擇一處住所,投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去愛、去生活。這一小小的發現意外掀開了一段壯闊的戰時女性私人史。通過挖掘大量史料、文學作品中的蛛絲馬跡,作者如實地還原了她們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女性生活和職業上的焦慮和挑戰,并完成最負盛名的代表作的全過程。這部群像傳記著力揭示女性書寫的力量,以及每個人如何擔當時代的書寫者——不需要花費、不存在門檻,再私人的寫作也具有公共意義。“書寫就是找回主導權”。
(英)弗朗西斯卡·韋德 ·女性人物 ·27.3萬字
《居里夫人文選》收集了居里夫人最重要的作品:博士論文《放射性物質的研究》,該論文堪稱科技論文的寫作典范;居里夫人為丈夫撰寫的《居里傳》;居里夫人的《自傳》……《居里夫人文選》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完整、最經典的居里夫人文選。附錄中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與授獎辭以及我國家施士元和錢三強的回憶文章,讓讀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居里夫人的光輝人格。其中大部分作品首次譯成中文,全面反映了居里夫人科研活動與人生追求,重版數百次,至今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居里夫人文選》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亦具有廣泛的讀者群,更是青少年讀者首選的勵志讀物。
瑪麗·居里 ·綜合 ·22.2萬字
他創作了《小王子》,《小王子》給了他永生。圣埃克蘇佩里熱愛自由與冒險,飛行與寫作是他畢生的摯愛。他是飛越雪山、沙漠遞送郵件的先鋒,幾次墜機被困,憑借驚人的意志脫險。二戰期間,圣埃克蘇佩里流亡美國。1943年,他不顧傷病和親友勸阻,重回飛行偵察中隊,投身抗擊納粹德國的一線。1944年,他在執行第八次偵察任務時失蹤,時年四十四歲。圣埃克蘇佩里的經歷與觀看了四十四次日落并離開地球的小王子極為巧合,是法國文學史上的一則傳奇。“他寫出了這個時代☆溫柔的文字,他的人生遠比他透露的更豐富。”《小王子》等作品都充滿了真實生活的映射,同時飽含著一位孤獨的高空飛行員的深沉思索。圣埃克蘇佩里的人生與寫作密不可分,至今仍傳奇、神秘而激動人心。
(美國)斯泰西·希夫 ·文學家 ·39.4萬字
本書分為學科理念研究篇、實驗證據研究篇、教學模式研究篇、課外實踐研究篇、評價與教研研究篇,是作者自覺追求學科思想的凝練,站在教學一線,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在枚舉典型案例的基礎上,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各自的核心觀點。
來文 ·綜合 ·25.2萬字
陳銓,具有強烈民族情懷的知識分子,也是一個深具浪漫氣質的小說家、戲劇家,同時又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學者和業務精湛的大學教授。本書以“新材料,新發現,新問題”為基本原則,成果中大量使用了新發現的史料,即大量家書、日記、手稿等一手資料;以傳為經,以評為緯,力求史、傳、評有機結合,全面的對陳銓的生平、業績、行跡等展開了信實可靠的考述與評估,對于構成傳主一生重要事跡,如他對中德文化所作的堪稱篳路藍縷的比較研究,他的對尼采等德國哲學、文學的介紹,他與“戰國派”的關系及其主張,他的戲劇創作與實踐、特別是抗戰時期引起轟動也引發批評非議的《野玫瑰》風波,他作為清華畢業、留學歐美的一代學術精英在時代中的奮發與浮沉等等,都做了有益的、具體深入的學術探究。同時也對傳主所處的時代、所接觸的人物,如吳宓、林同濟、聞一多、沈從文等,做了有價值的、真切細致的體現與反映。本書部分章節已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過。
孔劉輝 ·文學家 ·24.2萬字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屠殺數百萬歐洲猶太人的幕后操縱者,他是天生的惡魔嗎?在這部兼具學術嚴謹性和敘事可讀性的經典傳記中,羅伯特·格瓦特試圖為這一令人困惑的人性問題給出邏輯一致的解釋。通過對海德里希一生的剝絲抽繭式分析,格瓦特揭示了一個典型納粹黨徒的邪惡心路歷程。海德里希出生于德國中上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音樂家。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是一名具有專業水準的小提琴手。他還酷愛運動,有著卓越的運動技能。海德里希高中畢業后加入了德國海軍,但在1931年春天,因私生活處理不當而被海軍遣散。離開海軍之后,陷入迷惘的海德里希深受其未婚妻一家的影響,開始擁抱納粹主義,并經友人介紹結識了納粹黨衛軍☆高長官希姆萊。希姆萊讓他負責黨衛軍的情報工作。海德里希熟諳并充分利用了納粹政權官僚體系的叢林法則,在幫助希姆萊攫取更大權力的過程中,自身的權力野心也隨之膨脹并得以實現,官至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代理總督,直至1942年5月在布拉格遇刺不治身亡。
(德國)羅伯特·格瓦特 ·軍事人物 ·31.5萬字
《陳君葆全集·書信集》收集了香港著名學者、愛國教育家、文學家陳君葆先生自二十世紀二十至八十年代的往來書信,分為兩部分,即家書和非家書。家書是給妻子、子女、兒孫的信,非家書則有公務的書札,主要與陳君葆擔任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時的圖書保存事宜有關,其余更多的是與朋友輩文牘敘情、詩文唱酬的書札。書信集不僅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秀美,還為歷史留下珍貴的研究資料。
謝榮滾 ·教育家 ·30.8萬字
斯塔尼斯拉夫·烏拉姆為近代十大數學家之一,以集合論、遍歷論、數論等成名。他參與提出的蒙特卡羅法影響重大,至今已遍及計算機等眾多領域;他提出的泰勒-烏拉姆構型對氫彈的成功制造發揮了關鍵作用。烏拉姆興趣廣泛,為人低調,善于合作,是德才兼備的科學家楷模。本書中,烏拉姆記述了自己與大數學家希爾伯特、馮·諾伊曼,著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費米等人的交往及不為人知的逸聞趣事,回顧了自1944年起在洛斯阿拉莫斯加入“曼哈頓工程”,參與原子彈、氫彈、核能推動航天飛機研發工作的獨特經歷。烏拉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他對戰爭、科學、人道的明確態度與深沉思索在當今仍富有啟發意義。
(美)斯塔尼斯拉夫·烏拉姆 ·自傳 ·20.9萬字
本書是一本講述女性歷史人物的傳記作品,選取了12位在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杰出女性領袖,展現她們擁有的勇氣與智慧,揭示她們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伊麗莎白一世和梅厄夫人是老練的政治家,嫻熟地運用外交手段削弱自己的敵人;布狄卡和滿都海是勇敢的戰士,像男人一樣在戰場上沖殺;埃及艷后和卡泰麗娜·斯福爾扎是陰謀的策劃者,假他人之手實現自己的目標。從古波斯的炎熱沙漠到中世紀一望無垠的中亞草原,再到現代南大西洋的荒涼群島,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性或隱于幕后制定完美的戰略,或浴血前線施展絕妙的戰術,她們擁有不同的膚色、年齡和領導風格,但對于她們的敵人,卻同樣危險而致命。本書作者從歷史典籍中還原她們的性情,傾聽她們的聲音,重現屬于她們的傳奇。
喬納森·W.喬丹等 ·女性人物 ·24.9萬字
顧誦芬是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研制超聲速殲擊機的歷史,持續開展航空戰略研究,為我國航空科技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顧誦芬與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同行,從事飛機設計和航空事業長達70年,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代表性人物、我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顧誦芬:把理想寫在祖國藍天》由報告文學作家羅元生撰寫,由長期撰寫顧老科研人生的師元光老師審定。全書以報告文學的筆法,全面、真實、翔實、深刻地展現了以顧老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的初心與理想、追求與擔當、人格與精神、親情與愛情、奉獻與風范,詮釋了顧老“把理想寫在祖國藍天”的崇高精神。
羅元生 ·科學家 ·22.4萬字
本書為紀念我國著名的法學家曾憲義先生,全書內容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包括曾憲義先生的生平論文、講話、撰寫序言等,中篇為緬懷追思文集,下篇為曾憲義教授生平。表達對曾憲義教授的緬懷之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編寫組 ·法律人物 ·34.8萬字
被誤解幾乎是每一位超前于時代的天才的宿命。與如今大眾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時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無幾。沉默和孤獨是他的底色。在阿爾勒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極為高產的一段時期,可同樣是在這一年,他的靈魂備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而后生命走向終結。《梵高的耳朵》以長達7年的深度調查,逐漸還原出梵高在阿爾勒所生活環境的真實圖景。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如何與他所處的社會碰撞和連結,又如何為身邊人所看待?《梵高的耳朵》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展現這位傳奇藝術家豐富而真實的心靈世界。——本書編輯任菲1.荷蘭梵高博物館官方認證,BBC制作同名紀錄片:荷蘭梵高博物館作為國際上極有威望的梵高研究中心,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將作者找到的關鍵證據舉辦個展展覽。BBC于2016年播出同名紀錄片TheMysteryofVanGogh'sEar;2.作者調查過程歷時7年,深入阿爾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當時的阿爾勒逾15000人的居民檔案,全書664條注釋注明資料來源,句句有出處。根據資料中的蛛絲馬跡逐漸拼湊出事件真相,還原出一個被造神運動遮蔽的、真實的梵高;3.作者的調查結果打破了大眾對梵高的固有印象,騰訊文化、搜狐歷史、華夏收藏、《中國商報》、界面等國內媒體紛紛報道本書;4.如果以推理小說的視角去看“梵高的耳朵”事件,真相將會如何?將“梵高割耳”事件當作一件疑案,不斷搜集被遺漏的關鍵線索,有某種抽絲剝繭、逐步發現真相的閱讀快感:是什么促使梵高割下了耳朵?為何高更曾因“涉嫌謀殺梵高”而被逮捕?為何梵高的鄰居會發起請愿送他去精神病院?5.收錄珍貴歷史老照片,包括梵高割耳當日收治他的醫師所畫梵高耳朵速寫、梵高之家“黃房子”被炸毀之前的樣子、阿爾勒市民要求送梵高去精神病院的請愿書等。
(英)貝爾納黛特·墨菲 ·藝術家 ·20.4萬字
《多諾萬的門徒》聚焦美國戰略情報之父——威廉·多諾萬手下四位得力干將。“二戰”時期,他們四人在敵占區進行破壞、諜戰、實施秘密行動,立下赫赫戰功。艾倫·杜勒斯,籌劃的反軸心國間諜任務最為成功;威廉·凱西,鋌而走險,成功滲透納粹德國;威廉·科爾比,在封鎖線后方,帶領戰略情報局從事突擊行動;理查德·赫爾姆斯,在德國投降、柏林圍墻倒塌之際,冒險籌劃赴蘇聯的情搜計劃。但四位個性迥異的局長,在曠日持久的冷戰中先后黯然退出歷史舞臺,凄然離世……作者沃勒挖掘“二戰”機密檔案,訪談書中主角的家族成員及眾多中情局同僚,讓《多諾萬的門徒》一書成為他繼暢銷書《美國中情局教父》之后的又一杰出力作。
(美)道格拉斯·沃勒 ·人物合集 ·33.4萬字
九項奧斯卡金像獎電影《末代皇帝》原著,唯一為自己做傳的中國最后一位皇帝。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末代皇帝》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攝影、劇本等全部九項奧斯卡大獎,成為當之無愧的影史經典。該片由意大利、英國、中國合拍,意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得·奧圖爾、英若誠、坂本龍一、陳凱歌等人主演,是第一部被允許在紫禁城拍攝的影片。《我的前半生》(全本)是愛新覺羅·溥儀的自傳,他是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國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統治地位的時候年僅六歲。溥儀從自己的家族背景寫起,回顧了他在入宮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滿清皇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北洋軍閥混戰、出宮、客寓天津,做偽滿洲國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全部經歷。
愛新覺羅·溥儀 ·歷代帝王 ·4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