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名人軼事錄。書中所述二十多位文化名家,有張永和先生視為良師者,如周貽白先生、翁偶虹先生、張中行先生、吳祖光先生、汪曾祺先生、黃宗江先生、歐陽中石先生等;有張永和先生引為益友者,如譚元壽先生、高寶賢先生、李小春先生、蘇叔陽先生、中杰英先生、楊曉雄先生、孫悅遐女士等。對于每個人物,作者都記述了其機趣且不平常的故事,將他們的獨特個性、才學風采、待人接物的范兒呈現于筆端,定格了一個又一個真實而靈動的瞬間,描繪出一幅當代中國文化名家生動的寫意畫卷。
張永和 ·藝術家 ·18.7萬字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書以傳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中,他回顧了自己創作和追求藝術的歷程。“慧眼識珠”收錄了《人民日報》等報刊雜志或評論家對其作品的鑒賞品評,使讀者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層次、多角度的認識。“春華秋實”充分展現了晁德仁的藝術成就,藝術年表以年代為線索,記錄了作者各時期的作品、個人成就、藝術交流活動等。
滕貞甫 ·藝術家 ·5萬字
想象力、決心和勇氣的力量會帶你去往哪里?這些會讓一個孩子的夢想成真,甚至成為傳奇。本書主要講述巴雷西夢想成真過程中那個最本我、真實的經歷。巴雷西成長于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在鄉村度過了他的整個童年并愛上了踢足球。正是在那時,他有幸參與了當地教區牧師皮耶羅成立的足球隊,14歲時被選入AC米蘭。在此前后,他經歷了父母接連去世的打擊,但他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把這轉化為渴求成功的動力。本書將帶領讀者重溫巴雷西職業生涯中的各個階段,從利德霍爾姆為薩基“不敗隊”奠定的基礎,到卡佩羅的“無敵戰隊”戰術,分析了助他成為足球神話的各方面因素。在這段旅程中,他也遭遇了一些危機時刻,如正值上升期時因不知名的血液感染被迫坐上了輪椅;對失敗的焦慮導致他與全隊在一場歐冠比賽中不得不中途離場;以及1994年美國世界杯期間,不幸發生嚴重的膝傷。他的球員之旅結束于1997年10月,球隊為巴雷西舉辦了一場告別賽,他的球衣——AC米蘭隊的6號球衣也隨之退役封存。回味這段人生旅程,巴雷西終于理解,成功不能被歸結為單一的公式,輸贏與夢想本身多么偉大無關,而是與實現夢想的不懈努力有關。
(意)弗朗哥·巴雷西 ·自傳 ·6.3萬字
本書是作者韓石山多年來所寫有關林徽因和研究和評述文章的合集。書中各篇文章引述史料,探究了林徽因的生平經歷、個人性格、在文學和建筑學方面的成就以及婚戀方面的風波等,并透過林徽因的種種事跡,探討那一代女知識分子的品格與生活狀態。對于林徽因其人,作者韓石山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她是那個時代知識女性杰出的代表,也是獨特的代表。對林徽因的身世、性情及婚戀事跡,作者有自己的看法,并對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婚姻狀況,以及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岳霖、費慰梅、傅斯年等人的交游關系,依據史料做了翔實的考辨。現在,經韓石山自己編定,選其有關林徽因的文章十余篇,成一本小書,多數篇目,一仍其舊,有的篇章,有修訂與補充。
韓石山 ·女性人物 ·17萬字
本書立足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系統地總結了作者職教生涯中對職教及會計專業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活力課堂模式構建、中職會計學生潛能激發及心理健康教育、中職教育創新發展等方面。本書對提高會計專業教學成效和中職教育水平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本書為作者評特級教師的成果。
嚴水荷 ·綜合 ·13.3萬字
“金庸究竟何時生”“金庸在湘西”“金庸小說創作為何終于《鹿鼎記》”……“大俠”金庸身上有著太多的謎。《閑坐說金庸》由查氏后裔、與金庸同宗的學者查玉強利用其獨特的身份優勢,歷時七年撰著而成。全書共46個主題篇章,分為4個專輯。廓清了金庸研究中的一些誤區,如金庸的出生日期、相關親戚關系、退學緣由等;填補了若干空白,包括金庸與湘西的關系、十次臺灣之行的細節、與海寧和嘉興的地域淵源等;還提供了新的研究緯度,如金庸與查氏家族、地域文化的研究等。是一部關于金庸的“科普型”大眾讀物。此外,書中收錄了金庸親筆修改的小傳、與兄弟姐妹間的書信等28組插圖,均為第一次面世。本書對讀者進一步了解金庸生平、理解金庸小說有不小的價值和意義。
查玉強 ·文學家 ·16.3萬字
【青春版“那不勒斯四部曲”,每位女性都能在這本書里和自己相遇】妙趣橫生又偶爾令人心碎的人生故事,記錄了女性成長必經的試煉與勝利——從懵懂無知,到跌跌撞撞,再到沉穩自洽……成長中所有的瘋狂、笑鬧、失落、頓悟,都一一呈現。道盡愛情的酸甜苦辣,友誼的支撐庇護,生活的跌宕起伏。更重要的是,找到那個彌足珍貴的自己。閃耀著智慧與洞見,充滿愛心和幽默,各個階段的女性都能與之共鳴,擁有追尋愛與自我的勇氣和希望。
(英)多莉·奧爾德頓 ·自傳 ·16.7萬字
劉力貞(1929.11.17-2014.11.3),中共優秀黨員,陜西保安(今志丹)人,是被毛澤東譽為“群眾領袖,人民英雄”的西北紅軍和西北蘇區的主要創建人劉志丹的女兒。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陜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力貞從四歲進入陜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見證了陜甘寧邊區的革命歷程。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參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陜西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系統的發展和建設,以及地方法規的設立,做出了努力和貢獻。本書介紹了劉力貞同志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的一生。
成路 ·歷史人物 ·14.3萬字
克勞迪奧?阿巴多(1933-2014),意大利指揮家,音樂藝術家。對中國的愛樂者來說,阿巴多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可謂耳熟能詳。早在1973年,他就率維也納愛樂樂團來北京演出。2009年,阿巴多率琉森節日樂團在國家大劇院為北京的愛樂者奉獻了四場高水平的音樂會。阿巴多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音樂,擔任過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倫敦交響、芝加哥交響等世界最著名、最重要的交響樂團指揮,以及斯卡拉歌劇院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世界頂級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偉大的柏林愛樂正是因為有了阿巴多,開啟了藝術生命中的全新篇章。阿巴多一生錄制過幾百部音樂作品,為音樂的普及做出了很大努力。本書以時間為軸,從阿巴多兒時的家庭音樂氛圍,到他在米蘭音樂學院和維也納的求學歷程;從他連續獲得兩項國際指揮大獎,到步入偉大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維也納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再到執掌倫敦交響樂團,直至指揮生涯的巔峰——作為偉大的指揮家卡拉揚的“接班人”,擔任柏林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作者在講述阿巴多豐富多姿的音樂人生的同時,對他的音樂理念及藝術也做了精辟的分析,對他的音樂藝術造詣及人格魅力做了生動而深刻的描述。
(德)沃爾夫岡·施萊伯 ·藝術家 ·13萬字
民國是理想與現實交織而成的文化想象,但絕非過眼云煙式的紙上懷舊。“民國”可以是某種懷舊格調中的"理想國"符號,但絕非“理想國”本身。作者擷取諸如周作人、胡適、魯迅、傅增湘、鄭振鐸、胡蘭成、梅蘭芳、張愛玲等等民國公眾人物人生當中某個不為人所熟知的側面、某段逸出于公眾視野之外的生活事件等等進行生動而實際的記錄和再現,比如嚴復的“鴉片天演學”、胡適與周作人的詩詞酬和、張愛玲的千里尋夫、梅蘭芳的鐘情佛教繪畫、陳寅恪與顧頡剛的擇偶觀等等,為讀者講述民國的精神氛圍中理想主義與現實生活的種種摩擦與融合,呈現一個希望、勇氣和失望并存,光明與幽暗交織的況味復雜的時代的精神氛圍。
肖伊緋 ·綜合 ·10.6萬字
勞乃宣(1843—1921),字季瑄,號玉初,自號矩齋,晚號韌叟。浙江桐鄉人,祖籍山東陽信。同治十年(1871)進士,歷任臨榆、南皮、完縣、蠡縣、吳橋、清苑等地知縣。創辦畿輔大學堂,后出任南洋公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總理,浙江大學堂(浙江大學前身)總理,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總監督。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本書全面回顧勞乃宣79年的人生經歷,并著墨于勞乃宣的學術成就,如其在“禮法之爭”、古籌算學、教育實踐、語言文字學等方面的學術貢獻,以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位晚清學術界的博學鴻儒。
陳勇 ·歷史人物 ·14.8萬字
舊金山的“霞哥”伍錦霞(1914-1970),早在1935年就參與拍制華人主導、荷李活技師協助拍制的彩色華語片,其后在香港成為“華南第一女導演”,三四十年代她穿梭于太平洋兩岸,身兼編、導、監制、發行,拍出了十多部華語片,身后卻被埋沒于歷史的麈土中。本書兩位作者發掘整理了珍藏多年的資料和圖片,重塑“霞哥”傳奇:把她置回抗戰前后的中美關系、華人地位和女權變化的環境,和香港、舊金山、荷李活、紐約的影人影事中,重寫伍錦霞的生平事功。以她為焦點又和中外影史上幾位女性先鋒作出比較,給予她新的國際定位和歷史觀照。圖文并茂的本書讓讀者既認識到這敢于“越界”的女中丈夫,也概覽那風云多變的影壇、國難深重的時代。
魏時煜 羅卡 ·綜合 ·9.5萬字
本書以評書列傳的形式圍繞中國足壇歷史上的十三位傳奇巨星展開,其中有所向披靡的名將、有羽扇綸巾的儒帥、還有綻放的鏗鏘玫瑰……展現出了一幅以這批眾多球迷心中的熱血榜樣們為主角的波瀾壯闊綠茵畫卷。作者苗霖通過實地走訪球員、教練、媒體人,收集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并在書中對不少球員進行了專訪,可謂是首部將這十三位中國足壇傳奇巨星們場上場下的精彩故事和盤托出的體育作品。在書中早已退役名宿的生涯黃金期時,國內的體育媒體專業化程度和傳播廣度很難與現在同日而語,所以本書所講述的內容就更為難能可貴。
苗霖66 ·體育明星 ·14.8萬字
林肯是美國歷任總統中最有幽默感的一位。而且有時候還自嘲。人們都知道林肯的容貌是很難看的,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一次,他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辯論,道格拉斯說他是兩面派。林肯答道:“現在,讓聽眾來評評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話,您認為我會戴這副面孔嗎?”
石地 ·領袖首腦 ·7.1萬字
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廣東梅州興寧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后在當地創辦多所新式中小學,開風氣之先,宣傳革命思想,培養了大批人才。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國現代教育、實業救國、國共合作等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全書分為八章,共13萬字。主要以教育、革命、實業、思想為緯,以個人的成長經歷為經,將何子淵一生的成長、成才、革命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敘述了出來,語句較為通俗生動,對于歷史研究者、愛好者,特別是對近代革命故事感興趣的讀者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張磊 ·歷史人物 ·10.9萬字
本書為院朱兆良院士的學術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朱兆良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的歷史資料。
慕亞芹 李群 ·科學家 ·12.9萬字
卓仁禧是我國著名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會士、中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本傳記分為八章,章節按時間延展、以事件布局,章節間按照大小主題漸次敘述。整篇傳記勉力做到事實準確、客觀公允、描述流暢清晰。對有爭議的問題則秉持孤證不立、客觀陳述、不做結論性評價的原則。以歷史發展的自然邏輯及樸素的筆觸,完整反映卓仁禧的成長歷程、科學精神、學術成就、豐富人生,勉力勾勒出其學術成長的過程,努力刻畫與展示一個為了國家科技進步與發展,孜孜以求、兢兢業業、銳意創新的科學家形象。
王艷明 ·科學家 ·16.9萬字
此書是傅雷的經典譯作之一。《托爾斯泰傳》是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創作于20世紀初,記錄了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與創作。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1萬字
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是根據材料用于不同人體組織,并根據具體替代組織具備的功能所設計的一類生物醫用材料。支架材料作為組織工程關鍵因素,近年來其研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本書結合國內外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進展,系統地介紹了近年來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方面的基礎理論、制備工藝、分析與檢測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主要內容包括:鈰分散的納米羥基磷灰石及生物相容性、羥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雙相磷灰石-殼聚糖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骨碎補-雙相磷酸鈣-殼聚糖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骨碎補-天然羥基磷灰石-殼聚糖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生物活性醫用多孔鈦材料、細菌纖維素復合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等。本書涉及多學科領域,可為從事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相關研究人員拋磚引玉,并作為生物醫學材料研究與應用方面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
李慕勤 王晶彥 呂迎 楊涵崧 ·綜合 ·10.2萬字
明朝初年的陽武侯薛祿,是膠州薛家島人。他的父親薛公當年十分貧窮,給當地教書先生家放牛。先生家有一片荒田,薛公在那里放牛時,有一次看見蛇與兔子在草叢中相斗。他認為是一件奇事,就向教書先生請求把那塊地給他做為墳地。得到那塊地后。就在那里用茅草蓋了一間房住了下來。薛祿長大之后,臉整天臟兮兮的,鼻涕流得老長,很不聰明。薛家島上姓薛的人家,歷來編在軍隊中。這年輪到薛公家出一個人去遼陽戍守。薛公的大兒子不愿意去,為此事深感憂慮。此時薛祿正十八歲,人們認為他是個傻小子,沒人愿意把女兒嫁給他。
石地 ·歷史人物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