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印度史存稿》是彭樹智教授早年對南亞近代史研究的成果,全書分為《學步文稿(上)》《學步文稿(下)》《學步書稿》《學步手稿》等篇章。本書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出發,系統闡釋了1857—1859年印度反英大起義,1905—1908年印度獨立運動的經濟和社會動因、歷史進程和影響等,以及提拉克等人的民族主義思想與實踐,對于認識印度近代歷史的變遷具有參考價值。
彭樹智 ·世界史 ·29.6萬字
長期以來,“中世紀”是西方歷史敘事的一個符號,是現代之前愚昧、停滯的“黑暗時代”。《光明時代》則以新的視角回溯中世紀的千年歷史,從拉韋納的禮拜堂開始,以詩人但丁結束,重新審視了羅馬的陷落、拜占庭的崛起、查理大帝的統治、維京人的遷移、阿拉伯人的擴張、奇跡傳說、黑死病,以及蒙古人的沖擊,向我們展現了中世紀羅馬文化的延續,不同民族、地域之間人員、物質、文化的流動,不同傳統的共存和沖突,重新發掘了處于非中心地位的女性、阿拉伯人、猶太人等群體的歷史。本書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為中心的歷史敘事為現實政治服務,遮蔽了中世紀的真實面目,實際上中世紀是物質和精神不斷流動、各種美麗和恐怖并存的“光明時代”。
(美)馬修·加布里埃萊 (美)戴維·M.佩里 ·世界史 ·16.1萬字
本書以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知識體系為框架,收錄相關基本歷史知識,為中級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提供一本簡明扼要的世界歷史知識手冊。本書包括世界歷史名詞、世界歷史年表兩部分。其歷史知識涵蓋范圍包括基本歷史理論范疇與自人類起源至1949年的世界歷史。
武寅主編 ·世界史 ·27萬字
隨著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場,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國(1902—1959年)迅速被美國所控制,成為后者對外擴張政策的戰利品,不得不開始了新一輪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1959年,卡斯特羅所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終于建立了他們渴望已久的獨立國家。而美國,這個危險又強大的鄰居,從未將目光從古巴身上移開。事實上,這段長達五個世紀的古巴歷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歷史,也是奴隸制、糖產業園、殖民主義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歷史,更是一段古巴與美國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歷史。通過近距離閱讀古巴的發展歷程,我們將見證她從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獨立的輝煌歷史。而古巴這面鏡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來美國逐漸取得世界霸權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從未將視角局限于個別偉大人物。那些在奴隸小屋的微弱熒光下縫紉的人,那些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那些沒有在官方歷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才是古巴歷史真正的主角。
(美)艾達·費雷爾 ·世界史 ·33.6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公元前800年左右的鐵器時代到公元后前幾百年間的凱爾特人的歷史,生動再現了凱爾特人的生活全貌及文化傳統,本書撕掉凱爾特人“野蠻人”的標簽,詳述了凱爾特民族、社會、藝術與宗教,科技戰爭以及神話與傳說等,他們曾是歐洲的一方霸主,占領高盧和不列顛群島,即使后來敗給羅馬帝國,也給羅馬及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的血脈至今仍有延續,是歐洲文明進程中的不朽傳奇。
(英)馬丁·J.多爾蒂 ·世界史 ·11.8萬字
英國人類學家斯塔德倫8年印度研究積累之作。跨越語言、文化與信仰的親密對話,勾連九位女性的婚姻生活與生命體驗。長期以來,印度在發達國家眼中似乎是“混亂”和“落后”的代名詞。然而,英國人類學家萊克茜·斯塔德倫卻致力于打破西方中心主義話語對印度的塑造,她只身前往印度東部邊緣的一座島嶼,在島上的穆斯林村莊進行了為期16個月的田野調查,最終將敘述的重點集中在九位穆斯林女性身上,追尋了她們瑣碎又不平凡的日常生活。這是一次深入、持久的相遇,是一位女性獻給另一群女性的禮物,也是一本獻給所有女性的民族志:摒棄所有既定的理論和晦澀的術語,真實記錄親眼所見、親耳聽聞、親身感受的一切,呈現女性群體復雜幽微的內心世界。在她與她們的對話中,我們得以觸碰最真實的女性情誼,當新舊觀念的分歧和關乎利益的較量淡去,最堅實的永遠是共情、理解與守望相助。
(英)萊克茜·斯塔德倫 ·世界史 ·16.2萬字
本書以統治主體的演變為主線,從歷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國家、武人政權、前近代社會、明治維新、對外侵略與擴張、變革與戰爭、占領與戰后體制、經濟大國、轉折時期的改革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進過程,兼及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經濟發展、大眾心態等內容,清晰、完整地繪制出日本歷史的鳥瞰式全貌。本書曾榮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新版吸收學界近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增補替換了部分插圖、列表、進一步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日本歷史的線索和脈絡。
王新生 ·世界史 ·26.7萬字
破譯戰爭基因背后的財政密碼,解讀國力棋盤上的科創布局;所有的危機最終都會轉化為財政危機;地緣政治背后,是錢的政治。
徐一睿 ·世界史 ·12.8萬字
本書對2007—2017年期間俄羅斯最新歷史著述進行翻譯和評述。新資料包括:選編了2016年新版俄羅斯歷史10年級教科書部分內容;摘登了阿巴爾金院士主編、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出版的《蘇聯經濟史》,這是近年來對蘇聯70年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最準確的評價;介紹了俄羅斯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薩宗諾夫教授整合大量原始文獻編撰的《是誰、是怎樣摧毀了蘇聯?—依據檔案文獻還原蘇聯解體過程》一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茹科夫所寫《改革:成果與經驗教訓》是從社會學角度系統研究蘇聯社會發展與蘇聯解體關系全過程的權威論著;翻譯俄羅斯最新出版的《斯大林全集》第14-18卷一些文章,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了《斯大林全集》后幾卷的文著。全書按照政治、經濟、文化、民族、軍事、歷史等專題分類,大致涵蓋了俄羅斯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吳恩遠主編 ·世界史 ·46.5萬字
貝克和蓬派吉捕捉到了不同群體之間的碰撞,包括城市民族主義者、野心勃勃的將軍、共產主義反叛者和商業政客,他們試圖在20世紀爭奪民族國家的控制權。他們通過經濟繁榮的高潮和低谷、全球化以及大眾社會的演進來追蹤泰國的經濟變化。本書揭示了泰國近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包括2006年的軍事政變、2010年五月的暴力街頭政治,以及2011年標志性的大選及其余波。它揭示了在今日泰國,君主制、軍方、商界和新的大眾運動在關于這個國家民主的性質與未來的復雜沖突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英)克里斯·貝克 (泰)帕素·蓬派吉 ·世界史 ·23.5萬字
“聲名遠揚的亞瑟王安息于阿瓦隆島此處。”12世紀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的一處銘文寫道。早在漫威宇宙之前,就有浪漫的亞瑟王宇宙,亞瑟王是西方傳奇人物。本書探討了亞瑟王傳奇的事實基礎,以及人物、故事和主題是如何通過歷史、詩歌和散文講述發展起來的;作者以專業的文字講述了文學、神話和歷史的交匯點,撥開亞瑟王傳奇世界的重重迷霧。
(英)馬丁·J.多爾蒂 ·世界史 ·11萬字
本書論述的是中英關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成了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對象,開始淪為一個半殖民地性質的國家。在侵略者一方,隨著美、日、德等新興列強在遠東的崛起,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華利益面臨嚴峻的挑戰。為應對這一新形勢的變化,英國的索爾茲伯里第三屆內閣不得不調整其對華政策,由視中國為英國的禁臠轉而參與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的劃分,并開始放棄其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試圖尋找盟友。1902年,英日兩國締結“英日同盟”,此舉標志著英國對外政策與以往相比發生了一次重大歷史轉折。
(英)楊國倫 ·世界史 ·23.6萬字
《歐洲四千年》是一部視角獨特、脈絡清晰、見識通透的歐洲史解說。本書首先概述了歐洲地理以及歐洲文明的三大核心元素,包括古羅馬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習慣法,然后梳理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奠基,中世紀日耳曼蠻族王國、基督教神權統治、封建制以及拜占庭帝國的興衰,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新航路開辟而崛起并向全球擴張的歐洲,以及民族國家崛起和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幾方面內容,揭示了歐洲紛繁復雜的歷史演進背后的深層邏輯。使讀者透徹了解四千年歐洲史,從而準確把握歐洲文明的特質。
鳳來儀 ·世界史 ·17.9萬字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兩位盧旺達同道,讓-內樸穆塞內·恩庫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讓·魯米亞(JeanRumiya)。前者是圖西人,后者是族際婚姻下的胡圖人。兩人都是優秀且年輕的歷史學家,前途本來均不可限量。恩庫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亞利馬納政權。魯米亞積極投身于政治。隨著哈比亞利馬納政權漸漸走向極端,一些知識分子開始為該政權搖旗吶喊,魯米亞也一度加入過這個陣營。但是,魯米亞后來頭腦清醒了過來,大義凜然,反對喪心病狂的極端勢力即將展開的殺戮。在種族大屠殺期間,兩人不幸遇難。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倆的一些同事違心奉承本應予以痛斥的惡魔,但他倆維護了我們這個職業應有的正直和尊嚴。
(法)熱拉爾·普呂尼耶 ·世界史 ·28.4萬字
2017年紀伊國屋人文大獎,加藤陽子“戰爭三部曲”收官之作,被世界三次追問“選擇哪一邊”的日本,為何總是滑向戰爭?深入剖析日本戰爭之路,揭秘日本戰爭背后的外交失誤。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世界曾經通過三次外交事件考驗日本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然而,日本最終都沒能選擇正確的道路。本書是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加藤陽子“戰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為切入點,圍繞日本歷史上的三次選擇,即如何處理“九一八”事變、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對美關系是戰還是和?詳述日本最終“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旋渦的來龍去脈。作者基于嚴謹的歷史研究和廣泛的檔案資料,深入分析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媒體環境,剖析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外交決策失誤,揭示了日本在近代史上多次選擇戰爭的道路,尤其是在二戰期間選擇與美國對抗并最終走向失敗的深層原因。
(日)加藤陽子 ·世界史 ·18萬字
德意志是一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國家,然而,經過幾百年的苦苦奮斗,德意志終于在1871年由普魯士實現了首次民族大統一:普魯士順應潮流,及時推進各項改革,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重商主義,軍事上重視國防建設,注重發展經濟;文化上向外國學習先進的事物,大力興辦教育,同時鼓勵移民,收容新教徒,由此吸納外國優秀的人才,通過諸種改革手段,在短短百年內迅速崛起并完成了近代德國的統一。
張雪 常縣賓 ·世界史 ·12.2萬字
這是一套有趣的世界歷史百科全書。按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逐一講述。通過人物、事件、案例展現了世界歷史進程變遷,編織出清晰的世界歷史脈絡。宛如一部濃縮版的紀錄片。
張建華主編 ·世界史 ·2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國務院批準于1981年5月成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專門從事當代日本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和智庫單位。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日本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值此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際,特組織本所各學科帶頭人并適當吸收所外專家,對過去40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日本政治、經濟、外交、中日關系、安全、社會、文化、歷史、思想九個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學科發展進行系統梳理,在總結日本研究發展規律、主要特點、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發展方向。學科綜述是學科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希望本書對國內外國際關系學界有所參考,推動當代日本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
楊伯江主編 ·世界史 ·29萬字
本書是一本動物史、社會文化史研究專著,主要研究日本第一座現代動物園——成立于1882年的東京上野動物園,在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國崛起和隕落的歷史背景下,敘述這座動物園從明治維新時期到當代的歷史,講述這座動物園發揮的具體功能和作用。本書認為,這是第一座有別于西方世界的各種影響而獨立建設成立的動物園,不僅是日本東京的著名觀光景點,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一方面從獨特的角度體現了日本自明治時期以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劇變,另一方面反思了人類與動物、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系。
(美)伊恩·J.米勒 ·世界史 ·26.7萬字
殺人的方式或許已經改變,但桌面屠夫仍與我們同在。百年以來,慘絕人寰的屠殺、戰爭、種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辦公室里的幾個人的決定。本書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翻閱查證數以千計的檔案文獻與證詞寫出這本書。內容包括荷蘭的石油公司謀殺尼日利亞當地土著人士、瑞士蘇拉集團如何在“二戰”時期為納粹提供移動毒氣室、納粹萬湖會議中的會議備忘錄與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對澳洲的土著毛利人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等。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桌面屠夫的心理狀態,也是他個人對于資本主義、國族主義的反思。書中歷史研究分析中穿插了作者漫步林間回想失去的愛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
(英)丹·格里頓 ·世界史 ·2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