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海上絲綢之路
會員

15世紀初,中國的巨艦曾航行在東南亞和印度洋,其航程遠達霍爾木茲、亞丁灣和東非海岸。當鄭和于1405年首次發起遠航時,葡萄牙尚未開始探索通往亞洲的新航路,西歐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紀之前的數個世紀中,東亞與西亞之間的各條航線都掌握在亞洲人手中,本書揭示的便是這段時期被后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各條航線,以及沿線各文明的發展歷史。長期以來,貫穿東南亞與印度洋的“海上絲綢之路”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導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蓋。這條航路歷史悠久,對于印度洋與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從東非到東亞的航海者們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風節律,穿越極其遙遠的距離彼此交流,互通有無,在經濟、政治及文化等層面促使各個文明區域相互聯系。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絲綢之路”仍舊缺乏相關研究,在很多方面幾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記載稀少且混亂,當今人們對于歷史上這條航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具體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盡管如此,對于這條航路的認識與研究仍舊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書聚焦于自遠古到葡萄牙殖民時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個海域歷史,嚴謹分析了影響古代航路變遷的各種要素、“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文明興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間的聯系。此外,本書作者也詳細介紹了印度洋與太平洋沿岸的各種古代航海技術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種貿易商品,諸多內容層層相扣,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條理分明的具體圖景。

(德)羅德里希·普塔克 ·世界史 ·17.8萬字

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會員

英國殖民管治香港時期最血腥的一頁在官方和大眾記憶中卻完全湮沒無痕1899年,即中英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租借給英國后一年,英國人進入新界接管此地。此舉觸發新界鄉民反抗,繼而爆發一場六日戰爭,華人在這場戰事中死傷枕藉,稱得上是一場大屠殺。新界史研究專家夏思義博士,首次詳細研究這場已完全為人遺忘的戰爭,并以生動方式述說這段故事。本書主要內容是以逐日記述的方式,訴說戰斗經過,并揭示當時香港總督卜力和輔政司駱克對于這場仗的打法意見相左。作者運用他對于新界歷史的深湛知識,詳細描述參與戰事的鄉民領袖和普通群眾。此書對于在這場戰爭陣亡的人數提出了新估計,不是一般史書記述的“人命傷亡不大”,而是有近五百名鄉民被殺,作者同時探討英方資料大都低估死傷數字的原因。此書不但適合研究香港和中國的歷史學家細讀,研究大英帝國和英國軍隊的歷史學家,以及喜歡軍事史、帝國史和香港史的一般讀者,讀起來也會感到興味盎然。這本著作研究細致深入,寫作之清晰堪稱典范,它條分縷析,生動地還原事件,對主要參與者的性格和死傷慘烈程度提出了新見解,推翻舊有觀念。——HughBaker(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榮休中文教授)夏思義此書是巨細靡遺、見解獨到和一絲不茍的研究,揭露迄今為止一直諱莫如深的帝國劣跡——英國獲取香港的新界,此書是現今和日后有關這段歷史的權威著述。——NigelCollett(《阿姆利則屠夫》一書作者)

夏思義 ·世界史 ·17.4萬字

綿延:文明分野與文化演進
會員

在這本演講集中,西學大家趙林教授從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點講起,以宏觀而長程的視角為我們梳理世界文明的興衰脈絡,透視東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質與歷史底蘊。我們將在書中看到: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長達3000年的激烈碰撞,如何成為古代文明破繭重生的契機;古代文明怎樣孕育子代文明;古希臘神話因何神人同性;追求物欲主義的古羅馬文化如何化用古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為何倡導人們尋求彼岸救贖;東方儒學為何強調和而不同。由此,我們更能理解各具特色的子代文明何以在曲折中誕生,在互動與傳承中自我優化,互相交融又沖突,各自輝煌又各遇挫折。文明演進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滯。近代以來,人們仍在探索變革與發展的機遇。我們還將在書中領略:對人文主義的號召如何將人們從虛無的天國理想拉回到現實生活;西方宗教改革運動如何為資本主義提供滋養的土壤;而牛頓、洛克等一批思想超前的學者,如何破解自然世界的內在規律,讓理性的光輝驅散愚昧的黑暗。從5000多年前的初代文明,到近現代的革新歷史,再到文明間的差異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影響,趙林教授以廣博的學識、熱情的筆觸,以及對文化研究深沉的責任感,將對千年文明的探究與思考濃縮在這本短小精悍的文集中。

趙林 ·世界史 ·17.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富裕县| 年辖:市辖区| 渭南市| 泽州县| 庆云县| 乌兰浩特市| 邳州市| 紫阳县| 安阳县| 宝兴县| 富阳市| 射洪县| 绥中县| 盐边县| 两当县| 阿图什市| 溆浦县| 拉萨市| 河西区| 河曲县| 广丰县| 梁山县| 湘乡市| 伽师县| 长岛县| 大余县| 溧阳市| 徐州市| 黄山市| 临湘市| 大田县| 漠河县| 昔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搜索| 阳朔县| 长子县| 紫金县| 扎兰屯市|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