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保羅·約翰遜最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全書厚達1200頁,全書分為20章,從科學革命的劃時代事件“相對論”提出講起,一開始就帶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懷疑意味。迄今為止可以說最為我們熟知的20世紀歷史,在他的筆下時常呈現的是另外一種面貌,比如對于相對論及其提出者、貢獻者、追捧者的新認識,以及他對于諸多被稱為“重大歷史事件”的重新解讀等等。
(英)保羅·約翰遜 ·世界史 ·74.2萬字
在奧巴馬于2008年當選總統以后,美國真的如一些媒體所說進入了“后種族社會”嗎?事實上,種族主義思想在美國仍然大行其道,而且比以往更加隱晦和復雜。肯迪追溯反黑人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以及這些思想的驚人力量。他以美國歷史上的五位杰出人物為向導,犀利地揭示了種族主義思想不是由無知或仇恨引起的,而是由那些最具影響力的大腦設計出來的。
(美)伊布拉姆·X.肯迪 ·世界史 ·37.8萬字
《冷戰》,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虛構作品,讓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世界在毀滅邊緣時的情形。這是你看過所有間諜小說的真相:為什么美國和蘇聯陷入高度僵持;我們曾經離核災難有多近;當代的領導者們,從斯大林到毛澤東,從里根到戈爾巴喬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報人員如何密謀,以及東德度假者如何促進了柏林墻的倒塌。這是一個關于危機談話、借口、暴君和權力爭斗以及普通人改變歷史進程的故事。
(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世界史 ·18.9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波斯帝國的全新權威著作,主要講述了從居魯士開創波斯帝國到波斯帝國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為止的歷史。本書重點講述了大流士在統治期間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也說明了他如何以此管理文化多元、族群多樣而復雜的帝國。從書中,讀者可以讀到,波斯的君王們統治著從利比亞延伸到亞洲的草原、從埃塞俄比亞到巴基斯坦的帝國。波斯帝國擁有傳說中的波斯波利斯宮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們在這里舉行規模宏大的宮廷儀式。本書擺脫了西方史學的影響,立場理性客觀,自出版以來廣受好評,影響深遠。
(英)勞埃德·盧埃林-瓊斯 ·世界史 ·26.1萬字
爆笑間諜的雙面人生,比小說更離奇的真實歷史。1987年,一本名為《抓間諜的人》的暢銷書遭到英國政府封殺。原因竟是書真實到違反保密要求;劍橋大學走出蘇聯間諜“五人組”,英國貴族成為克格勃頂梁柱;因擔心間諜事件曝光帶來公關危機,官僚們常常秘而不宣,甚至故意放走嫌疑人;間諜晚年接受采訪時表示,那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接孩子、做家務的時間都比從事間諜工作多得多……當草臺班子遇到古巴導彈危機、柏林隧道、韓國客機墜落……解密大國博弈背后驚險又烏龍的諜戰真相!
沙青青 ·世界史 ·9.7萬字
《賭注:海難、叛變和謀殺的故事》是一部歷史非虛構作品,由當代最著名的非虛構作家之一大衛·格雷恩講述,這是一場關于人性的曲折、驚險的宏大敘事,再現了18世紀人類的航海歷史,也揭示出當時英國軍艦上的一段隱秘歷史。1742年1月28日,一艘由木頭和布條拼湊而成的破舊船只被沖到了巴西海岸。里面有30個極度憔悴的人,他們是英國皇家艦船“韋杰號”的幸存者,這艘船1740年在與西班牙的帝國戰爭中執行一項秘密任務而失事。這些奇跡般的生還者被視為英雄而受到歡迎。但六個月后,另一艘更加破舊的船在智利海岸登陸,船只上的三名遇難者講述了一個相反的故事:那30名水手不是英雄,而是叛變者。第一批人用他們自己的反訴來回應,他們反訴了一個暴虐的高級官員和他的隨從,揭開了艦船失事之后被困島上時,這群人在一座荒島上的各種斗爭、背叛與謀殺行徑。海軍部為此設立了一次軍事審判,以確定真相。
(美)大衛·格雷恩 ·世界史 ·19.2萬字
1945年8月6日,一枚被稱作“小男孩”的原子彈從一架美國飛機上投向日本廣島。這一天,這個擁有30萬人口的繁榮都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火焰風暴,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建筑物被焚毀,繁華街市灰飛煙滅。但是,這不是戰爭的句點,而是原子時代可怕的黎明。由此過后,引發了數十年的偏執、猜忌,以及對人類自我毀滅的終極恐懼,沖擊波至今仍未停息。在《核爆沖擊波》中,杰出導演史蒂芬·沃克全景式再現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前驚心動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的18小時。這是一部直接而危險的戲劇,沃克將歷史化為窒息的心跳,以電影鏡頭般的敘事,客觀呈現科技、軍事與平民命運的驚天碰撞。你將穿越在參與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轟炸機機組成員與日本軍民的記憶之間,與書中人物一起,經歷核爆前的那漫長的30分鐘,3分鐘,45秒,并與幸存者一起見證爆炸后的慘狀: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體、橫掃一切的火焰風暴、全身被燒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核爆沖擊波》不是講述歷史,而是帶你走進歷史,親歷世界改變前的一瞬。這段歷史必須被重述,這樣它帶來的可怕教訓永遠不會被忘記。
(英)史蒂芬·沃克 ·世界史 ·19.2萬字
這本書不僅關注1517年在維滕貝格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更是試圖呈現這個時間節點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發生了什么?洪堡大學教授、早期歐洲史專家席林的論述對象在世俗與宗教、經濟與軍事、社會與心理、思想與物質之間穿梭,帶領我們進入1517年所處的世界——從德法西意的歐陸、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到明朝中國、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感受這個時代的權力格局與生存狀況,貨物與財富的流動,思想的動態與新的發明發現,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心態與認知。這本書語言流暢、敘述生動,為讀者們還原了一個變革破曉時的世界。
(德)海因茨·席林 ·世界史 ·19.9萬字
《埃及史》記述了從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的埃及歷代諸王,在現代學界頗具影響,是曼涅托最重要的作品。其全文久已散佚,沒有抄本傳世,相關莎草紙文獻亦寥寥可數,甚至并未在希臘—羅馬世界的主流文化中留下痕跡,如今僅有一些殘篇主要保留在約瑟夫斯《駁阿皮翁》的摘錄和數位基督教編年史家關于古埃及王名、統治時間及些許事跡的《摘要》中。據目前殘篇來看,《埃及史》主要以時間為序,記述了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與王位繼承。據現代學者估算,曼涅托全書涉及約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國王,現今留存有114個王名,其中84個可與現代埃及學界發現并確定的王名作對比。《埃及史》也因此自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時便被視為權威性的參考資料,而且迄今仍然在埃及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
(古埃及)曼涅托 ·世界史 ·7萬字
202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真正的美國奮斗史,歷史學家內德·黑鷹解構美利堅崛起的矛盾與救贖。在美國歷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歷史學家們忽略,他們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礙,要么被排除在美國自獨立建國到成為強大國家的奮斗史之外,即便美國歷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沒多少故事被傳頌。不過,近年來這種長期忽視美洲原住民歷史的形勢正在改變,許多新一代的學者堅持認為,任何完整的美國歷史都不應該抹殺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為生存和復興所做的努力。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內德·黑鷹將五個世紀美洲的征服者們和原住民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從西班牙殖民探險到20世紀末美洲原住民自決的興起,展現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輝事跡,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觀點,在對美國歷史的重述中承認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動性和生存合法性,對美國兩百年的歷史進行了更真實的描述,使本書成為一部優秀的著作。
(美)內德·黑鷹 ·世界史 ·40.1萬字
引發熱議的歷史大作,歷史學家約翰·D.格蘭杰以心述史,講透人類文明興衰與重生。這是一部詳細講述君士坦丁堡在2500年中被不同的王朝和軍隊反復爭奪的歷史著作。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在過去的2500年里,它被圍困達四十次,被占領三至四次。大西洋和歐亞大陸草原之間的幾乎所有勢力都曾試圖占領這座城市,但最終只有羅馬皇帝、十字軍、土耳其人取得成功。進入近代和現代,它依然是散發著迷人魅力的都城,被稱為“全世界的欲望之都”。英國歷史學家約翰·D.格蘭杰歷經多年的搜集資料和撰寫,將君士坦丁堡歷次對外戰爭的細節娓娓道來,展現出一個古老城市的滄桑變化,也透徹地解答了為什么君士坦丁堡會遭受四十次包圍,以及它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的原因,是近年來此領域的權威讀本。
(英)約翰·D.格蘭杰 ·世界史 ·20.2萬字
(美)內德·黑鷹 ·世界史 ·21.7萬字
(美)內德·黑鷹 ·世界史 ·18.4萬字
在世界歷史上,絲綢之路是一個著名符號。那它實際上是什么樣子的?人們對它的想象一般是這樣一幅朦朧景象:馱著絲綢的駱駝商隊穿行于塵土飛揚的沙漠中,在中國與羅馬之間絡繹不絕。但本書將要為你揭曉:現實的情況與此大相徑庭,而且比這幅景象有趣得多。作者利用大量最新的考古發現,綜合中、英、法、德、日、俄六種語言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十種第一手文獻材料。這些文獻材料涉及多種古代語言,有古代中國僧人和現代探險家的回憶錄、古代女性寫的信件、法律契約、宗教贊美詩等。《從敦煌到撒馬爾罕》有更高的學術價值、更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讓讀者更貼近古代絲路的方方面面,親身感知絲綢之路的真實面貌。
(美)芮樂偉·韓森 ·世界史 ·29.5萬字
16世紀初時,英格蘭尚未融入廣闊的世界中,倫敦也只是一座陰郁而封閉的中世紀城市。然而,新大陸的發現和直達亞洲的海上航線改變著都鐸王朝時期英格蘭的經濟面貌,這些變化使倫敦一躍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并且從此改變了倫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斯蒂芬·奧爾福德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將倫敦的商人、夢想家、騙子和水手描繪得栩栩如生,正是他們組成的人際網永遠地改變了倫敦。英格蘭的船只駛向了世界各地,他們與俄羅斯和黎凡特建立了貿易,探索弗吉尼亞、北極和印度洋。而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人們——那些家庭、公會成員,以及甘愿承擔巨大風險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去追求稀有奇異之物的投機商人——他們的努力和野心催生了新的世界觀,開啟了一個長期貿易的時代和一個帝國,其結果影響至今。
(英)斯蒂芬·奧爾福德 ·世界史 ·19.8萬字
《越南通史》將近600頁,起自越南上古傳說時期的鴻龐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至20世紀初法屬時期結束(1902),全書內容精煉而有系統,詳略得當,主要歷史細節均未遺漏。在1949年第3次修訂版的最后,作者增加了一份只有一頁多的簡短“暫語”,簡略提及了1945年保大退位并移交政權給越盟政府期間越南抗法運動的事。《越南通史》的“新”并非因其是第一部用國語字寫成的通史,更重要的是作者是首位參考西方史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學者,克服了中國傳統編年體史書敘事零亂、結構松散的缺點。
(越)陳仲金 ·世界史 ·30.7萬字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古羅馬移民如何成為神話的基礎,又最終促成羅馬帝國的緩慢死亡?歐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區的行為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吉爾伽美什史詩》竟然是一個移民故事?世界各地的中國城是如何形成的?當我們被問及出生地時總能快速給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來源?……遷徙,不只是順從或逃避,更是對困難的抵抗、對機遇的把握。讀人類浩蕩的遷徙故事,找我們前行的路。
(英)山姆·米勒 ·世界史 ·22.8萬字
坐看室町時代的風云變化,笑映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本書主要論述日本室町時代的歷史演變,也涵蓋了“兩帝雙京”的南北朝時代和“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作者運用中、日、韓等國的文獻史料,以文字敘說為主,配以圖表,從一個中國學人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日本室町時代史畫卷。室町時代上承武士開始掌權的鐮倉時代,下啟閉關乃至鎖國的江戶時代,在日本歷史中占據特殊位置。室町時代史不僅是日本歷史的重要部分,也是東亞區域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僅倭寇這一“不光彩”群體,就使中、日、朝等國被動相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東亞的政治秩序。而勘合貿易這一“趨利性”行為,又主動聯結起上述國家的商品、人員,形成了東亞文化環流的現象。
陳小法 ·世界史 ·21.9萬字
本書注重從整體史和文明史的角度重構東南亞區域史的書寫范式,強調將東南亞區域發展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緊密結合起來,既注重不同時間斷面東南亞各國和區域整體的演進軌跡,也注意同一時間斷面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橫向聯系。主要內容包括“東南亞區域發展史”“東南亞文化史”“東南亞與周邊地區交流史”三個板塊。其中,“東南亞區域發展史”注重從整體史觀構建東南亞歷史的發展脈絡,既注重各國歷史的縱向演進,也注意梳理各國歷史發展的橫向聯系,從而完整呈現東南亞區域史的整體面貌。
鄭維寬主編 ·世界史 ·32.5萬字
20世紀的越戰深刻體現了戰爭對環境的復雜影響:它制造了廢墟,并長期地影響戰后的重建。美軍投入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現代武器,傾瀉了總噸數超過二戰的炸彈,修建了大量軍事基地,甚至噴灑化學藥劑來清除叢林。戰爭結束后,兒童在廢棄的坦克邊嬉戲,有毒物質殘留在地表下,村莊和城鎮頑強地重建,而軍事基地變成了工業園區……本書除了講述20世紀的越戰,還追溯了越南歷史上的多次戰事:“北屬時代”、阮鄭之爭、法國殖民、日本入侵……這些戰爭及其戰后重建反復地發生在以古都順化為中心的中部地帶,仿佛形成了層疊的足跡。這反映出:再先進的軍事活動也依舊受限于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如同美軍登陸之后,他們尷尬地發現,只能將軍營建造在當地村莊的墓地之中。
(美)大衛·比格斯 ·世界史 ·1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