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共分九章,收錄36篇文章,著力于為清代中前期政治史研究,主要利用官書、傳世文獻、滿漢文檔案、奏折等,討論清入關前的幾次重要歷史事件、清代政治制度變遷、核心政治人物、儲位繼承、奏折制度的演變、文治得失、邊疆治理、史料考訂,以及作者對清史的地位和纂修清史的思考。作者長于考證,于浩瀚的檔案和文獻中細致爬梳,揭示了許多重要而幽微的課題,顯示出清史研究的魅力。而《治史訪談錄》和《業師鄭天挺先生傳略》兩文,講述求學治史之甘苦,非常耐讀。
白新良 ·中國史 ·37.4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也是他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華的學術成就。該書寫于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呂先生對其也頗為重視,屢次修訂,并稱,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華夏起源及西遷,宦學制度等,自謂最佳。該書分十五專題論述先秦歷史,所引資料從神話傳說至考古資料,皆有引述,甚為詳贍。是其重要學術著作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7.4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均來自于日內瓦的“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LeagueofNationsandUnitedNationsArchives),譯文內容主要來自“S”系列中的S36、S38、S39以及S40四個卷宗,收錄了遼寧、黑龍江、吉林等關外各地機關團體及群眾個人的呈文
郭昭昭 孫洪軍 唐楊 ·中國史 ·37.3萬字
創始于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頭一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周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極快速度,再現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它們大多是現場的目擊報道,屬于一手的原始資料;它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這就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其中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也是許多其他中西文歷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沈弘編譯 ·中國史 ·37.2萬字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文化史,敘述了婚姻、族制、政體、財產、貨幣、教育、衣食等關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圍廣博,取精用宏,多獨到之見,值得當今學人借鑒;下編為政治史,敘述了中國民族的由來、中國史的年代、古代社會的綜述等關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對一般讀者熟悉中國歷史大有裨益。
呂思勉 ·中國史 ·37.2萬字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和文化觀,基于文化的實踐性定義,致力于以自由意志為核心,以批判和反思為兩翼的文化原動力模型的構建;通過對柏拉圖“理想國”和老子“小國寡民”社會、當前國際舞臺有代表性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德、日以及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動力的比較研究,揭示了文化原動力及其傳導機制、路徑和基本規律。有助于深化對資本主義國家文化本質的認識,有助于揚長避短,吸收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的文化理念和文明成果,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為我國當前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發展和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學理基礎和文化支持。
吳福平 ·中國史 ·37.1萬字
本書從地方督撫在新政中的思想與活動的角度,具體考察地方督撫對清政府新政決策的參與及其影響,以及地方督撫與新政過程中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以此觀察清末中央與地方權力格局的演變態勢,從地方督撫在新政中的思想與活動的角度,多角度地展現了清末政治史與晚清政局演變鮮活而豐富多彩的復雜面相。
李細珠 ·中國史 ·37.1萬字
本書正文分上、下兩編,由與寧志新教授關系密切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寧志新教授的門人弟子的37篇論文匯編而成。時間跨度上自先秦,下至明清,但以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為主,主題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宗教、民族、中外交流、歷史文獻等諸多方面。既有對習見史料、傳統論題的重新闡釋、解讀,也有對新出史料的刊布以及新的研究問題的發掘,還有數篇文章專門討論寧志新教授的治學特點、人格風范等,集中反映了近些年來中國古代史,特別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喬鳳岐 馮金忠主編 ·中國史 ·37.1萬字
蘇東坡,宦海沉浮,南來北往,是一個經歷十分豐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積累沉淀下來,鑄就了蘇東坡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藝也是雅俗并重,深受大家喜愛。《東坡志林》是蘇東坡留下的一部筆記小說,它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蘇軾的世界。其書的大致內容,“紀元祐、紹圣二十年中所身歷事”。全書分29個門類:記游、懷古、修養、疾病、夢寐、學問、命分、送別、祭祀、兵略、時事、官職、致仕、隱逸、佛教、道釋、異事、技術、四民、女妾、賊盜、夷狄、古跡、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論古,所記人事,妙趣橫生,回味雋永,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他豐富而曲折的人生,感受他機智幽默的個性,領略他從容優雅的姿態,觸摸他幽隱深慨的心靈,體察他誠篤堅毅的精神,管窺他博大包容的思想。《東坡志林》一書,以自傳性的書寫,不只是保留了那個時代的珍貴的史料,也借全書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蘇東坡的形象。
羅寧譯注 ·中國史 ·36.9萬字
王曉磊作品,窮盡武則天所有現存史料力作!攀上權力巔峰的一代女皇,以82歲終養天年,留下無字豐碑,任后人評說。如果命運不肯創造一個偉大的武則天,偉大的武則天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命運。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武則天的每一次危機,都是她成為女皇的基石。武則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邊緣,而她贏得了每一次決斗。
王曉磊 ·中國史 ·36.7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史學最具代表性的學術論著。上半部分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半部分按歷史順序敘述了中國政治歷史的變革。獨特的體例結構與內容編排,展現了呂思勉作為歷史學家的學術追求:“搜求既往的事實,加以解釋,用以說明現社會,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呂思勉 ·中國史 ·36.7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公元304—439年之間的歷史故事。先后出現的政權有成漢、漢趙、后趙、前涼、前燕。漢趙作為始亂中原者,終被后趙取代。后趙雄居中原,勢力最強;成漢固守巴蜀,前涼在河西走廊,前燕在東北遼東。在這一時期,后趙的石勒當為第一雄主,石虎雖然兇暴,但仍能維持后趙的霸主地位;成漢的李雄、前涼的張駿、前燕的慕容皝都是一方英雄人物,但終未能稱霸天下。在這段硝煙彌漫的歲月里,群雄迭起,逐鹿中原,留下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王平客 ·中國史 ·36.7萬字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以文獻資料結合豐富的考古發掘成果,并經過許多次的實地考察,系統地研究論證了中國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發展演變,其中多所創見。楊寬先生認為先秦到唐代是實行封閉式都城制度的歷史階段,在西漢、東漢之際,都城制度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整個都城的格局由“坐西朝東”變為“坐北朝南”,在唐宋之際,都城制度發生了又一次更大的變化,即由封閉式變成了開放式。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劇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引起的變化。《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對中國古代都城都作了詳細的考察研究,并配以大量的圖片資料以資說明。
楊寬 ·中國史 ·36.7萬字
本卷講述的1916年到1920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6.6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是實行中央集權Z徹底的朝代之一。丞相之位被廢除,權分六部,由皇帝統一管制,發展錦衣衛,又任用司禮太監,后設立東西廠,終致緹騎四出,天下騷然……明代皇帝為何對特務深信不疑?錦衣緹騎手握多少權力?司禮監為何被稱為“真宰相”?宮墻之內,四野之外,大小特務如何上下其手?特務與特務、特務與皇帝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糾葛?在朱明王朝的覆滅中,這些特務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書匯聚滴信史,全方位呈現明代特務挾勢弄權、翻云覆雨之情狀,帶你探究以帝王為首的統治階級對人民行政治壓迫的全貌,從細節處追溯明朝覆滅的真相。
丁易 ·中國史 ·36.6萬字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兩部通史”之一。全書分兩部分,上冊分專題敘述了社會經濟、歷史制度及學術文化的發展情況,下冊則按歷史順序講述了政治史的變革。體例較為特殊,與先生其他通史類著作明顯有別。該書最初由開明書店在1940-1944年出版,短短幾年內多次重印,在當時受到普遍歡迎。其與《白話本國史》可并稱呂先生最重要的通史著作。
呂思勉 ·中國史 ·36.5萬字
有關秦史與秦文化的研究,是當今史學界的熱點問題,相關研究有了較大推進,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本書共計收錄28篇論文,分為政治與經濟、中央與地方、信仰與民俗、傳世文獻與出土簡牘4個專題:部分論文結合傳世文獻典籍、考古出土資料及圖像資料,分析秦史各階段的特點,總結秦文化體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并對秦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信仰世界做了微觀考察;部分論文從政治、軍事、文化、制度等幾個方面來分析秦實現統一的原因,并對秦的經濟生活與生產方式進行個案式探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見解;部分論文利用出土簡牘材料及傳世文獻,對秦的政治結構、行政體制、官僚機構和基層管理的問題展開探討,對秦的社會結構、階級關系以及秦政對后世的彩響等問題加以論述。諸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澄清了一些學術疑難問題,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設性的新見解。
王子今主編 ·中國史 ·36.5萬字
為反映和記錄《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研究進展,充分展示項目參與人員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思想通史﹥項目實施方案》和編委會統一部署,編委會辦公室組織出版《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以每年一屆的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為基礎,每年出版1集。本書為第2集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編委會 ·中國史 ·36.5萬字
《中國通史》原名《呂著中國通史》,分為上冊(1940年,開明書店)和下冊(1944年,開明書店),現合為一冊,分作上編和下編。上編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編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上下兩編合起來構成了對中國歷史文化全貌的一個完整而精練的論述。十八章專題,三十六章綜述,貫穿中國文化與時代的變遷。
呂思勉 ·中國史 ·36.4萬字
《呂著中國通史》視野宏闊,是一部有見、有識的講述中國大歷史的典范之作。本書在體例上頗有創制:上冊主講文化史,以18個門類系統介紹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主講政治史,按時代順序講述歷代政治大事,理亂興亡。既使社會經濟文化成為通史,也使政治軍事成為通史,幫助讀者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鳥瞰中國歷史,是學習中國歷史不可多得的通史專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