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郊祀禮”是中國古代國家祭典的核心,作為大一統帝制時代的開創期,秦漢時期的“郊祀禮”承擔著大一統國家宗教的重要職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本書圍繞秦漢郊祀禮的生成演變,探討禮制變遷背后的思想動因、文化成因、宗教基因。秦漢“郊祀禮”是秦漢政治與宗教、文化不斷調試、發展的結果,其思想演變反映出商周時期的“巫史傳統”與春秋時代的“人文傳統”的重新合流,禮樂文化的延續是以“宗教”與“人文”的雜糅為代價的。
張俊杰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殷周春秋戰國”一卷。全書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錄兩個部分。前言重點講了本書新視角:“文化地域所擁有的歷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講“本書所涉及的時代”,強調了史料的價值問題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關于夏商周三代的歷史。其中第三、四章寫法比較特別,作者的意圖是利用各國成書于戰國的史籍,考察各國在戰國時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著主觀性,追溯其在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淵源的內容。第六章講“春秋的史實”。第七至九章,講戰國的歷史文化。第十章,是對全書的總結。作者注意引導讀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實”,重視新資料的運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平勢先生及其他日本學者的一些歷史觀點。
(日)平勢隆郎 ·中國史 ·23.9萬字
本冊講述遼西夏金元的歷史,主要包括契丹興起、西遼建國、完顏阿骨打、金朝興亡、遼金文化、西夏興亡、蒙古興起、忽必烈、兩都巡幸、海上絲綢之路等內容,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10.8萬字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兩個相結合的視角,對當代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的歷史由來及其在全球化時代出現的新特點予以探索。對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民族問題以及海疆問題的探討,深入淺出,尤其發人深省。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邊疆與民族問題一直是影響到國家安全與邊疆穩定的大事。
張植榮 ·中國史 ·27.9萬字
本書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以故宮文物南遷西移北線為重心,以故宮文物在峨眉存放過程為重要內容,首次把故宮文物南遷與峨眉地方文史相結合,系統介紹故宮文物在峨眉的歷史及其影響,是故宮文物南遷北線的專著,填補了故宮文物南遷在這個領域的空白。
李家俊編著 ·中國史 ·9.5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17.6萬字
博覽會既是觀察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窗口,也是一個國家政治動員和資源整合的工具。現代性質的博覽會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但與華夏文明幾乎同樣久遠的集市、墟、場、廟會,以及后來邊境上的關市、互市、榷場等等,是博覽會的前身和雛形。本書借助詳盡的原始資料,介紹了近代以來博覽會在中國富有戲劇性的歷史進程。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將博覽會放在東西方視野中介紹其來龍去脈的小冊子,既具有通俗性,又不乏學術價值。
李儉 ·中國史 ·10.5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后漢附三國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光武中興到黨錮之禍,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從曹丕篡漢到司馬炎稱帝,精彩演繹近二百五十年后漢及三國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29.5萬字
本卷講述的1932年到1937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64.1萬字
百日維新過了近120年,戊戌變法史研究是否已經題無剩義?康有為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迅速贏得光緒皇帝的信任的?晚清重臣張蔭桓、翁同龢戊戌變法前后為啥一蹶不振?“戊戌六君子”被捕節點,政變后逃亡者王照是如何偷生又如何自首的?晚清一脈,上承秦漢以降王朝政治的余緒,下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國史之關鍵轉折。作者從爬梳檔案、日記、函札、報刊入手,從關注張蔭桓而介入戊戌變法史事考訂,涉及康有為周圍錯綜復雜的人事糾葛,以及王照、高燮曾、李盛鐸、汪康年、“軍機四章京”在戊戌年的活動,進而對李鴻章、張蔭桓在旅大交涉中是否受賄和康有為在政治謀劃中的行賄策略等最為隱秘的部分也進行了細致的剖析,兼及慈禧與光緒之死,袁世凱、于右任諸人辛亥前后的行跡。文字靈動,考證精密,無疑會顛覆許多過去的成見,為戊戌變法史乃至晚清史辟一新境。
馬忠文 ·中國史 ·28.5萬字
由《李林甫專政》《奸臣聚斂》《楊氏之寵》《安史之亂》四篇組成,敘述了唐玄宗朝由盛至衰的過程,生動展現了安史之亂的前因、經過、后果。《李林甫專政》講述權相李林甫在唐玄宗朝如何玩弄權術的故事,其中有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重大的政治事件,貫穿著唐玄宗時代皇權與宦官、相權、儲權之間的微妙關系,文學(即擅長詩詞、學術)之臣與吏干(即精于行政事務)之臣的矛盾糾葛,中央政府與藩鎮將領的復雜關系,等等。《奸臣聚斂》敘述了唐玄宗任用宇文融、楊慎矜、韋堅、王鉷和楊釗(即楊國忠)管理國家經濟事務、聚斂財富的過程。《楊氏之寵》敘述了唐玄宗如何迷戀上壽王妃楊玉環,楊玉環又自愿度為女道士,并被冊封為貴妃、集三千寵愛于一身,楊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安史之亂》敘述了唐朝東北將領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叛亂的始末,對安、史二人的族群背景和發跡史,對安祿山造反的來龍去脈、叛軍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斗爭過程,都作了翔實描述。
袁樞 ·中國史 ·36.3萬字
《漫畫上下五千年》是一套獻給孩子們的歷史普及讀物繪本,書中所有的故事和人物均來自于歷史典籍,內容真實、通俗易懂,選材典型、有趣,讓讀者小朋友在輕松的閱讀中了解豐富的歷史知識。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希望讀者小朋友們能夠通過本套叢書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悠久的歷史,并能激發出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6.6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5167字
作者此項研究涵蓋1844年至1945年,通過認識碼頭苦力的生活和工作,檢討這些華人低下階層如何與政府發生互動,尋找認識華人社會的新角度。以碼頭咕哩群體為研究對象,是基于現存的香港史論著缺乏相關的論述。自開埠以來,海港貨運行業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關系密切,戰前的貨物運輸倚賴人力,是不少缺乏謀生技能的基層華人賴以為生的行業,因此對觀察華人社群在港的情況具相當的代表性。本研究用社會史的角度,通過香港碼頭咕哩群體看華人和殖民地政府的歷史,為香港史作補充。作者采用微觀歷史的考察,通過搜集和整理大量零碎的史料重構下層群體的歷史,從而達到反思香港人的價值觀的目標。
姚穎嘉 ·中國史 ·11.2萬字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中文集刊,是目前國內唯一以歷史形象材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史學集刊,2017年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輯共有名家筆談、器物與圖像、考古與文獻、媽祖文化與海洋史研究四個欄目,從理論方法探討、器物圖像考證、人物形象梳理、墓志文書解析、都城帝陵考古、絲路文化研究等角度,對形象史學這一方法論之于藝術史、考古學以及史學研究的價值與意義進行了新的詮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 ·中國史 ·10.3萬字
1921年,首個持牌大牌檔誕生。首個持牌大牌檔誕生至今幾近一個世紀,險渡多少趟「殺檔」潮,看它差不多給消滅殆盡,卻又有幸獲邀進駐警署,盡是離奇曲折,或許這根本就是歷史的真諦。借助大牌檔的發展,作者帶你細味香港大城小景,品嘗經過發酵及沉淀的歷史,代替一窩蜂擠到大牌檔吃面留念。
莊玉惜 ·中國史 ·20萬字
運用中、日、俄、美等各種史料,揭示日軍北京“甲”1855細菌部隊的建立,本部結構,在華北天津、濟南、石家莊、太原、鄭州等地十余個支部,以及從1938——1945年的各種細菌戰活動;尤其是在我各抗日根據地投放各種細菌的罪行活動。價值和意義:(1)對731部隊以外侵華日軍各大細菌部隊罪惡歷史給予揭露,對侵華日軍在中國南方和中國其他地區實施細菌戰的罪行給予全面揭露。(2)以嚴謹的科研成果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反人類罪行,鞭撻歷史邪惡,維護世界和平。
柳毅 陳致遠 ·中國史 ·12.6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本書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
呂思勉 ·中國史 ·61.5萬字
本書主要以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中心討論陽明學在兩地草根化的過程,包括學術如何在地發展、學術群體的動員能力,以及陽明學學者如何經營與地方鄉里的關系等。在陽明學學者主導下所成就的許多社會事業,有助于建立其在地權威,尤其從嘉靖到萬歷一百年間在吉水、安福兩縣持續進行的賦役改革,當地陽明學學者是成就此事的幕后功臣,使一些陽明學學者有被當地士民視為圣人的傾向。吉安陽明學與地方家族之間合作共生的關系與方式,可說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宋明兩代理學家“化鄉”的理想。
張藝曦 ·中國史 ·30.3萬字
本書以清華大學國學院五位重量級專家向領導干部的文化講座為底本,收錄了五位導師關于全球史和全球化主題的一組講稿,從理論面相、歷史變遷、經濟社會發展及文化多元等角度,展現了全球史中的中國文化特質。全書保留了鮮活的現場感,和面對面的可讀性,以期引導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冷靜思考全球化的影響。
清華國學院 ·中國史 ·1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