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10—1911年,飽受列強侵犯的中國東北,又面臨鼠疫的嚴峻考驗。日俄等列強以治理公共衛生之名,行擴張權力之實;行將日暮的清政府則做出最后的應對。隨著伍連德奔赴哈爾濱力挽狂瀾,各國醫學精英云集奉天,這場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這不僅僅是一場環境災變,還是近代中國應對外侮的歷史寫照,生態災害、地緣沖撞和政治交鋒相互交織,中國現代公共衛生事業于危機中借勢萌芽,其影響延續至今。
(美)威廉·薩默斯 ·中國史 ·9.6萬字
本書選取了西雙版納哈尼族僾尼人作為研究對象,將社會性別理論與人類學的視角有機結合起來,以文獻資料分析和田野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探討了僾尼人以“磨盤雙合”為典型意象的社會性別關系、角色構成模式及其文化運作機制,詮釋了社會性別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體中的多樣性演繹。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學術,更是人生,它充滿了對純真質樸世態的體驗、對文化真諦的感知,以及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生動演繹。
顏寧 ·中國史 ·13.7萬字
楊應彬,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作家,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州市軍管副秘書長,參加華南分局黨校籌備和組教工作。后任廣東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省委常委兼秘書長,廣東省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著有《小先生的游記》《嶺南春》《春草集》《東糊詩草》《東山淺唱》《碎磚集》等,著作收入《金華集》。本書內容包括戰友、同志、晚輩、后人懷念楊應彬的文章、詩詞、挽聯;楊應彬部分文章、書信、詩詞拾遺;告別會的圖片等。如在2016年7月前出版,書名為《楊應彬逝世一周年紀念文集》,如在2016年10月前出版,書名為《楊應彬誕辰九十五周年紀念文集》。
楊小斌 楊小村 楊小青 楊小楊等楊應彬家屬 ·中國史 ·23.5萬字
本選集收入本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發表的論文二十余篇,按研究主題分組編排,第一組為宋代礦冶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涉及宋代礦冶業技術、礦冶業機構與管理政策、生產與經營等內容,其中多篇文章因只在論文集中刊出,讀者搜尋受限。第二組為宋代金屬制造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探討了宋代兩大官營手工業機構都作院、文思院的設置、管理、生產職能。第三組為宋代礦冶業突發事件與政府應對方面的論文,探討了礦山的自然災害與人為因素導致的礦難事件及政府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第四組論文為其他各種文章,包括讀書筆記、勘誤等雜作。
王菱菱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原是呂思勉先生為高級中學的學生所寫的歷史教科書,通俗易懂,是學習中國歷史的“門徑之門徑,階梯之階梯”。本書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全書共分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現代史幾部分來闡述,貫通三皇五帝、夏商周等各個時代,內容涉及歷史、地理、語法、訓詁、辨偽等方面的專門知識,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民族等各個領域。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另外,書中開列的參考閱讀書目,為進一步學習、研討歷史等學問指示了方向。
呂思勉 ·中國史 ·52.7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21萬字
本書題為《經與史:康有為與章太炎》,為著名近代史學家湯志鈞先生關于康有為、章太炎之研究論文的結集,收錄了寫作于不同時期的論文共六十九篇。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分編為八組:第一組七篇文章探討經今古文學的興替發展,第二組九篇文章探討清代經學學派的傳承發展,第三組七篇文章考察章太炎、劉師培等人交往的諸多細節,第四組八篇文章以戊戌維新思想啟蒙為主題,第五組十五篇文章考察康有為諸人在戊戌變法運動中的作用與地位,第六組七篇文章考察自立軍起義前后康有為、孫中山等人的關系,第七組十篇文章分析章太炎的革命思想與“蘇報案”的歷史意義,第八組六篇文章探討章太炎在辛亥前后的活動及其與光復會的關系。
湯志鈞 ·中國史 ·58萬字
《徽學》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刊發海內外高水平徽學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學研究的原創性成果,講求學術性、理論性、前沿性,開設“文獻與文書”“宗族與社會”“徽商與經濟”“學術與文化”“理論與綜述”“比較及其他”等專欄。本輯為第十輯,共收錄了16篇文章,所收錄文章多數為與徽學研究有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以及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周曉光主編 ·中國史 ·19.6萬字
佛教的傳播必然需要立足之地及具體的場所,于是佛寺就成為佛教在某地發展情況的重要標志物。濁漳河流域是佛寺較為集中的區域,這凸顯了佛教在本地區的興盛。故而,對該地區的佛教寺廟進行一次較為系統的梳理就顯得勢在必行。具體而言,本書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一、濁漳河流域佛寺的時空演變,本部分按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金、元、明、清、民國的時間順序,排列佛寺的興建情況。二、佛寺與國家的關系。本部分重點探討濁漳河流域的佛寺建造與國家政治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三、佛寺與民間社會的關系。本部分主要關注佛寺與民間基層社會在籌資建廟、財產捐獻、廟會祭祀、財產歸屬與經營等方面的關系。尤其關注社、會在信仰維持方面的作用。
朱文廣 ·中國史 ·10.9萬字
全書收錄約二百幅精選舊照片,生動展現鄭寶鴻所收藏的香港,循著香港人走過的足跡,反覆嚴謹考證圖像與文獻,本書作者鄭寶鴻以個人經歷作引子,帶領讀者從民生居住、攤販商貿、「紅白」儀式與玩樂消遣、交通等方面細味舊日人情。地踎大牌檔、大馬路走地雞、OL午餐專人送到、單車電車拍拖駛過……
鄭寶鴻 ·中國史 ·4.3萬字
本書是一部由多位歷史大家撰寫的名篇所組成的通俗性讀物。本書上起先秦,下迄清末,以各個朝代為綱,以編統領全書。每一朝代的歷史均由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史學大家來撰寫。該書每一編都有一篇對這一時期歷史的總體概述,同時又有數篇專門的文章對這一時期比較有特點的、較為重要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從整體看,其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的所有朝代,可以把其當作一部通史來閱讀。從細節看,組成每編的這些文章大都可獨立成文,文章通俗易懂,它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對歷史知識的需求。
王國維 呂思勉等 ·中國史 ·25.4萬字
《沖鋒號吹響之后》以紀實手法,從馬前進這個普通戰士的親身經歷出發,生動展示了在新中國誕生與成長背景下,主人公參加革命,經歷西南剿匪、抗美援朝以及轉業地方后在平凡崗位上的辛勤耕耘。全書洋溢著普通人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以小見大呈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變遷,折射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以及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馬超英 ·中國史 ·8.8萬字
課本上的歷史人物大多嚴肅正經,但其實他們都有鮮活的一面,本書旨在通過漫畫講解和史料分析將其呈現在讀者面前。全書分為名人檔案、三國風云、戰場百科和生活趣聞四大類。以漫畫的形式結合幽默的段子進行講解,同時參考了豐富的史料,既有趣味性,又有嚴謹性,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能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嗎?“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直到元朝才出現?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朕說”的全新主題力作!畫風搞笑,史料扎實,是歷史初學者和愛好者的上佳讀物!翻開本書,為你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
朕說 ·中國史 ·4.5萬字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北京大學的通識教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一代學者,為他們所創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本書中收錄了傅斯年、張蔭麟、范文瀾、陳寅恪、王桐齡、孟森六位先生的經典講義及著作,從上古商周到秦漢一統,從六朝更迭到隋唐治世,從宋元變遷到明清鼎盛,按歷史順序分為六個部分,將先秦到清朝期間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以多個維度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通過歷史研究來展現大師們包容、高質量、重基礎的通識教育,以及各位大師學者以通識教育為本、培養博雅之士的教育觀點,對當今的中國教育有著積極借鑒意義。
傅斯年 張蔭麟 陳寅恪等 ·中國史 ·20.5萬字
《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是遼寧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匯編。此次出版為第五輯。成果集中展現中心同仁2012-2016年發表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論文。論文分為“思想文化史研究”、“社會史研究”、“古文字研究”和“中外關系史研究”四部分。所輯論文多為已在CSSCI檢索期刊發表的成果,有較為廣泛的學術影響。
郝虹 ·中國史 ·20.8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8.3萬字
以往學界經常使用的“西學東漸”這一概念,過于寬泛,因為具體到各個國家的思想文化資源,都不盡相同,尤其是與“英美傳統”和“蘇聯資源”有異的德國思想,更是具有鮮明的特性。同樣,在“西學東漸”進程中,由于接受主體的不同,往往決定了受者選擇趣味與價值取向的重大差別。考察德國思想資源之進入現代中國,留德學人的作用舉足輕重。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論文選擇現代留德學人作為研究對象,在具體寫作中,將20世紀上半期的馬君武、宗白華、陳銓與馮至作為重點個案;在適當的時候,也會考察同時期影響較大的留德學人。
葉雋 ·中國史 ·28萬字
本書之前出版過,這一版是修訂版。主要是在中國近現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大背景下,以陜西為歷史平臺,論述了宋慶齡與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基礎上的相識、共進、以及她與陜西愛國人士的交往,特別是與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還具體論述了宋慶齡與陜西籍的革命人士在近現代革命中共進和她對陜西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思考。同時,闡釋了宋慶齡可貴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質,以及她在同中國共產黨的交往與合作中,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終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歷程。
馮在才 徐萬發 ·中國史 ·13.2萬字
《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五輯)涉及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舞蹈、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等七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瀘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藏歷年、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支格阿龍《勒俄特依》、彝族挽歌。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基本特征、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并輔以曲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與學術價值。
阿牛木支 馬燕春主編 ·中國史 ·16.3萬字
「故宮文物,是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結晶,毀掉一件,就少一件,國亡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便永無復國之望了。」──文物護送者那志良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開幕,公開展出皇家藏品和珍貴文物,萬人空巷。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全賴當時的有識之士的倡議,令這些珍貴文物不致落入軍閥及新政權手中。其后,就像奇跡一樣,故宮博物院安然度過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時代。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期間,轉移避險的文物在艱險漫長的路上毫發未損,也未受盜賊、火災、潮濕和蟲害所傷,以至部分文物順利遷移臺灣;在「文化大革命」時,幸得周恩來總理下令閉館,使文物免遭紅衛兵摧毀。時至今日,兩岸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在不斷新增藏品的同時,也頻頻出訪外國公開展出,讓世人為中華文化藝術之美而驚嘆,聲譽日隆。
(英)馬克·奧尼爾 ·中國史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