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讀史就要讀出歷史的真實,就要讀懂歷史發展的規律,進而理性地參與到歷史的發展之中。史學大師呂思勉(1884—1957)所著的《中國通史》(原名《白話本國史》)堪稱與錢穆《國史大綱》雙峰對峙史學巨著,迄今為止,仍舊是一部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中國通史。
呂思勉 ·中國史 ·53.7萬字
本部分叢書涵蓋六種史學名作,作者俱為近現代史學大家,學力深厚,故這些作品上溯春秋時代,下訖中華民國,既有斷代史,也有通史,內容、體例雖相差異,但無不考據嚴謹,論述精彩,各有專長。另外梁、傅二氏之史學方法論更是在理論層次引領了新史學的革命,可算現代史學學科的奠基之作,至今影響著中國歷史學的研究路徑。
張蔭麟 童書業 孟森等 ·中國史 ·96.4萬字
秦漢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開端,為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基礎。本書依托史實,用生動的筆觸勾勒了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東漢黃巾起義間的帝國興衰史。皇權內外的斗爭,詭計與謀略的博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交織出曲折的歷史軌跡和宏大的人文氣象,各色人物命運穿插其間,描摹出一幅鮮活的秦漢歷史全景圖。
朱良 ·中國史 ·64.3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62.2萬字
《國史論衡-一部評論版的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國史論衡-先秦至隋唐編下冊:兩宋至明清以直述形式為主,即以歷代先后,自周及清末,有關治亂興衰,民族發展及斷代重要政論與歷代財政經濟;中央、地方政治興革,歷代重要戰事,軍事體制;交通,中西文化與學術之演變,旁及歷代帝王宰執興替的得失與黨爭宦禍等,其內容論析,大體上一洗坊間流水賬形式通史的缺點,而更能迎合國內讀者閱讀通史的需求。《國史論衡》編撰方式以論史為本,除了參考坊間流行的或較難看到的通史,與有關的斷代史百數十種之外,主要是吸納了數百篇近百年來有關史事的學術的論文,因此,本書并非一本“成一家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家精義的史論。
鄺士元 ·中國史 ·69.8萬字
著名宋史專家陳振先生的重要學術成果。對宋朝這個中國歷史積弱王朝的政治、軍事等制度,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舉教育和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作了詳盡而精確的論述,經增訂后充分反映了當代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陳振 ·中國史 ·50.2萬字
本書為著名軍史專家劉統教授的又一部軍事力作,全面敘述1946-1949年國民政府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全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從1942年倫敦成立聯合國戰爭罪行審查委員會開始,敘述日本戰爭罪行調查的兩個階段以及戰犯確認和逮捕的過程;第二部分分10章詳細介紹十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第三部分為五個重要戰犯和上海集體審判日軍將領案的審判經過;第四部分介紹了四個重要涉外案件的審判;第五部分探討了審判的相關問題;第六部分附錄日本重要戰犯名錄和審判日本戰犯統計表。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
劉統 ·中國史 ·85.1萬字
本書分為“浴火重生”、“重整舊河山”、“奠基立業”、“走自己的路”、“曲折中前進”、“歷史大轉折”、“世紀跨越”、“科學發展”、“筑夢中國”和“奮進新時代”共十編,選取了開國大典、和平解放西藏等近二百個歷史瞬間,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新中國七十年這幅波瀾壯闊、絢麗多彩的宏偉畫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顧走過的路,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輝煌成就,已經成為我們的寶貴財富,并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劉金田主編 ·中國史 ·63.2萬字
本卷講述的1926年到1928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50.2萬字
本卷講述的1937年到1941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55.4萬字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著。本書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每件史事詳記其始末,并自擬標題,記述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開創了“以事為綱”的本末體史書先例。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51.6萬字
《中國考古學(夏商卷)》重點介紹了1928年以來的殷墟發掘與研究,二里岡商文化與鄭州商城的發現與研究,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師商城、安陽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遺址和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夏商時期周邊考古學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書中以“偃師商城之始建為夏、商王朝交替界標”說為基點,論證了夏、商文化關系和難解的夏、商文化界定問題;進而追溯了二里頭文化之前的早期夏文化和先夏文化;還討論了夏、商文化與周邊地區文化的關系及其歷史意義。作為系統論述夏商時期考古學的著作,《中國考古學(夏商卷)》闡述了關于夏商考古研究的任務、特點與方法以及相關的思考,展望了夏商考古學發展的前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中國史 ·61.2萬字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52.2萬字
【抗戰+軍事+歷史】全景式展現中國正面抗日戰場的歷史,百萬讀者期待五年,完整無刪節版本全新面世!戰爭,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戰爭很熱血,全史更精彩。一寸河山一寸血,致敬老兵,勿忘國恥!本書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為發端,以東北淪喪為起點,再現十四年抗戰歷史背景下的風云人物、精彩往事。本書猶如一部恢宏的畫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壯的筆調,帶你走近抗戰人物,領略他們曾經有過的鐵甲與鮮花,情義與權謀,眼淚與歡笑,欣慰與悲愴。
關河五十州 ·中國史 ·88.6萬字
該書運用不同的史料,從各種角度觀察夏商周神話所隱藏及不予刊載的史實。作者著重于中國青銅時代的歷史,將出土資料和傳世史料相互對照,重新思考早期國家形成的歷程。上編“多元文明與集權之濫觴”,由考古事實貪求中國集權政體的形成,包括殷商之前的中國記憶殷商建國的情形,并分析殷商王族的屬性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中編“政權承前啟后:殷周王室的關系”,從考古與傳世文獻探討商周王室和兩國歷史階段之間的關系;下編“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著重討論古代歷史觀念的形成脈絡。
郭靜云 ·中國史 ·52.3萬字
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唐都長安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名聞遐邇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一書收集了西安地區唐史專家有關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的代表作60余篇。《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內容涉及唐都長安基本結構、城市風貌、歷史地位和唐代歷史的諸多方面。《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一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可供廣大文史愛好者參考。
王雙懷 ·中國史 ·55萬字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唐朝的歷史,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唐朝從建立到沒落近三百年的歷史。全書共分為九章:李淵興唐、貞觀之治、武周皇朝、開元盛世、天寶危機、安史之亂、盛極轉衰、唐朝沒落,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唐朝的歷史做了具體的介紹,是了解唐朝歷史的思想讀本。
周水琴 ·中國史 ·70.3萬字
《蒙古帝國》:13世紀,蒙古帝國有如旋風一般席卷了歐亞大陸,它的崛起和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謎題:蒙古人擴張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是什么?蒙古如何從人口不足200萬的地方政權極速成長為勢不可擋的大帝國?蒙古征服過程中如何與那些強大的、有著輝煌文明的大國互動?圍繞這些問題,作者挖掘中西方史籍文獻,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蒙古的征服戰爭,加速了古代東西方世界的物產流動、人口遷徙、文化傳播等方面的交流。《錦衣衛》:本書將錦衣衛的創建演變置于明代歷史的大背景中考察,以錦衣衛的發展為經線,以明代的帝王更替為緯線,勾勒各個時期皇權需求與錦衣衛的發展軌跡之間的關系。錦衣衛創建于明太祖時期,主要任務是維護禮儀綱紀,以應對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對“正紀綱”“立禮法”“定名分”“明號令”的急迫需求。隨著局勢的發展,在后來的時間里,錦衣衛被陸續賦予了各類新職能:治理詔獄、外交出使、緝奸弭盜、監督朝臣,等等。皇權的需求還強烈地影響了東廠、西廠的發展。皇權、錦衣衛、東西廠在歷史進程中相互交織,在明朝后期,廠衛甚至開始卷入朝臣黨爭,成為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晚清殘錄》:從清朝開始,中國頻繁地與西方國家接觸碰撞。始自1793年馬嘎爾尼訪華,西方國家通過商貿公司、傳教士、外交人員等渠道,收集了大量關于清朝政治經濟社會的情報,并將之運用在后來的軍事沖突中(如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等),以實現侵略目的。作者以西方媒體百年間的珍貴報道為基礎,結合《清實錄》《欽定大清會典》等原始中文史料,講述了清朝與西方列強交往中逐步落于下風、衰落直至潰敗的圖景。
易強 ·中國史 ·59.1萬字
本書以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定于2013年籌辦國際漢學大會期間征集的海內外著名專家的論文為基礎,從《世界漢學》前四期選錄部分文章,共60余篇,匯輯編選而成。全書集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多國漢學家的學術成果于一身,內容涉及對漢學研究觀念、方法和范式的反思,漢學研究學術史的梳理、前景展望,各國漢學流派、漢學機構研究成果,著名漢學家的學術傳記,對傳統中國歷史經驗的總結,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重構的探討,等等。
王文章主編 ·中國史 ·71.1萬字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40年至1942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5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