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7年10月19日是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80周年紀念日,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聯合承辦了全國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湖北、福建、甘肅、寧夏和陜西黨史系統、高校系統、社科院系統的專家學者,共計150余人參加了學術研討。這次研討會共收到80余篇論文,這些論文主要圍繞陜甘寧邊區發展和建設的認識研究、效應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研究等展開。本書將這些論文予以集結出版。
梁星亮 楊洪 馬朝琦 ·地方史志 ·55.9萬字
本志為新編《留壩縣志》(2002年版)續志。記述范圍為2011年底留壩縣的行政區域。記述上限起自1997年,下限至2011年,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實事求是記述1997~2011年留壩縣自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是社會各界了解留壩、推介留壩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是服務發展、垂鑒后世、具有獨特歷史和學術價值的地情文獻。
留壩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2.9萬字
《陜西省志·政務志(1991—2010年)》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秉承實事求是、據史實錄、詳今明古、全面系統的原則,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客觀性的統一。本書主要記述陜西省本級政府的歷史沿革、組織機構、行政轄區、重要施政舉措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概況等內容。本志采用橫分門類、縱述歷史的編纂體例,用規范的語體文記述。體裁包括述、記、志、表、錄等,以志為主,圖、表相輔。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83.1萬字
目前,從東北古代民族筑城史的開端夏家店下層文化至滿清王朝,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筑城史的調查與初步研究均已取得豐碩成果。其中以三江平原漢魏古城群、高句麗筑城、渤海筑城、遼金女真筑城、清朝“關外三京”的局部研究,以及考古調查已經有了較多的學術積累。然而,系統的梳理中國東北地區古代民族筑城歷史的研究成果還顯得十分薄弱。對東北古代民族筑城歷史的起源、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揭露這些古代民族筑城之間的文化傳承與聯系,筑城的分布、筑城的結構、筑城的等級、筑城的性質、筑城所涉及到的東北地區的歷史地理學考證,特別是東北古代民族筑城史中,從王城到郡國之城,由郡國之城再到王都與國都,最終形成的帝國都城的一系列問題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王禹浪 ·地方史志 ·68.9萬字
《通渭年鑒(2018)》是由通渭縣志辦公室組織編寫的地方綜合性年鑒。本年鑒記述了通渭縣轄區內2017年自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基本情況。本卷年鑒采取分類編輯法,分類目、分目、子目、條目4個層次,共設特載、專記、大事記、通渭概況、黨政、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團體、軍事政法、經濟、經濟管理、交通旅游、郵政通信、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社會民生、縣區概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資料統計提要、人物與先進集體、附錄共19個類目。
通渭縣地方志辦公室 ·地方史志 ·78.3萬字
《甘泉縣志(1990~2010)》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依據法律、政策和《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一分為二,按照事以類從、類為一志、橫排門類、豎寫史實和橫不缺項、縱不斷線的基本原則,詳細記述了甘泉縣21年間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基本情況和發展脈絡,是一部綜合反映甘泉縣21年發展變化的百科全書。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依據法律、政策和《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一分為二,按照事以類從、類為一志、橫排門類、豎寫史實和橫不缺項、縱不斷線的基本原則,詳細記述了甘泉縣21年間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基本情況和發展脈絡,是一部綜合反映甘泉縣21年發展變化的百科全書。
甘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68.2萬字
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全面、客觀、系統記述斷限內陜西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本志記述時間范圍,上限從1992年起始,下限為2010年底,為了歷史記述的完整性,一些地方做適當追溯。記述的地域范圍,以現行陜西省行政區劃為準,凡屬于或涉及現行陜西省行政區劃的工會活動均為本志記述范圍。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85.4萬字
本書是由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全書共分三十三篇,從政區建制、自然環境與保護、資源與管理、人口、農業、林業、水利、工業、三線建設、建筑與房地產業、商貿流通、旅游、城鎮建設、交通運輸、郵政通信、財稅金融、綜合經濟與管理、體制改革、人民團體、政務、審判檢察、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綜合運用述、及、志、傳、圖、表、錄等體裁,以翔實的資料數據記述了本轄區內物產資源、風土人情、名人古跡,科學反映了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社會變革的進程,詳略得當、記述公允,可使人們更加細致的了解和研究鳳縣縣情。
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78.6萬字
勉縣位于陜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陜、甘要沖。全縣轄19鎮,242個行政村,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勉縣資源豐富,生物資源獨特,氣候溫暖濕潤,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境內盆地珠串,森林覆蓋率達58%。勉縣的礦產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于“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為陜西省漢中市重要的冶金工業基地和化工工業基地。本志為《勉縣志》之續志,上限始年1987年,下斷至2007年底。本志以2007年底為界,凡在斷續時間內發生的一切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的有價值的事物,均作為記載對象。
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6.2萬字
在《老北京的趣聞傳說》里,我們從老北京的歷史典故、地名由來、名勝古跡、皇城內史、城門牌樓、王府民居、胡同坊巷、會館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風味飲食、衣著打扮、娛樂世界、民間風俗、婚喪嫁娶、商業傳奇、交通出行、民間工藝、方言俚語、后宮逸事等方面對老北京的前塵往事進行了詳細而有趣的介紹,寓教于樂,力爭用最樸實、輕松的語言將各種趣聞傳說向讀者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一種輕閱讀的氛圍中,既能對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有個清晰了解,又能愉悅身心、達到放松的效果。
張卉妍編著 ·地方史志 ·53.3萬字
1990年到2014年,是我國法治建設快速發展完善的重要時期,也是陜西法院發生深刻變化、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階段。該志書客觀、全面記述了這25年間陜西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和省委正確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人民法院在指導思想、司法理念、審判執行、司法改革、便民利民、隊伍建設、“兩庭”建設及物質裝備建設、法治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情況,真實準確、客觀全面地反映了陜西法院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為研究推動全省法院未來科學發展留存了詳實的寶貴資料,具有存史資政的重大意義。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72.8萬字
《府谷縣志(1990~2010)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修志、實事求是、質量第一”的原則,力求打造精品良作,起到“以史鑒今、啟迪后人”和“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本志記述轄區1990年至2010年府谷縣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狀況,由綜述、大事記、分編以及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本志書為了集中展現府谷縣地域特色,特設煤炭、鄉鎮企業、府谷二人臺等三編頗具地方特色的內容。
府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63.1萬字
本書是《陜西省志》中一部重要志書,全志約90萬字,圖片120余幅,全書濃縮了21年民政業績于一冊,全方位、多層面、聚焦式展現了全省民政事業發展歷程,忠實地記錄了陜西民政人的奮斗足跡,真實地反映了陜西民政事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所做的突出貢獻。是一部政治觀點正確,史料翔實,文圖并茂,編纂較為成功的省專業志,具有重要的“資治、教化、存史”作用,展示了陜西生動壯闊的時代歷史畫卷。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8.1萬字
《扶風縣志(1991—2010)》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存真求實、詳近略遠、詳獨略同的原則,全面系統地反映1991年至2010年20年間扶風縣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社會生活、各項事業、自然環境各個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本書所述的上限為1991年,與1993年版《扶風縣志》相銜接,下限截止于2010年。本書突顯時代特色,突出地方特點,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統一。
扶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82.8萬字
該志記述上限起自1990,下限截至2010年,采用章節體編纂,設編、章、節三級結構,分別記述了藍田縣行政建制、自然地理、人口、農牧業、林業、水利、工業、交通郵電、商業、教育、政治、經濟等各方面。
藍田縣志編輯委員會 ·地方史志 ·85.4萬字
《隴西年鑒(2018)》記述隴西縣2017年各行各業基本情況和重要信息。本年鑒按照全面、系統、準確的原則,參照《全國第二輪修志工作文件及志書篇目匯編》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借鑒其他年鑒編目,計劃設特載、專記、大事記、縣情概貌、黨政機關、民主黨派與工商聯、社會團體、軍事政法、經濟、商貿流通、財稅金融、交通旅游、郵政通信、經濟管理、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社會民生、鄉鎮概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資料、年度人物、附錄共21個類目,內容上重點突出脫貧攻堅、生態建設、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反映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容。
隴西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方史志 ·60.6萬字
本書記錄了2006年至2010年時間內唐山市發生的較為重大的事件。主要包括經濟建設成就、重大政策出臺、一年一度兩會等重要內容。編寫出版本書是為了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便于各級領導及有關部門了解唐山市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和發展脈絡,更好地指導今后工作,達到存史、資政、興利的目的。
唐山市檔案館 ·地方史志 ·67.3萬字
《陜西交通運輸年鑒》(2018)是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編纂的,全面完整、系統記載2017年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的工作基本情況的資料工具書。主要內容包括公路、鐵路、民航、水運、郵政等方面的事件特載、大事記、交通綜述、領導視察、交通建設、養護管理、運輸經營、科技教育、行業管理、政策法規、黨群工作、行業文明建設、廳屬事業單位、交通重點企業、先進單位和勞動模范、統計資料等,全方位展現了2017年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為本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 ·地方史志 ·64.3萬字
《未央年鑒2016》一書是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地方年鑒,全面、系統地載錄了未央區上年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各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是社會各界了解、研究未央區的基礎信息資料,亦是續修地方志的年度史料。全書主要章節有:特載、未央概貌、群眾團體、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開發與管理、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工業、農業、農村經濟新聞出版、文化藝術、衛生、體育、周邊地區概況、人物、大事記、統計資料等。
未央區地方志辦公室 ·地方史志 ·54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整理、記述了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高家堡鎮的歷史和現狀。分概述、大事記、建制、地理、人口、經濟、城鄉建設、政治、軍事、教科文衛、社會、人物、附錄等部分。時間上限為新石器時期,下限至2014年底。展示高家堡鎮厚重豐富、多姿多彩的歷史和文化,具有史料性、地域性、文化性特點。
《高家堡鎮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