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南北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劉裕篡晉到元嘉之治,從鐘離之戰(zhàn)到侯景之亂,從孝文帝改革到楊堅稱帝,精彩演繹近二百年南北朝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zhèn)洹7啽緯缤环鶜v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2萬字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45年至1946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tǒng)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fā)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44.6萬字
以官方正史和經典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資治通鑒》等)為基礎,以時間為經度,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事件為緯度,采用幽默詼諧的敘述方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士人布衣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是一部白話正說唐朝大歷史的作品。
士承東林 ·中國史 ·31.7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tǒng)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fā)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guī)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fā)。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種秩序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套書用堅實豐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原了這樣一個大變革、大爭鳴的時代。第一冊齊楚崛起: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被迫遷都洛邑,春秋大幕從此拉開。齊國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簡禮,迅速強大。齊桓公九合諸侯,先成霸業(yè)。楚國在南方日漸強大,吞并小國,有地千里。齊、楚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終于正面對壘。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并起,大國角力。大義、私欲、智慧、權謀,無數詭譎的歷史故事就要上演……
賈志剛 ·中國史 ·22.3萬字
本冊完整展現安史之亂全景,詳細解讀晚唐的藩鎮(zhèn)割據。這段時期的主要的特征是唐朝試圖中興與藩鎮(zhèn)割據、黨派之爭、宦官專權交織在一起。每冊書分十個章節(jié),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jié)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jié)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jié)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21.5萬字
中國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得到國際社會眾多民間援華組織的支持,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有中國人民“在西半球最忠實朋友”之稱的英國援華會。援華會成立于1937年9月,不僅在英國國內掀起援華抗日的高潮,而且搭建起國際合作援華的平臺,使英國一度成為世界援華運動中心。本書基于豐富的史料考察了援華會的成立、發(fā)展和退出歷史舞臺的全過程,分析了援華會早期蓬勃發(fā)展和后期逐漸衰落的原因。對援華會的歷史貢獻和局限性也有所討論,為理解國際社會民間組織的援華運動提供了新視角。
范秀云 ·中國史 ·24.8萬字
賈志剛 ·中國史 ·39.3萬字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一本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分為二十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從黃帝開始到漢武帝年間共3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本書精心挑選了《史記》中本紀12篇,書8篇,世家30篇共計50篇,以當代人的視角對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進行解讀,通過講故事的敘述手法講道理,擺事實,在暢聊中學如何做管理、如何與人加強溝通、如何解決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文風輕松活潑不枯燥,既學習了歷史知識,熟悉了歷史人物,又獲得了人生哲理感悟。
楊鑠今 ·中國史 ·20萬字
百日維新過了近120年,戊戌變法史研究是否已經題無剩義?康有為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迅速贏得光緒皇帝的信任的?晚清重臣張蔭桓、翁同龢戊戌變法前后為啥一蹶不振?“戊戌六君子”被捕節(jié)點,政變后逃亡者王照是如何偷生又如何自首的?晚清一脈,上承秦漢以降王朝政治的余緒,下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國史之關鍵轉折。作者從爬梳檔案、日記、函札、報刊入手,從關注張蔭桓而介入戊戌變法史事考訂,涉及康有為周圍錯綜復雜的人事糾葛,以及王照、高燮曾、李盛鐸、汪康年、“軍機四章京”在戊戌年的活動,進而對李鴻章、張蔭桓在旅大交涉中是否受賄和康有為在政治謀劃中的行賄策略等最為隱秘的部分也進行了細致的剖析,兼及慈禧與光緒之死,袁世凱、于右任諸人辛亥前后的行跡。文字靈動,考證精密,無疑會顛覆許多過去的成見,為戊戌變法史乃至晚清史辟一新境。
馬忠文 ·中國史 ·28.5萬字
《〈尚書〉詮釋研究》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所有討論的專題都是《尚書》學與語言學長期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這些問題有些還關涉古典文獻學、辨?zhèn)螌W、輯佚學、哲學、思想史研究等領域。作者皆能以廣闊的學術視野、扎實的文獻功底、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探隱索微,反復論證。全書分析透徹,邏輯嚴密,例證豐富,其結論或正前人之失,或對有關問題的論證有所推進,或給讀者以新的啟迪,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錢宗武 ·中國史 ·21.2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是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孝文化。本書以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三個主要方面挖掘了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的因素:各少數民族的人生禮儀、節(jié)慶活動、人際交往、起居祝福等風俗習慣真實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孝文化精髓,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中存在著大量孝文化的精彩傳述和描寫,各級學校教育中保存有豐富的孝文化素材。
包朗 ·中國史 ·27.6萬字
張蔭桓(1837-1900),字皓巒,號樵野,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年(1876)權山東登萊青道。七年(1881),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翌年,遷按察使。賞三品京堂,命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十年(1884年),除太常寺少卿。十二(1886)年,除太常寺卿,轉通政司副使。復值總署。累遷戶部左侍郎。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曾與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談判。1898年3月,協(xié)助李鴻章與俄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戊戌變法時,調任管理京師礦務、鐵路總局,傾向變法。戊戌政變后遭彈劾充軍新疆。1900年被殺。本書由《三洲日記》、《戊戌日記》、《甲午日記》三種組成。
任青 馬忠文整理 ·中國史 ·41.8萬字
有關秦史與秦文化的研究,是當今史學界的熱點問題,相關研究有了較大推進,取得了不少優(yōu)秀成果。本書共計收錄28篇論文,分為政治與經濟、中央與地方、信仰與民俗、傳世文獻與出土簡牘4個專題:部分論文結合傳世文獻典籍、考古出土資料及圖像資料,分析秦史各階段的特點,總結秦文化體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并對秦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信仰世界做了微觀考察;部分論文從政治、軍事、文化、制度等幾個方面來分析秦實現統(tǒng)一的原因,并對秦的經濟生活與生產方式進行個案式探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見解;部分論文利用出土簡牘材料及傳世文獻,對秦的政治結構、行政體制、官僚機構和基層管理的問題展開探討,對秦的社會結構、階級關系以及秦政對后世的彩響等問題加以論述。諸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澄清了一些學術疑難問題,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設性的新見解。
王子今主編 ·中國史 ·36.5萬字
碑志文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文體,其發(fā)源于先秦,興起于漢,此后歷經演變。唐代碑志文創(chuàng)作尤為興盛,其中碑志名家輩出,作品質優(yōu)量豐,成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本書以唐代碑志文為選題,結合具體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文人創(chuàng)作心理,立足于《全唐文》等書籍的基本閱讀,結合相關文獻,對唐代碑志文進行系統(tǒng)性比較研究,特別注重對新出土碑志資料及研究成果的應用,通過研討其文體形態(tài)、時代特征及思想內容,就其藝術成就作出綜合性分析總結,從傳承與革新角度出發(fā),研究還原其發(fā)生的基本語境,分析其發(fā)展演變的內在規(guī)律及創(chuàng)作走向。
徐海容 ·中國史 ·43.7萬字
呂思勉是中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zhàn)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吳晗論明史》是明史研究大家吳晗集大成之作,全方位多角度解讀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發(fā)展脈絡,內容涵蓋了明朝政治、制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面,他以珍貴史料為基礎,引經據典,小心求證,盡可能真實真正地還原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發(fā)展脈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文字通俗易懂,可讀性很強,也是一部大眾喜歡的歷史普及讀物。
吳晗 ·中國史 ·37.7萬字
本書圍繞東南第一要缺兩江總督,通過“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兩個概念和進程的探討,將道光、咸豐至民國初年東南地區(qū)三次大的權勢轉移揭示出來,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變貢獻一條新的解釋線索。在此基礎上,突出南北關系,并嘗試突破內外輕重、督撫專政的爭議,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韓策 ·中國史 ·20.9萬字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相對于南朝,北朝的歷史因紛亂復雜而使讀者望而卻步。但正是在這個歷史階段,北方大地實現了各民族的空前大融合,由此匯聚起的巨大力量,最終推動隋朝實現了大一統(tǒng),并為大唐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本書以北朝時期八位代表性人物為主角,輔之以近千名配角人物,用一條清晰的脈絡串起北朝將近兩百年的歷史,最終由這些主角配角們共同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北朝畫卷。作者延續(xù)了“歷史的沸點”系列圖書的風格,以鮮活易懂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獨辟蹊徑的分析,全景式地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帶著讀者走進那段鐵血迷亂的歷史深處。
趙海峰 ·中國史 ·28.8萬字
本書以1927~1937年上海與北京的知識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報刊、檔案、日記、文集、年譜、回憶錄等為資料基礎,勾勒出現代中國城市知識群體的日常生活圖景。考察了知識群體所處的階層位置,及其在飲食、交往、休閑、服飾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維度中發(fā)展出的旨在建構身份認同感與合法性的話語資源。對這些資源競爭的過程既促成了知識群體內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識群體作為一個整體的階層意識與集體行動。
胡悅晗 ·中國史 ·3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