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本書以軍事與政治事件為主軸,減去了繁雜的枝蔓,簡明地勾畫了中華史上一個龐大帝國的興衰榮辱。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孫欽柱 ·中國史 ·14萬字
本書以大明王朝的時間進程為經,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緯,生動清晰地勾勒出了明朝的脈絡。作者用講故事的口吻敘述每一個歷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使整個明史一氣呵成。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感覺到歷史事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滅,冥冥之中自有規律。
陳湘華 ·中國史 ·10萬字
題為“宋之新文化”,但為了歷史敘述的連貫性,對五代時期的歷史亦用了不多的篇幅進行介紹。主要內容為五代兩宋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兩宋的政治經濟情況、兩宋的對外交往及文化特色等,其核心觀點認為宋時興起的士大夫階層及其“新”文化對中國的歷史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佐伯富編著 ·中國史 ·13.9萬字
本書為杭州研究院《南宋叢書》之一種,為南宋文史通俗讀物。叢書第一輯三本將聚焦于杭州與南宋的關系,探討“作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為杭州的南宋”,再現南宋杭州的歷史場景,讓讀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本書將重點敘述作為杭城現象的南宋重大政治事件及定都臨安對杭州城的深刻影響。內容涉及南宋初年的杭州戰亂、南宋定都杭州始末、發生于杭州城的南宋重大事件、南宋時期的杭州城建設等,力圖完整呈現杭州城的南宋史事。
曾亦嘉 ·中國史 ·10.9萬字
本書講述了元朝的發展和衰亡,成吉思汗統一了草原部落,并轉化為游牧背景下的國家,然后向文明社會發起了挑戰。作者講述了軍事力量強勁的蒙古人由于文化的差異和治理模式的缺陷導致這個王朝僅維持了九十八年,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西藏和云南被添加到中國版圖里,奠定了中國領土的基本格局。統治者們也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然而對于從落后的草原直接闖入文明世界的他們來說,所能認識和了解的文化形式幾乎只有宗教,這使他們將各種宗教抬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元朝的宗教政策十分寬松,一些在以往被視為異端的教派也能夠很好的發展,這直接導致了這個強大帝國的滅亡。
陳煜 ·中國史 ·5.6萬字
《到元朝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元朝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元朝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元朝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元朝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元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胡岳潭 ·中國史 ·9.6萬字
我們講歷史,無非還是講人,所以講上古史,也是從人開始講。人是從何而來的?古時代的人根本無法解釋,于是便出現了創世神造人、造世界的說法。西方有上帝,而地處東方的我們,也有盤古、女媧。產生這種創世神神化的時代,即便還沒有發明文字,也必然有了語言,以及簡單的社會組織。但是人而為人,大約是從猴子變來的。猴子是不會編出一個神化,并將其口口相傳于后世的。所以,當人剛開始為人的時候,是沒有那些神化的。既然沒有神話作為參考,自然也就修不可能會有史料。但是我們依然要講上古史,而且還要講清楚,這就要用到考古學了。
班惠英 ·中國史 ·10.4萬字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完整的國家社會秩序的朝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也是我國漢民族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從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漢朝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與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強大,也是思想、文化、藝術、科技的大發展時期。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漢王朝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流。
朱真 ·中國史 ·12.3萬字
本書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為主要線索,以生動活潑的文字為讀者闡釋了清朝宮廷中既富有哲理的生存智慧。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5.9萬字
歷史好比一座時而璀璨絢爛,時而暗淡凋敝的舞臺,在這座舞臺上,帝王、將相、官宦、妃嬪、英雄等一一登場,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古老傳說,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猙獰、陰暗腐朽,或志得意滿、豪氣沖天……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劇目,又無時無刻不為世人提供著反省過去、展望未來的素材。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現實所困,不妨精心閱讀這本小書,很快你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孫建華 ·中國史 ·18.7萬字
在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你對這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有多少呢?來讀一讀這本中國五千年歷史懸案吧,來走近我們的祖先,了解他們曾經的生活,了解歷史上發生的那些未解之謎,探究中華文明的源頭和脈絡。
仲英濤 ·中國史 ·19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4萬字
本書以歷史資料為基礎,將人物和具體時間作為主線,用宏大浩蕩的氣魄、充滿激情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為讀者全景展示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帝王嬪妃、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書籍的簡介、影響,以及成書背景、作者生平故事等,全方面、立體地呈現了每本書的價值和意義。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9.8萬字
《到清朝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清朝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清朝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清朝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清朝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清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程曉南 ·中國史 ·11.9萬字
本書為杭州研究院《南宋叢書》之一種,為南宋文史通俗讀物。叢書第一輯三本將聚焦于杭州與南宋的關系,探討“作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為杭州的南宋”,再現杭州南宋的歷史場景,讓讀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杭州作為南宋都城,是眾多南宋風流人物的活動地,杭州城也留下了他們數不清的趣聞軼事,本書將細數這些南宋風流人物在杭州的事跡,帶讀者領略他們的流風遺韻。涉及人物包括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思想家朱熹、呂祖謙、陳亮,文學家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名臣張浚、文天祥,杭州本籍名人等等,力圖完整呈現南宋杭州城的人物圖譜。
姚雙等 ·中國史 ·15.1萬字
《到隋唐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隋唐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隋唐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隋唐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隋唐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隋唐人的日常生活面貌。“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李云河 樊玙 ·中國史 ·14.2萬字
《中國文化小史》以中國文化的普及為出發點,用簡明通俗的語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敘述了自原始社會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各歷史時期文化的特征、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對文化史的需求。《中國文化小史》自出版以來,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青睞和好評。此次出版的《中國文化小史》,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個版本為底本,反復校勘十余次,并適當增加了一些插圖和知識性注解,不僅完美再現了原汁原味的大師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常乃惪 ·中國史 ·5.2萬字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7.6萬字
本書選取的傳世國寶均包括其發現過程、歷史背景、收藏流傳及鑒定情況,并配以精美的圖片,通過這些斑駁的瑰寶,你將走進已經迷離的往昔歲月,感悟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