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李天綱教授近二十年在媒體上發表的書評和專欄文章51篇,此增訂本在初版(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基礎上增加了28篇新作。全書約16萬字,內容多涉及中國近代史,作者文化和歷史學養淵深,文字雋永而富有哲理,史實掌故信手拈來,文章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和珅看貪官,從李鴻章看外交,從袁世凱看民主……書中沒有沉重、冰冷的宏大敘事,而是一幕幕融會貫通又鮮活的歷史。
李天綱 ·隨筆 ·15.8萬字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云、鄧小平等領導人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工作方法的價值并不因時間的流逝和條件的改變而失去作用,今天我們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繼承它、使用它、發展它,以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的進程,學習的同時也是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較好方式,讓它們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對我們國家的干部來說這是國情教育的優質讀本。
金沖及 ·隨筆 ·8.2萬字
這是一部對三國群雄進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歷史隨筆。全書站在與羅貫中截然相反的立場上,對三國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較詳盡的史料進行了勾畫敘述和分析評論,將發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個英雄世紀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離地挪至現代人面前。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還是同名電視連續劇的觀眾,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將促使人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趣味品讀之中就擁有了智慧。
周澤雄 ·隨筆 ·15.4萬字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別帝制、民園建元的時刻,承載著古老文明意識的歷史遺跡隨處可見。而如何看待、處理和安置這些“歷史與記憶”,使它們不斷融入“現代”中國的現代生活之中,相關討論、爭議貫穿了整個民國乃至共和國初建時期。在大量典籍、詩文、建筑、城市規劃、民族國家等問題的“書寫”互動下,作者直面各種形態的材料,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既結構化地呈現了古都北京逐漸消逝的氣息,又在現代性理論上做出推進的嘗試,是“歷史與記憶”本土化思考的范例。
季劍青 ·隨筆 ·17.2萬字
本書是從民國史料生發出的短篇隨筆集,內容涉及民國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學界、文壇無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筆法生動,可讀性強。作者從邊角史料發散開去,有料亦有趣,可愛亦可信,可從細節處補充讀者想象中的民國圖景。
唐小兵 ·隨筆 ·18.4萬字
本書對漢武帝晚年政治發生重大轉向的史學定論,提出質疑。從史源學研究和新史學的思路出發,論述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據的史料《漢武故事》等存在嚴重問題,認為漢武帝晚年并沒有司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線轉變,指出《通鑒》不能作為研治秦漢史的一般史料使用。《制造漢武帝》的研究是顛覆性的,作者從史料撰寫的時代與作者意圖出發,細致爬疏、層層深入,從根本上否定了漢武帝晚年政治路線轉向的存在。作者的結論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的深入,作者的方法提示史學研究中史料精研的重要性。本書出版后,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既有認同,亦有商榷。今日之學術著作能獲得如此熱烈反響的,實不多見。本次增訂,增加一篇作者回應性的文章《漢武帝太子據施行巫蠱事述說》及增訂本后記。
辛德勇 ·隨筆 ·9.7萬字
《歷史在你我身邊》與《掃起落葉好過冬》、《一路走來一路讀》同屬一類,為林達近年文章的結集,不同的是前兩書內容基本都圍繞美國,而本書則多有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顯示了作者眼界的開闊和思考內容的多樣。至于敘事和文字風格仍沿襲以往的精準流暢和親和性。
林達 ·隨筆 ·19.2萬字
本書以數十幅“二戰”中猶太集中營被害兒童的幸存畫作為主,圍繞在苦難中堅守人的尊嚴、堅持美的創造和智慧的思考這一核心內容,講述相關背景和有記載的人物及故事,內容涉及普通的猶太家庭、猶太兒童、猶太藝術家等大批浩劫受難者的遭遇和他們不懈的精神追求。
林達 ·隨筆 ·6.2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隨筆。在唐朝皇宮三清殿旁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叫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他的功臣而建。里面供著二十四名文臣武將的畫像,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宏、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瓊。一個小小的凌煙閣,住了這么多大男人。每一個大男人的身后,都有一連串的小故事。本書將他們的故事和背后的歷史娓娓道來,亦莊亦諧,趣味橫生又發人深思,是一本絕佳的歷史休閑讀物。
大唐遺少 ·隨筆 ·11.7萬字
本書主要是何齡修先生的回憶性文字,書中有對家世及父母的回憶,有對自己求學、治學的回憶;有對師友的雜憶,包括對謝國楨、顧頡剛、鄧廣銘、商鴻逵、楊尚奎、向達等人的回憶,字字深情。有的雖短短千余字,然多有裨益。從某角度看,也是一代學人的成長史,有可讀性。
何齡修 ·隨筆 ·16.9萬字
本書走進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激情與理性相互交織,歷史與現實融于一體,品味他們各自獨具特色的人生,探尋他們在歷史、社會和國家、個人關鍵時期的心路歷程,還原一代代中國人年復一年歷經風霜雪雨、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坎坷之路。撫今追昔,以古鑒今。它是一個人心中形象的中國人的大歷史,也是一部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給今人的啟示錄。它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人人生之路的美文讀本,也是一部有極高品位的文學作品;它既有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又有很高的閱讀價值、欣賞價值、借鑒價值。
王充閭 ·隨筆 ·17.4萬字
本書是杰出歐洲中世紀史專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論文選編,所收論文涵蓋了他近半個世紀學術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識、社會變遷、文化結構、歷史記憶、民族主義和基因技術的歷史學應用等多個重要領域。本書旨在向中國讀者介紹格里的研究,不僅看他面對遙遠的過去時如何提出問題、組織材料并給出解釋,更重要的,看他如何理解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的關系,如何回應當下社會的歷史焦慮,以及如何踐行歷史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道義責任。
(美)帕特里克·格里 ·隨筆 ·19.4萬字
本書為“通俗說史”新銳作家鳳城杜哥《晚清危亡錄》系列作品第一部。作者以調侃的口吻敘述晚清鴉片戰爭前后歷史,語言詼諧,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國商船船長洪仁輝進京告御狀為切入點,一步步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深層原因。以戰爭進程線、主要事件為面,人物表現為點,立體敘述鴉片戰爭過程。戰后,重點闡釋《南京條約》及相關條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揭示中國近代史走向的深層原因,啟迪讀者思考。
鳳城杜哥 ·隨筆 ·19.7萬字
本書初版于1924年,是艾琳·鮑爾著名代表作。書中,艾琳·鮑爾通過賬本、日記、書信、記錄、遺囑及其他一些文獻資料,生動地再現了中世紀時6個普通人的生活。使我們得以一瞥中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民生活、修道生活、羊毛交易、威尼斯與東方的貿易活動、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等等。全書以生動、細致和深刻,引人入勝地呈現了中世紀生活方方面面的豐滿和絢爛的畫面。書中生動的插圖和作者幽默的筆觸,使得這部學術著作極具可讀性。無論是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或老師,還是對中世紀生活感興趣的普通人,這本書都一定能使之浮想聯翩、受益不淺。
(英)艾琳·鮑爾 ·隨筆 ·11.5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明史,深諳明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明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稜t邊話明史:社會變局與歷史迷思》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清史,深諳清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清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稜t邊話清史:從朝堂到市井》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4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9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7萬字
從馬可波羅、利瑪竇、馬戛爾尼、呤唎到洛克,這些懷揣各種目的來到中國的西方人眼中,折射出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以及東西方歷史文化的糾結。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即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史上幾個具有特色的結點,反映了中國朝政、歷史的變化。
祝勇 ·隨筆 ·15.4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