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們要在社會當中生活,就不可避免要應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歷朝歷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智慧,官員有官員的生存智慧,百姓有百姓的生存智慧,每個階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社會生存秘訣。本書精選集結歷史學家吳晗的多篇文章,展現中國古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的寶貴智慧。
吳晗 ·隨筆 ·17.5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涉及歌舞、話劇、相聲等藝術門類,著意體現了藝術家們在革命時期利用這些舞臺形式傳播思想、開啟民智,在和平年代以此立身立命、實現價值的理想和追求。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6萬字
本書是穆濤和賈平凹的聯合作品,穆行文,賈作畫。穆濤先生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懷出發,用平實親切的語言講述精彩有料的歷史知識,闡釋中國文化意蘊,觀古照今,縱橫議論,對漢字、政治、經濟、物候、讀書乃至人生百態多有犀利之語。賈平凹先生以畫代筆,用富含深意和隱喻的畫作向讀者傳達詼諧趣味。從容流動的生活心法:“一杯水藏在哪里才得以保全?要收藏進河流里。”古人文俗的趣味開解:“每個漢字,都是一位高深厚道的長者,樸素安詳的后面,一肚子的歷史煙云。”縱橫開闊的歷史關懷:“中國古人一大貢獻,是以春秋命名國家史書,把天文、地理、人間滄桑事態相互參照起來看世界。”
穆濤著 賈平凹繪 ·隨筆 ·8.2萬字
讀歷史就像喝酒,一要品,二要慢慢享受,三不要過量,微醺的狀態是很好的。本書是作者的歷史隨筆集,從韓非子到康德,從王昭君到納蘭容若,從長恨歌到夏洛特煩惱,帶你穿越時光隧道,體會歷史的風塵。歷史是一個深宅大院,我們都是偶爾透過門縫看了那么一點點。
侯興國 ·隨筆 ·18.4萬字
2014年推出的第三輯《溫故》,“影像”專欄刊出了一組拍攝自1945年在青島停留的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安提坦號的老照片,這些照片生動再了1945年11月5日美國海軍軍艦上的水兵登陸青島的情景,給抗戰勝利后的時代轉折留下了一幅清晰的畫面。本輯《溫故》“特稿”專欄,刊發了中國民國史研究會副會長李繼鋒采訪白先勇老師的文字稿,《走近真實的白崇禧:白先勇先生訪談錄》,兩人就“白崇禧、李宗仁與蔣介石的三角關系”、“蔣桂戰爭”、“白崇禧的真實面相”、“四平街之戰”、“白崇禧去臺和亡故的真相”等近代史上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5.4萬字
本書講述了晚清、民國時期的一些名人軼事,評述了一些社會現象,對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很有幫助。
張鳴 ·隨筆 ·12.3萬字
本書是歷史學者王笛的最新歷史文化隨筆。50篇,共18萬字。這本書以近代成都茶鋪為中心,寫茶鋪的日常生活、大眾文化和經濟等內容。作者從一碗茶寫開去,寫出茶館內的各色人等以及他們在茶館這個社會小空間的酸甜苦辣、社會交往和矛盾沖突,充分表達了“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這樣一個普遍的社會認知。飽滿、綿密、豐富的細節以及生動、流暢又節制的敘述,再加上客觀、理性、多維的分析,使得這部文化隨筆生動別致、耐讀。
王笛 ·隨筆 ·18萬字
祝勇用詩意的語言、散文的筆法、史學的態度,選取兩岸故宮收藏的書法名作,以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米芾、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古代書法家為線索,講述了這些藝術品背后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再現了這些書法家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這是一座“紙上的故宮”,讓我們知道那些比遠朝代更偉大的中國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后抵達我們的面前。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跡,你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里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后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
祝勇 ·隨筆 ·11.6萬字
本書屬于歷史類讀物。本期特稿收入了不少頗有分量的文章,如,“特稿”一欄有方子奮先生的“老戚——謹以此文紀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難友”;“記憶”一欄《重溫父親與羅曼羅蘭的交往》一文生動記錄了父親閻宗臨青年時代(1929-1937)在瑞士讀書、教書期間與羅曼羅蘭交往的點滴細節、有趣故事。影像專欄《淪陷區的城鄉風貌:一位日本軍醫的影像記錄》展示了秦風先生收藏的,抗戰時期日本一名軍醫拍攝的日軍占領區的一組珍貴照片。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5.6萬字
本書匯編40余篇親歷者回憶,分四個章節介紹了國民黨崩潰前的黑暗統治、中共地下黨的策反與斗爭、江邊激戰以及我黨進駐重慶、接管重慶等方面的情況,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為了重慶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歷程。本書所選文章均來源于全國政協及地方文史資料,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8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4萬字
沙特爾位于法蘭西島大區和中央大區交界的厄爾-盧瓦爾省,坐落于一個山丘之上,在厄爾河左岸,博斯平原的中部。沙特爾在巴黎的西南方向,二者相距71公里,是座清幽的小城,約有4.2萬人口,以城中的大教堂聞名于世,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法國九大名教堂之一,更是早期四大教堂之一。高崗之巔是沙特爾教堂,教堂之下躺著這座靜靜的小城,小河繞城而流,并在市中心分成三叉,因此居民住在河邊,住宅的后花園緊依著小河,猶如一座水上花園。小城的難得之處是非常靜謐,城中悄無聲息,好似無人居住一般。
(英)塞西爾·黑德勒姆 ·隨筆 ·17.7萬字
北宋文氣盛而血氣淡。在這極盛文氣的催生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政治家。這些卓越的精英和領袖,以他們博大精深的才識和智慧,將華夏民族之文化推向了歷史巔峰。本書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一段段風云歷史,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群星閃耀的北宋畫卷。
晏建懷 ·隨筆 ·18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隨筆。在唐朝皇宮三清殿旁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叫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他的功臣而建。里面供著二十四名文臣武將的畫像,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宏、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瓊。一個小小的凌煙閣,住了這么多大男人。每一個大男人的身后,都有一連串的小故事。本書將他們的故事和背后的歷史娓娓道來,亦莊亦諧,趣味橫生又發人深思,是一本絕佳的歷史休閑讀物。
大唐遺少 ·隨筆 ·11.7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5萬字
正當晚清社會風雨飄搖之際,一位矢志救國的先驅者挺身而出,他就是孫中山。順衍精心撰寫的《孫中山救國之路》一書,將引領您深入探索孫中山波瀾壯闊的一生。從少年時期對知識的不懈追求與對世間不公的深切憤慨,到遠赴海外求學時的廣泛視野與深刻感悟;從興中會的創立,到多次起義的英勇壯舉,直至榮膺民國臨時大總統之位,孫中山的每一步征程都布滿了荊棘與挑戰。書中細膩描繪了他在革命征途上遭遇的重重挫折,包括起義的挫敗、與保皇派的激烈較量等,同時也彰顯了他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翻開這部力作,讓我們一同步入孫中山的傳奇人生殿堂,深切體會那段激蕩人心的革命歲月。
順衍 ·隨筆 ·11萬字
《消失的古城》是歷史學家王笛的非虛構歷史讀物,跟我社出版的《那間街角的茶鋪》可以形成姊妹書。本書講述了1870-1930年代的成都日常生活記憶。講述了成都這座城市從傳統生活進入現代的故事。它為我們精心描繪了聽戲、泡茶館、逛廟會、節日慶典等活動,以及小販、挑水夫、工匠、剃頭匠等各種身份的人,在這座城市中為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本書從微觀史角度,以通俗生動的語言,讓我們看到成都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變遷,并留下深刻的思考。如同《那間街角的茶鋪》一樣,作者為本書繪畫很多幅精美的插圖。此次出版為修訂版。
王笛 ·隨筆 ·14.5萬字
《歷史在你我身邊》與《掃起落葉好過冬》、《一路走來一路讀》同屬一類,為林達近年文章的結集,不同的是前兩書內容基本都圍繞美國,而本書則多有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顯示了作者眼界的開闊和思考內容的多樣。至于敘事和文字風格仍沿襲以往的精準流暢和親和性。
林達 ·隨筆 ·19.2萬字
這本書中收入的文字是作者1999年至2004年間斷斷續續寫下來的,書中的部分文字曾經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而還有一部分文字,是由作者演講時的錄音整理的。這是作者寫作跨度最長的一本書,文字雖然是零散的,提供的只是一幅幅剪影,但都圍繞了“百年中國言論史”這一主題。本書正如副標題所言,此書與《追尋失去的傳統》、《筆底波瀾》一起,共同探尋百年中國言論史的幾個時代以及重要人物。傅國涌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國不少歷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啟發,實現了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傅國涌 ·隨筆 ·16.7萬字
本書以數十幅“二戰”中猶太集中營被害兒童的幸存畫作為主,圍繞在苦難中堅守人的尊嚴、堅持美的創造和智慧的思考這一核心內容,講述相關背景和有記載的人物及故事,內容涉及普通的猶太家庭、猶太兒童、猶太藝術家等大批浩劫受難者的遭遇和他們不懈的精神追求。
林達 ·隨筆 ·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