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經過數百年的曲折歷程,逐漸在西部壯大、崛起,成為西方霸主,進而統一六國。秦人曾八次遷都,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國都咸陽,進行了獲取空間、東向爭霸、戰略進取的艱苦努力。作者沿著秦人的遷徙軌跡,尋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線索,發現民間風俗和文化中殘留的秦人蹤跡,在對地理的尋訪、考察、辨析中,發現秦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統一六國的偶然與必然。
聶作平 ·隨筆 ·15.6萬字
《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入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房龍 ·隨筆 ·18.4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擇廣州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國民黨政權難逃廣州市的亂象、解放軍廣東戰役三路大軍解放廣州、地下斗爭、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和廣州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廣州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9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歷史的眼睛》主要收錄了自清末自新中國成立后的著名報人、記者等的故事。他們不畏強權,不懼艱難,記錄下了正確的歷史并傳達給大眾。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6.9萬字
本書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它以記述一個小人物生死與檔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7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每年出版四輯。《溫故》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本書表達了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歷史的投影有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的渺然足跡,近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萬字
我從小學相聲、學評書,后來又唱戲,一路走下來呢,好多觀眾聊天兒都提到,覺得演員學問大,尤其是說書的,前三皇后五帝,談古論今,什么都知道。——嗨,其實您不了解我們的工作特性,您甭看打從開天辟地能說到計劃生育,給您說得一愣一愣的,我們這都是“記問之學”,就是一輩輩口傳心授下來的。有朋友問了,評書里的那些人物,歷史上真有這樣一個人嗎?嗨,這玩意兒您別往心里去。每一位說書的先生,他所說的《隋唐》都是他獨家的《隋唐》。有的說書先生把“羅士信”跟“羅成”說成是一個人,說他是小白臉兒;有的先生呢,說羅士信就是個傻子。非把歷史跟評書往一塊兒扭,您還上班不上班?還干點兒別的不干?
郭德綱 ·隨筆 ·7萬字
本書是中山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蔡鴻生教授多年有關史學主題的雜文集。書中包括蔡先生治學的經驗之談,也包括他對陳寅恪、岑仲勉諸先生史學成就的歸納與總結以及對史學系學生如何進行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全書各篇文字均較為精煉,有很好的可讀性。蔡鴻生先生從陳寅恪先生在中山大學歷史系學習,其治學理路深得陳先生影響。書中多篇文字涉及其對陳先生為人、治學的回憶,對陳先生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有精到概括。
蔡鴻生 ·隨筆 ·11萬字
本套叢書按朝代排序,上至周朝,下至清代,歷經兩千多年,是一套中國歷代名人所著的經典家訓集成。本書正是這套叢書的開端,收集了周朝至南北朝時期諸多名人的各類家訓作品。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文人寒士;既有沙場名將,也有隱逸高士;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本書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名篇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
石孝義編著 ·隨筆 ·7.7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張鳴的歷史文化隨筆,他以另類的視角和舉重若輕的筆觸,將晚近歷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軼事生動勾勒,鮮活展現。張鳴力圖剖析歷史空白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真相,引領讀者去反思中國封建文明給中國歷史、給國人,乃至當下的社會帶來的影響。錯得過的歷史,錯不過的文字。
張鳴 ·隨筆 ·14.7萬字
本書是著名作家、評論家李敬澤的歷史隨筆集。五十三篇隨筆,五十三次遇見,走進《左傳》《史記》《詩經》《論語》,在春秋時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結識古時那些龐大的靈魂。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鈍的人、荒謬的人,慷慨如長風的人、狹小如針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確定的遠方的人,舍生取義的人,在苦厄中向著心之所善的人……他們是人,和我們一樣。他們是神,是我們心中的星辰,照出我們的幽暗和明亮。
李敬澤 ·隨筆 ·9.1萬字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十四歲步入深宮,成為唐太宗的妃嬪。唐太宗去世后她被剃發為尼,遠離宮廷。命運轉折,她憑借才智重返宮中,再次成為高宗妃子,并輔佐高宗處理政務。高宗病重時,她逐漸掌握朝政,臨朝稱制,取代了高宗的權威。直至公元690年,武則天打破性別禁錮,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開創了女性執政的先河。她的一生充滿傳奇,憑借非凡的政治才智與決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皇帝之一。
順衍 ·隨筆 ·9.6萬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祝勇用七篇文章,講述了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七幅名畫的故事。祝勇的散文獨具一格,兼具學理與敘事,尤其注重對歷史現場的還原。本書還從故宮博物院及海內外其他博物院搜集了數十幅高清畫作,附于書中,全書將采用藝術紙四色印刷,力圖將這本書做成“美物”。
祝勇 ·隨筆 ·10.6萬字
從春秋戰國開始,到明清結束,本書講述了發生在這些時期間的小故事,涵蓋范圍廣,故事類型多樣化,呈現出許多讓人拍案叫絕的歷史瞬間。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歷史還是那段歷史,但是通過作者的講述,卻變得有趣起來。
一景之月 ·隨筆 ·13.8萬字
本書是“日知文叢”之一,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者程念祺在從事史學研究過程中的一些論史學術隨筆,共四十余篇,內容豐富,凝聚了作者多年來研究歷史的心得體會。作者從古代政治制度和經濟狀況出發探討了先秦至宋明時期的諸多歷史問題,材料詳實,時有創見。評述歷史事件之余,作者始終致力于挖掘它們對今人生活的參考意義,力求以史為鑒,看清興替得失。文筆簡練幽默,通俗易懂。是一本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作品。
程念祺 ·隨筆 ·9.1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9萬字
2006年夏的蒙古國考察,是一次以中國學者為主、多國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蒙古歷史考察之旅,歷時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學者羅豐以詳實豐贍的旅行筆記為基礎寫成此書,生動記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獲。一路上作者筆不離手,不放過點滴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細節,他追摩前輩科學探險學者的風范,悉心記錄游牧生活特有的風土人情,壯麗蒼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來的鹿石、碑銘、遺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繪圖片,使這部紀行成為一部難得的科考筆記佳作。作者對學術旅行的記述有骨有肉,特別是對于考察行程中諸多細節的描寫,對蒙古國社會、經濟、民生的細致觀察,呈現出一部出色的考察記應有的風貌。本書的意義還在于,中國讀者對于蒙古國所知甚少,隨著近年來中蒙兩國社會、經濟交往加深,本書對蒙古歷史和現狀的記述可以滿足中國讀者的濃厚興趣。
羅豐 ·隨筆 ·9.4萬字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友朋之誼: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書信》收錄并評點了曾國藩與友人、同僚、下屬、親故之間的去信與復信共135則。在這些信件中,作為一位審讀長思的思想者,一位時事世道的觀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歷史參與者,曾氏既談及道德與道理,也談及參政治軍的實務,有諄諄教誨,也有坦誠的自剖,顯現了一位復雜人物的內心世界,其中不少箴言真理,也值得后世感悟和效仿。同時,這也是一份關于湘軍及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史料。
唐浩明 ·隨筆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