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匯編40余篇親歷者回憶,分四個章節介紹了國民黨崩潰前的黑暗統治、中共地下黨的策反與斗爭、江邊激戰以及我黨進駐重慶、接管重慶等方面的情況,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為了重慶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歷程。本書所選文章均來源于全國政協及地方文史資料,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8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擇北平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四章,分別從地下斗爭、北平和談、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的北平建設等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北平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22.3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镀聊恢隆分饕珍浗▏笈臄z的一系列經典電影,其幕后的真實歷史故事。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8.9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聚焦于“國寶”這一主題,從國寶的流失復歸、文物的挖掘研究、文博工作者的精神與追求等角度,生動記述了國寶背后承載的中華文化精神。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21.2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涉及歌舞、話劇、相聲等藝術門類,著意體現了藝術家們在革命時期利用這些舞臺形式傳播思想、開啟民智,在和平年代以此立身立命、實現價值的理想和追求。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6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為科學、醫學、軍事領域頂尖科技工作者的回憶或傳記。他們懷濟世報國之志,勇立科學潮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6.9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歷史的眼睛》主要收錄了自清末自新中國成立后的著名報人、記者等的故事。他們不畏強權,不懼艱難,記錄下了正確的歷史并傳達給大眾。
本書收入中國古代史研究文章46篇,以明史為主,既有對史實的考辨,又有對史事的論述。陳梧桐先生從事明史研究數十載,對朱元璋及明初歷史著力尤多,《劉基死因考》《胡惟庸黨案再考》《藍玉黨案再考》等文章,借助豐富的史料,通過細致,去偽存真,還原歷史真相,是極有分量的佳構。
陳梧桐 ·隨筆 ·42.2萬字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北大的精神內核就體現在這些先生們的一言一行之中。本書仿《世說新語》體例,分為授教、懿行、氣節、神采、寬和等二十五章,以語錄體的方式定格北大先生們的歷史瞬間,讓讀者在一則則小故事中,發現先生們的鮮活性情和獨特風骨。
楊虎 嚴敏杰 周婧編著 ·隨筆 ·28.6萬字
本書以一種開放的、現代的語境,筆涉往昔,意在當今,涉及李淵、宋徽宗、曾國藩、李鴻章、莊子、貂蟬、楊貴妃等眾多歷史人物,將他們的種種疑難、困惑表現出來,用過去鑒戒當下,寫出他們的內心、活法、本色、格調,揭示一代代中國人歷經風霜雪雨、走出人生正途的秘辛。
王充閭 ·隨筆 ·12.8萬字
本書是知名歷史學家雷頤二十余年讀書筆記的合集。于雷頤而言,讀書是個人興趣愛好,是內在需求。他所讀之書以史書為主,不僅包括中國史,也包括世界史。因為讀書興趣廣泛,其他種類的圖書也多有涉獵。本書按內容共分五編,分別是第一編“憂天下,探世變”,第二編“透過歷史的裂縫”,第三編“不讓歲月空流逝”,第四編“精神的年輪”,第五編“在世界歷史中深思”。本書所選文章有《西南聯大“傳奇”的生成》《甲申年再讀》《法蘭西百年精神譜系》《建筑的哲學》《哈佛的開放與秩序》等。在雷頤看來,把歷史說給大眾聽,是歷史研究者的一種使命。
雷頤 ·隨筆 ·16.2萬字
2021年度“中國好書”,“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榜榜首作品。《北緯四十度》是第一部圍繞北緯四十度進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以漫長的華夏歷史為經,以北緯40度地理帶為緯,繪制了一幅別樣的千古江山圖。本書以翔實的歷史材料與生動幽默的文筆,在嚴格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故事的講述,重新塑造了歷史人物。在這些故事與人物的敘述中,希望打開一種被遮蔽的歷史面相從而在不同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自己的歷史觀。本書是文學創作的細膩筆法與歷史研究的嚴謹姿態的一次完美結合,本書部分篇章在《收獲》雜志連載后,在讀者當中反響強烈。
陳福民 ·隨筆 ·22.4萬字
本書縱貫整個封建時代,講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業與歷史功過,展現能臣將相的人生抉擇與命運結局。同時橫覽世界,勾勒王朝在世界所處的位置。深入具體的歷史語境,辨析貽誤眾人、似是而非的觀點,超越歷史時空,探究王朝的興亡周期。語言通俗易懂、輕松有趣,思考獨辟蹊徑,分析鞭辟入里。
陳舞雩 ·隨筆 ·23.5萬字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在傳統中國的話語體系中,代表著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在這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之中,“憂其民、思其君”,對家國天下的關懷不因身份之改變而改變。這種頑強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就不曾被中斷的原因所在。本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內核;終于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紀元之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于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章夫 ·隨筆 ·20萬字
因三國時期,蜀錦馳譽全國,設置錦官管理蜀錦生產并筑城保護錦蜀生產,被稱為錦官城。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有“花重錦官城”“錦官城外柏森森”的經典詩作傳詠至今。作家蔣藍以“蜀人外傳”“風物獵記”“天府新錄”三部分,描述了錦官城的歷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調元詠成都燈會”、“布衣狀元駱成驤”、“林語堂在成都”、“魚鳧與魚鷹”、“歷史文化中的大熊貓”、“成都鳳凰山的演變史”、“龍池書肆的記憶”等文章,就像給讀者呈獻一幅幅錦官城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蔣藍 ·隨筆 ·21.6萬字
讀史的智慧(修訂本)》為初版的修訂本。與初版相比,《讀史的智慧(修訂本)》在面貌上改變較大,主要刪去了原書中的四篇長文,補入作者最近五年來新寫成的一些書評和學術評論文章,抽換文字逾十萬數,而在文章的編排體例上全書則趨一致。就像作者所一貫主張和踐行的那樣,收入書中的這五十篇文章一方面具有高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又有者很強的可讀性和新鮮感,書里不時閃現出來的許多銳利見解和生動流暢的議論,不但給讀者的思想觀念造成一定沖擊,而且在對歷史的照察和體悟方面最是予人智慧的啟迪。
姚大力 ·隨筆 ·23.9萬字
本書是歷史學者王笛的最新歷史文化隨筆。50篇,共18萬字。這本書以近代成都茶鋪為中心,寫茶鋪的日常生活、大眾文化和經濟等內容。作者從一碗茶寫開去,寫出茶館內的各色人等以及他們在茶館這個社會小空間的酸甜苦辣、社會交往和矛盾沖突,充分表達了“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這樣一個普遍的社會認知。飽滿、綿密、豐富的細節以及生動、流暢又節制的敘述,再加上客觀、理性、多維的分析,使得這部文化隨筆生動別致、耐讀。
王笛 ·隨筆 ·18萬字
《光緒二十三年》是知名作家范軍的長篇歷史散文新作。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那些人間煙火,那些世事流變,是本書的關鍵詞。本書講述了光緒二十三年的大運河、淮安城、秀才胡廷卿、修族譜的安徽竹源坑口陳氏家族、知縣李超瓊、李鴻章、翁同龢等人事,他們在這一年的遭遇,那些無望與希望,庸常與理想;同時也講述了時移世易中,山野古鎮的天地之美、人情風俗。另外,本書還從王朝起承轉合的角度,以光緒二十三年為背景,回溯和前瞻了此前此后的世事流變。
范軍 ·隨筆 ·9.5萬字
本書是熊召政先生的又一本歷史隨筆集,描寫論述了自明朝初年的劉基到末年的葉向高等15位帝王師。本書所選取的15位帝王師,大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升沉際遇,可以看到整個明朝的發展軌跡與政治走向,亦可看到明朝皇帝們的“眾生相”。他們或親民,或禍國;或勤政事,或荒社稷。對待自己的老師們,或始親終棄、或名倚實疏,或用其術而貶其人、或尊其人而疏其術,不一而是。
熊召政 ·隨筆 ·15.7萬字
本書真實記錄民國社會風云人物。有些掌故是出人意料的:基督將軍馮玉祥,實際上是個偽善多變的人;陳宦晚年落魄,專心研究相術和占卜;吳佩孚作威作福慣了,下臺后仍然端著很大的架子;何成濬認為自己是孫悟空轉世,專門準備了一間密室,采補幼女養生;王克敏喜好男色,其相好之一即為劇壇大家某博士;孔祥熙俗不可耐,山西腔英語不絕于口。還記錄了一些歷史迷案,如張宗昌之死,乃韓復榘指使殺手所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作為日本人,對當時的抗日將領如張自忠、趙登禹等多有好評,而對土肥原賢二等人則非常厭惡。所記相關史實,比較客觀公允。
(日)矢原謙吉 ·隨筆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