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史學讀本
全書共16講,其設置的邏輯安排是:第一講是導論。第二至十講是當代公眾歷史記錄,先談歷程與歷史,強調當代公眾歷程必須轉化成文本歷史。接著分三大方面來思考,一是書寫對象的擴大,由大人物而小人物,涉及小人物的三種建構單元個人史、家族史、社區史。二是參與人群的擴大,由小眾而大眾,由代理而自理。三是參與方式的擴大,由傳統文獻到口述史、影像志、紀錄片。第十一、第十二講是公眾文化遺產,涉及公眾歷史檔案與文化遺產保護。第十三至十六講是通俗史學,涉及通俗讀物、歷史影視劇、專家通俗講史、公眾通俗寫史三大方面的生產與消費。每一部分的體例由概要、課堂、文選、實務四大部分組成。中國公眾史學讀本編纂的突破,教材編纂體例的突破,教材建設理念的突破,由教材而讀本,由閱讀式讀本到研討性讀本,適應了探究式教學的新常態。完全適應新形態教材的建設要求,因而是值得編纂與出版的。
·41.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