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資治通鑒》突然變得很好懂!通篇大白話,拿起來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說不定你一看就會。《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翻開本書,像讀小說一樣津津有味讀懂《資治通鑒》!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讓人看一遍就會,看完就能用得上。暢銷書作家華杉全新力作。
華杉 ·普及讀物 ·15.7萬字
六朝時代是我國的文化寶庫,那時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遠比當下,甚至文藝復興后的歐洲都更為開放自由。魏晉清談,指的是魏晉時代的貴族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十分講究修辭與技巧的談說論辯,是一種極為有趣和有思想價值的活動。其內容可以讓閉塞在科技時代的人們大開眼界。本書在寫作時查考了大量史料,廣泛參考前人的有關研究成果,結合中、日、英語三種語言的文獻資料,對魏晉清談的名義、形式、內容及其演變發展結束的歷史,作了內容詳盡、條理清晰的論述。余英時評價:本書填補了文化思想史的一項空白。全書看似學術,但實際風格如名家講歷史,生動真實卻不枯燥;思路敏銳,文辭生動典雅,是一部為普通炎黃子孫寫就的歷史大作。
唐翼明 ·普及讀物 ·15.6萬字
隋唐之際的英雄人物秦瓊、羅士信、程咬金、尉遲恭、單雄信等最為人們熟知,但在歷史當中,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真正的英雄嗎?在動蕩的亂世中,稱英雄者中,誰的英雄面更勝一籌?本書另辟蹊徑,以講座的形式,以隋末“夏”為主線,人物為基點,全景展現了夏政權從開始到終結的全部過程,詳盡地敘述了隋唐之際另一群英雄人物的傳奇經歷、行為方式,從而向讀者勾勒出一幅波譎云詭的歷史畫卷,帶讀者步入到真實的歷史當中,感受每個人物的成功與失敗,可愛與可憎,歡樂與悲傷,以及人性的復雜與多面,體會時代精英對時代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了解他們留下的印跡,使讀者對整個隋末唐初的歷史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確立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吳孟濤 ·普及讀物 ·15.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書為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系列第27冊(公元784—812年),主要講述唐朝中后期唐憲宗至唐武宗三十余年的歷史。平定淮西后,唐憲宗日益放縱,不久暴崩。隨后的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或無能或軟弱,朝廷呈現衰弱之勢。唐武宗即位后,對內打擊宦官集團,對外大破回鴿,緩解了朝廷的困境。翻開本書,看唐文宗為何深陷黨爭旋渦,汲取管理失敗的教訓!
華杉 ·普及讀物 ·15.6萬字
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后,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他在那里學習了兩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后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
李爭平 ·普及讀物 ·15.6萬字
本書是一套漫畫歷史書,包括中國史3冊,世界史2冊,人類史1冊,通過漫畫+圖注的形式,再現了中外歷史的發展進程以及人類進化史的主要脈絡。書中漫畫均是根據故事情節精心繪制,再配以史實準確、幽默生動的圖注文字,使讀者在輕松搞笑的氛圍中知曉歷史,記住歷史,對于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入門級讀者,可起到普及歷史知識的作用。
韓明輝 ·普及讀物 ·15.5萬字
本書是一部講述樓蘭古國歷史的通俗普及讀物。全書從樓蘭初次出現于漢文帝時期匈奴寫給漢朝的書信開始著筆,以時間為順序,結合古今中外歷史文獻以及各類出土文物,講述樓蘭在不同朝代的生存情況,力圖解決關于樓蘭的諸多疑問:樓蘭人是何人種?樓蘭人操何種語言?樓蘭建國于何時?樓蘭建都何處?樓蘭如何在漢朝和匈奴的夾縫中求得生存?樓蘭在絲綢之路上的戰略地位如何?樓蘭為何會突然滅亡?樓蘭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雍州節度使 ·普及讀物 ·15.5萬字
隋朝在中華帝國的正午時分高調登場,卻匆忙謝幕,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一段宛如曇花般脆弱短暫的璀璨輝煌。這是一個被宏圖大業壓垮的王朝,是一個持續發酵著爭議的王朝,是一個名聲掃地但留下豐厚遺產的王朝。《曇花王朝:隋帝國的短暫與輝煌》中有隋文帝楊堅的奮斗,萬邦來朝的盛世歡歌,隋煬帝楊廣的雄心,丞相楊素一家的沉浮,唐公李淵的猶豫和程咬金的粉墨登場……這是一出包攬了過多的歷史責任而轟然倒塌的帝國悲劇。
張程 ·普及讀物 ·15.5萬字
張居正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歷史文化名人。他在明朝萬歷年間領導的改革,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一舉扭轉了持續走下坡路的頹廢政局,功勛卓著,彪炳史冊。這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他的了解。他死后,皇帝翻臉不認人,說他“專權亂政”“謀國不忠”,甚至想對他“斫棺戮尸”。政治嗅覺特別靈敏的官僚隨聲附和,乘機落井下石。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的一代名臣,從高聳的云端跌落下來,竟然成了社稷罪人,這是為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機?明史大家樊樹志先生帶您探索問題的答案。
樊樹志 ·普及讀物 ·15.5萬字
《話說中國歷史》按照不同的歷史分期,通過新的體例、模式來整合講述中國歷史,涵蓋政治、經濟、軍事、中外交往、藝術、思想、科技、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時間為經,以人物和事件為緯,經緯交織,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亂興衰的全過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場景,讓人們重溫那一段歷史,不斷喚起人們內心塵封已久的記憶,與中國歷史再次進行親密接觸,深入地尋繹歷史中所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隨機穿插的知識花絮、專題和附錄,有機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知識信息更為密集,從而營造出一種全息的歷史鏡像。通過文字,可以感受歷史鏡像,而通過圖片,則可以閱讀圖片中的歷史。圖片與文字相互映襯,可以立體地反映中國歷史,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過這種結合,使得文字信息更為生動,更為多彩,使讀者深刻感受中國文化的底蘊,從而產生一種閱讀上的震撼。
龔書鐸 劉德麟 ·普及讀物 ·15.5萬字
長期以來,由于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似人情”的殘缺軀體及變態的心理性格,加之歷史上一部分宦官竊柄弄權、納賄行惡的影響,一直為人們所厭惡與貶斥,實際上,在整個宦官群體中仍有一些人以修身重道、匡濟天下為立身處世的宗旨,在政治、外交以及工程建設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做出過重要貢獻,他們是腐物堆中的珠璣。
黃小樓 ·普及讀物 ·15.5萬字
公元466年,宋明帝劉彧與在尋陽稱帝的侄子劉子勛二帝并立,內戰幾乎波及劉宋全境,繼而演變為與北魏之間的戰爭。生于南朝中層官僚家庭的王鐘兒,被迫卷入,家破人亡,兩年后被掠為平城宮的普通宮女,時年三十歲。可是,她的命運卻偶然地與“子貴母死”制度發生了聯系,意外卷入權力斗爭的漩渦,先后以宮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為撫育兩代皇帝的關鍵人物,竟在北魏宮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羅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講述了王鐘兒漫長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處其中的時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宮女都還原為具體的人,看到他們面對權力時的喜悅、疑懼、張狂、絕望……隨著王鐘兒人生故事展開的,還有從獻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歷史,當然也有被時代的驚濤駭浪席卷的許許多多人。我們關注遙遠時代的普通人,是因為他們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沒有他們,歷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羅新 ·普及讀物 ·15.4萬字
清宮劇告訴你:嬪妃娘娘宮斗不能停;皇帝吃飯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正黃旗是皇族正統橫著走……這些套路你真的信了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啦,真實的清朝超乎你的想象!嬪妃侍寢可不是脫光了用被子裹起來,而是娘娘們一起在養心殿后殿集合等皇上翻牌子。清朝嬪妃不自稱臣妾或本宮,在面對皇帝和太后的時候,一般自稱“奴才”。皇上可不怕你知道他的口味,翻開《膳底檔》——乾隆不愛海鮮,光緒則是個“海鮮控”!…………本書從七個部分講述了清朝的日常生活,涵蓋了語言、商業、建筑、交通、旗人、后宮生活、服飾、婚姻、飲食等各個方面,用特別嚴謹的考據,還原特別有趣的清朝日常生活!
橘玄雅 ·普及讀物 ·15.4萬字
這是一部追溯中國近現代工商業歷史與中國企業家精神本土傳統的著作。作者以歷史觀察者和記錄者的角度,用平實的語言、編年史的書寫方式,詳細記錄了自1912年至1949年這段歷史時期,中國現代工商業的萌芽、發展、輝煌與衰落,從實業家整體的角度,描繪他們在那個復雜動蕩年代中處境與命運、抗爭與妥協、創新與貢獻:在短短半個世紀中,他們創立了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本土傳統,引入了西方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打造了一個近乎奇跡的民族工商業繁榮時代!他們敵不過歷史的洪流,最終消散,卻為我們留下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傳統。
傅國涌 ·普及讀物 ·15.4萬字
傳承歷史知識,提高文化素養。以史為鑒,品讀人生,方明得失。明朝(1368—1644年)是繼元朝之后在華夏大地上建立起來的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漢族地主政權的重建與發展。明朝的建立改善了漢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建立明朝,開創了朱家276年統治的歷史。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南向北,以南方軍隊擊敗北方游牧民族而統一天下的皇朝。
劉亞玲編著 ·普及讀物 ·15.4萬字
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史書雖然不算少,但內容卻遠不如其他朝代的正史豐富,其中還多有重復之處。《三國志》只有六十五卷,正文的內容還不如裴松之注釋的一半多。而面對艱澀難懂的古文和不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很難讀出個中意思,很難了解到歷史的真實,更不用說以史為鑒,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助力、有所啟迪了。本書通過對《三國志》等一系列史書的現代化解讀,深入到歷史事件內部,用現代的視野,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用全新的觀點、現代的語言、詼諧的文字,將三國時代的人和事真實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以期幫助讀者真正地了解歷史。
子陌 ·普及讀物 ·15.4萬字
《大國的崛起》威爾士以他開闊的視野,明快簡潔的筆調將一部世界強國從成功走向輝煌的歷史有條不紊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部經典著作,不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價值。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士 ·普及讀物 ·15.4萬字
傳承歷史知識,提高文化素養。以史為鑒,品讀人生,方明得失。這是一部清朝皇帝的眾生像,通過講述清朝皇帝的人生經歷,從而展現了清朝興、盛、衰、亡的發展脈絡。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近三百年,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系。
民國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時代,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本書聚焦普通教科書上看不到的人與事,被遮蔽與被掩蓋的歷史真相。本書分三編。上編“社會思想”介紹了林森、張瀾、張君勱、胡適等人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他們致力于推動現代中國的轉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編“文化傳奇”講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亞子、張伯駒等人的風骨錚錚,蘊藉風流。下編“時代變遷”討論了物理學家饒毓泰、新聞人楊剛、地方紳士牛友蘭等人的坎坷命運,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智效民 ·普及讀物 ·15.4萬字
康熙的身高真的只有一米五幾嗎?乾隆為什么要禁《大義迷覺錄》?光緒皇帝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慈禧是美人兒嗎?清朝滅亡以后,為何很多百姓仍不愿意剪辮子……新奇的觀點,詼諧的文字,著名新浪博主、頭條大號覃仕勇新書熱銷,讓你欲罷不能,熬通宵也要讀完!
覃仕勇 ·普及讀物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