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嶗山史話》,以史籍、方志、家族譜牒、詩文別集、筆記、碑碣刻石以及今人研究著作等為資料基礎,尤其是以明黃宗昌《嶗山志》、清黃肇顎《嶗山藝文志》、近代周至元《嶗山志》等志記為依據,講述嶗山地貌、形勝、建筑、仙釋、名流、金石、文學等方面之實際及故事,以科普性、故事性、趣味性的形式展現嶗山在自然景現和人文景觀上的豐富內涵。
周遠斌 ·地方史志 ·15.6萬字
本書的出版受到了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朋友的好評,館內編輯人員不敢稍有懈怠,精心挑選文物,拍照、輯錄、撰寫文字,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才完成本書。相信您通過仔細閱讀會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寧夏固原博物館 ·地方史志 ·6.6萬字
本書對賽社活動的介紹以潞城市賈村為主,人卷介紹賽社依托的民俗環境和容納的民俗活動,包括婚喪、歲節、食居、集會、燒香、看戲等,展示賽社的娛人面向和祀神格局下的日常生活。神、人兩者自不能截然分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信仰的保證和神靈的慰藉,娛人要借助娛神格局與名義。兩相結合,神人共享、和諧一處,會更趨完滿。這是賽社得以歷久不絕的精神,也是鄉土中國的文化經脈。
王學鋒著 后素主編 ·地方史志 ·2.4萬字
1948年發生在哈爾濱的“《文化報》事件”,不僅徹底扭轉了蕭軍的人生軌跡,也對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本書從思想史角度入手,綜合運用傳播學、政治學、革命心理學等理論,通過對抗戰勝利后東北地區文學批評語境的還原,以《文化報》的文本為基礎,深度、完整、細致地探究了“《文化報》事件”的前因后果。“《文化報》事件”見證了東北新文化秩序建構的全過程,是后來全國性文化批判斗爭的前奏。正是在這場文學風暴中,蕭軍展示了他“新英雄主義”的抗爭精神和獨立自主的知識分子品質。他忠于自己的品性,熱愛“五四”以來的啟蒙事業,直面風暴奏響了一曲人生悲歌。
宋喜坤 ·地方史志 ·22.6萬字
書稿記錄了20世紀60年代至今攀枝花市民的市井生活,涉及人們的吃、住、行、娛以及對日常生活的體悟和感受。通過此書,展示和留存了攀枝花市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民俗、新風尚,體現了攀枝花市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和歷史文化、城市建設上取得的成果。該書為巴蜀民風民俗叢書中的一冊,其中《成都市井閑談》(上、下)《眉山市井閑譚》已經由我社出版。
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編 ·地方史志 ·27.3萬字
本書作為紀念五四運動的學術性研究成果,結合中國1897—1922年的歷史背景和相關史實,系統地梳理了青島問題的來龍去脈,對青島問題所涉及的中日“二十一條”要求交涉、日本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攫取青島利益的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動、巴黎和會中國關于青島問題交涉及引發五四運動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闡釋,揭示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和中國人民愛國抗爭的偉大精神。
楊來青 ·地方史志 ·13.4萬字
新疆首部編年體城市傳記!《烏魯木齊傳》,一部新疆的近現代史和當代史!《烏魯木齊傳: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草原上一個驛站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城市,烏魯木齊的歷史曲折而富于傳奇。烏魯木齊最初的管轄范圍,包含今天的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全境,沙灣、奎屯、烏蘇、精河等地區,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遷,成了今天的城市規模。《烏魯木齊傳》正是嚴格遵照歷史發展史實和脈絡撰寫而成。一部烏魯木齊的建城史、變遷史亦正是一部新疆治疆史。本書共分十章,按數條主線書寫:一是城市形態的變化。這座城從無到有,城池、戍堡、建筑、街道等形制和毀建過程。二是生活形態、衣食住行玩的變化。包括民間的各種習俗、節慶,還有休閑娛樂、各色美食。三是經濟形態的變化。通過對烏魯木齊商業,尤其是商人軌跡、商號興衰、商業沉浮的追溯,體現了烏魯木齊在陸路絲綢之路中的位置與作用。四是文化形態的變化。包括烏魯木齊的文化和教育傳承、民間工藝等方面的變遷。而貫穿始終的一條最重要的主線,就是城市歷史的變遷。
杜雪巍 ·地方史志 ·19.8萬字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無蹤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續?國家“入場”與都市“在場”怎樣互動?……如同問題的發掘難以窮盡,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發新問題的余地。本書僅從“勞動人民”“知識人與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個研究主體出發,對1950年代的上海社會文化作一次重訪,以期將歷史巨變中那個遠去的都市拉回到歷史的真實中來。
張濟順 ·地方史志 ·25.2萬字
半壁店村首部村史在本世紀初編寫完成,為村民鑒古察今、尋根問祖,了解村莊概況、民風習俗、生產生活等,提供了參考資料,是全村人的一件大事、喜事。半壁店村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清康熙《大興縣志》記載,半壁店村由山西移民于明初建立。村中現存有二百年以上歷史的大廟遺跡,還有一棵約二百年樹齡的洋槐樹,可作歷史見證。目前村民中健在的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約有三十人,其中八十歲以上者約十人,年齡最大者九十六歲,他們都見過張氏家族建村人的墳墓,以及時間比較久遠的黃氏家族、路氏家族、傅氏家族的祖墳。但是,各姓氏家族都沒有傳下年代較久遠的家譜,村中情況也很少見諸文字記載,過去的事情主要依靠輩輩口耳相傳。目前健在的老人,不僅聽過前輩講述清朝末年他們自身的經歷以及所見所聞的社會狀況,而且親身經歷了辛亥革命以來,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初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所以,本書有些內容主要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如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明清時期大事發生的時間,歷史上的戰爭和災害,1949年以后大興縣歷年的糧食產量等;有些內容以口頭傳說和口述為依據進行編寫,如清末以來半壁店村的生產生活狀況、民風民俗等。
半壁店村史編委會 ·地方史志 ·11.4萬字
作者通過十多萬文字和100多幅圖片追尋上海與絲綢之路、上海發展與變革的契合點。這本書,如同一個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響詩,散發著海洋的氣息;又似一部城市與作者的回憶錄,真實有力,卻又飽含不盡的溫情。
葉辛 ·地方史志 ·12.7萬字
《環滬漫記》主要以當時的上海城區(公共租界、法租界和上海縣)為中心,足跡涉及今上海市的諸郊縣如川沙、松江、嘉定、金山、奉賢以及周邊的蘇州、杭州、嘉興等地。此書不僅記錄了作者旅行中的所見風景和民情,還講述了作者讀過及聽過的大量民間故事。內容饒有趣味,也頗具史料價值。另外,書中還附有多幅圖片,涉及風景、廟宇、民俗等
(英)威廉·R.葛駱 ·地方史志 ·7.2萬字
本書以個性婚品制作與創意婚禮設計為核心,從婚禮設計的概念、方法、流程、婚品制作的常用工具及材料等基礎知識開始介紹,接著精選了多款典型案例,通過大量的圖片對婚禮紙品制作、布藝婚品制作、新人裝扮裝飾品制作進行詳細講解。本書后半部分講解了多款創意婚禮設計案例、如何設計一場主題婚禮及新潮婚禮設計等內容,全面介紹了婚禮設計創意單體、組合、場景和背景等各個方面的知識。本書案例豐富,風格多樣,步驟講解詳細,有較強的欣賞性和借鑒性,并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可作為婚禮策劃師等婚禮從業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廣大手工制作愛好者、相關從業者的自學教程。
麓山文化編著 ·地方史志 ·3.6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整理、記述了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高家堡鎮的歷史和現狀。分概述、大事記、建制、地理、人口、經濟、城鄉建設、政治、軍事、教科文衛、社會、人物、附錄等部分。時間上限為新石器時期,下限至2014年底。展示高家堡鎮厚重豐富、多姿多彩的歷史和文化,具有史料性、地域性、文化性特點。
《高家堡鎮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0.1萬字
目前地理學界一般將六朝地記作為方志的開端,只在緒論中進行簡單梳理,文學界則以純文學學科的研究范式,考察地記誕生的外部背景、地記的文學特色、地記對后世的影響三個方面,不足以認知各類地記文獻的文體特征以及它與六朝地學知識學術形態的關系。《漢魏六朝地記之文體研究》將以“知識傳承與文體變革”為研究角度,將地記放在六朝地學知識的發展中進行考察,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地學知識的生成擴展與記體之間的關系:地學知識的獨立與記體的生成、地學認知角度與記體類型的演變、地學認知主體與記體的記述形態、文人的地學修養對各類文體的變革等。
李翠葉 ·地方史志 ·12.8萬字
神通寺位于山東省濟南歷城縣柳埠青龍山麓,為古代名剎,也是山東佛教的發祥地。原名郎公寺,約建于東晉初,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開山祖師為僧朗公禪師。本書分風物形勝、開山弘法、興衰沿革、寺院修復、寺院高僧、古剎靈跡、法屬伽藍、傳說故事和金石文獻共九卷。通過編纂寺志,既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本寺的歷史及其變遷的發展情況,繼承、發揚本寺的優良傳統,又有利于讓更多的人正確了解佛教,弘揚佛法,同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釋界空主編 ·地方史志 ·16.3萬字
圖文并茂,通過老照片和回憶文章梳理記錄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建設、發展歷史,以及校友在校的學習體會和專業工作經歷,展示學院在科研、育人等方面獨一無二的歷史過程與文化特征。
趙頌平 王震 ·地方史志 ·26.4萬字
《大有莊漫志》記述的是海淀大有莊這個小村落的歷史。大有莊位于青龍橋街道辦事處轄域的中南部,明代形成村落,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村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記術了大有莊的地理位置、社會歷史等方面概貌。整理編輯了大有莊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動,以及民間傳說、古跡遺址。大有莊屬于三山五園的規劃范圍內,書中結合這方面的情況做了簡單的介紹,并展望了大有莊的未來發展。
王秀華 ·地方史志 ·16.8萬字
晚清湖北現代化歷史內容豐贍、氣勢宏闊,是中國早期現代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不拘泥于現代化的理論詮釋,盡可能地搜集相關史料,著重陳述晚清湖北與現代化相關的歷史變相,兼及探討此種變相產生與運動的內在機制。就具體框架而言,本文分為兩部分,縱深面與橫切面兼顧,第一部分以時間為軸,著重論述晚清湖北現代化的歷史動態進程;第二部分橫向剖析,主要探討晚清湖北現代化的內在機制。
常城 ·地方史志 ·22.7萬字
本書以云南為中心,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在梳理云南民族關系演進趨勢的基礎上,重點考察文化生產的主體、結構、產品內容、生產方式的歷史變遷,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的形成、發展以及政經秩序的建構、轉型之間的關聯做個案研究。作者希冀由此獲得關于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建構的典型資料,并為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在建構平等和諧民族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理論和經驗支持。
劉濤 ·地方史志 ·18.1萬字
編寫地方志書,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橫山鎮雖有輝煌的歷史,但至今未能有一綜合資料著述來全面、系統、科學地記載橫山鎮的自然、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本志書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突出時代特點、地方特點和行業特點,綜合記錄橫山鎮人文地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地質氣候、山川河流、災情異事、土特物產、風土人情、方言諺語、文物勝跡、政治變遷、黨政活動、交通建設、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醫藥衛生、知名人物、宗教民族、民風民俗、風景名勝等全方面資料。本次編寫的《橫山鎮志》是橫山鎮首次編寫鎮志。
《橫山鎮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3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