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希臘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盧浮宮三寶中,有兩件是古希臘遺產。西方戲劇史四大悲劇家中,有三位是古希臘人。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希臘文化卻征服了羅馬。”古希臘文明更是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之一。在本書中,兩位美國知名歷史學者、考古學家攜手創作,將我們帶到從史前到公元前30年這段久遠的古希臘歷史中。他們將歷史事件、風云人物與社會制度,以及政治、經濟、宗教、地理、戰爭、哲學、神話、戲劇、繪畫、建筑等主題巧妙編織在一起,結合53幅地圖、182張插圖、豐富而精彩的歷史文獻,帶我們深入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體會他們精神世界的波動與延展,了解他們孕育自身文明的重要推動力。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局限于對愛琴海地區的描述,而是將視野擴大至整個地中海世界,力圖全面呈現與古希臘人有所互動的國家與人物。由此,全書將邁錫尼文明、數百年黯淡的黑暗時代、古風時代城邦的誕生與成功、希臘化時代,以及倒于古羅馬鐵蹄的命運時刻娓娓道來,這片土地在作者的筆下彰顯出了它在時代洪流中的起落、掙扎和生生不息之力,而對于作為主角的古希臘人,我們也得以充分了解他們的行為對重大歷史進程所做出的具體貢獻。

(美)伊恩·莫里斯 (美)巴里·B.鮑威爾 ·世界史 ·52.1萬字

戰后歐洲史(卷二):繁榮與革命 1953-1971

《戰后歐洲史》是當今世界最受尊崇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歷經20年構思10年撰寫,廣泛運用6種語言文獻資料,涉及34個國家,兼顧西歐東歐,囊括整個歐洲,第一部全面展現現代歐洲60年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的大師級歷史杰作,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歐盟外長索拉納等歐美政治首腦人物隆重推薦。從殘酷的種族滅絕到人權價值的倡議,從法西斯主義席卷全球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解體,從自由資本市場到大政府福利主義國家,從軍備競賽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歐盟,從關稅壁壘到統一貨幣歐元……歐洲就是人類活動的實驗室,它經歷了各式各樣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禮和試驗。無怪乎,托尼·朱特說:“像狐貍一樣,歐洲懂得很多。”對于現代公眾而言,“不了解歐洲,無以了解世界”。《戰后歐洲史》是當代最頂尖的歷史學家托尼·朱特歷時十余載而成的心血巨著。從“二戰”結束直至21世紀初,這本書展現整個歐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歷史面貌,全面而簡練地再現了歐洲在戰爭廢墟上重建的現實與精神歷程,并揭示出歐洲走向聯合自強的未來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銳的觀察、深厚的人文關懷以及高超的敘述能力,將1945年至2005年的歐洲六十年歷史,淬煉成了一部引人入勝、意義非凡且極具個人見解的偉大著作。《戰后歐洲史》出版后贊譽如潮,獲獎無數,被譽為“關于戰后歐洲歷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偉大著作”,并已成為社會大眾“理解現代世界不可不讀的經典巨著”。

(美)托尼·朱特 ·世界史 ·19.5萬字

舌尖上的歷史

《舌尖上的歷史》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食物對于歷史進程的影響力一直強大,無論是拿破侖的興起和失敗,還是英國跨越農業的門坎、開創工業革命,乃至今日,我們在超市購買自世界各地流轉而來的食物,無不充分證明:食物一直是社會改革、政治改組、土地競爭、工業發展、軍事沖突,以及經濟擴張等重大改變的背后主因。暢銷書作家湯姆·斯坦迪奇參考前人的人類學研究成果,繼《六個瓶子里的歷史》之后推出最新力作《舌尖上的歷史》,以時間為軸,述說了歷史上的大事件和食物之間的關系。湯姆·斯坦迪奇從人類游牧覓食開始講述,接著考察了食物是如何促成了財富的聚集和階級制度的產生,從哥倫布四度環球航行的目的,到英國如何跨越農業的門坎、開創工業革命,再到食物是如何被當作武器和政府對付人民的道具,直到如今由科技的發展引發的食物綠色革命,湯姆·斯坦迪奇試圖用《舌尖上的歷史》告訴我們,食物與世界大事件、人類文明的發展密切相關,與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聯系密切。《舌尖上的歷史》生趣盎然、香氣四溢,是一本從食物看人類歷史和文明發展、社會結構的演變和權力的變化的歷史書,湯姆·斯坦迪奇結合各種領域的觀念,重新解讀了世界重大事件的成因與意義,向讀者講述了人類歷史因為食物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及其對今日社會的改變和塑造。對所有關注人類史、文化史和社會理論的人來說,《舌尖上的歷史》所呈現的論證將是饒有趣味的,堪稱人類學必讀書目。

(美)湯姆·斯坦迪奇 楊雅婷 ·隨筆 ·14.1萬字

人類簡史:文明的支柱

《人類簡史》系列知識漫畫,改編自《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由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教授攜手比利時漫畫藝術家戴維·范德默倫、法國插畫家達尼埃爾·卡薩納韋,共同精心創作。系列漫畫的場景化表達,腦洞大開的虛構故事和一個個像段子手一樣的可愛角色,像一部紙上漫畫電影,帶你穿越人類由古至今的史詩歷程。《人類簡史:文明的支柱》是繼《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之后系列知識漫畫的第2部。書中,我們將繼續跟隨尤瓦爾、佐伊、薩拉斯瓦蒂教授、辛迪和比爾、洛佩茲警探還有虛構博士,探索“農業革命”是如何改變人類社會的。小麥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么重要?戰爭、饑荒和不平等,是怎么出現的?如果1.2萬年前人類沒有從游牧者轉變為定居者,我們會不會過得比現在更幸福?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欺騙了人類?“農業革命”會不會是史上的騙局?知道過去究竟發生了什么,才會明白我們為什么是現在的樣子。有趣、有料還有品的《文明的支柱》將像第一部《人類的誕生》一樣繼續顛覆你的認知,帶來更多驚喜!孔子、浮士德、漢謨拉比國王,還有《亂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來到書中,快讓我們一起加入這場歷史的狂野之旅吧!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著 (法)達尼埃爾·卡薩納韋繪 ·世界史 ·89字

戰后歐洲史(卷四):舊歐洲 新歐洲 1989-2005

《戰后歐洲史》是當今世界最受尊崇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歷經20年構思10年撰寫,廣泛運用6種語言文獻資料,涉及34個國家,兼顧西歐東歐,囊括整個歐洲,第一部全面展現現代歐洲60年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的大師級歷史杰作,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歐盟外長索拉納等歐美政治首腦人物隆重推薦。從殘酷的種族滅絕到人權價值的倡議,從法西斯主義席卷全球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解體,從自由資本市場到大政府福利主義國家,從軍備競賽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歐盟,從關稅壁壘到統一貨幣歐元……歐洲就是人類活動的實驗室,它經歷了各式各樣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禮和試驗。無怪乎,托尼·朱特說:“像狐貍一樣,歐洲懂得很多。”對于現代公眾而言,“不了解歐洲,無以了解世界”。《戰后歐洲史》是當代最頂尖的歷史學家托尼·朱特歷時十余載而成的心血巨著。從“二戰”結束直至21世紀初,這本書展現整個歐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歷史面貌,全面而簡練地再現了歐洲在戰爭廢墟上重建的現實與精神歷程,并揭示出歐洲走向聯合自強的未來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銳的觀察、深厚的人文關懷以及高超的敘述能力,將1945年至2005年的歐洲六十年歷史,淬煉成了一部引人入勝、意義非凡且極具個人見解的偉大著作。《戰后歐洲史》出版后贊譽如潮,獲獎無數,被譽為“關于戰后歐洲歷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偉大著作”,并已成為社會大眾“理解現代世界不可不讀的經典巨著”。

(美)托尼·朱特 ·世界史 ·17.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惠州市| 巴彦淖尔市| 天峻县| 新余市| 江安县| 柳河县| 平塘县| 徐汇区| 菏泽市| 井陉县| 泰兴市| 章丘市| 万山特区| 承德县| 巴彦淖尔市| 措美县| 鸡东县| 宜春市| 通江县| 弥勒县| 温宿县| 六枝特区| 楚雄市| 五莲县| 蒙城县| 潞城市| 凤山市| 岚皋县| 开远市| 胶南市| 湛江市| 扬中市| 巍山| 城固县| 乐山市| 桃源县| 搜索| 贵南县| 望江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