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國學論衡》系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學術集刊,旨在為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學術研究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的理解和詮釋;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國學與世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以理性考量塑造未來中國文化和學術思考。本刊現為采取匿名評審制度的年刊,登載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札記、學界動態等文稿。
王曉興主編 ·中國史 ·23.2萬字
秦統一中國歷史重要轉折點,隨后發生的歷史演進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秦統一及其歷史意義再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收錄有關秦統一的進程與意義的學術論文34篇。所論均立足學術前沿,采用最新出土文獻資料,探索學術熱點難點問題。論文分別就秦統一時代的政治格局、經濟進程、文化走向、社會風貌進行探討,提出了一些新見解。若干學術收獲或可推進秦史研究,有益于深化對于秦統一歷史意義的再認識。
王子今主編 ·中國史 ·45萬字
本書節取了歷史上各個時期有關各類人物的品評及相關故事,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這一復雜的社會因素,于趣味與哲理中得到啟示。重點不在于深刻、細致地品評、剖析某一歷史人物,而是節取其中一部分人物在為人處事當中的表現,以及當時人或后人對該人物的品評,來展示人物的某些品性、特質,可以是全面性、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個側面,能使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受到啟示。讀者可以在品味人、事的過程當中感受人生,并從中省察自身,了解世人,從而更好地感知人與社會,創造更加和諧、輕松的生活。
杜東霞 ·隨筆 ·23萬字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在傳統中國的話語體系中,代表著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在這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之中,“憂其民、思其君”,對家國天下的關懷不因身份之改變而改變。這種頑強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就不曾被中斷的原因所在。本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內核;終于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紀元之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于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章夫 ·隨筆 ·20萬字
本書雖然寫的是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皇權的更迭,可總是離不開世態人情,離不開權謀權術,更離不開猜忌、傾軋、篡奪、勾心斗角,乃至腥風血雨。但本書并無意于教人們如何機詐權謀,而是著重描摹那些當局者驚心動魄的人性掙扎。從而揭露至高無上的皇權是怎樣扭曲人性,怎樣逼著人像困獸和囚徒一樣求生,怎樣一步步走向陰謀、走向善惡顛倒,怎樣制造冤獄、釀造血淚悲劇,怎樣讓人間變成角斗場和屠宰場的。同時希望通過這些權謀之爭,探尋人性中仍然存在的正義、正直、善與美的力量。
逾越編著 ·普及讀物 ·31.1萬字
中層理論的建構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意義至少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量可使我們擺脫宏大敘事的糾纏。目前許多歷史著作行文敘述總是宏闊而不細致,概論式的判斷比比皆是,本質主義式的斷語草草形成,里邊唯獨看不到日常生活狀態下人的蹤跡,人變成了冷冰冰的趨勢與規律的符號表征。二是討論如何改變史界只拉車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長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趨向更加圓融的歷史敘事。
楊念群 ·史學理論 ·23.5萬字
本書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鄂溫克族瀕危語言文化搶救性研究”的子課題,作者根據實際掌握的調研資料、歷史文獻資料等,對鄂溫克族精神文化世界進行了客觀的探索性研究。全書分為鄂溫克族思想文化、文學文化、民歌與舞蹈、諺語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禁忌文化,以及鄂溫克語的寶貴精神財富八個章節,對鄂溫克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宗教信仰做了分析。
杜拉爾·斯爾·朝克 ·民族史 ·23.5萬字
薩蘇文筆靈動詼諧,將這段沉重激昂的歷史,鮮活形象地展現給讀者。書中還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攝的歷史照片。通過日方史料和中方記載互證,或重現,或填補了不少中國軍民抗敵衛國的珍貴歷史事跡。薩蘇所使用的日方資料,大多是專業研究者忽視、或者關注不到的塵封在日本資料館、舊書肆,以及私人手里的老兵回憶、戰時報道、未刊稿件等資料。這部分資料大多是日本侵華人員對自己參與的軍事活動的回憶,雖然立場不同,但真實性高,細節準確。而中方記載,因多為防御戰和潰敗,資料極其匱乏,尤其是日方損失和戰斗細節,不是編造就是闕如,日方資料正可豐富這方面的記載。薩蘇文筆詼諧靈動,感情真摯,考證嚴謹,在一篇篇重現中國軍民為了民族尊嚴慷慨赴死的感人歷史中,處處體現出薩蘇滿腔的家國情懷。書中還有大量日方拍攝的抗戰時期的歷史照片,圖文互動,更具歷史價值。
薩蘇 ·中國史 ·20.6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慈善事業的敘事史。本書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的慈善思想,以及從秦漢以來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百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和民族慈善家踐行的救助危難、扶持貧弱的人道主義行動進行了生動的還原。本書資料翔實、案例豐富,系統回顧了中國慈善事業演進的歷史,這對于認識今天社會慈善狀況的文化源流和社會條件,對于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慈善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劉峰 吳金良 ·專業史 ·31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以宋代花卉種植與消費、節日市場與官府消費舉措、紙幣發行等幾方面為主的經濟狀況;以節日、紙張、花卉消費,節日文化特點,房產構成及其狀況為主的宋代社會生活,以及宋代環境與災害狀況,力圖從生產、流通、貨幣、消費、環境等方面展現宋代所產生的變化。
魏華仙 ·中國史 ·26.9萬字
拜占庭帝國大概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實體,地跨歐亞非三洲,從公元330年定都君士坦丁堡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奧斯曼帝國之手,長達1123年。拜占庭帝國是人類宗教文化時代典型的中世紀封建國家,基督教的主要分支“東方正教”為其國教。因為有始有終,所以,它又是中世紀國家最為完整的典型。它一千三百多年(包括亡國后二百余年)的文學,就是完整的中世紀文學典型。它的主體雖然是基督教教義籠罩下的文學,但它的文學思想異常復雜,幾乎蘊含了后世的一切文學思想;就主題而言,也幾乎蘊含了后世種種文學母題;在文學形式方面,則創造了除“影視文學”以外的一切文學體裁。
劉文孝主編 ·專業史 ·43萬字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于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本書適合于從事中國西北邊疆地區民族語言、歷史、考古、地理以及宗教研究的國內外學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閱讀。
烏云畢力格主編 ·中國史 ·31.8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是第九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6篇,涉及中國邊疆學理論研究、中國邊疆治理研究、邊界與海洋問題研究、中國邊疆學研究動態等,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 ·歷史地理 ·23萬字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穿越了沙漠、草原、高山和江河湖海,數不盡的物質和文化在其中誕生,形成了璀璨的絲路文明。作者從中揀選了十件古物,將它們的故事娓娓道來,不僅展現了物質的工藝和形制、主題與紋飾,也講述了人與物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是誰創造了物質?誰帶著它們跨越山河?誰將它們視為珍寶、奉為圣物?它們被誰遺棄,又被誰從層層黃土中發掘出來……物質與其背后的人和社會相互影響,不同的文化彼此碰撞、交融,經濟、制度、技術和思想在傳播中不斷發展和演變,這一切都融匯成了一部生動有形的絲路文明史。
(英)魏泓 ·文物考古 ·20.6萬字
宋代“文盛武衰”的根源是什么?宋代在軍事上取得了哪些成就?維護內部秩序與擺脫邊防困境,何者為先?匯聚大家名作,探究大宋軍事的得與失一本書讀懂宋代的軍事!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兩宋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這一套“知宋”叢書,旨在為有一定文史基礎并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兩宋歷史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學習的門徑。本書精選了宋代軍事史研究領域的代表性作品,力圖關照到宋代軍事史的主要方面。討論的議題包括軍事制度與武將,軍事征伐與戰爭,軍事思想、戰術與技術三大類,涉及宋代募兵制、軍賞制度、禁軍制度、三衙統軍機構、武官地位,等等。內容涵蓋面廣泛,或研究相關軍事制度,或考察不同時期的戰爭,或聚焦軍事思想與戰爭觀,或探究軍事司法,或論述陣法與陣圖,或反映革命性的火藥武器之產生與應用。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宋代軍事的窗口,也將有助于加深讀者對宋朝歷史的認識。
陳峰主編 ·史學理論 ·23.7萬字
這是一本丘吉爾的演講集。丘吉爾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尤其是他所做的關于二戰的一次次演講,是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講話。每一篇演講都以政治家的勇氣和視野,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號召與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結成統一戰線,從而獲得戰爭的最終勝利。當丘吉爾重要演講的收藏達到了八卷之多時,丘吉爾的孫子溫斯頓·S.丘吉爾從他祖父所有的演講中,把自己最喜歡的演講編選成卷。這部精選集囊括了丘吉爾的一生——從處女作發表到人生最后一天的作品,不僅包括了丘吉爾*好的演講,也包括了從未被公開的不為人知的演說片段。
(英)溫斯頓·丘吉爾 ·世界史 ·30.7萬字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獻萃編》是新時代“一帶一路”文明文獻萃編中的一冊,該書通過古波斯和古印度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獻,使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古代印度和古代波斯的歷史,觸摸古代文明。印度部分主要引入《吠陀經》和佛經,憍底利耶的《政事論》,阿育王的石柱銘文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等史料來解讀古代印度文明史。波斯部分,主要通過古代希臘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的《長征記》和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波斯帝國國王的若干銘文,特別是大流士的《貝希斯敦銘文》等,還有波斯帝國時期的兩個商業高利貸家族(埃吉貝商家和穆拉樹商家)的銘文等為讀者介紹古波斯的文明。
周啟迪 沃淑萍編譯 ·史料典籍 ·37.6萬字
《百弊放言》以民國初期的社會史實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門,下至妓院賭場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圖、營私舞弊、為非作歹的種種丑惡行徑。書中雖以揭示黑幕遮蓋下舊中國社會各界的種種弊端為主旨,但也收錄了許多看似荒謬離奇,實則確有其事的丑聞。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獨特的眼光,層層揭露,逐一曝光,使今日的讀者認清了作弊者的丑陋嘴臉,了解了其作弊時的鬼蜮行徑,并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昔日的社會。
王鈍根 ·隨筆 ·22萬字
美國革命是指在18世紀導致了北美洲十三個州的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并且創建了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連串事件與思想,獨立戰爭(1775-1783)是革命的一部分。有關這一問題的研究,構成了20世紀知識生產的一個關鍵點,其意義不僅在美洲,而且導致法國大革命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具有世界性的地位。本書以美國革命為主題,精選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20篇,從基本理論、方法、學術史、個案研究等不同層次,反映這一專題領域的最新進展。
盛嘉 ·世界史 ·3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