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名中蘊含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見證千古歷史滄桑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拉丁美洲的地名忠實記錄了拉美民族融合的歷史,再現了古代印地安文明的成果,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入侵及宗教傳播的事實,記載了爭取獨立斗爭中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跡。本書為人們多視角、多層次地了解拉美國家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族分布以及語言特征,進而認識它們的發展內涵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史料。
焦震衡 ·世界史 ·32.4萬字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增訂本)》選取南宋從治世轉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寧宗兩位帝王作為研究對象,從內禪鬧劇、慶元黨禁、對外戰事、權相專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會問題,也剖析了光、寧兩朝的南宋不由自主地走向衰微的歷程和原因。在《水滸尋宋》一書中,虞云國教授另辟蹊徑,依托其數十年宋史研究成果,以一種綜合而全面的方法解讀《水滸傳》。在全書一開篇的“讀法篇”中,虞教授總結了各種《水滸傳》的讀法,給人以多角度的啟迪,且考察指明了《水滸傳》中若干史地錯誤,讓人注目,也從一個側面使人客觀了解《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虞云國 ·中國史 ·44.5萬字
通過這本小書,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由于現代知識體系在這個時候尚未真正形成,戊戌文人還帶有濃厚的尚未分化的士大夫情懷,因而他們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育、進步,另一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引發一系列完全可以不必發生的沖突、意外,進而使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變革戛然而止。
馬勇 ·隨筆 ·43萬字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黑手”?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
(美)卡爾·梅耶 謝林·布萊爾·布里薩克 ·文物考古 ·31.3萬字
西域,大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絲綢之路的開拓始自張騫通西域。西域的暢通也使漢朝的人民大開了眼界,了解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增強了與西域各國人民的友好情誼。西域是絲路上最富于傳奇色彩的地區,也是東西文化的聚焦點。古老的西域無論從戰略、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亞、非、歐三大州之間從未停止以西域為走廊而從事豐富多彩的交流,大流士、亞歷山大、秦皇漢武、成吉思汗……無數風云人物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現才能。多種文化都經過西域交流、傳播,在這塊土地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各民族人民絡繹不絕往來于這片土地上。
《西域春秋》編委會 ·地方史志 ·30.3萬字
本書是作者已經公開發表和部分未公開發表的有關隴右歷史地理研究方面的論文匯編。論文集共分四編:第一編理論與方法部分收入論文5篇。探討了歷史地理學人地關系研究中不同尺度時空下文化力與自然力的相互關系與地位及尺度選擇與轉換等重大理論問題,并系統介紹了歷史氣候的研究方法、技術與手段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在歷史地理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前景。第二編人地關系與早期文明部分收入8篇論文。分別從大尺度(中國北方)、中等尺度(西北)和小尺度(渭河上游)視角,以人地關系為主線,闡述了在自然環境與技術進步的共同作用下,早期農業文明的時空演化過程及機制。部分論文運用了量化分析法,借鑒了經濟地理學區域結構與組織的相關理論。第三編歷史交通地理部分收入有關絲路交通與隴蜀交通方面的論文11篇。本部分在使用歷史地理學傳統的文獻考證、實地調查方法之外,嘗試將人地關系理論與經濟地理學的空間相互作用理論應用到研究中,為歷史交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第四編歷史災害綜合研究部分收入甘肅歷史地震與氣象異常相關性研究方面的系列論文5篇。目前國內自然災害史方面的綜合研究不多,將歷史地震與氣象異常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要素聯系起來綜合研究的成果更少。
蘇海洋 ·地方史志 ·25.7萬字
書稿收錄了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的中華民國商業銀行紙幣,包括商業儲蓄銀行紙幣、農工銀行紙幣、專業銀行紙幣、華僑銀行紙幣、在華外國銀行紙幣、中外合辦銀行紙幣等六類銀行發行的流通券、未行用券、樣本券、試印券、作廢券等,以及作為流通使用的匯兌券、存票、債券、儲金券等;本票酌予收錄。詞條按銀行成立或開業時間,以券面年份先后排序,同名同年份的,主幣在前輔幣在后,按面額從小到大排列,無紀年紙幣列于末尾。
《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專業史 ·31萬字
本書講述了拿破侖·波拿巴對外戰爭重要環節——伊比利亞半島戰爭的始末,解讀了半島戰爭期間科魯尼亞戰役、布薩庫戰役、巴達霍斯戰役、薩拉曼卡戰役、維多利亞戰役、比利牛斯戰役等主要軍事行動。拿破侖·波拿巴是以什么名義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西班牙王國的?西班牙人救亡圖存運動為何在法蘭西軍隊面前不堪一擊?屢建奇功的尼古拉·讓·德迪厄·蘇爾特元帥為何在遇到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軍隊后?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是如何鼓舞歐洲各國軍隊的士氣,打破拿破侖·波拿巴必勝的魔咒,從而讓歐洲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曙光的?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是如何厚積薄發,大敗法蘭西軍隊,直搗圖盧茲,最終取得半島戰爭勝利的?本書將詳細解答。
(英)安德魯·利思·海伊 ·世界史 ·22.1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來自于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所藏日本外務省檔案,主要包括國際聯盟中國調查員關系文書(國際連盟支那調査員関係)第一卷和第二卷,記錄了日本外務省與駐外各領事館之間的來往函電,時間段是從1931年12月9日到1932年4月19日。
陳海懿 馬海天 ·世界史 ·25.9萬字
本書透過無數史料,用富有哲思的文字構建出從史前到清代,南京城和南京人歷經的滄桑。作者帶領我們穿越到遠古,走到先秦,目睹南京在隋唐五代時歷經第三次浩劫,在宋元時廣納天下遷客騷人,從一戶南京農民在明朝的命運中記下金陵眾生錄,也感慨清代鎖不住英國的鐵甲。雖然不涉及南京的今生,然鑒古可觀今,無古便無今,透過作者筆下的地球的生命簡史、生而為人,生而賦稅、貨幣簡史、古代福利制度述略,仍然能給予今人以無限思考。
張新奇 ·中國史 ·25.9萬字
本書由一系列有相互密切關聯而又獨立成篇的論文組成。論文通過結合心態史、文化史和制度史等諸多取徑來重新觀察唐后期到五代的政治文化,以唐后期的皇權政治和清流文化為考察重點,試圖為唐五代的轉型提供一個新的認識框架。本書強調從唐代特殊的政治心態和文化想象的角度去理解清流文化及其代表性群體在晚唐五代社會中的壟斷和自我延續的能力,去捕捉促成這些現象的種種無形的力量,并解釋唐代新政治文化的兩個層面如何互動并產生新的政治格局,同時也使得唐帝國的政治文化理念在影響日益顯著的同時也諷刺性地削弱了唐帝國自身的存在能力。
陸揚 ·史學理論 ·28.8萬字
《中國歷史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國寶之謎、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廷政變、神秘寶藏、歷史奇案等。本書帶你去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品評難解的傳奇。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而且還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進而堅定向求知世界挑戰信心。
李宏編著 ·中國史 ·40.5萬字
本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史地理學的進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介紹,并展望了歷史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之前出版的眾多歷史地理學的綜述不同,本書雖然也強調了歷史地理學建國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曾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還著重分析了目前歷史地理學學科整體上存在的問題,即由于歷史地理學在學科屬性上屬于地理學,但在教育部的學科分類中又屬于歷史學,這種學科歸屬上矛盾狀態對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且近年來,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日益拓展,而歷史學逐漸從考據走向解釋,但歷史地理學未能跟上兩者發展,因此在兩者中都日益邊緣化,面對這樣的窘境,今后歷史地理學必須對研究方法和學科目的重新進行審視。
成一農 ·歷史地理 ·21.8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人重要的智庫,諸子百家、佛教禪宗與宋明理學是中國主要的思想傳統。本書即以此為中心,展開對“中國人的智慧”的探討,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孟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商鞅、韓非、王弼、嵇康、慧能、馬祖、朱熹、王陽明等。從理解經典出發,對思想個案進行探討,體會先賢的問題意識、提問與思考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理論與實際困境難題的應對方法。從中發掘豐富的人生、倫理、生態、管理等方面的智慧,進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靈世界。
郭齊勇 ·隨筆 ·25.1萬字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通史》為邁爾斯教授編寫的世界通史教科書。《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通史(上冊)》內容從史前人類開始,至中世紀;《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通史(下冊)》攘括整個近代史,截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一部比較完整的世界通史。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世界史 ·38.4萬字
瞿林東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史學史和史學理論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代史學論稿》《中國史學史綱》《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中國史學的理論遺產——從過去到現在和未來的傳承》《二十世紀中國史學論集》等。這部文集,是全體學生敬獻給瞿林東教授的一份生日禮物,以祝賀他充實而又光輝的學術、教育生涯。
江湄 徐松巍 侯云灝主編 ·史學理論 ·47.6萬字
本書對唐宋之際田稅制度研究是沿著制度結構演進、制度實施機制調整以及制度變遷影響三個層面進行的。其中,制度結構演進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對唐宋之際的田稅和附加稅加以探討。制度實施機制則是對田稅征收管理調整的揭示。制度變遷影響主要分析了田稅制度變遷對國家財政、農業經濟和農民生活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首先注重田稅制度變遷的過程研究,努力把握和捕捉導致制度變遷的關鍵性政策、制度和節點。其次注重田稅制度不斷重構和重塑過程中與其他制度間的關系,展現制度變遷的多元動力。
吳樹國 ·中國史 ·26.4萬字
士大夫群體在宋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宋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涉及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著作,往往缺乏對這個群體的全面考察和整體探索。本書在廣泛搜集和利用各種正史、詩文,以及有關宋人的筆記小說、宋人文集等文獻史料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宋代士大夫群體意識做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創新價值。
郭學信 ·中國史 ·30.7萬字
本書以“文明演進”的視角觀察從遠古至當代的世界歷史進程,以時間為序,分五編敘述了農業文明在東方的興起,蠻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業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現代化道路上進行的各種嘗試,以及高科技革命帶來的人類社會的變遷。
何順果 ·世界史 ·36.5萬字
本書是14世紀到17世紀時期明代哈密、吐魯番地區資料匯編,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其風土人情、地理概貌,還反映了當時中央政權與哈密、吐魯番地方政權之間建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密切關系。本書為修訂再版,此外,除了改正錯訛外,作者在原作基礎上又新增補了一批資料,同時將所寫《關于明代土魯番的幾個問題》一文作為附錄收入,對土魯番的概況、統治者世系及其與明朝關系做了比較深入的分析。
陳高華 ·地方史志 ·3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