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維京人只是野蠻的海盜嗎?他們確實洗劫城市、入侵西歐,但他們來自一個秩序井然的法治社會,穿著做工精良的衣服,愛干凈,還會梳胡子;他們也不是職業強盜,可能是工匠或農民,有一個精心建造的農場。本書講述8世紀到11世紀的完整維京歷史,從宗教、法律、社會秩序到武器、飲食、日常生活,從劫掠、貿易到整個維京王國,覆蓋維京歷史的方方面面,包含200多張照片、地圖、繪畫,以精湛的筆法為這個傳說中的民族提供了清晰的畫像。
(英)馬丁·J.多爾蒂 ·世界史 ·10.8萬字
本書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為主要線索,以生動活潑的文字為讀者闡釋了清朝宮廷中既富有哲理的生存智慧。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5.9萬字
《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請各有關學科學者論述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概況和現狀,并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以及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40年來發展變化的全景。《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作者皆是歷史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著名學者,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這使得《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成為研究和學習歷史學必讀的參考書。
張海鵬主編 ·專業史 ·49.4萬字
本書是第七屆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的論文集正式出版物。此論壇為日本東方學會與社科院歷史所共同發起,每年輪流在中日兩國舉辦。2015年將在中國北京由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承辦。每屆論壇活動都匯聚了當下中日兩國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比較活躍的學者參加,不乏在中日兩國學術界有深遠影響力的大牌學者參加。論壇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成為有關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日本東方學會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編 ·史學理論 ·27.3萬字
本書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對世界海洋史進行了全景梳理。本書致力于從大背景、全視角提供一個對海洋歷史的跨文化研究,尤其突出了海洋聯系不同人群和種族的重要職能,以及海洋在世界歷史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海洋促進了人類的交往、貿易和旅游;航海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本身引人遐想,產生了不少關于它的文學藝術作品。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前后共分八章,按年代順序排列。每一章都以該時期(或年代)重要的海洋發展總論和大事年表為開端;其后是關于探險家、發明家、重大事件、港口、船舶、科技等主題的重點詞條及解釋,基本圍繞探索探險、貿易和旅游等幾個方面;每章末都附有拓展閱讀、文獻資料,通過強調不同時代對探險家、商人、旅行者、戰士等的觀察記錄,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文學進行描述和總結。
(美)斯蒂芬·K.斯坦因編著 ·專業史 ·30.2萬字
朱元璋病逝前,放心地將皇位傳予皇太孫朱允炆,看似傳承有序的大明江山醞釀起微妙的不安定因素。九位戍邊藩王手握重兵,年少弱質的朱允炆時刻感受著威脅,開始削藩政策,燕王朱棣應聲造反,由此挑動起長達四年的靖難之戰。朱允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如何被逼得氣數漸失、江山易手?朱棣從背著反賊的罵名負隅頑抗,到長驅直入、揮師入京,期間經歷重重危機,多次奇跡般地死里逃生,難道果真有冥冥中的命中定數?方孝孺、鐵鉉、道衍……忠臣良將各顯本色,造勢謀臣揮斥方遒。這場戰爭的影響也遲遲沒有散去,建文舊臣被趕盡殺絕,而朱允炆生死不明的下落也成為一道千古迷題。但不論如何,朱棣開始了他的國君生涯,一手締造了一個繁榮的朝代,一個眾人仰視的偉大國家,大明!
當年明月 ·普及讀物 ·17.8萬字
本書是對宋代田賦制度進行再探討的研究之作。本書認為,作為一項正式國家稅收制度,真正意義上的田賦在宋代才最終確立。宋廷通過兩次大規模田土調查與丈量工作,首次完成了全國范圍內相對完整的土地資料登錄工作,從而建立以田土作為切實賦稅征收對象與依據的田賦制度。與此相伴,由依據田土色等、月巴瘠、高下而確定的級差稅率取代了以往的全國統一稅率,也促進了田賦制度走向合理。田賦征納流程亦在田賦制度逐步完善過程中嚴密起來,并促進了田賦稅制的向前發展。宋代以后各朝的田賦制度,基本上是對宋的沿襲挪用。宋代田賦附加稅與農民負擔是本書綜合考察的另一重要問題。綜論之,宋代田賦附加稅沉重一方面源自國家財政需求擴大與田賦征稅原額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與宋代國家財政分配體制過度集權有關。
田曉忠 ·史學理論 ·11.9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為總第36輯,共19篇文章,分政治、經濟、文化、人物與成果述評五個欄目。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22.2萬字
本書以“重走”為契機、“新知”為歸旨,以人類學視角下的田野考察為方法憑借,展現了行走甘南的考察認知。它試圖以田野日志為形式,將參與式觀察法、深度訪談法與學理思辨相結合,以揭示“重走”的實踐特征,達成獲取新發現、新認知和新思辨的意義生產。本書聚焦甘南空間、主體和意義的交互映照,以理性考察和詩意體驗為特性,意在凸現真實記錄和個體想象、情感體驗和學術審視的貫通,并在記錄、書寫、傳播和研究的多維融合中,思考當下個體、民族、國家和世界關聯下的中國景象。
李曉靈 陳新民 ·地方史志 ·13.3萬字
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波瀾壯闊的深海大洋;朔風凜冽的茫茫大漠、藍天白云的萬里草原;錦繡江南的水鄉雅韻、奇美幽邃的山川大澤……讓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去領略祖國各地的地理風光。才林主編的《中國地理百科》用優美、典雅的文字,采用圖文并茂、注音詳解的形式,以名山險峰、河流湖泊等地理、人文元素為主線,將中國大地上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貫穿起來,為讀者呈現出一幅融國土、民風、環境、資源、經濟為一體的中國人文地理畫卷,是一部適合孩子閱讀的精品科普讀物。
才林 ·歷史地理 ·7.4萬字
口述史學(oral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為數不多的兼具學術研究意義、社會行動議程與公共歷史價值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領域。經過60多年的發展,口述史學不僅有助于歷史學研究的不斷深化與革新,同時也被廣泛地應用于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等眾多領域,在推動跨學科應用與交叉研究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現代口述史學的發源地,本書對美國現代口述史學的起源、發展歷程、國際背景、基本特征、理論研究、跨學科應用、口述歷史教育與面臨的主要挑戰等問題做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梳理與研究,并希望為方興未艾的中國口述史學的發展與建設提供某些借鑒與參考。
楊祥銀 ·史學理論 ·35.9萬字
本書是以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綏濱首屆完顏家族起源問題研討會提交的90余篇論文為基礎精選出來的。全書共分兩個部分:遼契丹史學研究、金女真史學研究。內容涉及遼金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社會、民族古文字等諸方面,比較全面反映了遼金史研究的一般狀況和動態,也代表了現今遼金史研究的水平。
賈淑榮 韓世明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鴻恩主編的《世界上下五千年》選取了五千年歷史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這些經典故事娓娓道來。同時,書中還精心選配了數百幅內容涵蓋面廣、表現形式豐富的圖片,與文字內容互為補充與詮釋,使小朋友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實立體的歷史博物館,精美的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文圖對應,將世界歷史的豐富與精彩更直觀、更真實、更立體地呈現在小朋友面前,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增加并拓展人生閱歷。
鴻恩 ·世界史 ·10.5萬字
“空間”是現代人文學最基本的范疇之一,在各專業領域歷來不乏深入的研究。本書以“‘空間’還有多少空間”為標題,邀請當下活躍于環境史、城市史、人類學、藝術史、考古學、政治史、歷史地理學等領域的十余位青年學者撰文,呈現當下“空間”研究的多樣性,探討各領域間呼應、互動與合作的可能性。依照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向,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聚落、自然與文化的互塑”“圖像中的空間呈現”“畫土分疆與王朝治理”“信息流動、話語表達與權力空間”以及“葬域的多重結構”。編者、作者希望與讀者探討的,既是“空間”研究的空間,也是人文學本身在現代世界中的空間。基于這一主題的開放性,以上五部分的劃分乃至每一部分內部的順序,在閱讀時都是可變的,請讀者依照興趣自由探索。
高波 胡恒主編 ·史學理論 ·24.3萬字
從心態入手,立足文集與史料,將個體、時代、社會、文化相結合,來探討士人的交游、活動、思想與創作實績,是作者研究的重心與理路。書稿上編是關于明清易代之際的士人結社研究,下編是古代士人心態與思想文化的論題研究。
曾肖 ·中國史 ·20.2萬字
一本書讀完埃及從文明之初至當下的漫長歷史,從7000年前人類文明的原初之時,埃及文明就已在非洲北部孕育而生,而后歷經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奧斯曼時代……從來沒有哪本書以全景圖式的方式,帶領讀者縱覽埃及7000年的歷史,直到本書的出現,深刻、簡明、充滿洞見地講述了這一切。縱覽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能與埃及歷史的古老、豐富與多樣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學者們往往傾向于把埃及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史前時代、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中世紀伊斯蘭時代、奧斯曼帝國時代和現代,所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幅全景圖來研究。本書文筆行云流水、內容嚴謹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廣度,生動地講述了關于埃及上下數千年的廣博歷史,帶領讀者穿越埃及歷史的長廊,從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作者將目光投向一些核心問題,例如怎樣用整體視角來看待埃及歷史,西方又是如何通過直接接觸和學術視角來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埃及)杰森·湯普森 ·世界史 ·27.8萬字
本書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和歷史及其關系的有關思想和理論,以長期以來的地理學思想方法及其歷史研究為基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在前續有關著作和論文等基礎上,完成《地理學思想史——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長表》。該書系統研究和闡述了從“公元前25世紀之前”到“公元21世紀以來”,以世界地理學發展為背景、以中國地理學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長表。本書是地理學學術著作,也可以用于地理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有關課程如“地理科學導論”“地理學思想方法”等的教學及其研究。
潘玉君 鄭度 楊勤業等 ·史學理論 ·46.7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了晚明史家明史考據的若干重要問題,主要以王世貞、錢謙益、潘檉章的明史考據成果為核心,并將對明史考據有重要貢獻的焦竑、張朝瑞、朱國楨、徐學謨等史家的著作列入其中,為考據學于明中后期興起補充另一種解釋思路。同時綜合考察了明代的明史考據成果,全面分析、總結了明人的明史考據成就。
余茜 ·中國史 ·25.4萬字
抗日戰爭時期,霍亂菌是日軍細菌戰部隊使用最廣泛的細菌武器之一。侵華日軍的霍亂細菌戰是造成中國抗戰時期霍亂大流行的重要根源,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必須加以揭露。本書第一章概述了世界各地以及抗戰前中國的霍亂流行歷史;第二章考察侵華日軍的霍亂菌武器化研究活動;第三章考察侵華日軍1937—1941年的霍亂細菌戰試驗和作戰方法技術的形成;第四章至第六章逐年考察1942—1945年日軍在華霍亂細菌戰情況;第七章從總體上討論日軍霍亂細菌戰的特點、規律與后果、危害,為繼續深入研討日軍細菌戰史提供參考。本書認為,1938—1945年,侵華日軍進行了20余次霍亂細菌戰活動,攻擊范圍涉及20個省市,造成數十萬中國人民受害,其中至少有16萬人死于日軍霍亂細菌戰。本書是對侵華日軍霍亂細菌戰的系統考察,對于研究和探討中國的霍亂流行與日軍細菌戰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羅運勝 ·中國史 ·12.2萬字
本書從水患研究入手,以城市變遷問題為主線,圍繞黃河水患對下游地區城市變遷的影響及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這個主題,系統地探討明清時期在水患頻仍、生態環境改變的背景下,下游城市衰落與再生以及格局演變、重心轉移過程及其內在原因。本書運用歷史地理學、城市史學、災害史學、生態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系統地梳理了黃河災害史料,對明清時期黃河史志、下游省市縣地方志、文編、檔案、各類調查資料等做了較為全面的搜集與整理;并運用田野調查法,發掘第一手資料,將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整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結合起來;借鑒歷史地圖法,利用河道圖、測量圖和城址圖資料,研究了黃河水文與水患、黃河水患與城市形態變遷、黃河水患與城市經濟變遷、黃河水患與城市社會變遷等問題,力求準確地反映研究對象在空間上或時間上的分布狀態與變動趨勢,以期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為更加合理地保護和利用黃河,為保護黃河下游城市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于云洪 李法杰 ·歷史地理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