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探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孫祚民先生30余年來致力于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研究的論文結集。全書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論文幾十篇。孫祚民先生是中國農民戰爭史的專家,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也有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從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發表有關民族關系史方面的論文數十篇,涉及民族關系史問題的各個方面。本書就是其中部分論文的結集。
孫祚民 ·史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面向專業研究者與大眾的綜合性學術著作,旨在回顧、總結甲骨文發現120年來有關甲骨文基本知識、甲骨文與商代文明和殷墟及周原甲骨文的發現發掘以及幾代學人的研究探索、繼承弘揚、開拓創新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作者歷數甲骨學在政府的支持下,甲骨文研究成果逐漸普及化、大眾化,甲骨實物與甲骨書法逐漸走進人民大眾,進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甲骨學然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問,開始了政府推動下的甲骨學全面深入發展與弘揚的新階段。
王宇信 (韓)具隆會 ·文物考古 ·38.3萬字
我們講歷史,無非還是講人,所以講上古史,也是從人開始講。人是從何而來的?古時代的人根本無法解釋,于是便出現了創世神造人、造世界的說法。西方有上帝,而地處東方的我們,也有盤古、女媧。產生這種創世神神化的時代,即便還沒有發明文字,也必然有了語言,以及簡單的社會組織。但是人而為人,大約是從猴子變來的。猴子是不會編出一個神化,并將其口口相傳于后世的。所以,當人剛開始為人的時候,是沒有那些神化的。既然沒有神話作為參考,自然也就修不可能會有史料。但是我們依然要講上古史,而且還要講清楚,這就要用到考古學了。
班惠英 ·中國史 ·10.4萬字
本書對19世紀中期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托馬斯·麥考萊的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和全面的研究。從歷史本體論和認識論兩個角度重點考察麥考萊的輝格歷史觀、輝格史學觀,闡釋其社會史觀、帝國觀、浪漫主義史學思想和功利主義史觀,并總結了麥考萊史學的多方面影響。
劉志來 ·史學理論 ·20.4萬字
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后,得到國際社會眾多民間援華組織的支持,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有中國人民“在西半球最忠實朋友”之稱的英國援華會。援華會成立于1937年9月,不僅在英國國內掀起援華抗日的高潮,而且搭建起國際合作援華的平臺,使英國一度成為世界援華運動中心。本書基于豐富的史料考察了援華會的成立、發展和退出歷史舞臺的全過程,分析了援華會早期蓬勃發展和后期逐漸衰落的原因。對援華會的歷史貢獻和局限性也有所討論,為理解國際社會民間組織的援華運動提供了新視角。
范秀云 ·中國史 ·24.8萬字
前秦滅前燕后,又相繼滅前涼、代,統一北方。淝水之戰,前秦慘敗。慕容垂趁機借故脫離苻堅,留在關東,起兵復國,定都中山,史稱后燕。參合陂之戰后,慕容垂病死,拓跋魏大舉南下中原,慕容寶棄中山退守龍城。后燕在龍城經慕容寶、慕容盛,最后亡于慕容熙。本書分通史、典志、傳記、考異、圖表、大事編年六部分,力圖對后燕歷史做一較全面的介紹。
田立坤 ·中國史 ·17.7萬字
歷史是承載民族文化密碼的不朽碑文。也正是歷史才能夠塑造獨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點,比如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語言及文化傳統等。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發展前行首先取決于對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對友好國家的歷史認知則能夠拉近民心,鞏固國家間的關系。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所說:“欲縱觀當下且極目未來,必要回首審視過去。”本書引用最具說服力的史料和公認的通理,從不同角度剖析史實,展現了哈薩克斯坦古往今來的歷史精華。本書將有助于中國專家和讀者更好地了解哈薩克斯坦,并以不同于以往的固有觀念和看法的新視角去眺和感悟哈薩克斯坦的歷史。
(哈)坎·格奧爾吉·瓦西利耶維奇 ·世界史 ·26.2萬字
英國的成就讓人驚羨、英國的衰落讓人感嘆,研讀英國歷史,也許你會找到英國興衰的答案。
郭方主編 ·普及讀物 ·42字
本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史地理學的進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介紹,并展望了歷史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之前出版的眾多歷史地理學的綜述不同,本書雖然也強調了歷史地理學建國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曾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還著重分析了目前歷史地理學學科整體上存在的問題,即由于歷史地理學在學科屬性上屬于地理學,但在教育部的學科分類中又屬于歷史學,這種學科歸屬上矛盾狀態對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且近年來,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日益拓展,而歷史學逐漸從考據走向解釋,但歷史地理學未能跟上兩者發展,因此在兩者中都日益邊緣化,面對這樣的窘境,今后歷史地理學必須對研究方法和學科目的重新進行審視。
成一農 ·歷史地理 ·21.8萬字
本書所考察的是唐宋鄉村控制問題和宋代鄉村農戶問題。作者意在從鄉村社會的政治結構切入,研究唐宋的轉型,或者唐宋的變革。作者對此問題的討論并未循著以往的形式化思維,而是深入普通農戶的社會生活史中間,通過感性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來認識這個變化時代發生的事件與歷史意義。
谷更有 ·中國史 ·22.8萬字
《近代史資料》總146號共收錄近代史原始資料五篇,即《徐廣縉致葉名琛信札輯錄》、《儀若日記(二)》、《歐洲觀戰報告》、《旅行長安日記》、《陸征祥致劉符誠手札(二)》。其中《徐廣縉致葉名琛信札輯錄》為徐廣縉擔任兩廣總督時與廣東巡撫葉名琛的信札,反映了道光末、咸豐初清軍在兩廣鎮壓農民起義的情況。《儀若日記》為清末外務部大臣鄒嘉來的日記,詳細記錄了晚清政局、以及京官的日常生活。《陸征祥致劉符誠手札(二)》收錄陸征祥1936年至1948年間致劉符誠的220余通手札,不僅反映了陸征祥晚年生活狀況,也披露了他與許景澄的交往、北洋政壇舊人的行跡等內容,對全面了解和認識陸征祥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編 ·中國史 ·16.5萬字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辦,劉新成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劉新成主編 ·世界史 ·19.9萬字
本書系統地收集整理了散見于各種檔案、日記、年譜、文集、報刊等文獻中有關袁世凱與各方的函電,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與研究。如實展示了袁世凱在辛壬鼎革之際的政治、軍事謀劃及其與各方的聯系,客觀展示了辛亥革命期間政治力量的分化組合、個人的榮辱浮沉。充分梳理了袁世凱政治威望的重塑、非袁莫屬環境的形成,其南北議和、清帝退位、“五族共和”等重大歷史問題上的抉擇,民國初建的戮力和用心等。入情入理地探討了各個政治派系在政治風云變幻中態度變化的脈絡,客觀真實地再現了辛亥革命期間個人、家國與社會互動的真實場景。
丁健 ·史料典籍 ·30.5萬字
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與詞訟文書是研究元代法律制度的重要一手材料。本書共收錄了中國、俄羅斯、英國收藏的307個編號的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與詞訟文書,糾正了以往錄文中的部分錯訛之處,以期為學界提供一個相對準確且完整的本子。對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文書的考釋研究,不僅可以一睹《大元通制》《至正條格》等元刊本與今本之異同,還可以了解元代基層審判中沿用古律、重視詔敕的特點。對黑水城出土元代詞訟文書中術語、訴訟審判、職官機構、罪案的研究,則是在直接揭示元代基層訴訟與審判程序的同時,也為研究元代基層職官制度史、社會生活史等內容提供新的線索。
張笑峰 ·文物考古 ·13.5萬字
從《漢書》初設《五行志》,直至《清史稿》,中國古代正史中有18部正史含“五行志”(或與“五行志”性質類同的志書)。千余年間正史“五行志”的撰述綿延不絕,成為一種值得注意的史學現象。其中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正史《宋書》《南齊書》《魏書》等包含的“五行志”內容豐富,容納大量歷史信息,生動反映了當時社會與政治的變化。本書通過研究發現,五行諸志的書寫方式怪異,充斥著種種非理性主義的因素,但在這些表象的背后則反映了現實的政治斗爭,折射出該時代的“自然災害等問題。這種“怪異”書寫,其實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胡祥琴 ·史學理論 ·16.9萬字
作為第一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第一次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第一次確定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分期,第一次確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標志,第一次明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理由。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歷史線索,探索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探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價值及藝術成就。《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牢牢把握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最突出的規律——與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有最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中國當代文化嬗變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百姓心靈欲望變化的歷史,是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變化的歷史。
邱紹雄 ·專業史 ·31萬字
本書是一本專門研究侵華日軍駐廣州“波”8604部隊在中國南方諸省進行各類細菌作戰犯下累累罪行的歷史學術著作,內容涵蓋了“波”8604部隊自成立至解散這7年間進行各類細菌研究、實施多種細菌作戰等大量歷史事實;也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半個多世紀中日兩國學界對“波”8604部隊的學術研究。本書是第一本專門研究“波”8604部隊實施細菌戰罪惡的規范的學術性著作,內容嚴肅,邏輯嚴謹,結構完整,史料更為充實、可靠。書中不少內容是首次披露的有關“波”8604部隊實施細菌戰的新罪行,對研究侵華日軍在中國南方諸省進行細菌戰具有不可或缺的學術意義。
曹衛平 ·中國史 ·17.5萬字
《一說春秋之谷雨》為《一說春秋》叢書的第二本,主要講述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664年之間的春秋故事。本叢書以《春秋》為基礎,以《史記》和《國語》作為主要補充,同時,參考其他數十部相關書籍撰寫而成。與其他《春秋》白話本不同,《一說春秋》叢書在原有史料的基礎上,補充了歷法、禮法、制度、人物關系等背景信息,將春秋的事件片段前后串聯,并在大量史料基礎上形成觀點及判斷,以方便讀者更為清晰地了解這段歷史。“一說春秋”最初為音頻節目,經過重新整理、修正、補充,最終形成目前的《一說春秋》叢書。書中每章均包含原音頻節目的二維碼,可以相互參照閱讀。《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其文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有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之稱。先秦的六經、漢初的五經、后漢三國的七經、唐代的十二經、南宋以下的十三經,皆有《春秋》的身影。
李明 ·中國史 ·13萬字
第13卷在時間上涵蓋公元4世紀,從337年君士坦丁之死到5世紀初,終結于425年前后狄奧多西二世(408~450年)的統治時期。在這一時段,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時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還有當時人和下一代人所見的378年羅馬軍隊被哥特人在哈德良堡打得慘敗,410年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劫掠羅馬城,這是羅馬帝國西部解體的第一階段。隨著狄奧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統治的開始,出現了更有特點的東部治理方式。其治理能力以都城的急劇擴張為基礎,在6世紀靠著東羅馬查士丁尼的能量發起了一場“重新征服”西部的戰爭。這一發展最關鍵的是東部能夠避免當時西部所遭遇的分裂,本卷有幾章涉及公元400年前后在君士坦丁堡所發生的事。到這一時期結束蠻族已在西部定居;430年汪達爾人從西班牙跨海進入北非,能夠攻打奧古斯丁的家鄉希波城。狄奧多西二世的長期統治是一個文官治理、市井繁榮的時期。
(英)埃夫里爾·卡梅倫 (英)彼得·加恩西 ·世界史 ·72萬字
《孫中山與日本關系人名錄》日文版以“廣泛收集、簡明扼要”為原則,對與孫中山相關的一些日本著名人物,主要擇錄其相關事跡,對于一般辭典未見收錄的人物,則盡量詳細,內容上也以與孫中山的關系為重點。該書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的一項成果,是三十年來日本學術界在孫中山研究方面一項引人注目的成果。該書2011年11月發行第一版,2012年發行增訂版,2014年又發行了增訂版的附錄。本書是對中日兩國學術界豐碩成果的一個回應,可以為兩國孫中山研究的更加深入發展提供基礎資料。本書由孫文記念館組織編輯。編寫者及參與協助收集資料總共八九十人,其中多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老中青學者,如山田辰雄、狹間直樹、久保田文次等,都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術權威、著名老學者(皆八十余歲),該書中譯本的出版,必將在日本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對于中日民間友好也會是一道亮麗風景。
孫文記念館編 ·史料典籍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