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沖擊波
1945年8月6日,一枚被稱作“小男孩”的原子彈從一架美國飛機上投向日本廣島。這一天,這個擁有30萬人口的繁榮都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火焰風暴,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建筑物被焚毀,繁華街市灰飛煙滅。但是,這不是戰(zhàn)爭的句點,而是原子時代可怕的黎明。由此過后,引發(fā)了數(shù)十年的偏執(zhí)、猜忌,以及對人類自我毀滅的終極恐懼,沖擊波至今仍未停息。在《核爆沖擊波》中,杰出導演史蒂芬·沃克全景式再現(xiàn)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前驚心動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的18小時。這是一部直接而危險的戲劇,沃克將歷史化為窒息的心跳,以電影鏡頭般的敘事,客觀呈現(xiàn)科技、軍事與平民命運的驚天碰撞。你將穿越在參與研發(fā)原子彈的科學家、轟炸機機組成員與日本軍民的記憶之間,與書中人物一起,經(jīng)歷核爆前的那漫長的30分鐘,3分鐘,45秒,并與幸存者一起見證爆炸后的慘狀: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體、橫掃一切的火焰風暴、全身被燒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核爆沖擊波》不是講述歷史,而是帶你走進歷史,親歷世界改變前的一瞬。這段歷史必須被重述,這樣它帶來的可怕教訓永遠不會被忘記。
·19.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