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何炳松有鑒于中國傳統史學之弊端,“介紹西洋新之通史義例”而作。《通史新義》分上、下二編,上編用十章的篇幅論述社會史料研究法,系統討論史料考訂與事實編比的理論與應用;下編闡述社會史研究法,詳解社會通史之著作法及相關問題。何炳松在引介西方歷史學理論的同時,注意結合中國傳統的史學研究方法,對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編纂的原則進行重新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論體系。
何炳松 ·普及讀物 ·11.7萬字
《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將追溯文徵明的成長經歷,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貞等名流雅士前后輝映的時代成為藝術巨人,同時也關注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城中各階層民眾的關系,探討15世紀、16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給16世紀乃至之后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周文翰 ·歷史地理 ·13.6萬字
《2019藝術高考音樂考試視唱巧練視唱基礎教程》將視唱類學習內容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編寫,讓學習者在沒有相關基礎的情況下學習了解各個知識要點。《2019藝術高考音樂考試視唱巧練視唱基礎教程》內容主要有識譜、無升降號的自然大小調和其他調式音程、基本音符、休止符和節拍等,并分為基礎篇、提高篇、實戰篇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中的每個課時都按照一定的內容進行設計。此外,每個章節后面都有配套測試,學生可結合自身掌握學習情況,根據課程設計的難易程度有選擇的開始學習。
邢瑩 ·世界史 ·6728字
本書是一部真實的新方志編修史,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方志編修的經驗總結,堪稱銀川市20多年來修志的實錄、全史、通鑒和珍貴的檔案,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實用性和存史、咨詢的價值。
《銀川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14.6萬字
有人說近代日本是從“黑船來航”開始的,這也是大眾有所接觸但是了解不深的一個話題,本書就從“黑船來航”帶給日本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黑船帶來能源革命,日本由此開始走向近代化。其后,由國家主導,科技振興所帶來的“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經濟增長、國際競爭”等目標,使得國民團結一致的總動員體制持續了150年。其間,日本科技何以取得“井噴”式成就?為此又付出了哪些慘重的代價?成也科技,敗也科技。從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的科學技術逐漸走向*,露出破綻。這是想了解日本科技的之書,也是發人深省的一冊書。
(日)山本義隆 ·世界史 ·15.9萬字
本書是《三十年戰爭史(1618—1648):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法蘭西王國大陸霸權的建成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確立》的姊妹篇,講述了改變英格蘭歷史走向的重大歷史事件——清教徒革命——發生、發展、高潮、逆轉、結束的全過程,比較深入地解讀了三十年戰爭引發英格蘭清教徒革命的傳導機制,全面講述了王室與議會爭奪權力、王室與議會矛盾激化、王室與議會爆發戰爭、王權覆滅與護國公時期、議會與王室妥協、王權復辟、查理二世時代及光榮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
(英)塞繆爾·羅森·加德納 ·世界史 ·11.5萬字
《細讀秦亡漢興》一書作者以全景視角結合關鍵人物,完整復原了從秦始皇晚年到群雄起義推翻大秦,再到楚漢相爭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那個風云時代。作者的敘述既有精彩的宏觀敘事,也有獨到的細致分析,并通過生動的文筆,為讀者詳盡道出秦漢王朝更替的歷史啟示。
晏建懷 ·中國史 ·15.6萬字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共計10本26卷。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民國時期寧夏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中所寫事件均由當事人和事件經歷者、知情者提供,史料來源可靠,所記事件詳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寧夏的狀況。全書時間脈絡清晰,時代主題鮮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7.6萬字
本書對漢武帝晚年政治發生重大轉向的史學定論,提出質疑。從史源學研究和新史學的思路出發,論述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據的史料《漢武故事》等存在嚴重問題,認為漢武帝晚年并沒有司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線轉變,指出《通鑒》不能作為研治秦漢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書是一個案式的史學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讀者史料的準確性是歷史著作立論的基礎。
辛德勇 ·中國史 ·6.4萬字
凡能在春秋留下姓名的人,都抱有相似的觀念——只有不走尋常路,才有自己的路可走。本是天之嬌女的驪姬,卻被迫嫁與殺父仇人,且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如何參與權利之爭。“晉國流浪團”團長重耳,挨過白眼吃過土,不拋棄不放棄,終上演“王者歸來”的戲碼!殺熟能手晉獻公,帶著士為創下“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的最佳個人戰績,為晉國霸業奠定堅實基礎。不肯穩定窮著的放牛郎百里奚,吃掉家中唯一的下蛋母雞后,毅然踏上艱險狗血的漫漫求職路。
小馬連環 ·中國史 ·16萬字
乾隆帝把一個朝代推向了巔峰,刷新了兩項中國封建帝王的記錄:壽命長、掌權久。然而,乾隆帝又飽受爭議,在幾十年的施政生涯中,毀譽交織。本書共分九章,從乾隆帝的順利即位開始寫起,到其陵墓被盜為止。著重寫了他在位期間的一些重要事件、舉措及相關人物,如執政初年為鞏固皇權所做的努力,整治官場貪腐,平準、定回、安藏,木蘭秋彌、東尋、西游、下江南,與和珅的關系,后宮囧事等。全書以史為據,正本清源,為廣大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乾隆帝。
李寅 ·普及讀物 ·15.1萬字
公元前兩干紀起,雅利安人的一支開始從中亞向里海南岸遷徙,而后在伊朗高原扎根發展,最終建立了世界歷史上最強有力的文明之一:波斯帝國。此后數千年,由居魯士大帝一手打造的波斯帝國雖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在這片土地上崛起的其他王朝卻深受波斯帝國的影響。得益于一次又一次地回溯歷史,伊朗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屹立于動蕩的中東地區。“波斯”這一名稱所呈現的畫面是浪漫,是精致花園中的玫瑰與夜鶯,是閃爍著珠寶般絢麗色彩的地毯,是詩歌與動人的音樂;而談到伊朗,畫面則轉變為皺著眉頭的宗教老師,黑色的石油,黑色面紗之下的面容……看似矛盾的兩幅畫面,卻在同一片土地上交織纏繞,使伊朗(波斯)成為中東最為獨特的存在。
(英)喬弗里·帕克等 ·世界史 ·10.5萬字
本書為“人與經典文庫”叢書之一。《史記》在中國史學和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書作者王令樾,臺灣輔仁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幼承家學,精于《史記》《漢書》、中國歷代古文駢文、漢代緯學等的研究,他深入淺出地對《史記》的體例、主旨,司馬遷的家世、學問背景以及人生經歷等進行了講解,并精心選擇了多個篇章進行詳細解讀,以期讓讀者走進《史記》的歷史世界,知曉《史記》的要點,了解其精妙所在,有助于讀者深入了解《史記》的成書經過以及《史記》本身的價值,領略到《史記》之雅健宏深,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優秀通識讀物。
王令樾 ·史家名著 ·18.8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8.6萬字
本書將孫中山視作以科學為自己思想和行為基礎的“科學人”,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科學”在中國的傳入、翻譯、普及、應用等用度,詳細探討了孫中山這科學觀的形成過程,及其核心為“生之哲學”的思想以“科學”為橋梁深入的過程。
(日)武上真理子 ·中國史 ·12.3萬字
世界史是一片汪洋,與人類相關的一切都可以匯入其中,而說謊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或為保護自己,或為達成目的。人性古今相通,中外無別。本書以微小的視角切入,從“謊言”這一奇特角度審視歷史。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波斯帝國,到近現代的切爾諾貝利災難,視野遍及全球,涵蓋兩千多年的時間長河。作者講述的案例中,有引發沖突與戰爭的偽造文件,如神秘的《君士坦丁贈禮》和《彼得大帝遺囑》,也有大規模的媒體粉飾,如英國的布爾戰爭時期的集中營,法國的德雷福斯事件。當然,在這些謊言之中也不乏“冤案”,如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黑暗傳說和對中國女皇武則天的妖魔化。作者犀利地指出,在一代一代人講述歷史的過程中,不少屬于小說的離奇內容變成“歷史事實”取代了真相,甚至還有一些謊言,深刻地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作者截取了五個時代,古代世界、中世紀、近代、19世紀與20世紀,分別選取其中神秘且影響廣泛的歷史流言與迷案,將它們一一拆解,揭示謊言如何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有力推手,背后的說謊者又有著怎樣的動機與陰謀。
(英)娜塔莎·蒂德 ·世界史 ·12.8萬字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收錄作者已刊論文結集,內容涉及經濟、政治、司法、國防科技等方面。它首先填補了明史研究、尤其是明朝宦官史研究的一些空缺;其次,在對明代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作出補充,提出自己新的看法;第三,鉤沉索引,介紹了鮮為人知的兩本重要史籍《辭》和《神器譜》。
杜婉言 ·中國史 ·19.2萬字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不是為讀者介紹干巴巴的歷史事件和知識點,而是發掘中國歷史背后的深層邏輯,提供一套嶄新的讀懂中國歷史的認知方法。系列共4輯13冊,全景呈現“中國”這個獨特而頑強的生命體的演進。第5冊《危機與考驗》緊緊圍繞東漢帝國的獨特運作方式展開論述,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從秦漢到隋唐之間的過渡有著有趣的歷史演進模式,你會看到:東漢和西漢雖然都是“漢”,但東漢政權的基礎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勢力在朝廷上反復拼殺,最終瓦解了漢帝國;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東漢找到源頭,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為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因實行屯田而來的強勢權力;王充是一位很特別的思想家,無意中成了漢代儒學向魏晉玄學轉變的關鍵人物……
楊照 ·普及讀物 ·14.9萬字
我國古代乞丐的歷史,幾乎與文明社會同時開始。雖然乞丐是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不為歷代的統治階級所重視,很少被載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筆記小說、地方志以及民間的傳說中卻留下了許多關于乞丐的記載。從這些分散的但又寶貴的記載當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幅幅紛紜復雜、色彩斑斕的乞丐畫面,上至帝王將相、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都被囊括在這一行乞的畫面之中,無一幸免,不由得發人深思。雖然這個社會群體屬于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不為統治者所重視,但是他們卻始終活動在每個朝代的各個角落,成為不可回避的一種社會現象。《中國古代的乞丐》旨在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將這一群體產生的原因,其人員構成、行乞方式、丐幫組織以及歷代統治者對乞丐的政策做一系統的梳理和分析,以期為讀者了解這一群體提供某些有意義的借鑒。
岑大利 高永建 ·中國史 ·12.7萬字
本書之前出版過,這一版是修訂版。主要是在中國近現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大背景下,以陜西為歷史平臺,論述了宋慶齡與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基礎上的相識、共進、以及她與陜西愛國人士的交往,特別是與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還具體論述了宋慶齡與陜西籍的革命人士在近現代革命中共進和她對陜西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思考。同時,闡釋了宋慶齡可貴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質,以及她在同中國共產黨的交往與合作中,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終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歷程。
馮在才 徐萬發 ·中國史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