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毛主席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毛澤東愛讀史,也最善于讀史,他在歷史中讀出了大學問,讀出了大智慧,更讀出了中國革命,讀出了豪情壯志,本書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眼光來讀史,以思想家的深邃來考問歷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來透析歷史,當然也是以詩人的激情來感受歷史。毛澤東追溯了人類的歷史,俯瞰了興亡成敗,獲得了經驗教訓,表現了革命理想,這就是毛澤東對歷史、對革命、對人生的總結!這就是毛澤東讀史的大智慧,大學問!
冷成金編著 ·隨筆 ·31.5萬字
關于日本投降,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些流行觀點:日本投降是“屈原”(美國原子彈)和“蘇武”(蘇聯紅軍)之功;日本敗于美國,并沒有敗于中國;日本投降是“有條件”的,并非“無條件”;日本并沒有投降等。這些說法不僅在當時即已存在,甚至今天仍有流行,不僅為外國人所接受,甚至為我國人所默認。但如果這些觀點成立的話,那么1945年日軍向中國一次次俯首屈膝、呈遞降書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陳占彪 ·中國史 ·31.5萬字
禮樂文化深度塑造了古代中國的社會結構、生活形態和精神世界,是華夏文明的根本標志和傳統教化的重要形式。《禮記》因其薈萃早期儒家禮樂釋義文獻,全方位論析禮樂之本原、本質、結構、特性、功能與意義,成為理解禮樂文化精神的核心經典。本書致力于回歸傳統經學詮釋思路,化用章句、義疏等解經體裁,通過對《禮記》的精細解讀,勾勒儒家禮樂政教思想之全貌,闡揚其理論特質和精神價值。作者首先系統疏解《禮記》通論部文獻,以考察儒家對禮樂文化之形上哲理根基、價值觀念系統、社會政治理想和生命意義追求的理論詮表,闡發其一天人、本性情、合外內、通物我、協文質、尚中和的思想主旨;其次,對《禮記》禮儀釋義專論進行闡釋,集中呈現儒家對冠、昏、喪、祭、鄉、射等禮儀之情感內蘊、象征意義和政教功能的深刻理解;最后,以《樂記》為本詮解儒家樂論,推明禮樂同源、相成互補之義,探析樂何以成為古典教化的終極形式和儒家德性人格、生活理想的最高表征。
張樹業 ·地方史志 ·31.5萬字
《呂著中國近代史》分為五個部分,包括《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國近百年史概說》《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和《日俄戰爭》。前三個部分內容基本上一致,都是就同一內容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講義集結而成。后兩部分則是就前一部分在某些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詳解。本書寫作范圍廣博,取精用弘,多有獨到之處,敘述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對一般讀者熟悉中國近代史能起到非常積極的效果。
呂思勉 ·史家名著 ·31.5萬字
本書以政治生態與制度實踐為路徑,聚焦清代捐納與國家治理之復雜關系,深描捐納作為朝廷的錢袋子、士紳晉升的新梯子和滿漢勢力對抗的新場子,在特定的政局中千變萬化、波譎云詭的諸種圖景,進而勾勒捐納和科舉等新場域中滿漢雙方“隱形對抗”的演變歷程和內在邏輯,探析清代滿漢對抗最終走向“制度性溶解”的內在理路和深層機制,總結清代國家治理中技術、制度和文化的多重經驗。
吳四伍 ·史學理論 ·31.5萬字
出其不意、大膽穿插、斷其后路、分進合圍、貼身近戰、速戰速決……這是一個個威震敵膽的戰術手段;口袋陣、掏心戰、奇襲戰、運動戰、心理戰……這又是一個個刁鉆狠辣的戰斗類型……所有這一切,都是出自特種作戰的一個個經典戰例。
崔佳 ·普及讀物 ·31.5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史鑫鑫 菅先鋒 ·中國史 ·31.4萬字
《歐洲的擴張1415—1789》是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威爾伯·科爾特斯·阿博特所著世界史重磅力作,全景呈現了15世紀至18世紀歐洲現代文明的誕生與擴張,精彩講述了現代歐洲興起的多維歷史,揭示塑造現代世界的核心力量。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從地理大發現到海外殖民,從民族國家興起到資產階級革命,持續四百年的歐洲擴張運動開創了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范式,深刻影響了現代世界的形成。伴隨這場運動所帶來的“進步”,分割世界的各類屏障被打破,現代文明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世界。這是一部歐洲擴張史,也是一部現代世界形成史。
(美)威爾伯·科爾特斯·阿博特 ·世界史 ·31.4萬字
本書收錄了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陸征祥與親朋故友往來的700余通手札。陸征祥與清末民初時期各界人物的交往在書簡中留有不少痕跡,如其與顧維鈞、王正廷、林森、黃郛、張群、馬相伯等人的通信。其中數量最為集中、史料價值最為突出的是陸與其契弟劉符誠的往來手札,這批書信開始自1932年,直至1948年11月18日陸征祥“最后筆跡”,詳細記錄了陸征祥晚年的思想、信仰、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況,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內外的政局、社會民情。
李學通主編 ·史料典籍 ·31.4萬字
本書在16世紀整個歐洲天主教與新教勢力進行激烈斗爭的大背景下,對1588年發生在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著名海戰進行了精彩描寫,作者將豐富學識、清湛文筆以及精致的謀篇布局完美地融為了一體,使本書至今仍是關于這個主題的經典著作。全書以蘇格蘭瑪麗女王受刑開篇,精彩記述了英格蘭、西班牙、法國、尼德蘭、教皇國等多方勢力相繼做出的回應,清楚交代了各國盤根錯節的外交關系以及復雜微妙的政治局勢,最終聚焦在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內展開的一系列海戰,刻畫了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法國國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海盜德雷克、無敵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公爵等性格鮮明的人物。
(美)加勒特·馬丁利 ·普及讀物 ·31.4萬字
本套書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間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經典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鑒》等)為基礎,以時間為經度,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事件為緯度,采用幽默詼諧的敘述方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士人布衣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是一部白話正說唐朝大歷史的作品。該套書首版自上市以來暢銷五余年,深受讀者喜愛。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1.4萬字
從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到1904年立憲呼聲高漲,近代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關鍵的轉折時期。十年間內憂外患頻仍,導致清廷朝局波動,政潮迭起,這個時期深受慈禧寵信的滿洲權貴榮祿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書通過研究和剖析這個時期榮祿的復雜表現,對了解清末政治的變遷和走向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馬忠文 ·普及讀物 ·31.4萬字
本書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文化學、政治學、傳播學、文藝學等理論引入俄國史研究中,使用檔案、報刊、回憶錄、文藝作品、影像史料等多樣化文獻,綜合俄文、中文和英文等多語種材料,對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進行歷時態和共時態的考察。縱觀俄羅斯自公元862年諾夫哥羅德建立以來至今的1100余年歷史,帝國的訴求貫穿始終,帝國的影子伴隨左右,帝國的形象毀譽并存。
張建華 ·世界史 ·31.4萬字
《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研究》的最終成果,共8卷,包括:《利比亞史》《埃及史》《阿爾及利亞史》《摩洛哥史》《突尼斯史》《蘇丹史》《索馬里、吉布提、科摩羅史》《毛里塔尼亞史》。本書是《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之《利比亞史》,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比較全面反映利比亞自古迄今的通史性著作。全書分8章,涉及利比亞古代文明的歷史交往、卡拉曼利王朝的興衰、奧斯曼帝國占領下的利比亞、意大利殖民時期的利比亞、利比亞聯合王國的興衰、卡扎菲治理下的利比亞、后冷戰時代的利比亞等內容,梳理了利比亞通史的脈絡演進和基本問題。
王鐵錚主編 ·世界史 ·31.4萬字
韓志斌等 ·世界史 ·31.4萬字
《東莞清溪客家民俗》是“東莞市博物館叢書”中的一種,是一本調查東莞地區清溪鎮的客家風俗習慣的研究性著作。是書通過實地調查、采訪耆老、查閱文獻等方式,對東莞清溪鎮客家群體傳統的飲食、婚姻、生育、信仰、喪葬等習慣及傳統節日、家居等做了系統的調查,并對這些習俗的來源、形成過程、影響因素等做了比較細致深入的剖析,是一本反映地區性民俗的客家文化著作。
張振江 麥淑賢 ·歷史地理 ·31.4萬字
本志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反映榆林市發展改革史實,力求達到思想性、資料性、科學性的統一。上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下限至2015年底,大事記和個別章節涉及到2016年。本志重點記述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后榆林發展改革的情況,設大事記編,主要記述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點工程、主要領導變化、機構變化及其他可資借鑒的事件,用語體文記述,語言力求簡潔、明快、嚴謹、樸實,以志為主,有記、傳、錄、圖、表等,力求圖文并茂,篇目有六編近40余萬字。
榆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地方史志 ·31.4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南北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劉裕篡晉到元嘉之治,從鐘離之戰到侯景之亂,從孝文帝改革到楊堅稱帝,精彩演繹近二百年南北朝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4萬字
馬來西亞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在東盟國家中位于前列,1997年金融危機前曾被譽為“亞洲第五小龍”。馬來西亞奉行獨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是東盟成員國之一。目前,中國與馬來西亞互為對方重要的貿易伙伴,雙向投資不斷增多。馬來西亞旅游資源豐富,歷史遺跡眾多,景色秀麗怡人,每年有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本書全面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國情概覽、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
駱永昆 馬燕冰 張學剛 ·世界史 ·31.4萬字
日本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文化內核超穩定而外表卻極易變化,讓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歷史的獨特性與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對東亞、乃至世界歷史走向的影響。本書從四個維度為讀者呈現了一部立體而豐富的日本歷史。第一部分從日本人獨特的性觀念切入,分析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獨特性;第二部分按時間順序,簡述從繩紋時代到明治維新的歷史,重點是分析日本為什么進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敗,對比日本歷史軌跡與中國的相似之處;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觀念以及歷史上的中日關系;第四部分則總結日本國民性的成因及特點。本書以多元視角與理解路徑,解答關于日本的困惑,也為認識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提供一個參照物。
張宏杰 ·世界史 ·3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