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來華學生漢語學習中的文化差異與適應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學習漢語的歐美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為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從總體上說,歐美學生對漢語教學普遍感到滿意,漢語水平和文化知識也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在具體的漢語學習過程中,歐美學生對漢語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風格以及中國師生的交際行為、語用習慣普遍感到陌生和不適。面對迥然不同的教育文化,這些學生往往表現出難于言表的文化詫異心理。而對我國漢語教師而言,他們也對這些學生在課內外表現出來的不適現象感到迷惑不解,有時甚至束手無策。歐美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有哪些文化差異沖突現象?導致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源是什么?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歐美學生的漢語學習行為的?我們應如何去幫助歐美學生消除文化差異對漢語學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對來華的歐美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文化差異現象展開了調查和研究。本研究拓展了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路向,豐富了第二語言教學和跨文化交際理論,同時也為提高我國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漢語教師應采用各種有效途徑來使歐美學生增強跨文化意識,使他們充分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其次,漢語教師應根據歐美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再次,漢語教師應引導歐美學生了解漢語教師的教學風格,幫助他們拓展自己的學習風格。最后,漢語教師應系統講解漢語語用文化知識,幫助歐美學生排除自身母語文化的干擾。同時,他們還應不斷地更正歐美學生的跨文化語用失誤行為,切實提高他們的跨文化語用能力。
·1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