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學中文學科講義研究
本書以“中文”(即“中國語言文學”,舊稱“中國文學”和“語言學”、“國文”等)學科為中心,研究民國大學的課程講義。全書包含兩大部分:前三章為講義本體和“講義現象”的基礎性研究,包括梳理講義線索、整理講義文本、探究講義生成和運行機制,解析其教育文化背景等;后三章以講義為途徑,鉤沉中文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某些事件遺存,考察民國大學中文學科教育及學術發展狀況。論述中,兩部分內容時有交叉,互為印證。本書既是對民國時期一類獨特教育現象--課程講義的集中考察,也是對一種重要的學科史、教育史資料的系統整理。以中文學科講義的搜集整理和“講義現象”的解析為基本內容,以考察中文學科史、學科教育為研究為總體方向,是本書的基本思路和努力實現的學術目標。此外,本書還希望借此研究實踐一種沉潛向下的歷史眼光和述史方式:擺脫既有學科體系構成的預設,通過梳理原始文本和事件細節接近歷史本來面目;以具體的要素的關聯為切入點,構筑生動、鮮活的場景,讓歷史進程的或一片段在切當的歷史語境和氛圍中飽滿呈現。
·20.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