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然拼讀+國際音標】以自然拼讀規律為核心,同時穿插國際音標。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英語發音及發音規律,從而為識記單詞打好基礎。【循序漸進語料豐富】從單個字母發音規律,一直到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學習難度由淺入深。列舉豐富的例詞及其拓展用法,幫助讀者全面掌握單詞用法。【真人視頻詳細講解】全書66條黃金拼讀法則,所有例詞、例句均配有真人視頻講解。全面激活讀者學習熱情,實現英語發音快速入門。
宋德偉編著 ·語言文字 ·4225字
本書以新版《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和《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為理論基礎,對黨政機關公文的格式要素、模板和案例進行了詳細解讀。全書共分為6章,主要內容包括黨政機關公文的特點與作用、黨政機關公文的分類、黨政機關公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要求、黨政機關公文的行文規則、黨政機關公文的擬制與辦理規定、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標準的解讀和格式要素編排的解讀,同時還對包含決議、決定在內的15種規范性黨政機關公文,以及包含條例、規定在內的13種常用公文寫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講解。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本書內容,本書在相應位置附有二維碼,不僅可以作為拓展閱讀的素材,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還能學習更多案例范文,為自己的公文寫作積累經驗。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即可進行查看。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的公文教材用書、相關教職人員的公文參考用書,也可用作各行各業人士學習公文的案頭工具用書。
岳海翔 ·語言文字 ·14.6萬字
通過指導大量中國師生的英文論文寫作和發表,筆者深入體會到在SCI英文寫作和發表上,大部分師生缺乏系統和專業的學術英語寫作和發表指導,導致所撰寫的英文論文距離國際高水平論文有明顯的差距,并且難以及時發表在SCI期刊上。
吳志根 ·語言文字 ·10.9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原名《勵耘學刊》(語言卷),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語言學類重要學術集刊。2005年創辦,每年2輯。本集刊主要刊載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精品成果,稿件具有前沿性和學術價值,或屬原創性理論,或為原始性資料,或者具有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刊已被遴選納入CSSCI集刊收錄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4.3萬字
寫小說讓你感到痛苦嗎?為了寫出完美的作品,你絞盡腦汁,瞻前顧后,以至于無從下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過多的思考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讓你錯過了創作的關鍵瞬間。對此,巴特勒認為,寫作不是一種理性活動,而是一種情感抒發。他提出了“夢空間”這一概念,認為它是創作真實而充滿靈感的小說的必要工具,并且給出了進入“夢空間”的方法。他認為小說創作要以“欲望”為指南,深入探尋人類的生存狀態,重新闡釋了“人類欲望”這一傳統的寫作工具。本書深入剖析了文學大師們的寫作思路和技巧,無論是寫作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作家,都能從中獲益。
(美)羅伯特·奧倫·巴特勒 ·語言文字 ·12.1萬字
本書以英國當代著名漢學家兼翻譯家霍克思為研究對象,對其中國典籍英譯實踐及其翻譯思想展開系統全面的研究。本書立足霍克思《楚辭》《杜詩初階》《紅樓夢》《柳毅與龍女》四部譯作,結合其漢學研究心得,將“翻譯家霍克思”置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還原其譯介活動的歷史語境,觀照其翻譯思想及翻譯實踐的價值和意義。本書綜合運用翻譯學、歷史學、哲學、文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對其譯介活動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察研究,探討他作為翻譯家在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方面的卓越貢獻。
張婷 ·語言文字 ·20.9萬字
《現代小說化讀》是王鼎鈞先生為有志于文學者所寫的路徑之書,從故事到故事來拆解小說的藝術,看小說如何產生小說,既有意規避了理論術語的晦澀難解,也有心保留了創造之法的趣味盎然。從魯迅、巴金、沈從文到徐志摩、林語堂、莫言,所選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卻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為從學習的角度看,小說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達方式。他擇選這些作品為樣本,看小說家如何排兵布陣、落子無悔;又另行以故事作推演,啟發讀者舉一反三、另辟蹊徑。如作者所言:“‘寫作’是有中生有,以范文樣本為教材,可以教也可以學。當然,學習者也不能止于范文樣本,他往往通過學習到達創作。”
王鼎鈞 ·語言文字 ·14.6萬字
《漢語詞匯語法耕耘集》收錄了馬真老師公開發表的論文40篇。大多是有關虛詞研究的,少部分關涉到語法、修辭研究以及漢語二語教學方面的。主要分了六個部分:先秦復音詞研究、虛詞研究論、具體虛詞研究、詞的釋義研究、語法、修辭研究、關于漢語二語教學。重點內容集中在第二、三部分,以舉例的方式來探討虛詞在句子中如何使用的問題,以及它們的具體語法意義等。虛詞研究是馬老師的研究方向,也是她現代漢語教學的重點。總體來說,文章的質量比較高。
馬真 ·語言文字 ·28.7萬字
本書分析總結迄今為止從語言角度對可疑佛經進行考辨研究的成果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展望。書稿正文分為四部分:(1)中古漢譯佛經考辨概貌。梳理中古早期漢譯佛經考辨、鑒別工作的緣起、對象、方法及原則,評述以往的相關成果。(2)東漢安世高譯經的考辨與鑒別。精選甄別、考辨題署東漢安世高譯、實則有問題的部分譯經論著,從語言的角度進行對比研究,推定題署安世高譯的可疑譯經的翻譯年代/譯者。(3)東漢支婁迦讖及康孟詳譯經的考辨與鑒別。精選甄別、考辨題署東漢支婁迦讖或等譯、實則有問題的部分譯經論著,從語言的角度進行考辨,先判定譯者是否為支婁迦讖或康孟詳,進而推定可疑譯者及翻譯年代。(4)三國、兩晉譯經的考辨與鑒別。精選甄別、考辨題署三國、兩晉譯師所譯的《舊雜譬喻經》《撰集百緣經》《阿育王經》等疑偽佛經的論著,從語言角度進行考辨,大致考訂其可能的譯者及翻譯年代。
方一新主編 ·語言文字 ·31.9萬字
本套教材由加拿大中文教師協會組織人員,根據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學漢語課程設置編寫而成,既反映中國文化的特點,也加入了加拿大地區的一些文化特征。教材每冊24課,每課設計有生詞、課文、注釋、補充詞語及練習等幾個部分。生詞,選取高頻詞,注重實用性;課文以對話為主,注重口語交際;注釋由簡到繁,突出漢法語言中差別較大的語言點,詳細說明。學完本套教材,海外學生能夠實現與中國人的正常交流。
于紅舉 ·語言文字 ·2614字
《高等學校語言文學教材系列:語言學理論與訓練》除緒論外共分九章,每章又分理論講解和技能訓練兩個部分。理論講解部分分別講授語言的本質,語言的結構要素(語音、語義、詞匯、語法)和記錄符號(文字),語言的使用(語用)和演變,以及語言學的發展簡史。既注重知識的基礎性,又兼顧內容的系統性。每章開頭都有教學提示,正文內容的關鍵術語標注英語對譯,每章之后附有建議閱讀文獻,以方便教與學,適應雙語教學以及讀者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需要。
安華林 ·語言文字 ·25.9萬字
確信副詞作為語言中典型的主觀成分,在語義語用方面表現出鮮明的特點。本書將整體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用特征描寫和語義地圖兩種方法全面展示了現代漢語中30多個常用確信副詞的語義-語用概貌。兩種研究方法都顯示確信范疇跟言據范疇、預期范疇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很多確信副詞由狀態、方式動詞虛化而來。其進一步虛化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程度高、強調的加強意義;二是讓步、補充、話語標記的弱化意義。確信副詞的使用往往跟說話人進行的論辯言語行為及所處的論辯會話情境有關。
張則順 ·語言文字 ·17.3萬字
本研究采用歷史-文本分析法,梳理澳大利亞建國以來的歷史文獻以及官方和非官方的語言政策文本,追溯特定情境中語言政策的歷史淵源。本研究擬回答下列問題:1.澳大利亞制定和實施國家語言政策的歷史背景是什么?2.澳大利亞建國以來制定和實施國家語言政策具體經歷了什么樣的過程?3.澳大利亞國家語言政策實施效果如何,給國家帶來了哪些重要變化?4.澳大利亞國家語言政策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5.中國在制定和實施漢語對外推廣戰略和本國語言政策過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參考和借鑒澳大利亞的國家語言政策?本書以研究澳大利亞的國家語言政策為著眼點,目的是為我國在澳大利亞推廣漢語提供借鑒和參考。
王蓮 馬林蘭 李瑛 ·語言文字 ·9.1萬字
本書是張積家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實驗法,對納西族和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本書是研究成果的精選,涉及顏色認知、空間認知、親屬關系認知、語言認知、分類學關系意識等方面。本書是運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力作。閱讀本書,不僅能夠增進對納西族、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的了解,更能夠領略采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魅力。對民族心理的研究者而言,本書提供了運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成功范例。
張積家等 ·語言文字 ·25.2萬字
本書是對上古復輔音聲母問題的研究,盡可能地搜集了古今中外與復輔音聲母相關的資料,為這一問題的研究提供了詳細論證。書中論證結構嚴密,論點鮮明,注釋豐富。作為一部非常嚴謹科學的著作,本書將為這一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龐光華 ·語言文字 ·112萬字
《本書以知識梳理為主,以具體實用為綱,以簡潔易懂為本,將翻譯與其他領域的關聯進行概括性介紹,內容涉及翻譯與當代中國、翻譯與語言、翻譯與哲學、翻譯與文化、文體與翻譯、翻譯主體性、不可譯性、翻譯理論、翻譯研究方法、翻譯技術等,希冀使其成為翻譯相關學科的知識小百科。全書共十五講,每一講結尾都附有思考題,以便讀者加深理解和掌握。本書供英語和翻譯專業本科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對翻譯研究感興趣的人士作為參考
張政 ·語言文字 ·31.3萬字
本書在構式語法理論框架內,遵循Boas的詞匯—構式法研究路徑,設計了基于使用的英語位置格構式習得模型,并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其有效性。該習得模型包括五個環節,即語料呈現,位置格構式意義習得,位置格動詞意義習得,構式意義與動詞意義整合,語式產出。本研究進行了三次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測試。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本書得出以下主要結論:中國受試的英語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并不高,特別是位置格動詞習得情況很不理想。接受了習得模型培訓的實驗組受試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顯著高于未接受培訓的控制組受試,并逐步接近英語本族語者的認知水平。在延時一個月的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測試中,實驗組的成績還是顯著優于對照組,習得模型的長時有效性得到了證明。
符存 ·語言文字 ·10.8萬字
對音又叫“譯音”,是用A語言的文字去記錄B語言的語音的一項工作。本書研究波斯語和漢語之間的對應,分兩個方面:一是研究漢字是如何對譯波斯語的;二是研究波斯字母或阿拉伯字母是如何拼寫漢字音的。本書研究所依據的語言材料主要是永樂本《回回館雜字》《回回館譯語》,這兩項材料元明之交漢語與波斯語對音的一手資料,它們均出自母語為漢語的人之口之手,相較于以往明清對音研究主要使用朝鮮與入華傳教士記錄的語音來說,可信度更高。本書通過對語料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漢字音與波斯語音之間的對應關系,考察波漢對音的方式方法,分析歸納明代前期漢語語音的特點,并描寫其語音基礎。
馬君花 王博雅 ·語言文字 ·13.7萬字
本書是針對非廣告專業人士的營銷型文案寫作書籍,系統且全面,把文案技巧和營銷策略完美結合,讓文案更具營銷力,更具影響力,更打動人心。作者首創“框架設計+模塊調用+總裝優化”文案寫作理論,將文案寫作框架化、模塊化,實戰性和可模仿性很強。可以做到用什么學什么,學什么用什么,方法簡單高效。
黃成南 ·語言文字 ·8.4萬字
本書基于夸張研究價值、缺失的梳理,探索廣義修辭學理論資源下的夸張研究模式,參與夸張研究轉向的學術實踐。夸張研究轉向發生于修辭學研究轉向—辭格研究轉向的學術背景,同時作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風景,豐富著修辭學研究的學術資源,二者體現為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討論了夸張的內涵與外延,提出夸張構式觀點,描述并解釋其結構、語義、功能特質,用系列研究個案論證了夸張詞匯、句子、語篇的三種存在形式,激活理論和實踐的關聯,深化夸張研究,探索了個體辭格研究路徑,擴大觀察,對整個辭格系統的研究也具有借鑒作用。我們試圖在修辭學研究領域融合關聯、話語標記、敘事學等理論,在更開闊的視野中觀察修辭學核心問題,讓夸張的故意言過其實特質,在跨學科研究模式中得到優化解釋。希望本項目的研究對文藝理論、修辭史以及修辭學史的夸張現象的認識及夸張理論的建構會有些許幫助。
高群 ·語言文字 ·3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