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創新在女性主義視野下的理論緣起出發,以創新管理研究中的女性主義視野這一微觀機制入手,對女性創新者及其面臨的刻板印象情景進行剖析,用“可行”來衡量和提升女性創新者的能力;隨后,將性別維度引入創新管理范式,引入“性別化創新”并回應了當下國際上廣泛重視的性別化創新領域的發展問題,有助于拓展當前性別議題在創新管理研究中的應用,并為創新管理的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角、價值和啟示。
吳欣桐 陳勁 ·社會學 ·12.2萬字
“創建公平和關愛社會”,是周永新教授對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女士的期望,當然也是每個香港人的心愿。2013年中,因應社會大眾對福利觀念已由“慈善”走向“權利”,周教授把他早年的經典專著《社會福利的觀念和制度》重新編撰,易名為《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讓讀者詳細了解香港當時的各種社會服務及社會政策的演變、得失,及其背后的理念,亦有助為政者參詳考慮。近年來,有見香港政局動蕩不安,如何為民生政策找出一條生路?周教授再費心血重撰此書,并易名為《創建公平和關愛社會——香港民生政策的得與失》,深含對政府的厚望,對香港社會的關懷!新書分析精要,提供最新的資料數據,并包括周教授最新研究的四大專題分析:(1)人口政策?新移民?婚姻與家庭、(2)收入分配?公共開支?貧富不均、(3)公共房屋政策與社會流動,及(4)貧窮與“貧窮線”·退休保障與長者權益。
周永新 ·社會學 ·12.2萬字
本書是《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的第二輯,主題是禁毒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內容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在藥物濫用人員小組工作中的實踐與應用、藥物濫用者的非理性信念探究、家庭抗逆力生成研究、認知癥患者配偶照顧者的負面體驗與服務對策研究、救助機構流浪乞討人員歸家甄別流程研究、社會福利視角下的流浪救助服務模式研究等。
張文宏 范明林 楊锃 ·社會學 ·12.2萬字
本書通過對寶安區慈善會十年探索進行經驗觀察,從七個方面對其進行理論梳理,包括發展歷程與路徑、內部治理改革、募捐拓展、慈善會的功能拓展與社會吸納政治、慈善救助中的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慈善文化的重構與傳播和嵌入性社會治理,描述寶安區慈善會的改革創新脈絡,最后對中國基層慈善的發展方向和具體舉措提出了一些建議,試圖為中國慈善組織的改革提供參考樣本和理論支撐。
何華兵 ·社會學 ·12.1萬字
國家統計局《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8652萬人。作為流動的人力資源,農民工往返于城鄉之間,給城鄉社會帶來深刻沖擊。本書通過實證調查,立足于家庭關系和家庭策略,在城鄉二元體制的宏觀背景下,探討不同家庭在面對勞動力城鄉轉移時的不同選擇、決策依據和影響等。本書將為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核心、城鄉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事實參考,其意義將不限于家庭及家庭關系。
連芙蓉 ·社會學 ·12.1萬字
《你不可不知的社交常識》針對如何提高社交能力這一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給出一些簡單易操作的社交小技巧,旨在教會讀者如何通過一個人的外表、言談、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行為習慣等方面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如何遠離無效社交,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高效溝通者,更好地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離成功更近一步!
張宏編著 ·社會學 ·12.1萬字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青年是中非關系的希望所在。我提出的中非‘八大行動’倡議中,許多措施都著眼青年、培養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更好發展空間。”青年是中非關系發展的未來,中非合作的成果惠及中非人民,更惠及中非青年。本書從中國與南非青年參與社會發展的政策、機制、趨勢、價值觀與各自特點入手,探討了中非青年如何為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認為在走向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中非青年可以攜手以進、義利共擔,將中非跨越六十年的友誼傳承下去。
馬峰 顏炳文 ·社會學 ·12.1萬字
獲得感是民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其需求滿足過程和結果的主觀認知、情感體驗和行為經驗的綜合反應,其心理內涵應能充分體現民眾心理的共識性表征。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借鑒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范式,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理論建構和實證探索相結合的方法,對獲得感的內涵及其結構進行解讀,建構測量指標,編制測量工具,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社會階層與流動等因素對民眾獲得感的影響。
譚旭運 ·社會學 ·12.1萬字
當今職場,各領域競爭都異常激烈,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是每個職場人都要面臨的重要問題。若要勝出,唯有專業。本書作者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對眾多人才的近距離觀察,用方法與案例,從“技術”的角度生動詮釋了如何成為一名專家型人才。
趙樹良 ·社會學 ·12.1萬字
農民作為農村發展的主體,是實現農村和農業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農民生計是農民生活諸多面向的重要體現,在面對和適應不斷開放的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農民生計也體現出了很多的共性和個性特征。本書以河北省的兩個村為個案,采用訪談、參與式觀察等方法,以農民的生計過程為分析對象,對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特征、邏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書通過窺視社區中農民的生計社會,說明中國農民生計過程中的行動特征和邏輯。
侯婧 ·社會學 ·12.1萬字
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人人都在說“改變自己”,渴望自我管理,試問:成效如何?經常聽到很多人下決心改變,好好健身、減肥,開頭激情澎湃,一上陣卻立馬敗下陣來,舊態復萌如同變臉。這究竟是為什么?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尋找自己,活在未來。寫給想要改變,渴望真正自由的你。本書從11次認知糾偏,9大踐行路徑,幫助你實現深度改變,活出真正的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
俞菲爾 ·社會學 ·12.1萬字
本書對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殘障視角與殘疾人保障、殘障服務與社會工作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回顧,基于2015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持的殘疾人基本服務與需求專項調查廣東省數據,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質性訪談與座談會,對廣東省不同地區(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及21個地市殘疾人的需求與服務供給情況進行了非常全面細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與殘疾人社會服務工作提出了建議。
徐巖 ·社會學 ·12萬字
《體驗文化:社會化·生態化·智慧化》是國際體驗設計大會的演講集錦,匯聚了當下最具影響力的數位國內外知名企業、院校的設計師、商業領袖、專家、教授的大量實踐案例與前沿學術觀點,分享并解決了新興領域所面臨的新問題,為企業人員提供豐富的設計手段、方法與策略,以便他們學習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不斷外延的新興領域的技術、方法與策略。本書適合用戶體驗、交互設計的從業者閱讀,也適合管理者、創業者以及即將投身于這個領域的愛好者、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
胡曉編著 ·社會學 ·12萬字
《社會學十二講》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社會學的產生、發展以及其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全書十二講,介紹了社會與社會學、社會學的歷史、個人的社會化、社會互動、家庭、社會群體、社會分層及不平等、社會制度與教育、社會控制與越軌、社會學學說與流派、社會工作與就業、社會變遷及現代化等專題。
成振珂 閆岑 ·社會學 ·12萬字
《城市文化:在流動與積淀中創新演進:以深圳的文化發展為例》是荔園文創書系中的一本,同時是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結項成果。本書介紹了深圳的文化發展事業,體現了其城市文化的精髓。具體內容包括:人文、人文底蘊與深圳文化;深圳文明歷程;邊緣城市的文化追求;深圳的人文城市文化積淀;深圳人文城市精神積淀:深圳十大觀念;比較視野下的深圳人文城市底蘊;移民文化與深圳城市精神;深圳的創新文化;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發展戰略;深圳當代文學:改革開放的真情抒寫;全民閱讀的深圳;深圳民間新質觀念文化;構建深圳高等教育體系;深圳城市文化建設路徑;以及結語:競爭力、軟實力及深圳文化的未來。
張軍 黃永健編著 ·社會學 ·12萬字
本書運用社會性別視角,通過對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的生活狀態的調查,分析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的貧困狀況、反貧困路徑以及影響因素等,呈現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女性群體在反貧困中的獨特經驗,評估現行扶持政策對貧困婦女的實施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程玲 向德平 ·社會學 ·12萬字
《鄉村建設大意》是李志純、郝心靜、侯子溫三人根據梁漱溟在山東鄒平全縣小學教師講習會第二屆和第三屆兩次會上所講之內容,記錄并整理而成,曾經梁氏本人批改。該書1936年1月由鄒平鄉村書店出版,1939年曾由重慶鄉村書店重印。本次編校,以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為工作本,以1936年鄒平版為對校本。1935年4月新知書店出版的千家駒、李紫翔主編的《中國鄉村建設批判》論文集,對1930年代在全國各地興起的鄉村建設運動(包括梁漱溟在山東所從事的鄉村工作),從理論到實踐予以批判。《答鄉村建設批判》一書,系梁漱溟針對這些批判意見所作的答復。該書寫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印行。本次編校,以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為工作本,以1941年版為對校本。
梁漱溟 ·社會學 ·12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農民工群體城市公共文化權益保障機制研究”成果之一,主要研究了農民工群體進入城市后,公共文化全力的保障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保障農民工的公共文化權益。
趙駒 甘宇 ·社會學 ·12萬字
本書從傳播學與社會心理學相結合的視角出發,運用質化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重點探討了社交媒體用戶親社會參與行為機制,揭示了社交媒體是如何通過為用戶線上行為提供機會來促進用戶的自我決定感,進而對親社會參與行為產生影響的。全書基于用戶、內容、在線社交網絡、效果四個理論支點,既對社交媒體用戶親社會參與行為所涉及的概念、分類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也對影響機理、模型及假設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知識閉環。本書適合社會科學領域科研工作者、社交媒體行業管理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師生閱讀和使用。
黃麗娜 ·社會學 ·12萬字
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自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中國掀起了“全民講碳”的熱潮,然而落實到行動,尤其是落實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政府和民間都還需要在提升民眾意識方面開展更多扎實的工作。其中,講好低碳人物故事,就將對提升公眾意識、帶動公眾行動、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發揮重要作用。本書通過10個低碳先鋒人物故事,講述他們低碳生活的理念和行動,以理性的方式來傳達一種大眾可及的生活方式。用故事打動人,用故事感染人,用故事影響人,用故事帶動人,并以此帶動社區和社會的關注和參與。
歐陽海燕等 ·社會學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