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異地城鎮化(農民工)”及“就近城鎮化(農轉居轉型社區)”雙重視角,基于橫向調查與縱向監測數據,闡釋當前農民工群體的就業及階層分化現狀、特征及問題,提出城鄉差異化融入的應對策略,并對轉型社區居民的生活滿意度及家庭發展進行評估,通過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開展失地婦女就業促進、兒童抗逆力培養行動研究,提出構建系統化的家庭發展政策體系,以應對社區急劇轉型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劉建娥 ·社會學 ·11.8萬字
有人說,香港像一本書,一本深奧的書,同時又是一本充滿著動感、讀起來饒有趣味而又富啟發性的書。所以,香港是需要“閱讀”的。本書題為《閱讀香港》,以介紹可供閱覽的文獻著作為主,使讀者知道怎樣從閱讀入手,藉著文字和圖冊加深對香港的認識,當中既有基本書籍,也有經典著作,而尤注意近十年來的新刊,務求“與時并進”。這是一種“動態式閱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探索點要深,知識線要長,接觸面要廣,旨在可以同時照顧點、線、面的需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時香港的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已漸具規模,立體地展示了香港的文化景觀,大家不妨藉此體驗多元化的“動態式閱讀”。本書〈導論〉概述香港的歷史發展。內容分三部分︰〈歷史的坐標〉介紹有關香港的重要而基本、經典而常見的著作;〈新時代視野〉及〈文化自由行〉則評述回歸十年來出版的香港專著,分門別類介紹各項題材,反映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對香港的觀感和研究成果。
侯勵英 陳月媚 周佳榮 ·社會學 ·11.8萬字
全球大流行、氣候危機、政治動蕩、社會暴力——出現在新聞頭條上的內容很難讓人樂觀,而我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地需要希望。備受尊崇的自然學家、人道主義者珍·古道爾與暢銷書作家道格拉斯·艾布拉姆斯一起,通過三次誠摯而發人深省的對談,探索了人類至為追求卻又難以掌握的人性要素之一:希望。希望究竟是什么?希望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希望和信仰、樂觀主義有什么差別?當一切都看似無望時,我們應當如何保持希望?我們如何培育下一代人的希望?珍·古道爾結合她非凡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給出了關于希望的獨到見解,并著重闡述了她認為人類仍保有希望的四個理由:不可思議的人類智識、自然的韌性、青年的力量和人類的不屈精神。這些理由充滿了鮮活的案例、關切的對話和深刻的洞見,讓我們領悟到希望之于人類的意義,以及我們應當如何行動才能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珍·古道爾首次講述了她如何成為希望使者的故事:從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她在貢貝研究黑猩猩的歲月,再到她意識到自己必須離開叢林去往世界各地,為維護這顆星球的一切做出行動和承諾。她分享了形成她內心希望的世界觀的力量,以及她的下一次——或許是最后一次——冒險。
(英)珍·古道爾等 ·社會學 ·11.8萬字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有愛,就能一直幸福下去。可是,相愛容易相處難。為什么好不容易遇到了愛的人,而我們卻留不住對方?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數親密關系問題,與愛本身無關,而跟懂不懂得管理親密關系有關。愛是純粹的,相處卻是關系,但凡關系就是管理學的大問題。一個在親密關系中擁有管理智慧的人,會向內管理好自己,向外管理好關系。不管你是單身、戀愛中或是已婚,管理親密關系都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一項愛的能力。陳歷杰老師教你用管理學思維加心理學方法管理親密關系,讓相愛的人也能相守。
陳歷杰 ·社會學 ·11.8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轉型期,農民的職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僅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從事非農工作,而且農民在農村及城鎮從事的職業范圍也越來越廣,就業和生活地點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民工流動)。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農民職業分化也呈加速深化態勢,主要特征是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職業化特征越來越明顯。但是由于制度層面和非制度層面的各種因素限制,農民分化不徹底、轉移不到位、就業生活不穩定等問題依然突出,成為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和現代化水平的突出問題。到底是哪些因素推動或制約著農民的職業分化?為什么有些農民選擇徹底分化,有些農民選擇兼業,而有些農民留在農業中?為什么有些農民即使是從事非農職業也留在農村,而有些農民選擇分化進城?農民這些選擇對現代化進程又有怎樣的影響?本書對這些問題做了深入研究,并基于可靠的研究結論提出促進農民職業分化的可行建議,對促進現代化的實現以及“三農”問題的解決,都具有重要意義。
李逸波 ·社會學 ·11.7萬字
本書首先系統梳理了有關人社扶貧的國內外文獻研究和實踐進展情況;其次,基于十省(市、自治區)實地調研情況,深入分析了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現狀、現實困難以及政策需求,同時,全面把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精準扶貧的實施現狀,總結了人社扶貧政策措施以及實施成效,分析了人社扶貧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最后,根據“十三五”時期人社扶貧工作目標,針對調研中反映的突出問題,就下一步如何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精準扶貧提出政策建議。
李娟 ·社會學 ·11.7萬字
現實中存在大量具有復雜特征的決策問題,鑒于傳統決策理論與方法直接解決這類問題存在困難,不妨采用一種新穎的決策分析范式,即針對復雜問題的特征和決策者的預期要求,通過提取相似案例進行分析并形成可行方案。特別是在當前大數據時代,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多數企業越來越重視數據(案例)的累積與使用,這無形中為本書所提出方法的應用與推廣奠定了基礎。本書介紹了作者近年來針對基于相似案例分析的決策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李永海 樊治平 ·社會學 ·11.7萬字
該書先對“新型城鎮化”和“社會管理”兩個核心概念進行了界定,并系統闡述了理論基礎——公共治理理論和政府績效評估理論;然后基于新型城鎮化與社會管理的內涵、核心和新特征,抽象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社會管理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據此確定新型城鎮化社會管理的三大目標:維系秩序、保障權利和改善民生,并在此邏輯下,進一步凝練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社會保障管理、社會安全管理、公共服務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并通過一系列指標篩選與優化,最終構建了包括4個一級指數,25個具體指標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社會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接著,采用TOPSIS分析法,對2011年全國30省(市、自治區)社會管理水平進行測算與分析,并依據社會管理水平及子系統協調程度對社會管理水平進行了分類研究,劃分了不同發展類型,進一步探討了社會管理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和分析,立足于實證研究結論,對癥下藥,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
南銳 ·社會學 ·11.7萬字
社會管理創新應該是伴隨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問題。社會管理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雖然一直以來對社會管理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非常肯定的認識及正向評價,但是對社會管理創新相關問題的具體內涵方面卻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及思考。尚緒芝編著的《社會管理創新論》就社會管理創新的概述、歷史沿革、模式、價值論及天津濱海新區的社會管理創新做了簡要介紹。
尚緒芝 ·社會學 ·11.7萬字
如果權證和交易所消失了,華爾街將走過漫長的將自己轉變為毫無人格的全國性自動售貨機的道路,這或許會對投資者更加公平,但作為美國的一個微觀世界,它將失去大部分趣味。它私人俱樂部的一面,不論從公平和民主的立場來看多么令人譴責,對社會環境來說卻是必需的;改革者和社會歷史學家的愿望必須只占少數派。如果私人俱樂部消失了,或許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我曾提過的華爾街的一個特點:充當以占有、統治、歸屬為主題的高尚、純粹的道德劇的舞臺。
石地 ·社會學 ·11.7萬字
本研究內容來源于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20FJY018),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3篇資政報告并獲得省部級領導批示4人次。研究內容如下:首先,從林業產業扶貧、林業科技扶貧、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四個方面系統梳理林業生態扶貧政策。其次,采用線性回歸模型與傾向得分匹配法相結合分析林業生態扶貧政策對農戶家庭總收入影響程度,結果顯示:林業生態工程、林業產業、林業培訓等林業生態扶貧脫貧政策體系對農戶家庭收入有正向影響。繼而,采用層次分析法與因子分析法相結合評價了林業生態扶貧政策綜合效果:介于非常滿意與滿意之間,且偏向于非常滿意。進而,選取50個指標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分析業生態扶貧政策與廣西石漠化地區鄉村振興政策的銜接程度,結果顯示:35.89%、22.62%、32.13%的農戶認為林業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銜接程度非常好、較好、一般,但也存在產業興而不旺、生態宜居景而不致、鄉風文明建設滯后、鄉村治理效率不高、科技支撐力度不足等問題。為推進減貧戰略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兩者工作體系平穩轉型,本研究提出了更加符合農村、林業草原、林農實際的2020年后林業生態扶貧成果鞏固與廣西石漠化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銜接機制。最后,本研究提出廣西石漠化地區鄉村振興與林業生態扶貧銜接的保障措施。
覃凡丁 奉欽亮 ·社會學 ·11.7萬字
本書主要采取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對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總結梳理中國民主建國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社會服務部、柳州鋼鐵集團、廣西強榮愛心基金會、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佛教濟善會、南寧青少年健康服務學會、八桂義工協會、廣西眾益社會工作服務研究中心等社會組織參與中國貧困治理的實踐經驗,特別是參與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貧困治理的實踐經驗,對比分析中國本土社會組織在參與貧困治理的過程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提出應加快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戰略的發展策略和決策定位,實現社會組織提供社會服務能力嬗變與貧困治理模式創新關鍵節點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出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戰中的貢獻力和影響力。
莫光輝 祝慧 ·社會學 ·11.7萬字
本書分十個章節,主要包括:創造力的發展歷史;創造力的測量方法;影響個體創造力的因素;創造力的負效應;創造力與社會疏遠;中庸思維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如何培育中國大學生的創造力;如何在組織中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如何在網絡時代激發個體的創造力;關于創造力的個案研究/實驗研究。本書是對近幾年來研究的梳理,內容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實證研究也比較嚴謹,而且對創造力研究新的領域(如互聯網與創造力,創造力的負效應)都有所涉及。
張光曦等 ·社會學 ·11.7萬字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在長壽、少子和人口遷移等多因素推動下,人口老齡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成為當前與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正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如何有效加以應對是擺在我們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書應時而作,告訴我們應如何構建多元包容、全民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社會,從基礎設施、人力資源、財務保障、生育政策、技術鴻溝、生命關懷、老齡產業等各方面進行深入全面的闡述,并與數字化、智能化結合,探索中國老齡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路徑。
老齡社會30人論壇等 ·社會學 ·11.7萬字
本書主題論文涉及社會企業與牟利企業、社會交換理論視野下行業協會生成的動力機制、養老服務組織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積極介入與有限分權、行業協會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徑、社會組織類型與服務承接的差異性困境、貧困治理創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書評部分對《美國歷史上的慈善組織、公益事業和公民性》一書進行了評述;訪談錄涉及英國慈善組織的運作及法律監管和“醫養教協同”下的現代養老服務機構的持續發展;域外見聞介紹了日本社會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徐家良 ·社會學 ·11.7萬字
《道德情操論》初版于1795年問世,相比起《國富論》,該書更受斯密本人重視。全書共七卷,反復修訂過五次,直至亞當?斯密去世前,都還在大幅修改此書,并將最后一次改寫稱之為對人世最后的告別。眾所周時,《道德情操論》是一本道德哲學著作,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其對于經濟學的價值,更是無與倫比,可以說此書為市場經濟的合理性奠定了倫理基礎。在書中,斯密首次提到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可以說本書為多年以后在《國富論》中更詳細地展開關于利己心、交換、分工、財富生產與積累、自然自由、公共利益等的體系性的論述做了哲學鋪墊。此次也配以譯者導讀,并加入了大量助于理解的精美插圖,希望能夠成為最適合大眾閱讀的版本。
(英)亞當·斯密 ·社會學 ·11.7萬字
當今中國,經濟高速起飛,物質生活巨變,為何整個社會卻充滿了怨氣和戾氣?全球化大勢之下,中國文化的未來“危”與“機”何在?《再造傳統:帶著警覺加入全球》是清華國學院劉東教授在全球化視野下思考中國文化未來發展方向的憂思之作。文化全球化雖為大勢所趨,卻尚在過程中,我們不應將自家傳統視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國文化的未來正取決于我們如何再造傳統。劉東呼吁,只有參驗當今時代的學識、眼界與體悟,重新為傳統貫注精神內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與自然的雙重危機才能獲得和解。
劉東 ·社會學 ·11.7萬字
每天都有人出生和死亡,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同樣,我們每天都在用雙手操勞、工作,也再正常不過。然而涂爾干的高徒羅伯特·赫爾茲卻從人類學的角度,為我們分析了為何在人死后,大部分人類社會都會有一個葬禮儀式,而這個儀式的內容卻各不相同。我們中國人有佩戴黑紗、守靈、燒紙錢等習俗,而馬來群島的達雅克人卻有兩次葬禮儀式,第一次為臨時葬禮,其目的是去除污穢的肉身,只留下潔凈的白骨。第二次為最終葬禮,親人們把死者白骨二次埋葬,希望其能進入天國。對于左手和右手來說,它們是如此的相似,地位卻又如此的不同。人們起誓、敬禮用的都是右手,左手卻被置于一旁。為何右手是如此神圣,左手卻如此卑微?赫爾茲從人類學角度對此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右手尊而左手卑并不是出于生理機能上的自然區分,卻是由于人們對神圣與世俗的二分,是由社會習慣強力促成的。
(法)羅伯特·赫爾茲 ·社會學 ·11.7萬字
中國正面臨因人口快速老齡化,進而造成勞動力市場供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結構性失業問題愈加嚴重的困境。我們不禁要思考,中國勞動力市場供給結構究竟呈現什么特征?又應如何縮小勞動力市場的技能缺口?本書所闡述的內容和觀點,正是針對上述兩大問題,基于勞動力供給側視角,從定性和定量兩個分析維度,探討和挖掘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的癥結所在,以期通過優化升級勞動力供給結構、深化勞動力供給側改革,緩解勞動力市場技能供需矛盾。
戈艷霞 鄭路 徐玲 沈紀 ·社會學 ·11.7萬字
伴隨網絡社會的崛起,互聯網經濟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互聯網也因此成為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組了社會結構。本書首先從青少年自身的特征著手,從青少年總體、城市級別、居住類型和年齡段幾個角度對青少年網絡使用行為和面臨的網絡風險進行白描;其次,對青少年網絡使用行為和網絡風險進行機制研究,探討影響其行為及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與作用原理;最后,針對青少年網絡使用和網絡安全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郭冉 田豐 朱迪 ·社會學 ·1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