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更好地展現潮汕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情況,本書分別從機構篇、項目篇、人員篇和案例篇等方面深入地介紹和分析了汕頭、潮州、揭陽三地的現狀,從而全面總結潮汕地區發展專業社會工作的地方經驗,為未來進一步提升本地社會工作行業水平提供政策和實務的建議。
雷杰 蔡天 李學斌 黃婉怡 ·社會學 ·13.9萬字
本書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中陸地生態系統保護的總目標和具體指標,從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土地荒漠化、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5個維度,利用我國各省份和世界國別數據,定量刻畫出近幾十年我國陸地生態系統變化的特征,并進行國別對比分析。進而,評述我國陸地生態系統保護中采取的可持續管理政策和舉措,以期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提供可借鑒之處。
孫若梅 ·社會學 ·6.8萬字
《社會建設研究》是由東莞社會建設研究院創辦的院刊。本刊堅持理論研究、實踐創新、決策咨詢并重,致力于辦成在國內社會建設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性學術集刊,搭建一個社會建設學術成果的交流平臺,為社會建設領域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構筑一個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陣地,為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有關社會建設的文獻參考。
王名 陳健秋 ·社會學 ·11萬字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廣西師范大學桂臺合作研究中心與臺灣8所大學合作開展了“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問卷調查。基于該項調查所獲數據資料,報告在客觀描述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就業、創業、定居意愿的基礎上,從臺灣、大陸、兩岸關系以及兩岸同齡人比較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影響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意愿的因素,并就其促進策略提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議。
劉澈元 張晉山 何紅玲 ·社會學 ·3.6萬字
本書從明確廈門市自身定位、找尋低碳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為低碳城市創新發展提供建議這一主線出發,從產業、能源、建筑、交通、管理和消費六大重點領域對廈門市低碳城市建設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借鑒國內外低碳城市建設的經驗,提出廈門市低碳城市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創新發展的方向和路徑、重點項目和保障措施,并對廈門市“十三五”期間以及未來低碳創新發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潘家華 莊貴陽等 ·社會學 ·20.6萬字
本輯反映了我國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新探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關于社會工作理論的探索。什么是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有沒有一般理論,本輯發表的兩篇論文在這方面有所探討。第二,通過社會工作實踐檢驗和發展已有的社會工作理論,是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必由之路,本輯發表的幾篇論文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也有所貢獻。第三,系統地介紹和評價中外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研究成果,一直是本集刊關心的內容,本輯中的論文對此有所涉及。
王思斌主編 ·社會學 ·13.1萬字
本書總報告深度分析中國慈善新時代的特征,即超慈善,并解析其由來;分報告收錄了中國式慈善欺詐、平臺模式在共享空間捐贈中的現實運用、一路走紅的輕松籌大病救助平臺等3篇報告;典型案例部分收錄了“十方緣”這一典型機構,“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騰訊“為村”、蒲韓鄉村公益養老等三個典型項目,以及“老爸”魏文鋒這一典型人物。
康曉光 馮利 ·社會學 ·21.2萬字
《社會學刊》秉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刊登國內外社會學及相關領域最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論文、研究述評、新書書評等。本期以文化社會學為專題,內容涉及文化社會學理論及方法研究、有關文化資本理論的經驗研究、文化研究中的新制度主義、社會轉型期的文化與認同研究、中國社會的“關系”與信任模式研究和中國社會亞文化生活方式研究等文化社會學的研究領域。
劉欣主編 ·社會學 ·19萬字
本書是第十三屆中國社會政策國際論壇的參會優秀論文集,以“共享發展與社會政策創新”為主題,分為社會政策理論探討;農村社會政策與實務;城鎮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政策三個專題,共19篇論文,論文以實地調查材料和直接數據為基礎,針對扶貧、養老、就業、醫療、社會保障、城鎮化、慈善等領域的社會政策的實施情況、執行效果及其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據此提出解決方案或對策建議。
關信平 蔣國河主編 唐斌 周梅芳副主編 ·社會學 ·19.5萬字
《中國衛生管理研究》是由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集刊,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衛生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宗旨,內容涉及衛生行政管理、醫院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衛生經濟理論研究、衛生經濟政策分析與評價、衛生籌資、衛生資源配置、醫療保障(醫療保險、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服務調查(衛生服務需求、供給與市場)等領域。
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辦 ·社會學 ·9.3萬字
慈善皆政治。要確定慈善事業的改革方向,需先探討下述這一問題,即我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本書作者基于十多個案例調研,逐項整理、總結了諸多學者提出的改革主張在實踐中的效果,發現它們都遭遇了滑鐵盧。通過總結、分析,作者提出,這些改革主張都是基于“歐化的中國”的社會理想所提出來的,與中國社會的現實相脫節,是很難轉化為現實的。基于此,作者總結了一套安置中國的各類慈善組織與政府關系的理論模型,并勾勒了自己的宏觀改革藍圖。
褚鎣 ·社會學 ·17.1萬字
本書圍繞新發展理念下的“五中心一樞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展開了成都人才發展的新思考和新探索,系統梳理了北上廣等其他8座國家中心城市“人才強市”路徑的新理念、新舉措和新挑戰,在比較中歸納了城市人才引、聚、育、留的新問題,提出了新時代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人才集聚培育體系的建設策略。具體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發展和人才創新等部分,涉及產業、科教、金融等多種人才類型。
王輝耀主編 ·社會學 ·19.5萬字
本書以公益精神為研究對象,旨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慈善理論體系建構、公民公益美德提升做理性探討。全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探討了公益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公益精神的歷史流變與現代轉型、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生成的基礎與現狀、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培育的具體路徑等問題,系統展示了當代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研究理路。
卓高生 ·社會學 ·15萬字
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視日益成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日常”,并越來越成為各國互動的重要參考。本書基于人類學民族志方法,探討了法國人對中國的文化想象。作為一項經驗研究,它有助于理解法國人是如何以文化的方式來建構對中國的理解及其形象認知的,也有益于進一步探討法國社會所孕育的有關“他者”建構的文化機制,及其折射出來的法國社會內在的文化邏輯。
張金嶺 ·社會學 ·22.1萬字
本書旨在系統研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與其他目標中所包含性別平等議題的全球發展與中國經驗。書中運用豐富翔實的資料、前沿權威的數據,深入分析了全球促進性別平等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障礙;選取鮮活生動的案例,全面總結了中國推動婦女發展的長足進步和艱巨挑戰。
李英桃 王海媚 ·社會學 ·9.7萬字
在國企改制過程中,職工權益經歷了哪些變化?如何在國企改制中維護職工的權益?如何讓國有企業職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本書揭示了改制企業職工權益的變化特點,并結合六個東北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典型的維權事件,對改制后國有企業職工權益的變化情況,從產權權益、社會保障權益、勞動報酬權益、勞動安全衛生權益、勞動發展權益五個方面做了細致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改制企業職工的境遇變遷以及權益的受損情況。
卜長莉等 ·社會學 ·21.1萬字
本書著眼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研究大中原深化改革面臨的挑戰和任務,著眼于經濟新常態下河南深化改革選擇的戰略支撐和升級轉型模式,從時間的維度和空間的維度梳理國際范圍內歷史上著名改革的成功經驗,從理論和現實的角度思考河南深化改革的示范效應和戰略意義。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河南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制,切實深化大中原體制機制改革以此引領河南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式。
楊健燕等 ·社會學 ·32.6萬字
本書在制度與市場的分析框架內論述了村民同土與鄉的關系演變過程,闡述了鄉土性在村民城鄉流動中經歷移植、消解、重構的辯證流變歷程。鄉土社會有閉合性與開放性兩重屬性,因此關注村落發展需要具有向內與朝外的視野。
熊鳳水 ·社會學 ·28.9萬字
本書是著者關于人類學學術使命、學科說理方式以及人類學對全球體系反思的成果。全書分四個部分:“學科建設與學術自覺”“社會與文化的自畫像”“應用人類學與發展的困惑”“全球化與地方社會”。書中著者一直強調人類學的民族志研究和區域研究相結合的學術思路,并將其上升到跨界的區域社會體系中來思考現代社會的發展問題,為人類學學術自覺的具體表達,反映了著者特有的敏銳思考和學理創新的問題導向。
麻國慶 ·社會學 ·19.2萬字
本書回歸社會學經典傳統,回應中國發展的重大關切,以社會本體論和二律和合論為研究視角,以增長-發展、轉型-變遷、傳統-現代、分化-整合、沖突-控制、本土化-全球化為發展社會學的基本范疇,以社會需求-社會行動-社會結構為分析框架,研究發展社會學的概念、理論品格,分析社會類型、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需求、社會行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探討中國鳳凰涅槃的路徑及中國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后發國家。
楊建華 ·社會學 ·4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