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的第一道防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救助都發揮扶危濟困的重要作用。經歷清末民初的發展,北平社會救助事業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1927~1937年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本書重回歷史語境,深入歷史的細部,通過檢視北平社會救助活動來梳理其救助實踐的多重面相,以期為探尋社會救助事業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培育民間慈善力量,以及促使中國社會救助事業的良性發展提供鏡鑒。
劉榮臻 ·社會學 ·14.4萬字
本書首先對我國城市化的歷史過程進行回顧梳理,對我國快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進行理論探討;然后就目前我國特大城市、小城市(鎮)和農村等不同類型區域在快速城市化中所面對的問題、矛盾與挑戰進行分析,提出應對的戰略思路、施政方向或公共治理策略建議等,并討論了生態城市建設議題;最后對國外快速城市化案例進行了研究。
葉立梅 ·社會學 ·19萬字
本書的定位是一本指向實用的、方便參考借鑒的“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案例集。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是一所國家級的干部教育培訓院校,自2014年起開始舉辦“智慧城市與城市現代化”專題研討班,學員對象是?。▍^、市)分管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長(副專員、副州長、副盟長),以及部分中管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本書聚焦于學員最為關心的四個方面:第一,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第二,如何處理好產業發展與智慧應用之間的關系;第三,如何創新智慧城市的投資和運營模式;第四,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的關系。選擇了在國內起步較早、建設成效較為顯著的五個智慧城市(區)建設的案例,詳細探討這些城市(區)在上述四個方面的做法和經驗,通過解剖這些案例,總結我國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共性特征,發現各城市(區)根據市(區)情探索的個性做法,從而幫助讀者為所在城市(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建言獻策。本書通過對不同城市(區)的探索、思考、建設的深度觀察,研究、總結最有建設性的實踐經驗,不斷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的多樣性和可行性,致力于推動城市健康、持續、包容、彈性發展。
楚天驕編著 ·社會學 ·12.7萬字
本書為2016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生態文化主題論壇的演講集。這些演講圍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大文化行動”主題,從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下的文化變革、非遺保護理念解讀、生態文化與環境法治、生態文化與創意營造等多元視角解讀了文化在生態文明新時代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生態文化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核,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石。
徐靜 ·社會學 ·3.7萬字
慈善皆政治。要確定慈善事業的改革方向,需先探討下述這一問題,即我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本書作者基于十多個案例調研,逐項整理、總結了諸多學者提出的改革主張在實踐中的效果,發現它們都遭遇了滑鐵盧。通過總結、分析,作者提出,這些改革主張都是基于“歐化的中國”的社會理想所提出來的,與中國社會的現實相脫節,是很難轉化為現實的?;诖?,作者總結了一套安置中國的各類慈善組織與政府關系的理論模型,并勾勒了自己的宏觀改革藍圖。
褚鎣 ·社會學 ·17.1萬字
緊扣推進幸福鄉村建設中農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利益保障問題,按照教育醫療農保新農合,買房蓋房,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基礎設施(水電路),客運交通,消費者權益保護,假冒偽劣,網購,進城落戶,積分入學等十個專題編排,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簡單明了的問答形式,全面解讀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項政策內容,旨在為農民朋友民生保障方面提供準確有用的信息,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和權益。
蓋翊中 ·社會學 ·8.5萬字
主要受費孝通先生《云南三村》的啟發,作者對陜西關中農村地區三種類型的村莊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探索了關中農村社區發展模式,發現了城鎮化進程中不同類型村莊的發展動力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豐富了中國“三農”問題研究的經驗。
郭占鋒 ·社會學 ·15.8萬字
《川康近代社會略論稿》分為政治聯系、社會與文化交流、經濟交往等三篇,從近代西康省成立劃界、1930年川邊與西藏地方產生“第三次康藏糾紛”的原因、西康地區的政教關系、西康社會的民族與跨民族交流、民間宗教與民間信仰、晚清民國時期西康地區的農業改進及其實際成效、川藏茶馬古道及其文化價值等具體研究,剖析了近代以來川康的經濟社會發展。
王川 ·社會學 ·17.6萬字
本書以企業員工尤其是新生代員工的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為研究對象,綜合采用扎根理論、問卷調查等方法,識別企業員工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主要類型,挖掘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形成和擴散機制,探尋有中國特色的工作場所非倫理工作行為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從激發倫理動機、培育倫理氛圍等方面系統提出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防治措施,為組織制定有效干預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控制或減少員工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提髙組織倫理道德水平提供參考。
伍如昕 ·社會學 ·18.8萬字
該書以重慶市六個社區的調研為基礎,將城市社區分為老舊社區、單位社區、物業社區、安置社區四種類型,描述不同類型社區的治理過程,分析當前城市社區治理的機制和問題,并以社會治理現代化為視角探討社區治理改進之策。書稿具體內容:第一章梳理了社區治理相關理論,第二章討論城市老舊社區的有效治理,第三章討論后單位制社區治理的機制與經驗,第四章討論小區類型與社區治理,第五章討論巨型社區的微治理,第六章討論城市社區治理的困境及其緩解,第七章討論城市居民的需求及當前供給存在的問題。
羅興佐等 ·社會學 ·14.7萬字
結合全球變化背景下可持續性科學的研究趨向和我國城市邊緣區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本書將“社會脆弱性—適應性”整合分析框架應用于城市邊緣區研究中,對我國城市邊緣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本書構建了社會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從街道辦事處和失地農戶兩個尺度進行城市邊緣區社會脆弱性評價;揭示了不同尺度下社會脆弱性的關鍵影響因素及形成機理,探明社會脆弱性的尺度效應;剖析了快速城市化擾動下失地農戶的適應模式,從政府計劃性適應和農戶自主性適應協同層面揭示其適應障礙,探索社會脆弱性與適應性之間的關聯;提出了旨在降低城市邊緣區社會脆弱性的適應性管理對策,為城市化和諧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何艷冰 ·社會學 ·13.5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的系列年度報告之一,本書對中國道德年度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研,為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葛晨虹 ·社會學 ·17.5萬字
本書記錄了一家公益組織——“惠民互助服務中心”的成長軌跡,呈現了在惠民互助服務中心的陪伴下返鄉工傷者成長的歷程。這是一部以故事形式來呈現社會工作案例的書,是一種社會工作案例寫作的新嘗試。惠民互助服務中心采用的“草根群體內部互助自助”的幫扶形式不但重視改變受助者物質方面的貧困,更關注到“共同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扶貧范本。
張靈敏 ·社會學 ·7.5萬字
青年是“中國夢”的踐行者,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也是造就一代青年的過程。為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浙江青年“中國夢”的特征,把握浙江青年對其認知和踐行的狀況,本書采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社會身份的浙江青年關于“中國夢”的知曉、理解與認知,對實現“中國夢”的條件的認知與信心程度,以及對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挑戰與青年人應有作為的認知進行研究。
王金玲 王平 姜佳將 徐文財 ·社會學 ·14.3萬字
本書選擇居民醫療消費支出作為切入點,聚焦于居民基于醫療消費支出不確定性所產生的儲蓄動機,從居民未來支出預期不確定性的角度來分析醫療消費支出對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彌補了現有研究往往遵循從總體上來討論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而對具體影響因素關注較少的缺陷。醫療消費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導致其在消費時間、消費金額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居民對醫療消費支出未來預期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本書在討論醫療消費支出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時選擇對城鎮和農村進行分別考察。在此基礎上,為了有針對性的提出緩解我國城鄉居民醫療消費支出壓力的對策和建議,本書也對我國城鄉居民醫療消費支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討論。
吉媛 ·社會學 ·15.3萬字
“創建公平和關愛社會”,是周永新教授對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女士的期望,當然也是每個香港人的心愿。2013年中,因應社會大眾對福利觀念已由“慈善”走向“權利”,周教授把他早年的經典專著《社會福利的觀念和制度》重新編撰,易名為《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讓讀者詳細了解香港當時的各種社會服務及社會政策的演變、得失,及其背后的理念,亦有助為政者參詳考慮。近年來,有見香港政局動蕩不安,如何為民生政策找出一條生路?周教授再費心血重撰此書,并易名為《創建公平和關愛社會——香港民生政策的得與失》,深含對政府的厚望,對香港社會的關懷!新書分析精要,提供最新的資料數據,并包括周教授最新研究的四大專題分析:(1)人口政策?新移民?婚姻與家庭、(2)收入分配?公共開支?貧富不均、(3)公共房屋政策與社會流動,及(4)貧窮與“貧窮線”·退休保障與長者權益。
周永新 ·社會學 ·12.2萬字
相對于男性爭天下、逐霸業的性別定型,女性在人類社會的舞臺上,總是扮演著爭寵幸、愛嫉妒的角色。本書藉著不同年代的女性訂遺囑與打官司的故事,以爭自主、爭財產、爭名份、爭不朽的四個角度,探討長期沒有渠道發聲的女性,對人生、家庭、婚姻、事業、傳承與社會貢獻等問題的所思所感、綢繆擘劃和實際行動,從而折射中西薈萃的香港社會,如何讓女性得以逐步走上獨立自主的人生道路,豐富香港故事的內涵。
鄭宏泰 黃紹倫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主要任務在于揭示近代以來大學生就業制度探索中國家角色的定位及制度設計、政策調整。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制度起源于清末的強國困境,又經民國“畢業即失業”之艱難擇業歷程。從國家與市場的關系角度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學生就業制度經歷了市場消解、市場容納和市場重生三個階段,各階段雖有相對明晰的歷史分期,但其改革機制主要從話語、組織進路、行動策略三個維度展開。
戚務念 ·社會學 ·18.7萬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林業政策成為我國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嘗試將參與式發展的理念引入我國林業發展政策發起、制定、監測和評估的過程中,總結了當代參與式林業政策過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介紹了國際參與式林業政策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具體方法,并實際運用到“福建省三明市林木采伐指標管理分配制度”制定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林情,本書形成了我國參與式林業政策過程的具體方法、步驟,分析了在我國推進參與式林業政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的前景。
劉金龍 ·社會學 ·18.9萬字
本書收集浙江省2015年各類科技活動的投入-活動-產出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較為全面、系統地描述浙江區域科技活動的規模、水平、布局、構成與發展,是有關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了解、研究和分析政策以及科技活動的有關問題的工具書。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社會學 ·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