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按專題形式撰寫,重點圍繞“中國統計發展實踐”的主題,分為中國統計體系、中國貨幣與金融統計、中國財政統計、中國外貿統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和中國參加全球國際比較項目六個專題。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發展歷程、現狀分析、主要問題、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等,同時也非常注重國內實踐與國際標準、其他國家實踐的比較,以及對統計數據質量的評估,借此求解中國統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思路,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陳夢根主編 ·社科總論 ·21.5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等單位的諸多資深研究員,以親身經歷,從各自特定視角憶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學研究的發展歷程。與同類作品相較,本書視角更為聚焦,不是散亂的回憶文章,且作者都是我國著名的資深經濟學家,具有更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周明俊主編 ·社科總論 ·45.2萬字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歷程回憶:國際卷》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專家協會組織的回憶錄式的文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歷程回憶:國際卷》的宗旨是通過專家學者的回憶,記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旨在留存,為有志于梳理和研究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歷史的學者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劉國平主編 ·社科總論 ·43.8萬字
在“上海都市社區調查”2018年社區觀測數據和2019年家戶追蹤數據的基礎上,本書立足于上海,采用社區、家庭、個人的多層次框架,聚焦當代中國大都市的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兩大核心議題,全面刻畫了當代中國大都市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的各個側面。本書采取整體性的分析視角,內容幾乎涵蓋當前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的所有重要方面,如住房、就業與貧困、社會流動、健康與就醫、移民融入、老人照顧和子女教育等。
孫秀林主編 ·社科總論 ·21.5萬字
本書關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其各個研究室和其出版的學術期刊,以及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武漢大學俄羅斯烏克蘭研究中心、沈陽俄文專科學校、北京大學俄語系、新華社國際部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俄語部等機構,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機構和期刊在俄羅斯研究領域創立開拓的歷史淵源、與時俱進的發展脈絡、長期關注的重點難點、不同時期的領軍人物,以及各個階段的主要成果。此外,還介紹了《漢俄大詞典》《新時代俄漢詳解詞典》編撰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蘇聯教育對中國的影響。
李永全主編 龐大鵬副主編 ·社科總論 ·20.6萬字
本書是為了慶祝吉林大學建校七十周年,而由吉林大學組織編寫的,用以展現吉林大學不同時期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在各自專業領域中所取得的優秀科研成果,以及紀念他們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所做出的貢獻。
吉林大學編著 ·社科總論 ·28.4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新疆智庫聯合主辦的學術集刊。本書是第十二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21篇,涉及邊疆治理研究、東北與北部邊疆研究、西北邊疆研究、海疆研究、國外研究論著譯介、研究動態與學術述評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社科總論 ·26.4萬字
本書分析和歸納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地位獲得的組成、內涵、本質及特點,提出了“制度性與非制度性因素”地位獲得研究假設,通過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對658名互聯網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地位獲得數據,建立“專業技術地位、職業地位、社會經濟地位”三個地位獲得模型,并進行了驗證和討論,試圖探討技術、資本、權力、信仰之間的關系,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繁榮提出建議。
曹渝 ·社科總論 ·29.2萬字
本書基于對楊家大塆的田野調查,以近現代以來我國鄉村土地制度變革(土地私有、土地生產隊所有、土地兩權分置、土地市場化)為切入點,探討了村落共同體的變遷,分析了在現代國家建設、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鄉村社會內部演化的相互作用下鄉村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在梳理土地制度變革與村落共同體演變的歷史線索、構建二者邏輯聯系的基礎上,揭示了以土地制度為核心的制度變遷對村落共同體解構與重建所產生的復雜而深遠的影響。
楊柳 ·社科總論 ·22萬字
福利院常被視為國家、社會和保育人員施予孤殘兒童無私關愛的場所。基于對東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長期的田野調查,本書意在倡導用一種辯證的視角看待中國兒童福利機構的運作機制。主書名為《愛的悖論》,即希望這樣的視角能夠提醒讀者注意圍繞機構運作所呈現的“愛”的復雜性,它兼有光明與晦暗:“國家關愛”兼有救濟與治理的兩面,“社會關愛”兼有扶弱與排斥的兩面,“保育員媽媽的愛”亦兼有付出與自利的兩面。在福利院這一由“愛”構筑而成的結構中,孤殘兒童也以其獨特的方式經歷著社會化、形成自我認知,并最終實踐了自身的能動性。
錢霖亮 ·社科總論 ·23.7萬字
本書以科學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系統地闡釋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理論與實踐體系。全書分三個部分共十三章,探討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及其理論基礎、價值意蘊、內涵結構、效果評價,實證分析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的職業價值觀澄清、員工職業發展、心理資本提升、人文關懷環境構建等,并對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開發創新人才、促進職業勝任力提升等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張宏如 ·社科總論 ·25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了近代以來中西科學歷史研究脈絡,充分吸收了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各擅其勝的研究理念,指出對于中國古代科學的研究,不應從起源于西方的現代科學概念出發,尋找相應的現象進行簡單比較甚至比附,而應將其放到中國古代歷史整體背景之中,審視在中國古代規模龐大的王朝國家影響下,科學所呈現的獨特概念體系、制度規范、實踐操作與歷史影響,揭示“王朝科學”的不同發展道路與內在邏輯,叩開中國古代科學研究的應有門徑,勾勒世界科學圖景中的別樣線索。
趙現海 ·社科總論 ·37.6萬字
本書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北京市教委聯合批準的省部級研究基地——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度報告。內容上聚焦科技創新與法律問題的互動,匯集研究基地在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治研究這一問題上一年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研究、信息與互聯網領域法律問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研究、第三方科技評價法律制度研究等。同時梳理匯編研究基地一年來主要學術活動動態及承擔的科研任務等,以對外展示基地風采。
譚華霖主編 ·社科總論 ·23萬字
本書著重從獨特的研究旨趣、建構主義的本體論、懷疑主義的認識論、多元主義的方法論、自由隨意的表述風格五個方面,闡述最被忽略的現代社會學奠基人齊美爾的帶有濃厚后現代主義色彩的社會理論及研究的特征,指出可以將齊美爾視為社會研究四大范式之一的后現代主義范式的早期代表或初始探索者。
張小山 ·社科總論 ·25.8萬字
本書是對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修訂版,首先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相關理論進行規范化研究,歸納出相關框架和理論支撐。其次,分別對各國跨行政、跨國界海洋環境治理的現狀、相關主體的利益、影響跨區域治理的因素、選取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最后,在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提出了“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制度構建”的設想。該著作在分析界定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提出跨區域海洋環境治理的行為邏輯,同時以東海為例進行了驗證分析,并提出制度化的政策設計。該書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的系統性闡釋,進一步強化了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機制,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建構的另一維度,為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全永波 葉芳 ·社科總論 ·26.2萬字
《中國經濟與社會史評論》是社會史和經濟史方面的集刊,匯集了相關領域的大量優秀成果。本書為2017年卷,分為“稅收與財政”“經濟與社會”“文化與社會”“學術評論與綜述”四個專題,主要收錄了茶稅和雜稅征收、萬歷清丈,水利建設、戲曲文化、官學系統等方面的20篇文章,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相關領域的研究。
陳鋒主編 ·社科總論 ·26.6萬字
本書從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國際安全研究的角度,截取迄今為止的“科技革命時代”中值得關注的史實、案例和問題,勾勒“科技革命時代”國際關系發展變化跌宕起伏的歷程,探討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大國發展(或崛起)過程中抓住用好科技革命機遇的歷史經驗和抓住卻沒有“用好”甚至完全錯失科技革命機遇的歷史教訓,并以“科技革命時代”所發生和遭遇的“故事”特別多的日本為例。
馮昭奎 ·社科總論 ·38.8萬字
本書是2017年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中國科技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科協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項目”的成果匯編。成果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所國內高校的50個項目,分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體科普作品、科普活動三個部分,每個項目分別闡述了項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義、過程和方法,以及項目成果、創新點和應用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館編 ·社科總論 ·23.1萬字
宋明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開發日趨成熟,粵商崛起,與此同時,士大夫隊伍也日益成長壯大,并為了改變中原士人之前所描述的嶺南“煙瘴荒蠻”形象,不遺余力地推介王朝正統文化。本書通過明清廣東仕宦建構三位女性形象的研究,一方面管窺宋代以來女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試圖揭示仕宦將唐宋嶺南女性“另類”形象逐步歸整到王朝正統化背后的動機。三位女性形象的建構,反映了邊疆地區在士大夫不斷改造下,逐步與王朝正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
喬玉紅 劉正剛 ·社科總論 ·24萬字
本書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體現新時代特征的思想與精神——對話理論與馬克思交往理論相結合,系統研究交往、對話與社會和諧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原政府、市場、社會、法治、道德與文明之間的內在本然關系,發現它們之間的互動生成機制,找到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人際等方面的和諧路徑,提出構建對話型社會的構想,揭示出當代人類社會從交往到對話再到社會和諧的內在規律和一般機理,指示和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安世遨 ·社科總論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