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麗莎·徹麗與多位來自教育、心理、藝術、社會工作等不同領域專家的對話,探索童年早期經歷對孩子人生的影響,專注于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幫助教師理解依戀、逆境和創傷的復雜影響。對話重點是將依戀知識和童年逆境融合在一起的方法,通過創造一種以關系為基礎的、安全的環境,培養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以支持孩子在創傷中復原,并主動努力抵抗二次創傷的影響,實現教育最終的目的,好好過好自己的一生。
(英)麗莎·徹麗 ·教育 ·11.9萬字
人工智能(AI)的應用正在滲透到包括教育在內的各個領域。有些教師對AI沒有深入了解,有些教師認為AI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有些教師只是淺嘗輒止地用了某些AI工具便得出“不好用”的結論。本書作者基于多年的實踐經驗,主要從教學創新的角度全面細致地介紹AI的能力、作用及相關的操作方法,幫助廣大教師群體了解、使用AI,將其強大的能量注入教學實踐。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共10章。第一部分介紹教師在AI時代要練好的三項基本功,包括撰寫提示詞、制作PPT微課、打造AI智能體;第二部分介紹AI輔助課程創新的實操方法,包括AI輔助一門課的創新設計、AI輔助一節課的創新設計、AI輔助課堂創新的實施;第三部分介紹AI輔助教學競賽、成果建設與學生培養的實操方法,包括AI輔助教創賽備賽,AI輔助智慧課程、教改論文與教材建設,AI輔助教學成果獎與教改規劃項目申報,AI輔助指導學生作業、競賽與項目。書中穿插了豐富的案例,可以有效地幫助讀者解決教學、科研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書適合教師、教育技術開發與研究人員、教育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姚飛 ·教育 ·16萬字
“我閱讀韋伯,來自生命中的迫切需要。”青年時期,楊照在臺灣知識界的“韋伯熱”中初識韋伯。自此,閱讀韋伯與他往后的選擇、生命經驗相交織、映照。三十多年后,楊照回顧自己閱讀、消化和理解韋伯的過程,帶領我們看到韋伯其人,并由此出發,理解韋伯的理論從何而來,他如何構建自己的思想脈絡,他的理論對現代社會、對今天的我們有何種意義。透過本書,我們能借助韋伯特別的理論系統認識現代社會之真相,并重新思考在現代社會的困境面前,我們如何能保有主體性和主動性,去探索生活的新可能。
楊照 ·社會學 ·24.4萬字
舊羅馬的心臟——蒙蒂是一個擁有斑斕壯麗的巴洛克建筑及古老遺跡的悅目之地,當地的居民多從事低薪職業,多年來在這里形成了一整套充滿活力的社會關系。然而,在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影響下,這種關系構成的鄰里“文明”正在逐漸被一種所謂的“公民”意識侵蝕。新貴帶著國際大都市的浮夸風范及精心培育的民族認同感取代了老羅馬的窮人,并高傲地宣稱自己是國家文化遺產的保護者。在利益的誘惑下,教會與公職人員成為這場驅逐的同謀。隨著文化遺產保護理想、房地產利益集團和民族主義力量的相互碰撞,驅逐沖突不斷升級,原有居民的階級認同、鄰里紐帶和地方歸屬感漸漸得以強化,而羅馬的諸多矛盾、困境和悖論也在這場沖突中被不斷放大。作者帶著人類學家的獨特視角,深入蒙蒂十數年,細膩捕捉羅馬老城區的日常生活細節。通過描繪老城區的社會肌理以及士紳化進程中經濟、道德、社會結構等方面的戲劇性沖突,讓我們看到“永恒之城”的永恒悖謬——在這里,沒有什么是永恒的。
(英)邁克爾·赫茨菲爾德 ·人類學 ·29.4萬字
在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時代,學習中心已經發展為一個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高度參與的體驗式教學體系,它徹底顛覆了傳統課堂模式,重新定義未來教育。基于這一創新教育模式,學生能夠鍛煉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并逐步成長為有擔當的領導者。通過持續的合作、實踐、反思和自我評估,學生將學習真正融入生活。本書作者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設計學習中心的實用方法與策略:精心構建小組教學中心,激發主動學習的活力與潛能;發現并培育潛在的領導者,喚醒每位學生的內在領導才能;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幫助學生設定更高的自我期許標準;創新教學設計,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與成就感;營造開放氛圍,鼓勵學生自由分享想法并自主做出明智決策。
(美)斯塔爾·薩克斯坦 凱倫·特威利格 ·教育 ·8.3萬字
通過展現時間的多維度、循環性和非線性闡釋了教育應有不同的節奏和模式適應時間的不同特性,允許兒童在他們的成長旅程中選擇自己的道路,遵循自己本心的時間表。
(英)艾莉森·克拉克 ·教育 ·9.7萬字
本書共11章,主要介紹新媒體營銷與運營的基礎理論、策略、工具等相關內容。本書正文設有案例、示例、課堂討論、即學即練、微課堂、想一想等輔助性欄目,章尾設置了綜合練習題,包括客觀題、主觀題和實訓題等題型。本書配有電子課件、電子教案、課程標準、微課、補充案例、實訓指導、模擬試卷及答案等教學與學習資料,下載方式參見書末的“更新勘誤表和配套資料索取示意圖”。本書適合作為職業院校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新媒體營銷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的自學用書與培訓班的教材。
耿旭蓉 李桂紅主編 呂寧 王琳 馮彩云副主編 ·新聞傳播 ·27.3萬字
本書在理論上聚焦新時代學生資助工作高質量發展和提高資助育人質量,系統論述了新時代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內涵和框架體系;在方法上聚焦學生資助精準管理實踐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不確定性,突出灰色建模技術的方法特色,瞄準制約學生精準資助高質量發展的突出難題,突出灰色建模技術的方法特色,系統介紹了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聚類分析、灰色關聯分析、灰色預測分析等建模技術和方法在破解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實踐突出難題上的應用。本書著重探討了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管理實踐難題的量化解決之道,主要包括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總量的精準預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與認定、資助資源與資助對象供需精準匹配、國家助學貸款需求精準預測、家庭受災學生資助等級精準劃分、學生資助高質量發展風險評估、學生資助宣傳效果影響因素分析、二級學院學生資助績效綜合評估等方面。
劉紅旗 唐志文 肖杰 ·教育 ·8.8萬字
本書基于認知科學等前沿領域的新研究,提出了關于語言的起源與語言的運行機制開創性觀點。兩位認知科學家提出:混亂和不規范正是語言的關鍵屬性,語言是在無數次交流的嘗試中逐漸形成的,是一種即興的、不斷發展的“你比我猜”游戲。書中通過各種語言的真實而奇特的案例,展示了語言是如何通過簡單的手勢和聲音逐步演變成復雜系統的。語言秩序的自發出現和生命演化一樣引人注目。若是不了解人類社會和真實世界,計算機對于人類語言就永遠不能實現真正的理解。本書將徹底顛覆語言學的傳統和常識,進而改變我們看待思維本身的方式。
(丹)莫滕·克里斯蒂安森 (英)尼克·查特 ·語言文字 ·19萬字
設計領域經典作品——《設計心理學》作者唐納德·諾曼最新作品。用設計解決社會問題:好的設計需要集經濟效益,社會視角,生態意識,審美思考于一身,好的設計師也需要具有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特質。“世界在崩塌的邊緣。”從社會撕裂到氣候風暴,人類千年累積的困境,根源在于將地球視為取之不盡的倉庫。設計思想家唐納德·諾曼在這本書中指出,破局關鍵在于改變人類行為。這本書聚焦三大核心主題:有意義——追求生活質量,超越金錢回報;可持續——調整生活方式,守護脆弱星球;以人類為本——關注全人類福祉,構建包容未來。90歲高齡的諾曼以智慧揭示:我們身處精密互聯的全球系統,微小舉動亦將撼動世界。他剖析商業中短視的衡量標準,呼吁人們重新定義何為真正重要的事物。憑借杰出設計師與企業高管的雙重經驗,諾曼獨特闡釋了如何在維持繁榮的同時,推動這場必要的變革。此外,作者作為科學家和企業高管的經歷,讓他擁有了展示如何在保持經濟繁榮的同時進行變革的視角,在此基礎上,可以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世界。
(美)唐納德·A.諾曼 ·社會學 ·2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