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由山東社會科學院路遇研究員領銜,組織國家人口計生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單位的23位資深研究員、教授聯合攻關,歷經四年的艱苦奮斗和辛勤創作的成果。本書是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的人口學界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
路遇 ·人類學 ·88.9萬字
抱冰廬是何九盈先生的齋號。該文集是何九盈先生學術論文的精選集,從他所發表的眾多論文中選擇了五十四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論文集大致可分為語言學史、音韻學、說文學、詞匯學、訓詁學、漢字文化、札記、散論等幾部分,涵蓋了作者學術生涯的方方面面。
何九盈 ·作品集 ·68.6萬字
本書是一部嚴肅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術活動的科學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圍內研究古老習俗極其有關信仰、觀念的科學巨著,是聞名遐邇的學術必讀著作,由于該書搜集了豐富的人類學資料,被稱為人類學的百科全書。“金枝”是從古羅馬作家所敘述的神話傳說中轉引而來的。本書由一早已不復存在的古老習俗而引起的,作者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詮釋。
(英)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人類學 ·59.5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選收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學科學者發表的優秀論文,以集中展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宗教學、語言學學科最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集刊每三年出版一集,選收論文發表時間范圍大致為編輯年份以前的三年。本集刊選收了2015年~2017年期間文學哲學學部學者發表的優秀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編輯委員會 ·社會學 ·59.7萬字
本書以職業生涯規劃為目標,針對所有院校【本科院校、高職(專科)院校、獨立學院、軍事院校、港澳臺高校等】和全部專業進行了“三維立體”的剖析。●答疑解惑以提要和問答形式闡述高考志愿的填報方法、技巧、注意事項、疑難問題。●針對專業詳細介紹所有本科和專科專業的特點、就業前景、考研方向、頂尖學校等情況。●針對學校分省市繪制所有院校的地理位置示意圖,重點推薦實力較強的院校及其優勢專業。本書內容權威、全面、全新、實用、速查,考生及家長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抓住高考志愿填報的重點和要點,順利實現考取最心儀大學和專業的理想目標。
吳梅俏 陳紅雨 周密編著 ·教育 ·53.1萬字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省社科聯組織全省21個市州社科聯,全面梳理和總結各市州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學術繁榮、人才薈萃、成果豐碩的基本實踐、建設成就以及經驗啟示,并按照統一的要求形成調研報告。本書即由一個綜述和全省21個市州的調研報告構成,全面介紹了四川省各市州社科聯的組織機構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社科研究工作、社科普及工作等。
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社科總論 ·51.9萬字
本書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科發展史》的續編。宗旨是回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學科建設、學術發展、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歷程,總結辦學經驗,提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學術思想精髓和特色,發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學術傳統,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增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國內外兄弟法律院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使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學科建設更上一個臺階,學術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在推動中國的法學教育和法治事業進步方面做出更大貢獻。上卷“學者觀點實錄卷”是本書的特色所在。之所以稱為“實錄”,是因為這一部分幾乎都是由學者們親自撰寫或過目審定的。下卷“學科發展史卷”主要是繼2010年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科發展史》而作的近五年來的總結。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術發展史編寫組 ·教育 ·55.9萬字
本書共分為23個方面,系統介紹了現代青年最需要和應該了解的常用知識,內容涉及政治、外交、歷史、考古、文學、美術、音樂、建筑、科技、教育、投資、理財、文娛等方方面面,讓讀者可以輕松閱讀,方便查閱。
星漢 許俊霞 ·社科總論 ·61.2萬字
本書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研究輯刊》第4輯,選取2017—2019年度發表的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58篇學術文章,分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話語體系建設”“話語體系建設與中國國際話語權”“話語體系建設基本理論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與話語體系建設”等多角度,對如何運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深入解讀中國實踐、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切實提高中國國際話語權等議題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討和闡發。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協調會議辦公室 ·社科總論 ·54.8萬字
教師教育是師范教育的當代形態。本書是一部從歷時和共時雙元視角,全景式系統、深入研究中國教師教育的專著。本書以中國教師教育歷時發展為經,以中國教師教育理論、教師教育形態、教師教育政策、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教育研究為緯,透視了中國教師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當代圖景。本書回顧了先秦至清代教師教育思想的歷史旅行、近代傳承與當代創造,分析了私塾、書院等古代教育形態對近代中國教師教育的滋養和涵育,以及中國對西方教師教育理論和課程思想的接受、揚棄與創造;系統梳理了上海南洋公學、“五四”新學、民國教師教育、新中國教師教育等教師教育的形態嬗替、政策演進與課程遷變;基于文獻計量,對中國教師教育研究的共時分布、歷史沿革、邏輯演進、熱點與范疇、范式與方法、主題與路徑等進行了描寫分析。
劉全國 ·教育 ·75.1萬字
本書為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所有學術成果的概要介紹,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成果的學術創新和應用價值。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社科總論 ·50.8萬字
高考志愿至關重要,關系一個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本書第一部分主要就2020年高考志愿填報中的熱點問題以及要特別注意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解答。第二部分為“專業大類分析比較及有前景專業推薦”,對機械類、電子信息類、工商管理類、理學類、土建類、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類、航空航天工程類、文史哲類、經濟金融類、生態與環境類10大專業門類進行分析比較,同時推薦了一些有前景的專業,旨在指導考生理性選擇專業,不追熱,不盲目,要理想與現實兼顧,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職業規劃,選擇一份實實在在的、真正能夠體現一個人靠勞動和付出而實現人生價值的專業,共推薦了理科、工科、文科、商科、醫科等學科方向的51個專業,是在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之上,并結合一般家庭考生的背景的前提下選出的,給出了較為詳細的推薦理由。第三部分是專業詳解,詳細講述了當前高等院校287個本科專業的基本情況,包括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研究生專業、與高中科目的相關程度、就業與薪酬等,以便高考學生和家長較全面、詳細地了解大學專業。第四部分為“職業技術學院(大專)推薦”,主要推薦了一些我國職業教育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些高水平職業技術學院及其專業設置。本書將高中的科目專長、個人興趣愛好、專業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等高考學生和家長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與大學本科專業密切關聯,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準確填報志愿。
雒運強 ·教育 ·53.9萬字
本書由一座座“高原”組成,每一座高原都將不同的主題構成錯綜復雜的網絡,這些主題則與眾多學科關聯在一起。德勒茲和加塔利將藝術、數學、地質學、生物學、語言學、人類學、歷史學、動物行為學、文學、音樂、政治理論、經濟學等學科的資源轉變、折疊,在此基礎上,概念的地殼不斷隆起,形成了穩定的地標——高原。散布于書中的“根莖”式的思維方式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因為它已經觸動了建筑、文學、舞蹈、電影、新媒體等眾多非哲學領域的琴弦。
(法) 吉爾·德勒茲等 ·社科總論 ·56.5萬字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統地分析了西方人類學的類別和發展路徑;中篇集王銘銘教授多年研究體會,指出西方人類學存在的局限,并探究解決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下篇約占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述中國人類學的發展路徑,細述了中國人類學在先輩們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又看到了中國人類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為中國人類學指出了一條自身特色與世界抱負相結合的道路。本書堪稱專為國內學習人類學的學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
王銘銘 ·人類學 ·64萬字
本書旨在論證荀子群學就是中國古已有之的社會學。為此,作者們從浩瀚史海中,精選了4個基礎性概念和30個基本概念,構成了群學概念體系,以此作為證明群學存在性的根據,以及其歷史綿延性的載體。立足于群學概念體系,才能遵照學術積累規律,使中國社會學具備實現中西會通的必要條件,才能明確中國社會學的基因和特色,才能形成和彰顯中國社會學的獨特優勢,從而論證了荀子群學及其概念體系是實現21世紀中國社會學崛起的歷史基礎。
景天魁 ·社會學 ·52.6萬字
本書由廣東教育學會、廣東省教育基金會、廣東當代民辦教育管理研究院、“三村”民辦教育獎勵基金為紀念廣東民辦教育發展35周年聯合編寫。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廣東民辦教育政策創新軌跡與主要經驗、廣東民辦教育的各個發展階段、廣東民辦教育的貢獻、廣東民辦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成果、為廣東民辦教育做出杰出貢獻的舉辦者和辦學人的事跡、廣東民辦學校的介紹等。本書總結了廣東民辦教育的崛起脈絡、成功經驗和突出貢獻,又可為未來廣東教育特別是民辦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李學明 ·教育 ·53.8萬字
本書內容涉及:圖書館服務均等理論研究、文獻資源建設與文獻資源共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圖書館信息服務、圖書館廷伸服務與大眾閱讀、社區鄉鎮圖書館與少年兒童閱讀、館員素質與圖書館服務等方面。
萬群華 胡銀仿 ·圖書檔案 ·61.6萬字
《看法與說法》是李瑞環同志自2005年以來出版的又一著作。作者常說:“凡事都要有一個看法。”“看法是頭腦改造過的認識、觀點、主張。說法是看法的表達,說法也是看法。”“看法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過程。”“不斷地追求反映事物本質的看法,對于訓練思維能力、提高理論水平、搞好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書即是以摘要的形式集錄了作者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問題的看法和說法,也可以說集錄了他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和主張。
李瑞環 ·圖書檔案 ·62.7萬字
本書是埃利亞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轟動西方世界,成為暢銷書。人們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種現成的財富,但作者認為文明是一種過程,是歷經數百年逐步演變的結果,是心理逐步積淀規范的結果。而且,作者推翻了傳統社會學把人和社會看成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實體的兩分法,提出兩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觀的社會和微觀的人之間的互動激蕩形成了文明的進程。總之,本書提供了一種新的歷史研究方法:不僅研究社會經濟,而且考察人的情緒氣質和思維方式的變遷;不僅重視重大事件,也從小處著手,探討人的行為舉止,日常生活,以小見大。是一部將歷史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種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熔為一爐的百科全書式的人文經典。
(德)諾貝特·埃利亞斯 ·社會學 ·51.8萬字
本書認為,制度、科技與文化人口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本質與精髓,并以此構建整體研究框架,分析了當前我國文化發展的狀況與問題,從而確定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特征、內涵,提出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路徑。該研究成果由三大板塊組成:一是建立基本文化制度的新思考,力求從學理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進行整體把握,同時,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考察社會轉型和時代變革對文化制度建設帶來的問題和挑戰。二是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探索。闡述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要價值,研究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科學內涵、理論基礎、經驗模式等,提出了促進我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對策建議。三是促進文化人口發展的新途徑,創新性地提出文化人口概念和理論,論述了發展文化人口的重要意義,提出了發展文化人口的目標和對策建議。
溫憲元等 ·社科總論 ·5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